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姓氏》之黄氏 原版 附供稿原件 视图网 供稿人

(十三)黄 氏

1、渊源

黄氏的起源比较多而复杂,其主要源于嬴姓和姚姓,据福安黄氏谱,本邑黄氏堂号“江夏郡”,源自嬴姓,即姬姓轩辕黄帝之子昌意支系。

据《氏族典·十一卷》记载,昌意,母西陵氏之女曰嫘祖。姬姓。生子四人,长曰乾荒、次曰安、季曰悃、四曰吉条。安,居西土,号安息国;悃迁于北土,后统党项为拓拔氏。

郭璞注曰:“《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乾荒即韩流,生帝颛顼。”

颛顼,风姓。母女枢。十岁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初封高阳,都于帝丘。号高阳氏。创制九州,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绝巫教。改革甲历为“历宗”。生子:穷蝉、骆明、伯称、仲容。穷蝉六世孙虞舜。骆明生伯鲧(《竹书》则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娶有莘氏女志,生姒禹(讳文命),即大禹。姒禹娶涂山氏,生二子:姒启、姒均。姒启,即夏朝建立者。

伯称生子卷章,卷章生子吴回。衍传后代有秦汉时的黄石公、明朝朱元璋。以黄石公为始祖的世系如下:

黄帝→昌意→乾荒→颛顼→伯称→卷章→吴回→陆终→樊→高旺→群→雍→申→德→崇→虞→继稷→升→显→坎→黄石→黄宜→黄涿→黄延→丰伯→黄镡→黄泰→启贤→丙宣→端盈→南源→黄庚→季仲→黄鹗→继方→黄彰→黄典→黄衡→黄泌→黄敏→黄征→夔龙→公靖→汝聸→黄成→黄文→黄华→黄兴→黄挥→黄果→黄满→南陆→黄渊→黄修→黄绮→黄正→黄惠→黄通→黄歇

中国风水大师黄石公,系伯称衍传第17代孙,皇甫谧《高士传》载:“黄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名,时人莫知者。”黄石公于福安黄氏族谱并未提及,但据以上,福安黄氏是出自“风姓”颛顼的后代。而伯称乃大禹的叔公,舜帝时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分封自己的亲宗支也不无可能。于是,伯称的后裔取得分封“潢川”(今河南潢川县),即古黄国。古黄国到了春秋时期,被楚国吞并,从夏朝(公元前2148年)建立黄国,到公元前648年被灭亡,历经1500年。

亡国后,其中的一支黄国公族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

又,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其世系为:

黄帝→昌意→乾荒→颛顼→女脩→大业→伯翳→云(伯翳季子名云,受封黄国)

《史记·秦本纪》说:“帝颛顼之苗裔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这是神话传说,大业的父亲是谁呢?据沈氏谱为“台骀”,女脩招夫黄帝第五子清之孙佚(入赘佚名)。台骀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少昊之父是清(清生少昊,古籍至今无定论),清是黄帝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所生。一说,少昊姓已名挚,母有陬氏(一云陬訾氏)曰常仪。常仪乃帝喾第四妃。《帝王世纪》记载,挚母于四人(妃)中班最下,挚于兄弟最长,得先登帝位。可见,以上的黄姓起源说,都源自姬姓轩辕黄帝。

除此之外,黄氏还有其他起源。如:

一.出自他姓改氏。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等改黄姓。

二.源于汉化改姓。今回族黄氏,是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朝末期“反色目”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据说,亦思法杭兵乱,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故而蒲氏回族人将“黄”字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氏。黄氏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三.源于官位称氏。上古伏羲大帝下属之官黄龙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传说中上古伏羲大帝所设置的官名,为中官。相传伏羲为帝时,天上有现瑞龙,因此伏羲以龙名任命属下官称。《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师者,长也,以龙纪其长官,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百官各隶其部,以中官为首。”遂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省文简称为单姓黄氏、龙氏等。另,据《集解》载:“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省文简称为单姓黄氏、云氏等。

四.源于满族汉化。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记载:满族吴扎拉氏,满语为WudalaHala,新满洲部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人数很多,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

除了改姓黄以外,从黄氏改他姓的有:

黄改丑氏、胡姓、旷氏、邝氏、况氏、李氏、卢氏、潘氏、汤氏、田氏、王氏、伍氏、危氏、吴氏、余姓、周氏、张氏。

2、传衍

据黄玉堂先生《黄氏远古世系》,及宋嘉熙《藻廛黄氏族谱·原序》和《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篇》等记载:

颛顼生三子,至商朝,其20世孙景公因在潢邑徙居江夏,因去其邑而姓,乃为受姓始祖,后之子孙以黄为姓,江夏为郡。至周、秦朝传至七国之际,44世歇公(号春申君)再传至58世香公(史传二十四孝之一,官居尚书郎、左相、尚书令),香生琼,琼生广,广生琬。琬公为61世,其生活年代为公元141年至192年。

琬公后裔黄会、黄合、黄统三兄弟,早在晋武帝十年(晋武帝公元265~290年在位)已经入闽,肇居建宁城东。

传至第73世翕公一脉,于隋文帝十五年(595)迁来长溪县六十一都(福安境内)甘棠大留村,居有数年,又转迁穆阳狮子岩后,再迁十八都“藻廛境”,故称黄坂,即今苏堤。

据福安旧县志《氏族》的记载,则时间上略有区别,“坂头黄氏:始祖翕,开皇十二年(592),由建宁府石牌山迁居穆阳狮子岩前,寻迁黄坂,子孙建祠于此,黄坂今十九都藻廛境也。”

黄翕是入迁福安的黄姓一世祖。八世孙黄曹,迁福安蟠龙坂(今白沙),继迁宁德三都瑞云阶溪;由九世柏公回迁蟠龙坂,直至南宋绍兴间(约1146年)由三世孙黄奎(1127~1194年),字良壁,行八十八,因遭洪水,鼓筐上游,夜宿察阳阪,怱闻灵鸡报吉,故迁居于察阳(今阳头)至今。

3、迁徙

福安黄氏,从苏堤“黄坂黄氏”分支迁出的有:察阳阳头、穆云乡贵洋村、坂中村、白沙村等。

⑴阳头黄氏:属宁德玠溪黄曾公次子,即十三世奎公系。其先祖从苏堤到宁德,后裔又从宁德玠溪返迁福安,肇居阳头。据阳头黄氏谱则记载:先人良壁公自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几度迁徙,至北宋1126年迁入阳头定居,至今已有870余年,己传42世。

旧县志《氏族》载:“阳头黄氏:江夏郡(今湖北武昌府江夏县)。自唐季大郎入闽越,孔耀由温麻迁福原,肇居宁德化溪,至宋迁蟠龙,其后良璧由蟠龙再迁韩阳,是为始祖。建立祠宇,明季屡遭兵燹,至国朝顺治丙申火,康熙甲戌重建,乾隆十六年大水淹没,戊子复鼎建焉。”

⑵贵阳黄氏:旧县志《氏族》载:“明正德十一年(1516),十五世祖二二,十七世祖八一,由福岩山头迁居贵阳。国朝乾隆五十八年(1793),建立祖祠。”福岩山头,即穆阳福源山脉子峰狮子岩。

⑶黄鞠公派下迁入福安:

1.从宁德境内迁入的有:湾坞乡的彭洋村、下塘村;下白石的顶头村;

2.七世祖柏钦公后裔万保公,迁福安焦家洋;

3.二世祖之十世孙后裔,第33世孙迁福安潭头下洋村;

4.四十五世祖,迁下白石炉坑坪岗村,甘棠湄洋岗后、甘棠下街等村,具体不详;

5.二十三世辛四公,于明代迁福安城阳湖塘坂,已传二十六世;

6.三十三世黄七公之子十二公(行号),其后裔开献公迁溪潭岭头村,现传二十九世;

⑷悟公后裔,迁溪柄镇的港里、松罗乡的碧溪村;

⑸天宝公,于清代迁福安康厝梧溪村;

⑹国绍公,于清代迁福安甘棠黄柏洋。

4、分布

黄姓是现今中国大陆第八大姓氏、台湾岛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全世界有6000万人,中国有2300万人。广东省黄姓人口最多,占全国黄姓人口总数约19%。

黄氏于福安也是人口大姓之一,按照提交的资料、数据,其分布整理如下:

⑴苏堤翕公系:苏堤村驻村980户,男女人口5600余人、察阳村912户5230多人、贵洋村248户1030人、坂中村178户607人、白沙村(未计)、社口澄江232户870人、。

⑵黄鞠公派系:潭头下洋村600多人、岭头村500多人;城阳湖塘坂26户74人,湾坞乡彭洋村、下塘村130多人,下白石顶头村520户3180人、炉坑坪岗村,焦家洋,甘棠湄洋岗后60多人、下街等村。

⑶悟公后裔:溪柄镇港里107户503人、葛浦18户81人、新田20户68人,松罗乡碧溪村256户1052人,城阳新城257户607人、潮里20户70人。

⑷天宝公后裔:康厝梧溪村131户544人。

⑸国绍公后裔:甘棠黄柏洋120多人。

5、谱牒

一.黄坂黄氏现存族谱仅余七版:

1.宋嘉熙元年,由苗有秋先生主笔的族谱六卷;

2.清雍正八年,由陈改野先生主笔的族谱六卷;

3.清乾隆五十一年,由李光斗先生主笔的族谱八卷;

4.清道光十四年,由余伦光先生主笔的族谱八卷;

5.清光绪九年,由李继徵先生主笔的族谱八卷;

6.民国十九年,由陈昌颐先生主笔的族谱八卷;

7.公元1990年,由黄可培、黄 璋两位族亲主笔的族谱六卷。

二.察阳黄氏历次修谱名表:

1.南宋嘉熙元年修谱。撰叙:临安知府钱塘宗人有秋。

2.南宋淳佑二年重修。撰叙:知九江府事财源孙文演。

3.明正德十五年重修。撰叙:莆水南宗人渐盘,孙俾和、俾琏。

4.明万历四十年重修。撰叙:浙江布政司参政萧近高。纂修:廿三世孙文跻。序:廿六世孙如兰。

5.清康熙四十七年重修。纂修:孙尔达、宗白。序:廿九世孙元兴。

6.清嘉庆二年重修。撰叙:长溪举人胡必相。总理:地进房曰熠。

7.清道光八年重修。总理:天信房其琮。纂修:天信房其魁、地进房体恕。撰叙:进士侯补儒学训导琢山阮金章。

8.清光绪四年戊寅重修。撰叙:光绪已亥恩科举人闽城黄念祖。总理:地进房三十三世孙职监:

9.民国二十二年癸酉重修。撰叙:清壬寅科举人李经文。总理、总纂:进房三十四世庠贡生宗干。

10.公元一九八六年岁在丙寅重修。总理事:三十四孙宋铃、源书。撰叙:陈润榆、润栋,地进三十六世孙岳松。序:地进三十六世孙秉忻。

察阳黄祠族谱目录(三卷27本):

第一卷

只剩一本。记载:天房礼支43页,智支78页,信支6l页,全本182页。

第二卷

共十册,民国癸酉年修(1933)。

第一本:谱头,191页。

第二本:天房义支。全本180页。其中,附载—世抬纲至九世4页、仁支十七一甘五世4页、一世提纲一十七世11页、仁支9页、义支152。

第三本:天房。全本211页。其中,智支41页、信支108页、六支62。

第四本:天房。全本190页。其中,礼支78页、附载智支112页。

第五本:地房。全本208页。其中,长支21页、金支84页、玉支103页。

第六本:地房进支(一)137页。

第七本:地房进支(二)137页。

第八本:地房进支(三)147页。

第九本:地房。全本146页。其中,满支10页、堂支41页、附“和房”2页、福支47页、禄支38页、寿支8页。

第十本:人房。全本1 18页。其中,诗支63页、书支26页、易支29。

第三卷

共十六本,丙寅年(1986)修。

第一本:谱头。全本202页。

第二本:天房义支。全本192页。其中,附载:江夏源流纲图18页、仁支7页、义支167页。

第三本:天房礼支76页

第四本:天房智支155页

第五本:天房信支145页

第六本:天房六支71页

第七本:地房金支。全本115页。其中,附载长支16页、金支99页。

第八本:地房玉支85页。

第九本:地房堂支。全本53页。其中,附载满支11页、堂支42页。

第十本:地房进支(一)90页。

第十一本:地房进支(二)127页。

第十二本:地房进支(三)164页。

第十三本:地房进支(四)187页。

第十四本:地房福支。全本50页。其中,附记和房2页、福支48页。

第十五本:地房禄支。全本107页。其中,附记寿支7页、禄支100页。

第十六本:人房诗支。全本136页。其中,诗支68页、书支36页、N3~32页。

6、宗祠

⑴黄坂黄祠

北宋绍圣丙子年(1096),苏堤藻廛黄氏在本境穆水岸边建立黄氏宗祠,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建筑面积1160平方。期间经过六次重修,即宋端平元年、明正统一年、嘉靖三十二年、康熙十八年、道光四年、公元1994年重修;公元2011年重建。

此次重建在原有的地基上提升基座,扩大规模,采用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560平方,建筑面积1300平方,保持传统宗祠建筑风格,祠堂大门外一对汉玉雕大狮子雄踞左右两旁,正厅、公厅矗立四根花岗岩青石雕刻有龙凤盘缠的柱子,整座建筑显得更加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工程历经两年零六个月、投资人民币七百多万元。

苏堤黄氏支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2011年重修,更名为“黄氏亨祠”。

⑵察阳黄祠

察阳黄氏宗祠,位于福安市阳头街道黄厝上巷58号,该祠为朱熹门徒黄干的宗祠。据祠堂《黄氏宗谱》记载,始建于末庆元丙辰年(1196),明嘉靖已末年(1559)因被倭寇焚于火,明万历庚辰年(1580)重建,清顺治丙申年(1656)毁于水,甲戌年(1694)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仿明代建筑,保存完整。祠堂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516平方米,现存的建筑为清代仿明建筑,是福安市现存规模最大祠堂。2005年已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八闽宗祠大全》介绍:该祠为砖木结构,单檐双坡顶,高墙封闭式建筑。从东至西,依次为华表牌坊(已毁)、第一道仪门(仅余北端门)、北宋古井、半月池、第二道仪门及照壁、第三道仪门、戏楼、大厅堂、寝堂、后院。戏台屋顶建有牌楼式“太祖亭”,飞瓦重檐,气势恢弘。祠堂分三进,深57.3米,宽18米,十四根大柱挺立雕梁画栋,朱漆尤存。大厅堂、寝堂之间的天井上的雨亭独具一格,是目前明清建筑中罕见佳作。寝堂正中设太祖龛,两侧廊屋设各支派祖龛,堂后有庭院,南侧有祭祀房,布局合理,保护完好,为典型的明清时期南方建筑风格。

该祠文物精美富有价值,残留仪门前额传为朱熹所书:“示我周行”,后额为“绳其祖武”。门内有宋代开基古井一口。祠堂正门“黄氏宗祠”匾额之下,青石大门框,镌两副楹联,正联日:“一带溪环流世泽,千秋典祀重名贤”,侧联曰:“源承江夏,派衍环溪”。书法雄劲。在大厅堂上几方牌匾,引人注目,中有明刑部尚书王世贞赠黄钊的“闽浙两祀”横匾清温麻使者范宜恒颂扬黄干的行书短文;清巡抚福建提督军务都御史卢悼的楷书题匾“理学传薪”。皆字体遒劲,饰金著彩。此外,还有“钦点翰林国子监”、“进士”、“文魁”、“武魁”等牌匾。祠堂珍藏的历代黄氏族谱及古祭器等曾送台湾参加海峡两岸百家族谱展,享有盛誉。

附:文物

古宅:苏堤现有比较完整的清代知府府邸,三座并列,大厅梁上挂有圣旨。此是清咸丰年间连任广东、湖南两地知府的黄晋铭公府邸。

古墓:村内现有保存完好的宋代中散大夫赀公之墓,嘉庆年重修,地址土名墓头弄。

7、人物

福安黄氏走出的名贤比较多,如明兵部尚书黄琛,南宋理学家黄干,都是从阳头走出的黄氏子孙,至今阳头民居巷里仍保留着其门额“理学名宗”。

1.黄贯,字尚文,号穆溪,唐开元二年授本道通判知连江军事。

2.黄太监,字宗周,号松岩,唐广德年任开封府知府(因其生时钦差丁太监经过该地而得名)。

3.黄烛,字有光,宋绍兴八年任泉州西岐巡检。

4.黄宣,字有数,宋绍兴十九年任汀州连城县尉。

5.黄赀,字克聚,宋中散大夫,其坟墓在苏堤墓头弄,至今保存完好。

6.黄质,字中益,一字群之。居罗源。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科徐元杰榜进士,官湖广黄州知府,终国子正知。

7.黄景师,字自得。生宁宗庆元戊辰年三月廿日。宋理宗宝佑元年癸丑科姚勉榜进士。

8.黄权翁,明洪武间,以明经赴吏部试,授奉训大夫,先任西安府同知,再任广德州知州。

9.黄安,明洪武间,诏下郡邑选举人材,被荐,除授苏州府吴县震泽巡检,后改任广东。

10.黄鸣西,清咸丰七年,由廪生遵筹饷事,例报捐贡生并训导。咸丰九年,奉宪督办福州府长乐县文庙乐器事件,记劳绩大功二次。十年三月,署泉州府惠安县儒学佐堂。著有《栖梧诗钞、文钞》。

11.黄庭芝,宋罗源主学。肇居罗源蕃衍。

12.黄晋锟,清特授古田学教谕,赏戴花翎。在任数年,士民感德,去之日,城乡送万民伞二、德政牌八。

13.黄晋鋆,清全闽法政高等法律科毕业,指分江西按察司经历,福建省议会议员。著有《涧南诗集、文集》。

14.黄州,清福建高等巡警学堂毕业,历任福安县警察队队长。

15.黄宝康,清福建法政毕业,历任审计院核算官,同安马巷县佐,福安第五区区长。

16.黄宝潢,清北平商业毕业,历任福宁盐务局局长,福建财政厅咨议,福宁镇守使公署参议。

17.黄宝灏,清北平工业大学毕业,历任交通部工程师,电话材料处主任。

18黄白,字幼朋。生于1929年。抗日时期,参加闽东地下游击队,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后任兰州军区十八集团军检察长,少将军衔。

19.黄元起,字善兴。生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三十日。北京师范大学毕业1928年加入地下党,1931年任北京市委委员;后任河南开封中原大学教授兼任文教学院副院长。

20.黄可玉,字善禄。生民国三年十二月廿日。任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一等录事、参加抗日战争担任叶飞首长秘书、烈士。

21.黄森,生于1921年。1942年入党,同年九月任福安县工委书记、1945年8月任福安县委书记。

22.黄祖尊,字裕向。生民国十六年七月十一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区长。

23.黄伯康(1907~1972年7月),字自强。国民党爱国抗日将领。毕业于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为黄伯康颁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24.黄志远,字运筹,民国7年(1918)生于穆阳苏堤村。毕业于马尾船政学校。大校军衔。1938年加入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5.黄织,女,出生未详。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妇联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人大副委员长孙孚凌夫人;1956年被推选为出席全国工商业者家属和女工商业者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26.黄荔容,女,生于1929年1月11日。1949年入党,参加游击队、任福安、寿宁县团委组织部长;后任宁德地区知青办主任等职。

27.黄宝湛,字立恩。生光绪廿八年。邓小平同志同学,一同往法国巴黎大学哲学、市政两个系留学8年,回国后在上海邮政总局任职。

28.黄可培,字介繁。生宣统元年闰二月十日。早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回国后从事商业工作,尔后在泉州、福安县商业局任职,擅长书法。

以上俱十九都藻廛境坂头即今苏堤人,尚有贡生、廪生、庠生未列入,以及建国后出生的未列入。

29.黄羔,字子愚。北宋,任衙州府太常寺卿。

30.黄城,字景芳。宋任承务郞。

31.黄翼,字子羽。宋嘉定七年(1214)甲戍科袁甫榜。

32.黄文演,行甲一。南宋嘉熙元年(1237)任九江知府。

33.黄干,字尚质。南宋集贤院直学士。

34.黄琛,字本清。明永乐年间,任历都察院试御史。

35.黄惟演,字本达。明永乐年间,任浙江仓官。

36.黄钏,字珍夫,号后谷。幼年丧父,由母季氏抚养成人。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任浙江温州郡丞,历温州府同知、布政司右参义。

37.黄朝震,字孙安。明万历间任益府仓官。

38.黄文烨,字克亮。明朝任南京太仓州州判。

39.黄际泰,清乾隆庚子年(1780),武举人。

40.黄兴,清嘉庆丙子年,举人。

41.黄梅荣,字树翘。民国己未年,高等文官、北平检察官。

42.黄梅清,字树荣。民国丙寅年,上海法租界法官。

43.黄大波,朝议大夫,四品。

44.黄肇梁,奉政大夫,五品。

45.黄作梁,奉政大夫,五品。

46.黄伯康,字自强。旅长,国民党昆明行营少将主任。

福安黄氏人物传记:

⑴黄夢攸

黄夢攸,字伯荀,黄坂十七世祖。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六月生于穆阳苏堤村,宋乾道五年(1169)由武举初授池州计议,绍定六年(1233)任皇宫教授,端平二年(1235)授静江府通判,淳佑六年(1246)迁衡州府知府。

少有大志,十三岁中武举,尝闻狮子岩下狮子吼,即咏诗明志:“蛟龙跃,狮子吼,头角峥嵘精神抖。若问破天荒,还我霹雳手!”后果显达,不负题诗之志。

于静江府时,居官公明正直,洁己爱民。任满,士民遮道,赠诗志感,诗云:“宰相忠廉似水清,全凭仁德抚黎民,九江郡邑含春泽,皓首黄童颂太平。”

及归本乡,见都民应长溪差役,路途遥远,往来不便,遂于淳佑五年(1245)与枢密使郑宷一同考察韩阳地形,合表陈情,绘图写诗,上奏朝廷,乞请分县,诗云:“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顾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啣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将何地作皇都?”理宗准奏,勅立韩阳为福安县,都民莫不颂公之功。

迨至淳佑六年,攫升衡州知府,轻税薄役,恤孤憐贫,廉洁公正。任满荣归,军民感德,遮道赠诗云:“旌旗遥映远征骖,送主登程酒半酣,衣锦还乡惊草木,却将春色斗江南。”

明万历县志《宦绩篇》载:“宋,黄梦攸,十九都坂头人。进士,授从义郎,池州计议官,处事端饬,士民颂之。”(颂之,志书原文误作“便之”)

⑵黄 干

黄干,字尚质,宋淳熙元年(1174)生于长溪西乡察阳(今阳头)。祖父黄奎,宋绍兴十六年(1146)因遭洪水由蟠龙(今白沙坂)迁居察阳。父黄珍,以耕种、打鱼为生。

宋“庆元党禁”期间,朱熹避往长溪县,在龟龄寺讲学。时为朱熹及其学说遭受厄运之际,黄干前往龟龄寺拜朱熹为师,并把朱熹迎至家中居住。由于黄干尊师好学,深受朱熹器重,得朱子学的正传,“名冠杨复、林湜、高松、陈骏、郑师孟、龚郯、张泳之首”。六年(1200),朱熹死后,黄干著书阐杨程朱理学,并同杨复一起从事讲学,招收门徒,传播理学。不久,宋王朝开始重视理学,把朱熹的《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列入学宫,作为法定教科书。朱熹的门人也日益受到朝廷重用。黄干以精通理学,得朱熹真传,且其著述“悉阐圣贤奥旨”,而奉召入朝,入文渊阁从事翰墨,官至集贤院直学士。

黄干是朱子学的重要传人之一。江西余干人饶鲁,自幼随他学习理学,学成后回江西创办石洞书院,从事讲学。饶鲁写了许多理学著作,其中包含很多黄干的思想,饶鲁学生众多,形成朱子学派的一个重要支派。黄干曾称赞另一学生宁德人李鉴,说“资质如此,若志学不倦,异日当为伟器”,李鉴学成后与龚郯组织数十人创办“六经讲社,推明师说,诱掖后进”,是闽东朱子学的传人之一。

黄干一生“著述甚富”,可考的著作有《五经讲义》、《四书纪闻》、《诲鉴语》,但都已佚。其中《诲鉴语》是黄干的语录,由学生李鉴整理而成。《五经讲义》、《四书纪闻》中的许多思想,已融进饶鲁的著作之中,黄干死后,祀于乡贤祠,墓葬于四十一都(今霞浦县罗浮)。

清乾隆元年(1736),追赠“理学先贤”,于福州龙山巷建“黄公祠”以祀黄干,福建巡抚卢绰为其题匾额“理学传薪”。

⑶黄 钏

黄钏(1510~1556年),字珍夫,号后谷,明正德五年生于福安县阳头。父绍,母李氏。黄钏自幼才识不凡,擅诗文。明嘉靖十六年(1537)中举,任浙江温州府丞,和县人监察御史郭文周友善,时常诗文唱答。

时东南沿海倭患频繁,温州首当其冲,黄钏亲督博士兵修城墙,造战具,加强军备。温州吏民称赞说:“府君有文武人才,温州可保安然无虞!”黄钏却深为忧虑:“倭寇虎视温州,怎能以乌合之众御敌!”他在居所柱上,题联自勉:“览镜付徘徊,老我成翁双鬓白;挥戈慷慨,平生许国寸心丹。”

嘉靖三十四年(1555)冬,倭寇进犯温州,黄钏奉命统兵拒敌,倭寇闻风逃遁。有人建议即速追击,黄钏说:“不是我怕死,士卒尚未经训练,实无稳操胜算的把握”,遂收兵,加紧组织训练。

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倭寇犯藤头,黄钏请战,倭寇不敢应战。一天,福建发来紧急调兵文书:倭寇突犯古田、罗源,命黄钏率部往援。这时钏母念子心切,叫他二哥来看视他;黄钏拜会二哥,匆匆举杯说:“幸好老母康健,有二哥好相待奉,我就别无牵挂了”。即同众将士赴闽拒敌。是年四月二日,倭寇大举进犯温州,黄钏传檄各部出城拒敌。临行与众将举杯立誓说:今天是杀贼报国的好机会,望大家不负众望,临阵有进无退。时温州守军分左、中、右三军;黄钏亲统中军,左右二军分驻叠石、铁场两地,作后卫。正当黄钏领中军奋勇杀敌之际,倭寇暗中分兵两队,袭取叠石、铁场;而叠石、铁场两军统帅均是纨绔子弟,遇敌即溃,致使黄钏所部中军腹背受敌,部下劝黄钏突围逃命,他正色说:“我难道要效仿逃兵吗?”身先士卒,指挥所部浴血拼杀,终因孤军无援,兵败被俘。倭寇胁迫他投降,钏不为所动;要他用钱赎命,钏笑骂说:“你不知道我黄大夫不爱钱吗?”倭寇恼怒,剥去其衣,寸割致死。

闻其被难,温州吏民为之悲痛不已。黄钏嗣子文烨找不到尸体,便以其衣冠人敛,葬于福安二十五都白沙村,经其生前好友郭文周函请,著名文学家、刑部尚书正世贞为黄钏撰写《墓志铭》,赞他为“烈烈男子”。

明诗人王世懋悼黄钏,诗云:“忆昔东南几陆沉,闻君死事涕沾襟,城头落日残军色,海上寒涛烈士心。”黄钏牺牲时47岁,著有《堕礁集》三卷行世。

⑷黄晋铭

黄晋铭,字四斋,清举人。清咸丰四年(1854)四月八日生于穆阳苏堤村。

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授国子监博士。十九年八月,奉旨充奉天乡试收卷官。二十年,在广东连山直隶厅军民府,賞戴花翎,四品知府及湖南两地任职。

于连山任职六年,政简刑清,爱民如赤,屏除陋规,清理历任积案二百余宗。修城建桥,教化猺番,抚与德政,教养兼施,百废具兴。平息匪乱,市民晏然。民众感其恩德,为立生祠并登之县志。离任时,送者遮道,如赤子之恋母,依依不舍。

⑸黄葆芳

黄葆芳(1913~1989年),字立留,行麟九,号茂玉。民国2年5月17日生于穆阳苏堤村。

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留校任教。得刘海粟大师器重,后为吴昌硕的再传弟子,在美术、书法等方面均具很深造诣。

1938年,定居新加坡,20世纪50年代起任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会长。岀版有《黄葆芳画集》、《引玉集》等。

1978年,获新加坡共和国总统颁发的“服务勋章”。曾在中国美术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率团来华访问,为中新文化艺术交流作出贡献。曾与叶飞同志联络,对祖国革命事业做过贡献。

1985年,捐款3万元重建苏堤小学。次年,应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邀请,在北京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黄先生不仅是绘画、书法家,且对红学造诣颇深,曾发表《红楼梦》研究专著,也是一位红学家,其代表作有《大园的布置》、《大观园模型商榷》,并出版诗作《大观园咏景》。

⑺黄 烽

黄烽(1915~2001年),字宝澄,行立泓,号瑞昇,民国4年5月24日生于穆阳苏堤村。上海沪江大学肄业,早期接受马列主义,参加地下革命。1937年,入党任中共福安县委秘书。

1938年2月,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曾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政治处党总支部书记,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政治处主任,苏中军区高宝团政治处主任、高邮团副政委,新四军一师二旅五团政治委员。

参加过苏南反“清乡”、反“摩擦”和苏中地区多次反“扫荡”战斗和解放盐城、高邮战役。曾因抗日负伤与36名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演绎了一场轰动全国的《芦荡火种》、《沙家浜》等戏曲,重塑了抗日英豪形象。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五十九团政治委员、第十纵队八十九团政治委员,第十一纵队三十二旅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八十六师副政治委员,参加苏中战役、两淮保卫战,攻克淮阴沐阳和盐城战役,李堡、拼茶战役;以及先后参加了解放涟水战斗和济南、淮海、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以及解放福州、漳厦等战役。将军一生为国为党,抛弃安逸的家庭生活环境,毅然投笔从戎,驰骋沙场,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无私无畏,鞠躬尽粹,为国奉献毕生精力。

建国后,任八十六师政治委员、空军十一师政治委员,空军政治部群工部部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曾获二级独立自由胸章、二级解放胸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衔,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著作《英汉军事用语词典》,填补了我军史上空白。离休后与陈挺将军合著《闽东儿女争战录》。其事迹《福安县志》、《黄烽》均有记载。

附:福安黄氏供稿【电子版原件】(分三份供稿)

1、福安市黄氏概况

一、源流

朔源黄氏源自有熊国君之子轩辕黄帝,生两子昌意、玄嚣,昌意公生子颛顼公(玄嚣公生子礄极公),颛顼生三子,至商朝其二十世孙景公因在潢邑徙居江夏,因去其邑而姓,乃为受姓始祖,后之子孙以黄为姓,江夏为郡。至周.秦朝传至七国之际四十四世歇公号春申君再传至五十八世香公(史传廿四孝之一,官居尚书郎、左相、尚书令)、香生琼(五十九世),琼公生广(六十世),广公生琬,琬公(公元141年—192年)属六十一世。

据黄玉堂先生《黄氏远古世系》、《藻缠黄氏宋代嘉熙族谱。原序》、<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篇>。

传衍(入闽、到福安)

琬公后裔黄会、黄合、黄统于晋武帝十年三兄弟入闽迁建宁城东;

传至第七十三世翕公一脉于隋文帝十五年迁来长溪县六十一都(福安境内)甘棠大留村数年,又转迁穆阳狮子岩后再迁苏堤藻缠故称黄坂。

迁移(福安境内、外迁移情况)

从苏堤分支迁移的有:察阳阳头(从苏堤到宁德又从宁德玠溪黄曾公次子即十三世奎公后裔转入阳头)、穆云乡贵洋村、坂中村、白沙村

分布(总人口及分布在哪个乡镇什么村、从多到少排列,不需人口统计数字)

苏堤村驻村980户,男女人口5600余人、察阳村人、贵洋村248户1030人、坂中村178户607人、白沙村人;

黄鞠公派分布福安境内列下

从宁德境内迁入的有:湾坞乡的彭洋村、下塘村;下白石的顶头村;

七世祖柏钦公后裔万保公迁福安焦家洋;

二世祖之十世孙后裔第三十三世孙迁福安潭头下洋村,现有人口六百多人;

四十五世世祖迁下白石炉坑坪岗村,甘棠湄洋岗后、甘棠下街等村,具体不详;

二十三世辛四公于明代迁福安城阳湖塘坂已传二十六世;

三十三世黄七公子十二(名号)公之后裔开献公迁溪潭岭头村现传二十九世,人口500多人;

悟公后裔迁溪柄镇的港里、松罗乡的碧溪村;

又天宝公于清代迁福安康厝梧溪村,人口约400多人;

又国绍公于清代迁福安甘棠黄柏洋。

以上录自《福建黄氏世谱世系表》第78、79 页,并据浙江黄玉堂先生资料。

二、谱牒(概况)

福安市穆阳苏堤黄坂黄氏现存藻缠黄氏族谱仅余七版:一、宋嘉熙元年由苗有秋先生主笔的族谱六卷;二、清雍正八年由陈改野先生主笔的族谱六卷;三、乾隆五十一年由李光斗先生主笔的族谱八卷;四、道光十四年由余伦光先生主笔的族谱八卷;五、光绪九年由李继徵先生主笔的族谱八卷;六、民国十九年由陈昌颐先生主笔的族谱八卷;七、公元一九九零年由黄可培、黄璋两位族亲主笔的族谱六卷。

三、宗祠

北宋绍圣丙子年苏堤藻缠黄氏在本境穆水岸边建立黄氏宗祠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建筑面积1160平方。期间经过六次重修,即宋端平元年、明正统一年、嘉靖三十二年、康熙十八年、道光四年、公元1994年重修;公元2011年重建。

此次重建在原有的地基上提升基座,扩大规模,采用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560平方,建筑面积1300平方,保持传统宗祠建筑风格,祠堂大门外一对汉玉雕大狮子雄踞左右两旁,正厅、公厅矗立四根花岗岩青石雕刻有龙凤盘缠的柱子,整座建筑显得更加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工程历经两年零六个月、投资人民币七百多万元。

苏堤黄氏支祠建于清道光 年,2011年重修,更名为“黄氏亨祠”。

四、文物

1、苏堤现有比较完整的清代知府府邸,三座并列,大厅梁上挂有圣旨。此是清咸丰年间连任广东、湖南两地知府的黄晋铭公府邸。

2、村内现有保存完好的宋代中散大夫赀公之墓,嘉庆年重修,地址土名墓头弄。

五、人物

(一) 黄贯贯公字尚文号穆溪,唐开元二年授本道通判知连江军事

(二) 黄太监字宗周号松岩,唐广德年任开封府知府(因其生时钦差丁太监经过该地而得名)

(三) 烛公 字有光宋绍兴八年任泉州西岐巡检

(四) 宣公 字有数宋绍兴十九年任汀州连城县尉

(五) 赀公 字克聚宋中散大夫 其坟墓在苏堤墓头弄至今保存完好。

(六) 夢攸公

夢攸公(十七世祖)(公元1156年6月生)宋乾道五年武举,初授池州计议,次任(绍定六年)皇宫教授,三任(端平二年)授静江府通判,四任(淳佑六年)迁衡州府知府。

公少年怀志,在狮子岩下听到狮子吼,咏诗明志,公在静江府时居官公明正直洁己爱民,任满士民遮道赠诗志感。

及归(都里探亲)见都民应长溪差役路途遥远,往来不便,遂于淳佑元年与枢密使郑宷公一同考察韩阳地形,画图写诗上奏朝廷,诗云:“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顾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啣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将何地作皇都?”理宗准奏,敕立韩阳为福安县,都民莫不颂公之功。迨至淳佑六年攫升衡州知府,轻税薄役,恤孤憐贫,亷洁公正,任满荣归士民遮道欢送,赠诗誌感。

(七) 质公字之 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科徐元杰榜进士,官湖广黄州知府

(八) 景师公 字自得生宁宗庆元戊辰年三月廿日宋理宗宝佑元年癸丑科姚勉榜进士

(九) 晋铭公生咸丰四年四月八日清举人賞戴花翎四品知府在广东、湖南两地任职。

(十) 黄烽字宝澄行立泓号瑞昇 生民国四年五月廿四日上海沪江大学肄业,任福安县委秘书、参加新四军于1938年2月北上抗日、任团政治处党总支部书记等职务。建国后授少将衔,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十一) 黄白 字幼朋 生于1929年抗日时期参加闽东地下游击队,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后任兰州军区18集团军检察长、少将军衔。

(十二) 元起 字善兴 生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三十日 北京师范大学毕业1928年加入地下党,1931年任北京市委委员;后任河南开封中原大学教授兼任文教学院副院长。

(十三) 可玉 字善禄生民国三年十二月廿日任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一等录事、参加抗日战争担任叶飞首长秘书、烈士。

(十四) 黄森 生于1921年1942年入党,同年九月任福安县工委书记、1945年8月任福安县委书记。

(十五) 葆芳 字茂王行立留 生民国二年五月十七日上海美专毕业后到南洋定居,成为画家、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会长,曾与叶飞联络对祖国革命事业做过贡献。

(十六) 志远 字运筹 生民国七年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华东野战军供给部代部长、炮兵团团长,参加淮海、上海、渡江战役,晋升大校军衔。

(十七) 祖尊 字裕向 生民国十六年七月十一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区长

(十八) 黄织(女)出生未详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妇联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人大副委员长孙孚凌夫人;1956年被推选为出席全国工商业者家属和女工商业者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十九)荔容(女)生于1929年1月11日1949年入党,参加游击队、任福安、寿宁县团委组织部长;后任宁德地区知青办主任等职

(二十)宝湛 字立恩 生光绪廿八年邓小平同志同学,一同往法国巴黎大学哲学、市政两个系留学8年,回国后在上海邮政总局任职。

(廿一)可培 字介繁 生宣统元年闰二月十日早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回国后从事商业工作,尔后在泉州、福安县商业局任职,擅长书法。

2、察阳黄氏宗祠

(一)源流篇

追溯黄姓历史长河之源,便会遇到商周时期的潢川黄国。上古黄国虽有三个,即汾水之黄,汉东“西黄”和潢川之黄,但前两者的历史都湮灭无闻,后要嗣衰微不昌,独有潢川黄国之后一支,子孙繁荣。在今日中华十大姓中排名第八位的黄姓,人口数千万之众,绝大多数都自称是这个黄国的后裔。

黄姓大都自称自潢川黄国,但关于这个国家为谁所建,则各家传说不一,归纳起来,约分三大类十二二种不同的传说:三大类即伯益之族所建说和陆终之族所建说,另一种即揉合前两所说形成的陆终伯益建国说。

黄国为伯益族所建,黄姓出自皋陶或伯益之说,流行于秦汉魏晋时期,见于<史记》、《潜夫论》、《姓氏篇》等早期氏学经典及蔡邕《汉交耻都尉胡夫人黄氏神诰》一文。如蔡邕在“黄氏神诰”中说“江陵黄氏之季女字曰列赢,其先出自伯益,别封予典,以国为姓”。但是这位受封开国肇姓的祖先,到底是伯益民族的哪一位,则叉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大廉建国开始说。这种说法主要流传在湖南等地区的黄姓中,如敦厚堂《箭楼黄氏族谱》,郭睦堂《中湘黄氏四修族谱》、城步《大古黄氏族谱》、《渠阳黄氏城步世谱》、《渠阳黄氏世谱(七修、八修)谱》均持此说。据《史记、秦本纪》、伯益去世后,大廉即以长子身份继承伯益乌夷氏族的首领,的一部份后裔,便称为乌俗氏。大廉又因其父伯益,其祖皋陶历事尧舜和大禹有功,被夏禹别封于黄(今河南潢川县),创建黄国。大廉的一部分后裔,便称,便以黄为氏,这便是黄姓受姓开国之始。因而许多族谱即以伯益长子黄大廉为第一世始祖,黄姓就这样产生的。

潢川黄国灭亡后,其遗民除一部分北逃至今河南中部外,大批则被迁至今湖北境内,后来有的人还在楚国做了宫。据《东夷源流史》记载,今天湖北境内黄冈、黄陂、黄安、黄石、黄梅等县名,均因黄姓遗民迁居于此而得名。在众多迁徙的黄国遗民中,有一支迁王江夏安陆一带(今湖北云梦县及武汉一带),自战国后期以来,江夏一带一直是黄氏发展繁衍的中心,其后裔到汉代更进一步发展成最著名的望族,故当今黄姓各宗派都以江夏为郡望。其实在历史上黄氏的郡望有四个:濮州濮阳郡、婺州东阳郡、括州松阳郡、泉州南安郡。北宋《太平寰宇记》中记载晚唐五代的黄姓郡望就只有一个,即所谓“望出江夏”。

黄姓不仅是汉族大姓,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黄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洞蛮”。至今日江夏黄氏的后裔,更遍布全国,散向世界。

(二)繁衍

固始显祖——黄隆公

江夏黄氏乃黄帝有熊氏之后,陆终之子惠连封昆吾夏时世为侯伯,至伯益姜氏佑禹治水有功封地于黄,世世食采于黄邑,统叔为姬氏承父爵,由夏至商。

商盘庚时,黄景公自黄6邑徒居江夏,因去邑而姓此,乃受姓始祖,后之子孙以黄为姓,江夏为郡,世居江夏芦平乡。

从景公至香公已将四十来世,香公之后叉将四十余世,初公汉时宫任琬城太守迁居琬城,后叉升为御史,因汉末宦官乱政,弃宫隐居河南光州固始县,至隋文帝时廿三世裔孙黄高,字隆,行十六,号硝山,溢忠武。官居内阁左班大学士,拜相,娶七位夫人:生廿一子陈氏生二男,林氏生四男,石士生五男,孟氏生四男,吴氏生三男,方氏生一男,周氏生二男。到隋炀帝时,炀帝杀兄夺父帝位,残害忠良,黄隆为人忠直,时常忠言进见谏,炀帝心感不悦,当隆公七旬寿庆之际文武百宫因尊敬隆公为人,纷纷拜贺。此时,奸右相谗言上奏炀帝,害隆公为“图谋不轨”。更激怒了暴君炀帝,被拘禁天牢,隆公见势莫挽乃谕子曰:“帝非明君,不可争谏,子各其行业,逃避他乡,择地立业,吾当尽忠也”。继之赋诗八句,以作日后儿孙会亲认祖之用。隆公生于南北朝大同工工亥年(公元543)卒于隋大业11酉年(公元613)农历九月初九日,享寿七十岁,故有相传黄家没有重阳节之说,也有说黄家以张家不作亲之说。隆公死后墓葬江西抚州风送洞余兰城七里山。(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七里岗乡对溪村)

附录七言分律诗(八句诗):

骏马皇皇出外疆,任从随处立纲常,

身居异境犹吾境,人在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训命,晨昏须念祖馨香。

但祈苍吴垂鸿名右,三七男儿俾炽昌。

叉五言截一首:

江夏无双士,颖川第一臣,

世转为宰辅,惟冀后贤因,

根据族谱记载隆公二十一子的去向:

长子:黄淑配朱氏,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后迁宁德大岭头村

次子:黄封配吴氏,居武昌。(今湖北武昌)

三子:黄通配宋氏,居江苏泰定。(今江苏泰州)

四子:黄荣配于氏,居松江。(今江苏华亭、娄县)

五子:黄耸配于氏,居卢陵。(今江西一永丰、吉安)

六子:黄魁配邱氏,居丹阳。(今辽宁铁岭)

七子:黄开配王氏,居温州。(今浙江温州)

八子:黄推配林氏,居湖州。(今浙江吴兴)(后迁福建柘荣)

九子:黄槐配武氏,居江西。

十子:黄鞠配葛氏,居南闽。(今福建宁德)

十一子:黄松配孔氏,居北燕。(今河北怀柔)

十二子:黄震配孙氏,居武平。(今福建龙岩武平)

十三子:黄荫配平氏,居永平。(今河北定县)

十四子:黄平配吴氏,居汝安。(今河南恩县)

十五子:黄坚配于氏,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十六子:黄挺配沈氏,居南建州。(今广东定安县)

十七子:黄侗配石氏,居阳城。(今江西桔水)

十八子:黄尧配武氏,居荆州。(今湖北江陵市)(后迁福安地区)

十九子:黄嵩配朱氏。居杭州。(今浙江杭州)

廿子:黄威配李氏,居江西南昌。(今江西南昌)(后迁寿宁、太顺地区)

廿一子:黄庞配于氏,居西安。(今陕西西安)

(三)迁移

一、入闽始祖——黄会公

隋大业癸酉年九月初九日隆公就义后,廿个兄弟各自前后逃离固始县,躲避他乡,我祖乃曰第十八子黄尧公生四男,长黄会,次黄合,三黄统,四黄昌以打鱼渡生。到了唐贞观年间长子黄会率领黄合,黄统两弟一起在唐贞观辛卯年(公元631年)从荆州入闽先定居建宁城东,黄会公为我入闽始祖。黄尧公与四子黄昌公仍留荆州居住,我祖翕公是隆公七代孙,黄会公五代孙,据藻缠黄祠嘉熙元年族谱序载“会公同兄弟过江入闽居于建宁城东”。叉据察阳黄祠族谱宋嘉熙元年序载“五宗祖与于荆州复盛于建宁……分居于钦德里。”

二、长溪始祖——黄翕

黄翕公生于唐神龙乙已年(公元705)唐开元戊辰年(公元728年)任长溪县县尉,即从建宁迁移当时长溪县六十一都大留,不久又迁狮子岩前,最后定居十九都钦德里(今福安市穆阳村),是黄隆公第七代裔孙,黄会五代裔孙。是福安地区的主要黄姓传人之一,也是被称为…世始祖翕公,能联系叔伯宗亲,善于团结当地各族。逐步发民成现在55世人口福安地区8万之多,子孙分布世界全国各地。据贵阳黄祠族谱明万历十年序载翕公诗思乡,“七言律”:

鹳鹊楼西百尺墙,荆州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水流,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过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烽烟并起思乡远,望眼双穿暗自伤。

三、察阳黄氏宗祠始祖——黄奎公

翕公是入迁福安的黄姓一世祖。八世曹公迁福安蟠龙坂(今白沙)、继迁宁德三都瑞云阶溪;由九世柏公回迁蟠龙坂,直至南宋绍兴(一一四六年)由三世良壁字黄奎公行八十八因遭洪水,鼓筐上游,夜宿察阳阪,怱闻灵鸡报吉,故迁居于察阳(今阳头)至今。


3、黄氏人物

(一) 黄贯 贯公字尚文号穆溪,唐开元二年授本道通判知连江军事

(二) 黄太监字宗周号松岩,唐广德元年任开封府知府(因其生时钦差丁太监经过该地而得名、亦写作大监)

(三) 烛公 字有光 宋绍兴八年任泉州西岐巡检

(四) 宣公 字有数 宋绍兴十九年任汀州连城县尉

(五) 赀公 字克聚 宋中散大夫(绍兴年间)其坟墓在苏堤龟潭澢即今墓头弄,清嘉靖年重修,至今保存完好。

(六) 夢攸公

夢攸公(十七世祖)字伯荀公元1156年6月生)宋乾道五年由武举初授池州计议,次任(绍定六年)皇宫教授,三任(端平二年)授静江府通判,四任(淳佑六年)迁衡州府知府。

《福安姓氏》之【黄氏】(原版)[附供稿原件] 视图网 供稿人

公少有大志,十三岁中武举,尝闻狮子岩下狮子吼,即咏诗明志:蛟龙跃狮子吼 头角峥嵘精神抖 若问破天荒还我霹雳手!后果显达,不负题诗之志。公在静江府时居官公明正直洁己爱民,任满士民遮道赠诗志感,诗云:“宰相忠廉似水清,全凭仁德抚黎民,九江郡邑含春泽,皓首黄童颂太平。”

及归本乡见都民应长溪差役路途遥远,往来不便,遂于淳佑五年与枢密使郑宷公一同考察韩阳地形,合表陈情、绘图写诗,上奏朝廷乞请分县,诗云:“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顾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啣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将何地作皇都?”理宗准奏,勅立韩阳为福安县,都民莫不颂公之功。迨至淳佑六年攫升衡州知府,轻税薄役,恤孤憐贫,亷洁公正,任满荣归,军民感德,遮道赠诗云:旌旗遥映远征骖,送主登程酒半酣,衣锦还乡惊草木,却将春色斗江南。明万历邑志<宦绩篇>云:宋黄梦攸十九都坂头人。进士,授从义郎,池州计议官,处事端饬,士民颂之。(志内 “颂之”为“便之”,疑笔误)

(七) 质公 字群之 (梦攸之子)宋理宗绍定五年壬辰科徐元杰榜进士,官湖广黄州知府

(八) 景师公 字自得( 质之子)生宋宁宗庆元丙辰年三月廿日 宋理宗宝佑元年癸丑科姚勉榜进士

(九) 权翁公 明洪武间以明经赴吏部试授奉训大夫先任西安府同知再任广德州知州

(十) 安 公明洪武间诏下郡邑选举人材被荐除授苏州府吴县震泽巡检后改任广东韶州典史

(十一) 鸣西公清咸丰七年由廪生遵筹饷事例报捐贡生并训导,咸丰九年奉宪督办福州府长乐县文庙乐器事件记劳绩大功二次,十年三月署泉州府惠安县儒学佐堂。著有《栖梧诗钞》文钞。

(十二) 庭芝公 宋罗源主学 肇居罗源蕃衍

(十三) 晋铭公 字四斋 生咸丰四年四月八日清举人出身至清光绪十六年授国子监博士,十九年八月奉旨充奉天乡试收卷官,二十年在广东连山直隶厅军民府賞戴花翎四品知府及湖南两地任职。公于连山任职时在位六年,政简刑清,爱民如赤,屏除陋规,清理历任积案二百余宗,修城建桥教化猺番抚与德政教养兼施,百废具兴。平息匪乱,市民晏然,民众感其恩德为立生祠并登之县志,离任时送者遮道,如赤子之恋母依依不舍。

(十四) 晋锟公清特授古田学教谕赏戴花翎在任数年士民感德去之日城乡送万民繖二德政牌八。

(十五) 晋鋆公清全闽法政高等法律科毕业指分江西按察司经历,福建省议会议员。著有涧南诗集文集

(十六) 州 公 清福建高等巡警学堂毕业历任福安县警察队队长

(十七) 宝康公 清福建法政毕业 审计院核算官同安马巷县佐 福安第五区区长

(十八) 宝潢公 清北平商业毕业 福宁盐务局局长 福建财政厅咨议福宁镇守使公署参议。

(十九) 宝灏公 清北平工业大学毕业 交通部工程师 电话材料处主任。

(二十) 黄 烽字宝澄行立泓号瑞昇 生民国四年五月廿四日上海沪江大学肄业,早期接受马列主义,参加地下革命,1937年入党任中共福安县委秘书,1938年2月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曾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政治处党总支部书记,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五十二团政治处主任,苏中军区高宝团政治处主任、高邮团副政委,新四军一师二旅五团政治委员。参加过苏南反“清乡”、反“摩擦”和苏中地区多次反“扫荡”战斗和解放盐城、高邮战役。曾因抗日负伤与36名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演绎了一场轰动全国的《芦荡火种》、《沙家浜》等戏曲,重塑了抗日英豪形象;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五十九团政治委员、第十纵队八十九团政治委员,第十一纵队三十二旅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八十六师副政治委员,参加苏中战役、两淮保卫战,攻克淮阴沐阳和盐城战役,李堡、拼茶战役;以及先后参加了解放涟水战斗和济南、淮海、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以及解放福州、漳厦等战役,将军一生为国为党抛弃安逸的家庭生活环境,毅然投笔从戎,驰骋沙场,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无私无畏,鞠躬尽粹,为国奉献毕生精力。建国后任八十六师政治委员、空军十一师政治委员,空军政治部群工部部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曾获二级独立自由胸章、二级解放胸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衔,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著书有《英汉军事用语词典》填补了我军史上空白,离休后与陈挺将军合著《闽东儿女争战录》。其事迹福安县志、《黄烽》均有记载。

(二十一)黄白 字幼朋 生于1929年, 抗日时期参加闽东地下游击队,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后任兰州军区某军检察长。

(二十二)元起 字善兴 生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三十日 北京师范大学毕业1928年加入地下党,1931年任北京市委委员;后任河南开封中原大学教授兼任文教学院副院长等职。

(二十三)可玉 字善禄生民国三年十二月廿日 任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一等录事、参加抗日战争担任叶飞首长秘书、烈士。

(二十四)黄森 生于1921年,1942年入党,同年九月任福安县工委书记、1945年8月任福安县委书记。遗作有署名寥戾的诗、散文、小小说等31篇。详见《纪念中共地下党福安县委书记黄森诞辰九十周年》一书。

(二十五)葆芳 字立留行麟九号茂玉生民国二年五月十七日1935年上海美专毕业,留校任教,得刘海粟大师器重,后为吴昌硕的再传弟子,在美术、书法等方面均具很深造诣。1938年定居新加坡,20世纪50年代起任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会长。岀版有《黄葆芳画集》、《引玉集》等。1978年获新加坡共和国总统颁发的“服务勋章”。曾在中国美术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率团来华访问,为中新文化艺术交流作出贡献。1985年捐款3万元重建苏堤小学。曾与叶飞同志联络对祖国革命事业做过贡献。

(二十六)志远 字运筹 生民国七年马尾船政学校毕业,1938年参加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华东野战军供给部代部长、炮兵团团长,参加淮海、上海、渡江战役,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教育训练处处长,上海警备区后勤部部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顾问等职(正军职)。晋升大校军衔。

(二十七)祖尊 字裕向 生民国十六年七月十一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区长

(二十八)黄织(女)出生未详全国工商联常委、全国妇联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夫人;1956年被推选为出席全国工商业者家属和女工商业者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二十九)荔容(女)生于1929年1月11日1949年入党,参加游击队、任福安、寿宁县团委组织部长;后任宁德地区知青办主任等职。

(三十)宝湛 字立恩 生光绪廿八年 与邓小平同志同志同在法国巴黎大学哲学、市政两个系留学8年,回国后在上海邮政总局任职。

(三十一)可培 字介繁 生宣统元年闰二月十日早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回国后从事商业工作,尔后在泉州、福安县商业局任职,擅长书法。

以上俱十九都藻廛境坂头即今苏堤人

尚有贡生廪生庠生未列入,以及建国后出生的未列入

2014.8.25.定稿再传xx主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1540.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之史湘云的行酒令 红楼梦史湘云

《红楼笔记》之三百二十三风之子原创史湘云的行酒令,在这次行酒令中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尤其是经过刘心武先生的分析之后,所以,我打算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今天先说说这行酒令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吧。双悬日月照乾坤。闲花落地听无

《滑稽诗文》之滑稽文章二 古诗文 用在 文章中

《滑稽诗文》之滑稽文章(二)丑妇赋刘思真人皆纳令室,我命独何咎;不遇善任德,正值丑恶妇;才质陋且险,姿容剧摸母;鹿头猕猴面,推颖复出口。折额压楼鼻,两眼陷如臼;肤如老桑皮,耳如侧两手;头如研米槌,发如握扫帚。恶观压仪容,不媚加铺首。

《红楼梦》之李纨是啥样的老好人? 写红楼梦李纨的文章

《红楼笔记》之四百三十三风之子原创第五十五回开始,写探春、李纨和宝钗协理荣国府,就不能不提到李纨。在世人眼里,李纨就是个老好人。是的,没错。可是我们要往深里抠,看看这老好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真实的心态和意图。记得之前我在拙

惜《战雷》之烂尾 寒战2烂尾

惜《战雷》之烂尾作为一个时不常写些东西也看些东西的影迷,真心很佩服徐导和冯编的功力。初中刚学小说时候课本里说的,小说的目的在于刻画人物。当时做好学生的后遗症就是直到现在看东西对剧情不是太敏感,但是对人物刻画好的作品特别

声明:《《福安姓氏》之黄氏 原版 附供稿原件 视图网 供稿人》为网友盗梦空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