孔子说三戒与三畏-偶感偶遇撞衫南怀谨 君子三畏的对象

孔子说三戒与三畏-偶感偶遇撞衫南怀谨 君子三畏的对象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人生有三戒与三畏,三戒是什么呢?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那么三畏是什么呢?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色指是男女色欲,斗是争强好胜,得便是贪得无厌。人的身体必须血与气来养护。血气亏虚,必生疾病。亏虚过度,则有生命危险。色欲、争斗、贪得三者,最易损耗血气,所以是需要戒掉的。比如少年时期,血气尚未稳定,如起色欲,则会引起百病丛生,寿命短促。《礼记曲礼》说,男子三十日壮,始有妻室。这就有戒之在色的含义。然后人到壮年,则血气方刚,正是事业逐步发达的时候,应将体力用于正途,不要好强斗胜,所以要须戒争斗。凡事盛极必衰,一个人在壮年之后,便慢慢衰老,人到了老年,血气已衰,就不能过多操劳,欲速则不达,应该放下贪图,故须戒得。
关于三畏,放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我十分同意朴抱一的说法,他说“说商业而言,最应该敬畏的是市场,法律和世道人心。前二者是学术层面,“世道人心”则是从商业机构和领导者的失败案例中得到的教训,是深藏人们内心的道德律令”,吴思先生提过:过分的分理解为自由的边界,在中国人看来,对自由边界的分的侵犯,超过良心的道德底线,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我也认同“不敬畏的风险敞口”的说法,即一种未加保护的风险,甚至有的领导者故意人为地去掉风险的保护而谋求个人私利,只要敞口开着,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若无所敬畏,则会成为三种人:违背市场是衰人,违背法律是罪人,违背世道人心是恶人。
中国还有一句谚语,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这里也有一个敬神明。所以我们平时说的无畏应该是一种拼搏精神,而不是人生的信仰,在信仰中,应该有所敬畏。无独有偶,欧洲排名第一的工商管理学院,法国巴黎HEC商学院的理念是More you know, more you dare, 懂得更多,更无畏,无畏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而决非是盲目的。
写到此,网上一查,不得了,原来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在《中外书摘》早就发表过类似的文章,叫三戒与三畏,实属撞衫巧合,但南大师大就象开一个故事会一样把道理讲明白,大道至简,举重若轻,透析人生哲学,故不敢妄自菲薄,故在此与大家共享共勉。

南怀谨:君子的三戒与三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些都是我们大家所熟习的,孔子将人生分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的名言。我们加上年龄、经验、心理、生理的体验,就愈知这三句话意义之深刻。少年戒之在色,就是性的问题,男女之间如果过分的贪欲,很多人只到三四十岁,身体就毁坏了。有许多中年、老年人的病,就因为少年时的性行为,没有「戒之在色」,而种下病因。中国人对「性」这方面的学问研究得很周密,这是在医学方面而言,但是很可怜的,在道德上对这方面遮挡得太厉害,反而使这门学问不能发展,以致国民健康受到妨碍。


据我所了解,过去中小学几乎没有一个青少年不犯手淫的,当父母的要当心!当年德国在纳粹时代,青少年都穿短裤,晚上睡觉的时候将手绑起来放在被子外面,这是讲究卫生学,为了日耳曼民族的优越。这样做法,虽然过分了,但教育方面大有益处。现在年轻一代的思想,女孩子愿意嫁给有钱的老年人,丈夫死了,反正有钱再嫁人;男孩子受某些外国电影的影响,喜欢爱恋中年妇女。这是一般的风气,也是一个严重问题。所以知道了青少年的思想后,发现我们的教育问题很多。至于外国,如美国的男女青年,很不愿意结婚,怕结婚以后负责任,只是玩玩而已,以致社会一片混乱。这是人类文化一个大问题,所以孔子说:「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句话真的发挥起来,问题很多,性心理的教育,要特别注意。

壮年戒之在斗,这个斗的问题也很大,不止是指打架而已,一切闹意气的竞争都是斗。这里说戒之在斗,就是事业的竞争,处处想打击人家,自己能站起来,这种心理是中年人的毛病。

老年人戒之在得,这个问题蛮严重,不到这个年龄不知道。譬如说一个人的个性相当慷慨,自己就要常常警惕,不要老了反而不能做到。曾经看到许多人,年轻时仗义疏财,到了老年一毛钱都舍不得花,事业更舍不得放手。早年慷慨好义,到晚年一变,对钱看得像天一样大。不止钱这一点要「戒之在得」,别的方面事情还多。有一本小说《官场现形记》,其中描写一个做官的人做上了瘾,临死时躺在家里床上,已经进入了弥留状态,这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意念:还在做官,还要过官瘾。于是两个副官站在房门口,拿出旧名片来,一个副官念道:「某某大员驾到!」另一个副官念道:「老爷欠安,挡驾!」他听了过瘾。以前觉得这部小说写得太挖苦人;等到年龄大了,就知道写得并不挖苦人,的确有许多这一类的人。有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生龙活虎,退休下来以后,在家就闲得发愁、发烦。此外还有一个人,听人说某一著名大建筑是他盖的,已经很有钱了,一位将军问他,既然这样富有,年纪又这样大了,还拼命去赚钱干什么?这位老先生答说,正因为年纪大了才拼命赚钱,如再不去赚钱,没有多少机会了。这又是什么人生哲学呢?有个朋友说某老先生,也很有钱,专门存美钞,每天临睡以前,一定要打开保险箱,拿出美钞来数一遍,才睡得着。看这类故事,越发觉得「戒得」的修养太重要了,岂只是为名为利而已。人生能把这些道理看得开,自己能够体会得到,就蛮舒服,否则到了晚景,自己精神没有安排,是很痛苦的,所以孔子这个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这里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这是哲学问题,和宗教信仰一样,我常劝朋友,有个宗教信仰也不错,不管信哪一教,到晚年可以找一个精神依靠。但是谈宗教信仰,第一等智慧的人有,最笨的人也有,中间的人就很难有宗教的信仰。人生如果没有可怕的,无所畏惧就完了,譬如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可怕的?一定有,如怕老了怎么办?前途怎么样?没有钱怎么办?没车子坐怎么办?都怕,一天到晚都在怕。人生要找一个所怕的。孔子教我们要找畏惧,没有畏惧不行。第一个「畏天命」,等于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的形态,而有宗教哲学。有一位大学校长说:「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越说越使人不懂,就是哲学。」这虽是笑话,也蛮有道理,由此可见哲学之难懂。中国的乡下人往往是大哲学家,很懂得哲学,因为他相信命。至于命又是什么?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坏,都认为是命,这就是哲学,他的思想有一个中心。天命也是这样,这「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这些都是「畏天命」。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

第二点「畏大人」,这个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才有成就。第三「畏圣人之言」,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基督教徒看圣经,佛教徒看佛经,这些都是圣人之言,怕违反了圣人的话。

我们只要研究历史上的成功人物,他们心理上一定有个东西,以普通的哲学来讲,就是找一个信仰的东西,一个主义,一个目的为中心,假使没有这个中心就完了。孔子说,相反的,小人不知天命,所以不怕。「狎大人」,玩弄别人,一切都不信任,也不怕圣人的话,结果一无所成。这中间的道理也很多,历史、政治、哲学,都有关系,古今中外历史上,凡是有所创造的人,总要找一个帽子戴着。

讲到这里,我们想到一个故事:有大小两条蛇,要过街,大蛇想大摇大摆过去,小蛇不敢过去,叫住大蛇说,这样过街你我两个都会被打死。大蛇问该怎么办?小蛇说有一个办法过去,不但不被人打死,还有人替我们修龙王庙。大蛇问他什么办法?小蛇说,你仍然昂起头来大摇大摆过去,但让我站在你头上一起过去。这样一来,我们不但不被打死,人们看了觉得稀奇,一定认为龙王出来了,摆起香案拜我们。还再把我们送到一个地方,盖一个龙王庙。结果照这个办法过街,果然当地人看后盖了一个龙王庙。这个故事分析起来很有道理,所以一个事业要成功,常在上面顶一个所畏的。所以有朋友去做生意,我劝他另外随便顶一个小蛇去当董事长,也不要当总经理,做一个副总经理就行了。慢慢过街,成功以后,反正有个大龙王庙,自有乘凉的地方,没有成功则可以少一点事。

还有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位太子,声望已经很高了,还要去周游列国,培养自己的声望。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乡下老头儿,腋下挟把破雨伞,言不压众,貌不惊人,自称王者之师,说可以做皇帝的老师,帮助平天下,求见太子。通报以后太子延见,这老头儿说,听说你要出国,但这样去不行,你要拜我为老师,处处要捧我,在各国宴请你的时候,大位要让我坐,你这样才能成功。太子问他这是什么道理?老头儿说,我以为你很聪明,一提就懂,你还不懂,可见你笨。现在告诉你,你生下来就是太子了,绝对不会坐第二个位置,而你在国际上的声望也已经这样高了,再去访问一番,也不会更增加多少。可是你这次出去不同,带了我这样一个糟老头子,还处处恭维我,大家对你的观感不同了,认为你了不起。第一,你礼贤下士,非常谦虚。第二,这糟老头的肚里究竟有多大学问,人家搞不清楚,对你就畏惧了。各国对你有了这两种观感,你就成功了。这位太子照他的做,果然成功了。这不只是一个笑话,由此可懂人生。懂了这个窍,历史的钥匙也拿到了,乃至个人成功的道理也就懂了。

有时候把好位置让给别人坐坐,自己在旁边帮着抬轿,舒服得很。这就是君子三畏的道理,一定要自己找一个怕的,诚敬的去做,是一种道德。没有可怕的就去信一个宗教,再没有可怕的,回家去装着怕太太。这真是一个哲学,我发现一个有思想信仰的人,他的成就绝对不同,一个人没有什么管到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就是失败的开始,不然,还是回家拜观音菩萨才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1207.html

更多阅读

椤严经的秘密--南怀谨 椤伽经与椤严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意诸菩萨万行首椤严经》南怀谨否椤严经是真正的显密在一起的,但是对椤严经了解了以后还不行,最后讲生命的真谛,还要追寻到密教里头来.密宗里头的真正教义,真正的秘密不是咒语啊、观想啊、什么男女双修啊不是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 史上最好听的10首歌

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来交换你偶尔给的关心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阿桑凌晨三点,看韩剧<阁楼男女>中的静恩坚强的样子,突然觉得空洞无比,袭击脸部所有僵硬的表情,原以为的爱情,一直一直在想象之外。我说你这个臭小子,害我跟

声明:《孔子说三戒与三畏-偶感偶遇撞衫南怀谨 君子三畏的对象》为网友长久的告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