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概要 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随着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国企人力资源的全民身份、终身就业的状况不复存在,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为国企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提供了重要条件。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建立“社会化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已经从基层民间探索发展到国家顶层设计的新阶段。

一、职业经理人概念与特点

“职业经理”至今尚无公认的定义。最早提出“职业经理”概念的是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他认为职业经理是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和产量较少的领域转移到生产率较高和产量较大的领域的人。中国企业联合会2007年颁布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对职业经理人定义是: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职业素养,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以及所具备的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业绩突出,受聘于雇主(出资人)的职业化的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简言之,职业经理人,是指具有经营管理专业知识,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在企业担任一定中高级管理职务的受薪人员。

职业经理人的特点是:(1)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职业经理人掌握和运用企业经营权,独立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用自己的劳动获得合理报酬,这是与企业所有者(股东)的根本区别。(2)工作的职业化。职业经理人以经营管理活动作为特定的专业和职业,有其专业化的职业技能与行为规范,其职业标准与成就被社会广泛认同。(3)人才配置的市场化,在国有企业内部,已经脱离了国家干部身份,不再使用行政编制,不再由政府任命,其选拔、使用和流动完全通过人才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来解决。

二、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必要性

(一)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协作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仅靠所有者的经验与精力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成为历史的必然。国有企业也是如此。以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由行政任命,往往以政治标准代替业务标准,把技术人才直接当作管理人才使用。而这些人员由于缺失企业经营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导致国企管理水平低下,企业效益不高。因此,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要求国有企业领导选任体制的创新,由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执掌”国有企业已是历史的必然。

(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机制已经确立。国有企业领导人才也是一种市场资源,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应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配置。以往行政任命国企领导人员的做法不符合市场规律,职业经理人制度,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国有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改变落后僵化的人才管理方式,引入一批职业化、专业化、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人才,激活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率。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需要

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所有权由政府代表国家所有权,企业经营权由董事会并聘任高级管理者行使。依然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企业管理者,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经营管理者的要求,迫切需要职业经理人来充当企业经营管理者。

(四)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才管理体制的必要条件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推动国企领导人才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引进市场竞争选聘机制,吸收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国企,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使国企领导进行有效的自我激励约束;通过职业化管理模式,开辟国企领导人退出机制,使国企领导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概要 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三、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一)取消国企领导人员行政身份,建立市场化的选拔聘用机制

首先,要从取消国企领导人员行政身份开始,逐步打破国企领导人员的行政任命制,取消国企经营者的行政级别,切断国企领导人员与政府官员的“血缘关系”,促使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向职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其次,要逐步改革国企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将“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拔聘用人才机制有效结合起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一方面要转变选人用人的观念,引入市场机制,组织招聘工作要公开、竞争、择优,不搞暗箱操作,使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能被选中;另一方面,要面向市场,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可以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公开选拔招聘,利用先进人才测评技术手段考察备选人才,确保优秀人才选拔到国有企业任职。自2003年起,国资委连续5年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中央企业领导人员,扩大了招聘范围,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

只有建立健全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才能保证国企领导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国有企业领导人才的市场化配置。首先,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法律法规。尽快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的资格标准、运行规制,职业经理人国家认证的资格标准和程序办法,促进职业经理人市场健康发展。其次,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工资调查和指导体系,提供准确可靠的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工资信号,作为国企聘用人才、双方协商薪酬待遇的参考依据。再次,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有效运行的其他配套体系。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发动各方力量参与,才能使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顺利进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配套体系包括:中介组织服务配套体系,社会舆论监督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在职业经理人信息登记储备、信息发布、人才交流、人事代理、审计跟踪、信用征集和监督、相关法规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资格认证是对其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证明,是社会认可和企业认可的重要标志。建立健全我国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甄别遴选人才、促进人才流动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要统一职业经理人培训机构认证标准,规范职业经理人培训市场发展。自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资质)认证制度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职业经理人”培训认证机构,存在着多头管理、多方认证、鱼龙混杂的局面,缺乏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要依法清理、规范职业经理人培训市场,依法管理职业经理人培训机构;实行培训机构资质核准与年审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对认证机构进行考核评价,确保职业经理人培训的质量。其次,构建职业经理人的科学资格认证体系。目前,我国国家级别的职业经理人职业认证就有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的“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CPMC)”、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CPMQ)”、中国人才研究会经济人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评价体系(CCMC)”、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和职业经理研究中的“职业经理资质评价体系”以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的”中国职业经理人(CPM)资格认证”等多种,还有许多行业性职业经理的资格认证体系。多种资格认证体系各自为政,交叉重叠,不利于我国职业经理人认证制度的发展。国家应该借鉴国际标准,协调各个协会、机构关系,进一步完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体系,制定统一、科学的职业经理人评价标准,提升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与通用性。再次,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年检制度。国家应出台统一政策,规定资格证书的有效年限及换发标准,职业经理人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知识与素养参加统一认证考试,合格者才能继续获得职业经理人的执业资格,促使职业经理人终身学习、不断进步。

(四)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信用机制

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传统行政任命制弊端之一,就是缺乏对领导人员的信用调查和监督,以至于领导人员风险责任意识淡漠、企业忠诚度低下,即使造成国企损失也不受影响,甚至可以易地任职(做官)。对此,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信用机制,通过对职业经理人信用的考察、跟踪监督,来选任信用好、业绩佳的人才。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信用机制的步骤主要是:首先,建立职业经理人信用档案。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机构在职业经理人获得执业资格时即对其职业信用进行初始评价:包括全面考察其知识、技能与经验,出具信用评估报告,颁发信用评价等级证书。为通过认证的职业经理人建立信用档案,内容包括职业经理人工作经历、职业道德、领导能力、业绩水平等。其次,更新充实职业经理人信用档案。对于建档的职业经理人,由政府授权机构进行跟踪,定期从任职企业取得其绩效评价结果,定期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或中介机构取得职业经理人职业行为信息,适当征集同行、专家、客户等社会评价,并将其纳入职业经理人职业信用档案,使职业信用档案能够动态更新。最后,进行信用评价。职业经理人在工作中需要跟工商行政管理、税务、质监、金融监管等政府相关部门,司法机关,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打交道,这些部门和机构掌握其纳税、信贷、履约等方面的信用信息,能够为职业经理人职业信用评价提供基础信息,并对他们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国家相关部门要定期收集以上职业经理人的信用信息,对其信用等级及时调整。

(五)建立职业经理人组织,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自律作用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由全国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职业经理研究中心提出申请,邀请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等单位和中科院院士韩济生共同发起,国家民政部于2012年6月20日批准,成立了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中职协具有如下特点:

1.是第一家以“职业经理人”命名的全国性的社会团体。

2.是第一家试行无业务主管部门,由民政部直接登记管理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3.是第一家按照国家标准《职业经理人相关术语》(GB/T26999-2011)中“考评组织机构”的内容要求设立的职业经理人国家级的行业组织。

4.是第一家在经社团登记部门核准的章程中明确载明“本协会是经过国家主管部门核准的,承担职业经理人社会化评价和资质认证职能的全国性行业组织”的协会。

5.是第一家成立的以推动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推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为目标,在实施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活动中,协调企业及出资人、职业经理人与培训、评价、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三方利益关系和规范培训、评价和认证及资质管理三个环节行为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中职协的现任会长是洪虎。安徽省职业经理人协会的现任会长为任海深(前常务副省长)。中职协官网网址为http://www.china-capm.org.cn/

(六)研究制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相应规范

目前,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和相应规范是:《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GB/T职业经理人培训规范》《GB/T职业经理人通用考评要素》等。在《GB/T职业经理人通用考评要素》中,确定了四个模块的通用考评要素:职业道德(恪守诚信、公正履职、设计责任、竞业避止)、职业素养(合规经营、协作共赢、直面挑战、国际视野)、职业知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和职业通用能力(团队领导能力、经营决策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变革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目标执行能力)等。

目前,中职协正在组织《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交流与就业研究》《试点地区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研究》《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价探索》等项目的研究。就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对个人和机构进行调查。

上述有关资料主要来自笔者主编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十四章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三节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及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网站的信息。

笔者曾经承担过安徽省人才服务中心组织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指导职业经理人参加认证测评。主要的测评方式包括:对指定四门理论课程的笔试,远程在线的个人职业履历和业绩陈述、案例分析答辩等。

回顾历史,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培训证书、经济师政工师等专业技术职称、以及各类执业资质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等,逐渐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人才资格制度,在本世纪以来,一些非国标的职业经理人培训认证体系也逐渐形成,且呈竞争态势。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现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顶层设计,中介机构运行,探索机制规范,尚未成熟配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236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印刷史 三、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 印刷术传播路线

三、宋代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一)宋代背景下的印刷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代安史之乱以来出现的五代十国战乱割据局面,除北方尚有契丹政权外,国家再度统一。宋代初期废除了唐五代时门阀士族按等级占有土地和农奴的曲部制,代之以地主只能购

中国烧结钕铁硼磁体产业的发展历程 热压钕铁硼磁体

1 生产量、生产能力及专利问题中国烧结钕铁硼磁体产业在1985 年前后开始量产,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量产的钕铁硼企业。在过去的20 年中,中国的钕铁硼磁体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世界钕铁硼磁体的生产中

中国重工业分布 目前国家的发展趋势

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

中国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文/慧一居士·李晓鹏 张建辉图为午子姑娘在午子茶园表演茶艺  众所周知,我国是茶的原产地。谈到茶文化,不能不提到为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被尊为“茶仙”、奉为“茶圣”、视为“茶神”的

铁路信号系统 中国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信号系统是铁路运输的核心设备,是铁路运行控制的神经中枢系统,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在保证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了解、掌握高速铁路信号控制原理和控制过程,使信号控制系统正常发挥效用,是高速

声明:《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概要 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为网友晚风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