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做咸肉春笋汤这道菜都会想到一首诗,由于出家人的衬托,这道菜有了更多遐想空间:
夜打春雷第一声,
满山新笋玉棱棱;
买来配煮花猪肉,
不问厨娘问老僧。
美食和出家人联系在一起,无形中镀上了几分脱俗出尘的味道,如同美食被开光了,人人争相往之:现在上海居士卖的素鸭素肠素火腿前排上了长队;《红楼梦》中的水月庵因为馒头做得好吃干脆就叫“馒头庵”了;随园主人吃了一次朝天宫道士做得黄芽菜(北方人叫大白菜)煨火腿一生念念不忘。想来出家人心静的缘故罢,专心做出普通人不及的美味。
与僧道挂靠上的还有一道福建名菜—佛跳墙,这是盛宴才有的大菜。
对佛跳墙最初的认识,源于如下文字:“偶尔在一般乡间家庭的喜筵上也会出现此道台湾名菜,大都以芋头、鱼皮、排骨、金针茹为为主要配料。其实源自福州的佛跳墙,配料极其珍贵,有海参、猪蹄筋、红枣、鱼刺、鱼皮、栗子、香菇、蹄膀筋肉等十种昂贵的配料,先熬鸡汁,再将去肉的鸡汁和这些配料予以慢工出细活的好几遍煮法,前后计时将近两星期……已不再是原有的各种不同味道,而合为一味。香醇甘美,齿颊留香,两三天仍回味无穷。”总之,这道菜太香了,香得连佛都跳墙去偷吃了。(《雅舍谈吃》)
几年前,听说福建人为了让更多人能品尝到佛跳墙的美味,把它分成了小份制成了罐头行销各地。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这款佛跳墙罐头,但是我见到了袖珍版的新鲜的佛跳墙,每客29块,一顿肯德基的票票。
打开盖子,揭开封口,里面汤清如水,除了水啥也没见到,与原想的鲍参岗尖儿的情形有很大出入。喝口汤:鲜!
为了揭开汤鲜的奥妙所在,我决定一块块儿从罐里打捞鲜货,期待参鲍亮相。
第一勺是它:像海参更像竹荪,送到口里,是竹荪,罐里有山珍。
第二勺是鸡肉:味儿不错,这个汤吊了这么长的时间,鸡肉不柴,可能放入锅中的时间较晚。
还有鸡爪
第三勺比鸡肉的颜色深一些,尝过后是鸭肉,鸭骨头似乎比鸡骨头更有伸展性。
第四勺是竹笋
第五勺是火腿
第六勺第七勺分别是香菇和排骨(肉脱落,只剩骨头),没拍。
我想见的参鲍哪去了?
一种可能是没放这种食材,将“佛跳墙”的内涵延伸了—美味的食材一锅烩,就是佛跳墙了。
二种参鲍在长达两个星期的煨煮中,融化了,成了汤的一部分。
三种情况是参鲍有,但不是每罐都有,量少,汤的鲜美应该有参鲍的功劳。
第三种的可能大一些。
福厦美食:
厦门的酱油水 | 红糟炸小排 | |
| 佛跳墙 | |
大骨汤熬虱目鱼汤 | 花生汤 | |
福厦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