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江阴市 〗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胜水桥 徐霞客故居



在无锡中央车站乘坐经马镇至璜塘的大巴,半小时即到达马镇,票价7.5元。江阴不愧是百强县之首,一座远离县城并被农田所包围的村(注意,马镇是村级不是镇级,下文解释)也可以做到整洁的市容,这让国内那些连道路黑化和标志线完整都做不到的县城们乃至地级市们情何以堪?


比较有意思的是,附近有一座“徐霞客镇”,但是徐霞客故里却在“马镇”。导致这一误会的原因,是当年璜塘、峭岐、马镇三镇合并成徐霞客镇,镇政府驻地设在璜塘,马镇镇降格成社区,但是由于地名中本身即带有“镇”字,导致大部分人将“马镇”二字理解成镇名。


路上,水那边是新建的徐霞客旅游博览园。


这“江阴绿道”标志下其实是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其实从文物角度来说,石刻才是真古董,故居更多是纪念性质。


徐霞客故居(仰圣园)游览图。注意此图是上南下北的。


徐霞客故居,明末遭兵燹,清顺治年间徐之侄孙徐君铨重建,至1984年,仅存面阔七间二进瓦房,1985年,政府拨款大修。现有三进、十七间正房、两间厢房,占地二亩。大门正面悬“徐霞客故居”匾额,两边立盘陀石。门背面镌“绳其祖武”砖额。第一进前为天井庭院,两侧厢房,东西置花坛,大厅前有“承前裕后”砖刻,厢房和大厅辟为展览室,陈列徐霞客生平事迹及溶岩标本。第二进大厅为“崇礼堂”,正中悬徐霞客画像,陈列当代书画家为纪念徐霞客所作的书画作品,以及近年拍摄的徐霞客游历过各地的风光照片。


此时八点半,成为故居今日第一个游客。如果只参观故居,不买包括博览园的联票的话,半价只要8元。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的生平事迹我想我就不用介绍了。


看来霞客兄和我(以及我博客的大部分读者)不是一种玩法啊,居然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四川这几个国保大省(倒是去了浙江,但是只爬了几座山)的足迹基本为零。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国保”的概念,我们今天所追逐的的古庙、古桥、古塔,在那时就是真理一样的存在,唯一的威胁是战争或自然灾害,正常年景之下,应该没人会稀奇它们吧?当代许多国人因华夏文化遗产濒危而产生的急迫感,以及在这种急迫感驱使之下而萌生的文旅冲动,在当时大抵就是一种不可理喻的怪异思想。


据我观察,旅游爱好者大致有以下几类:古迹控、风景控、美食控、民俗控、社交控、火车控。严格来讲,霞客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霞客其实是地质学家,人家那不是旅游,是科学考察,是去干正事的。


徐澄手抄本《徐霞客游记》。2006年4月21日,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要把自己花费十年手抄的两部12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捐献给故居博物馆收藏,这位老人就是徐霞客的第九代孙,土生土长的南旸岐村人徐澄。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去年曾在宁海城南的徐霞客大道(全国只有两条“徐霞客大道”,一座在宁海、一座在江阴)旁,见过刻有这著名开篇文的书卷形雕塑。可惜没去西门走走“霞客古道”,至今遗憾。说到宁海,当年江阴与宁海争夺中国旅游日,江阴申报的是首次出游日3月29日,而宁海申报的是游记开篇日5月19日,最终宁海胜出。


崇礼堂。


这株罗汉松是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相传霞客的父亲由京城带回一株盆松,徐母为鼓励儿子寄情山水,献身于科学事业,而启发霞客将它移栽在庭院中的。


按照网文的说法,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OK,本人决定拙劣的效仿效仿,28岁前努力学习文保和历史知识,然后厚积薄发,争取在28~30岁迎来足迹之井喷!


〖无锡市[江阴市]〗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胜水桥 徐霞客故居
崇礼堂内部的陈设显然是今人臆想出来的。


石刻不错,是否是明代原物?


两进的小宅,很快就走到尽头。


“去吧!去吧!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


其实我比较好奇的是,徐霞客的旅行费用来自哪里?


接下来去逛逛仰圣园。


仰圣园是江阴人民为了表达对“旷世游圣”徐霞客的敬仰和爱戴,于2001年徐霞客逝世360周年之际建成的,是以徐霞客碑廊为主体的江南园林。仰圣园位于故居和晴山堂之间,占地20亩。


徐霞客游记碑廊。


碑廊以《徐霞客游记》中的名段佳句为主体碑文,碑廊长250公尺,共计132个条目135块碑刻。


园内一角。


晴山堂入口,立有另一块国保碑。


晴山堂,初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取“晴转南山”之意,是徐霞客在母亲病愈后为母养老所建。徐霞客将为晴山堂及《秋圃晨机图》求人所作的赋引诗文,连同祖上徐麒留下的名家墨迹共85人94篇,镌刻于石。其中有元代倪瓒,明代宋濂、董其昌、米万钟、李东阳、文征明、祝允明、黄道周、顾鼎臣、高攀龙、倪岳、吴宽等名重海内的书画家、文学家及士大夫的手迹,计76块。崇帧十七年(1644),晴山堂毁于兵燹,不过石刻幸存,后移于徐氏宗祠壁间。


现在看到的晴山堂乃是1978年重建。堂坐西朝东,三面环水,占地538平方米,仿明式建筑,3间敞连,10架进深。正中“晴山堂”匾额,为朱穆之所书,前置1.8米高徐霞客母子塑像,南、西、北壁间嵌砌着晴山堂石刻76块及《晴山堂帖叙略》木刻2块。


不得不感叹,徐霞客面子真大,能拉来这么多名流捧场。旅游旅成“圣”、旅成“闻人”,在这个交通发达、信息通畅、全民驴友的年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石刻by董其昌。


石刻by黄道周。


石刻by高攀龙。


石刻by祝允明。


晴山堂后院即是徐霞客墓。


晴山堂大门处嵌了块五十年代立的“徐霞客墓”的省保碑,不知为什么降级成县保了?难道因为迁移?


徐霞客墓为仿明式移葬墓,1978年从马湾迁入,1985年按《徐氏宗谱》所附墓制图重建。墓地面积754平方米,墓圈青石砌就,高1.50米,墓围7.93米,土堆坟尖高0.37米。墓坐西朝东,竖有清初花岗石原碑,碑高1.20米,宽40厘米,碑顶横书阴刻“十七世”3字,中间直书阳文“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


“高士”翻译成现代用语,大概就是“牛人”的意思。


徐霞客塑像。旁边是李先念的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


作为一名普通的文旅爱好者,我觉得,像徐霞客那样成为足迹与科学双丰收的一代游圣似乎可能性不大,但也决不能把旅行视作纯粹的玩乐,或者无目的的游荡,而是要在热爱并熟知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的基础上,将旅行(准确的说是文旅)作为一门教授我怎样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华夏文化的创造者无限接近并与之对话的无限学时的课程。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尝试着去实现从旅游到旅行再到文旅的三级跳,就是期望能实现这门课程的入门。


出了园子,最后来看看胜水桥。胜水桥在晴山堂东首,始建于明,民国13年(1924)重建。桥长19.40米,宽2.5米,高3.20米,麻石单孔石板桥,南北走向,有石阶24级。桥顶东西侧各有阳刻“胜水桥”3个楷书。桥墩两侧石柱上刻有桥联,均为阳文,内联“曾有霞仙居北坨,依然虹影卧南旸”,外联“胜境重新,舟驶人行通海宇;水影依旧,清流激湍映天然”。据说徐霞客每次乘船出游其母亲都要到此送行。


胜水桥是徐霞客旅游博览园内唯一的文物,好在可以在围栏外可以看个大概。所以如果你对湿地和当代雕塑兴趣不大的话,其实也没必要买票进去。


拦车回中央车站,7元。最后留些篇幅给中央车站吧。广义上的无锡中央车站不仅仅指汽车站,实际上是城际铁路无锡站、长途汽车站、地铁站、市内公交枢纽、出租汽车服务区的综合体。感觉此站秩序井然,导向清晰,功能紧凑,质感强烈,是我目前去过的一百余个火车站中印象最好的之一。


在新建火车站和汽车站越来越大、越来越远、越来越千站一律的今天,希望地方政府和关心家乡城建的网友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一个火车站,或者说综合交通枢纽,是应该越大越好,n台m线,动辄步行一两公里找不到检票口,还是应该以尽量减少步行距离为根本出发点?汽车站是应该在城市东南西北各建一个,互相独立,各有分工,搞得你经常困惑于该去哪个站乘车,还是应该实现不同目的地、不同远近汽车的一站出发,并且与火车站无缝衔接?


据说无锡中央车站和东京火车站、大阪火车站、名古屋火车站都是由同一家公司设计。这就难怪了,国内设计院做车站,大抵都是互相粘帖图纸,以迎合业主(政府)的面子需求和GDP幻想为第一位,反倒忽视了乘客实际体验。就集约和高效而言,国内应该学习的地方太多。抱歉歪楼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1450.html

更多阅读

№4Θ→鲇鱼效应 ←⊕〖沙丁鱼效应〗 什么是鲇鱼效应

相传,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很难活着上岸,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归失败。后来有位老渔翁发现了一个成功的秘密:鲇鱼效应。原来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在沙丁鱼群里适量

❤〖Don'tloseluck〗Luckydog1完食

放了很久的Lucky dog1终于完食了=V=画师由良,主角金发少年,背景是意大利黑手党和越狱,戳爆了萌点啊QAQ超爱由良的画风,而且特别适合这种题材的游戏QAQ。游戏分三块,越狱篇 逃亡篇 和 迪班篇。这次就不剧透了哈哈,主线似乎要逃出监狱

声明:《〖无锡市江阴市 〗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胜水桥 徐霞客故居》为网友疯子就是不一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