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人一样,在闲暇之余,自己也会打开电脑,搜寻自己钟意的电影,或为了消磨时间,或为了缓解紧张思想的疲劳,再或……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在我的印象里,在一阵子紧张忙碌之后,总会间断的出现为了缓解和调整疲劳的心态,我会不知不觉的在某一时段迷恋上某一项事情。曾经一阵子迷恋看电子书,便捷的阅读使我从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阅历,也打发了我闲暇时间;也曾经迷恋每天习惯性的打开问问网页,根据自己的特长帮网友释疑解惑,网友那肯定的褒奖,使自己内心获得些许沾沾自喜的成功感受;当然了,上网玩偷菜、抢车位游戏,看新闻、时事评论文章,尤其是自当发现“共识网”、“21青年网”等这些极具激进思想的网站时,我又被那些时代激进的声音所吸引、受鼓舞。
迷恋上在网上看电影,是我近段时间的事情。国内的、国外的,惊悚、动作、爱情、喜剧等类型的电影,看过来看过去,一个感觉:经典永远是经典,但是经典却寥寥无几。所以,看得多了,欣赏疲惫感就油然而生,只能说从休闲的角度,我更鈡情于喜剧电影。每天下班回家,打开电脑欣赏那么一两部,缓解了一天的疲劳,然后洗个热水澡,便舒舒服服、踏踏实实的睡一个晚上,第二天精神又恢复到最佳,迎接一天新的努力。
电影看的多了,看得过于频繁,在网上搜过来、寻过去,也仍然是那些片子。很多的片子宣传的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其实的故事情节和发展顺序好像千篇一律,故事的可思考性是几无可取,倒是宏大场面以及高技术的影视效果彰显出投入巨大,导演的弱智故事编辑和演员毫无思想感情像读道白一样的表演,着实引不起观众多大的兴趣,顶多做一顷刻间的开心一刻感受而已。当我忙碌的工作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眷恋的家里时,又习惯性的打开电脑,毫无目标的搜索着能给我兴趣的电影。电影目录在鼠标的点击下,眼花缭乱般的速度划过,猛然间,《中国合伙人》电影名字在几近眼花缭乱的速度里很清晰的跃入我的眼帘。其实,之前我早已接触有关《中国合伙人》的影讯宣传,在我的意识里,它无非和众多的电影一样空有噱头而已。而今天,虽然依然有这样的感觉,但一种莫名奇妙的、抱着想有新奇发现的感觉,准备点击看一看。
也就是这么一看,顷刻间驱使我聚精会神、兴趣盎然,一口气看完了整部片子。直觉告诉我,我看了一部具有新感觉的不一样的电影。
第一感觉,电影的中英文字幕,全部影片半英语半中文的对白,给我一种这是真正国际范,具有好莱坞风格的大片电影。故事情节中,演员那一口流利的英语对白,使我到了几近迷恋的程度。好希望,这一口流利的英语咱也能脱嘴而出。
其次,随着电影故事情节的慢慢展开,我明白了,这是一部在改革开放年代里的新生代大学青年,学习、出国、创业、成功的励志电影。三个各具特色的主人公,基本成为这一代年轻大学生不同出身、不同个性展示的缩影。孟晓斌,爷爷、父亲的出国留学归来,奠定他完成家族“三代海归”的人生目标。在他的人生目标中,出国留学已成了别无选择的道路。王阳(佟大卫饰),一副桀骜不逊、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美男子形象,当之无愧的独占鳌头,获取了美国女子的芳心。而故事的男一号,来自农村,土里土气、唯唯诺诺的成东青(黄晓明饰),为了出人头地,而甘愿做跪地英雄,换取家人的支持,很争气的考入令人羡慕燕京大学。故事情节,也在导演的巧妙安排下,一场入学时孟晓斌和王阳极具文学气质的打斗,使三个人巧妙的走到一起。随着故事展开,当孟晓斌和王阳那种敢于冲破旧世俗观念,大胆指出大学老师狭隘的美国审视观时,惹恼众多具有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学生的众怒,责成其对师不尊,即将对其大打出手时,成东青奋不顾身的出手相救,奠定了三人铁哥们的关系,也为后续的故事展开设定了合理的剧情。在故事里,成东青在孟晓斌、王阳的支持下,大胆向暗恋的校花示爱的过程,看似在讲故事,实际上是通过讲故事,已经告诉我们孟晓斌是一个很会出主意的谋事者;而王阳,则是一个善于做沟通工作的人;成东青则顺其自然的成了他们二人思维结果的执行者,也是受益者。我认为,这一段的故事情节就是为后来三人的合伙创业做铺垫。
故事的发展,顺其自然的到了毕业的时候。导演为我们道出了不同的创业经历,这不同的创业经历,也是为后来的三个人能够成功的合作,演绎出合乎情理的理由。成东青,因为出国审核时的动机与美国的要求不符,而被拒绝;农村出身的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安守本分的大学老师。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国家的经济发生了巨变,但思想观念却依然束缚于落后的现行政策。一次不成功的下海,校外班学习班经历,把他逼上了人生的悬崖。也可以这样说,成东青的每一步成功之路,都来之于外界的逼迫。比如说,他考了两年没考上重点大学,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被逼无奈跪求家人支持;进入大学,为了抗衡孟晓斌不借他书的怨气,立志三年要看800本书,超越孟晓斌。可故事的发展又那么的合乎情理,在偷偷到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和美丽校花相遇并产生暗恋;为了追到自己暗恋的校花,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他死缠烂打的求爱历程,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一次阴差阳错的误会,在孟晓斌送他的书里,看到书里夹的“我一定会超越你的”字条,以为是孟晓斌在向他挑战,促使他内心树立打败对方的那种不甘认输的欲望。加上,自己爱恋的女友出国后,和他提出分手;因为,私自办补习班被学校开除;这一切都逼得他别无选择,更激发了他迫切出人头地,向成功奋进的欲望和斗志。正是这种欲望。驱使他在不平凡的发展路上,不气眛、不放弃,戒骄戒躁、稳步发展,直到最终的成功。所以说,成功是逼出来的,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和奇迹。成东青的成功有他个人强烈欲望的趋使,也有他铁哥们王阳和孟晓斌完美搭档的原因。故事的发展,往往会在导演巧妙的设定下,饶了一大圈又返回预定的地点和方向。孟晓斌,一心想效仿爷爷和父亲,出国留学、功成名就归来。但现实却往往要和他开这么一个大玩笑,成绩斐然的他不但没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仅有还算体面的在实验室饲养小白鼠的工作,在残酷竞争的美国社会中,又被解雇。继而流落到,在餐厅端盘子干杂活的非正式工作。一个堂堂的名牌大学留学生,流落到如此地步,这其中的辛酸和难受可想而知。其实,人的每一次抉择,又何尝不是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如果孟晓斌没落到这个地步,他又怎么会狼狈的回国;又怎么可能屈尊于成东青的麾下?回过头来再说王阳,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他,原本前途无限光明;仅仅因为自己心爱的美国妞希望留在中国,就放弃了出国留学深造的大好前程,真可谓爱美人不爱江山啊!说他是爱情至高无尚也好,说他是行事古精怪癖也好!总之,他没有去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却甘愿碌碌无闻的让时间在自己身边一点点荒废流走,长时间毫无建树。到头来,美国妞一句我要回国,把他像丢行李一样丢在了中国,也让他虽然没去过美国,却比去过美国的人更了解美国,这样一个看似荒谬,却着实成立的现象成立。就这样,在导演的设计中,原本优秀出众、占绝对优势的王阳和孟晓斌都先后的加入到成东青的创业团队中来,形成了真正的合伙人关系,使电影的故事回归到名字的主题中来。
上边讲的那么一长段,是想告诉大家,我对故事情节中三个主人公不同的人生经历的一种感受和认识。感受不同出身、不同人生目标、不同性格的三个年轻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上大学、出国、工作、创业的不同过程和思想认识。
这部电影让我有不同感受的第三个理由,是黄晓明过硬的表演实力使我折服。说心里话,在观看三分之一的时候,我一直感觉成东青的饰演者这么眼熟,严肃的表情、长瘦的脸型,很像新编辑部故事里那个饰演刘书友儿子刘向前的王千源。忽忽然只有那么一点点感觉,在他偶然转身的瞬间,从那忧郁的眼神中感觉有点像黄晓明,可看过来看过去,几次否定不像黄晓明。因为,成东青带个镜框,老实、老诚、唯唯诺诺、窝窝囊囊的农村人形象,太逼真!以致我很难和那个眼睛炯炯有神,帅气阳光的黄晓明牵扯到一起。中间因为网络原因,短线,我又重新登陆,在电影的序幕中看到主演黄晓明,才猛然醒悟;而大叹其演技是越来越炉火纯情,甚为欣赏。
这部电影让我有不同感受的第四个理由,是同样是通过电影手法来展示一段故事、一种思想,但其表现出来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很多电影通过夸张的影视技巧,看似场面宏大,实却毫无内涵。而本部电影,表演的也就那么几个主人公,可却恰好穿越了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演绎了与改革开放三十年一同成长的共和国新生代大学生,对生活、爱情、事业和具有现代法制意识的一种态度转变。故事以三人和美国人,围绕盗窃美国托福考试试题纠纷的谈判为主线,为我们演绎了一段如此精彩的共和国改革开放年代新生代大学生成长故事,可谓是导演的剧情安排美妙绝伦。剧情最后,以成东青睿智的主动出击,实现双赢的完美收官,不正巧在暗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经历了被动到主动的贸易成长过程。WTO世贸协议的签订,最近欧盟光伏贸易战,充分的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成长硕果磊磊。
最后,我想说,一部电影最基本的作用是让人享受视觉盛宴;但是它的更深层次作用,可以教育人、启发人,乃至影响一代甚至数代人。不能说《中国合伙人》能达到如何最佳的作用,但是,我必须说,它是我看过的电影中,值得我为之叫好、为之宣传和推荐更多人观看的一部难得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