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汇编: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

12.(2011年5月宁德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一一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注:“版”是指各藩的领地;“籍”是指领地上的人民)奉上,愿朝廷处置。

一一摘自《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明治二年)

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一一摘自《废藩置县诏书》(明治四年)

(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概括废藩置县的过程。(6分)

(2)据上述材料,归纳两场改革的共同内容。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这一改革内容在作用上的相似之处。(9分)

13.(2011年3月泉州市质检4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7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

14.(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4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干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8分)

15.(2011年5月泉州市质检41题A)回答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商、官(指官吏)三者,国之常官(这里指职业)。……金(黄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劝,活跃的意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指国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商君书·去强》

(1)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的商业思想。(6分)

材料二“盖制(制,管束的意思)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

——《王文公文集》(注:王文公即王安石)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结合变法内容说明王安石是如何实践“制商贾”的?(9分)

16.(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

——摘自《历史千年》“商鞅变法”

材料二1871年(明治4年),在萨、长、土三藩合作下,调集一万兵力于东京,并由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掌握政府中枢,而后召集在京的各藩知事,命令废藩。……同年11月,实行所谓改置府县.对府县进行统一、废除、合计共设三府七十二县。……伊藤博文曾说:“欧洲废除封建制度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战争,而日本滴血未流、一弹未发就废除了封建制度。”

——摘自《日本近代史·近代国家的建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概括商鞅“行县制”的社会背景,并指出“行县制”的特点。(8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伊藤博文的观点。(5分)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共同影响。(2分)

17.(2011年5月漳州市质检41题A)(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

材料二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则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并且接受得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

——以上材料均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和“伟大的方案”的基本特点。(6分)

(2)与材料一“伟大的方案”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

者为什么认为“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9分)

18.(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K^S*5U.C#O%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9分)

2011年福建省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汇编: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局面,但贵族特权仍受到保护;平民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政治权利,但第四等级公民不能享有政治权利,体现材料中的“中立”政策。

二、非选择题

2.(1)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在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统率陆海军。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王权受限制。
(2)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

3.(1)措施:废除诗赋,改以经义策论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青苗法。(6分)不同:材料一侧重于育人(取士)角度;材料二侧重于理财(富国)角度。(4分)
(2)王安石力图从中寻求与改革相符的方案;(3分)有利于推动变法的顺利进行。(2分,如写《周礼》是儒家重要经典,有利于统一思想,巩固统治等课酌情给分)

4.(1)立宪是循序渐进的;立宪会使国家安定;立宪会得到民权自由;立宪不会被野心家所利用。
(2)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7分)

5.(1)政治上:废除了教廷在英国的权力,确立了英王对国教的统治地位。(3分)经济上:截断了教廷对英国的经济盘剥;解散修道院,没收教产。(4分)
(2)特点:依靠王权推动;利用议会立法手段;采取渐进方法。(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影响:确立了王权至上(强化君主权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议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6.(1)矛盾: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 分)罗马教廷与德国世俗封建主争夺对德国的控制权;( 2 分)天主教会控制着德国教民的思想。(2 分)
(2)主张:《圣经》 至高无上( 2 分);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2 分)。影响:打击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回答其中二点即给4 分)

7.(1)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8分。若答“经济、政治、文化、地理方面”的各得1分)
(2)特点: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3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增强秦军的战斗力;加快秦统一中国的进程。(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8.(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 :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9.(1)是节流还是开源。赞成司马光的观点,但又按王安石的观点执行。(4分)
(2) 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1分)
作用:增加了官府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有利于发展生产。(4分)
(3)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造成社会动荡。(6分)

10.(1)异:雅典改革禁止把公民沦为奴隶,而商鞅变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雅典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则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雅典改革按财产分享不同的政治权利,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雅典改革扩大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加强君主专制集权。(6分,答出三点即可)
同:打击旧贵族势力;(1分)改革涉及经济、政治等各方面。(2分)
(2)战国时期主要矛盾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矛盾,商鞅变法措施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要求;梭伦时期雅典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梭伦改革措施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矛盾,巩固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6分)

11.(1)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文明开化;成为世界强国,与欧美各国平等。(4分)
(2)变化:由全盘照搬欧美各国先进政治制度转向仿效德国政治制度。(3分)体现: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建立近代天皇制);建立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把军队置于天皇指挥之下。(4分)评价:促进日本政治近代化;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4分)

12.(1)措施:建立县制。(2分)
过程:实行奉还版籍,任命藩主为知藩事;颁布诏书,废藩置县。(4分)
(2)内容:改革地方行政体制。(2分)
相似之处:消除了旧势力的特权:建立县制打破了分封制下秦国旧贵族的特权;废藩置县结束了日本幕藩体制下藩主的特权。(3分)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县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废藩置县结束藩国割据局面,实现政令归一,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4分)

13.(1)举措: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2分)商鞅变法:军功爵制或奖励军功。(2分)
共同目标:限制贵族的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3分)
(2)不同措施: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2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2分)
不同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14.(1)背景:北宋中期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3分)
基本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4分)
(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2分)
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满分。)

15.(1)商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要素之一,商业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商业要服从农业的发展。(6分)(如写重商但同时抑商可酌情给分)
(2)相同观点:商业过度发展导致农业衰退,应以农业为本。(4分)
实践:实行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官府干预商品交换,直接参与经营商业活动,调控商品价格。(5分)

16.(1)背景:领主拥有领邑的政治特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4分)
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汇编: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
特点: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军政分权管理;分层管理。(4分)
(2)分析:观点有夸大之处,是片面的。(1分)倒幕运动是推翻幕府封建统治的革命战争,为废藩置县奠定基础;废藩置县采用了武力威迫的方式。(4分)
影响:废除贵族特权,巩固中央集权。(2分)

17.(1)历史特征: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时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方案。(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基本特点: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2分)
(2)进步之处:提出越早越快接受近代文化才能实现国家富强。(3分)
说明:确立君主立宪体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推行文明开化,实现文化转型;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6分)

18.(1)主张: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帮忙推广网店http://cassiel-qijiandian/shop/view_shop.htm?spm=a1z09.1.0.295.QCoA7I&mytmenu=mdianpu&utkn=g,pjsw4z3cmfxxq2i1364124429328&user_number_id=847822079&scm=1028.1.1.2000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1605.html

更多阅读

隋唐演义里的好汉排名 历史上武功最高的人

一、《兴唐传》排名:开隋九老:1、忠孝王伍建章 2、大元帅高颖 3、靠山王杨林 4、上柱国贺若弼 5、大都督鱼俱罗6、昌平王邱瑞 7、上柱国韩擒虎 8、双枪将定彦平 9、越王杨素十六杰:1、李元霸 2、裴元庆 3、宇文成都 4、雄阔海 5、伍天

声明:《各地市质检历史试题汇编: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为网友白衬藏了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