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钱钟书、张爱玲的国统区小说创作
一、钱钟书和《围城》
(一)钱钟书生平与创作概况
钱钟书,1910——1998,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家庭,早年受到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并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等学校。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作家、翻译家杨绛女士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多年,此间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谈艺录》(1948)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所著多卷本《管锥编》(1979),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二)关于长篇小说《围城》
1.写作、发表与出版
《围城》是钱钟书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其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写于1944——1946年。1946年2月——1947年1月连载于《文艺复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初版于1947年5月。
2.基本内容与主题
小说主要表现了抗战时期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的一群远离抗战烽火的知识分子在恋爱婚姻、工作、生活、日常交往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以及空虚贫乏的萎琐灵魂和灰色人生,从而在十分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对中国知识分子阶层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示和辛辣无情的暴露,是一部新《儒林外史》。小说进而还对“围城”效应进行了哲理的思考。
(三闾大学
方鸿渐、孙柔嘉、苏文纨、唐晓芙
李梅亭、韩学愈、高松年、高辛楣 )
(钱钟书:“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围城〉序》))
3.题解(教材268页最后一自然段)
“围城”(取自法国的一句古语)的含义:
(1)从爱情婚姻的角度看:金漆鸟笼、被围困之城;
(2)从提升为象征人生万事的困境看:围城——生活的围困。
4.艺术特色
(1)高超的幽默讽刺手法;
(2)高超的心理描写。
二、张爱玲和《传奇》
(一)张爱玲生平与创作概况
张爱玲,1920——1995,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炉香)发表,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之后结集出版了名震文坛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
她23岁与胡兰成(大汉奸汪精卫伪政权的宣传次长)结婚,抗战胜利后分手。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1950年参加上海第一届文代会。此间发表长篇小说《十八春》(又名《半生缘》)等。1952年移居香港,发表两部长篇小说。1955年旅居美国,在加州大学中文研究中心从事《红楼梦》的翻译与研究工作,过着“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发现老死于美国洛杉矶自寓。
(二)关于小说集《传奇》
1.出版的时间等
《传奇》是最能代表张爱玲文学成就的小说集,1944年8月初版,内收中短篇小说10篇。
2.代表作之一——中篇小说《金锁记》
(1)《金锁记》内容简介
曹家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曹七巧,其兄嫂为了高攀,将其嫁给官宦大族姜家患有“骨痨”的二少爷。她在姜家不但受尽冷眼和轻蔑,而且不能得到正常的情欲满足。她对三少爷季泽萌发了情感,但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季泽闪避了她。十多年过去了,她的丈夫、婆婆去世,她分得了一份用青春和痛苦等来的家产,并于分家后与儿子、女儿一起另过。为了守住家产,她赶走了找上门来的季泽,破坏女儿长安的学业、婚姻,教唆儿子长白吸毒,迫害儿媳芝寿致死。在清楚地知道家人都恨毒她和在对年轻时喜欢自己的男人的回想中,她横在烟铺上死去。
(2)曹七巧的形象与意义
要点:一个被金钱锢锁、扭曲、异化、毒化的性格乖戾li(别扭、不合常理)、阴鸷zhi(阴险凶狠)、变态的疯女人形象:她既被虐(因出身而被轻蔑,正常情爱的缺失),更虐人(因财欲和情欲变态所致)。从而体现出作者对封建婚姻、伦理和金钱世界的刻骨痛恨与深刻批判。
(3)本小说的主题
作品通过主人公曹七巧被金钱毁灭、同时她又用金钱毁灭家人的双重悲剧,深刻揭示和批判了金钱对人性的巨大摧残和人性在金钱腐蚀之后的深刻异化。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封建婚姻、封建伦理的痛恨与批判。
3.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1)善于描写婚恋题材;
(2)借鉴西方现代派的性心理、性变态、人格分裂等观念与表现手法,并与东方文化结合。
(3)体现浓厚的主情主义倾向,情感基调是“苍凉”。(附:“她觉得她这牺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指曹七巧的女儿长安)(苍凉:凄凉。《现代汉语词典》122页))
三、现代通俗小说与张恨水
(一)关于现代通俗小说
见教材279——282页
(二)张恨水的小说创作
张恨水,1897——1967,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百度百科)
第二节赵树理、孙犁、丁玲等
解放区小说创作
一、赵树理和《小二黑结婚》
(一)赵树理生平与创作简介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受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开始创作新文学,并逐步确立了为农民写作的创作理念。1943年以来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943)、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1943)、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1945)等大量的小说作品,成为最能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解放区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又创作了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和长篇小说《三里湾》等。“文革”中惨遭迫害,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1978年被平反昭雪。
(二)关于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1943)
1.小说的基本内容
抗日根据地太行山区某村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小芹自由恋爱过程中遇到种种阻挠并最终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取得婚姻胜利的故事。
作品中6个人物分为三组:
小二黑、小芹:新生民主力量的代表;
二诸葛、三仙姑:封建意识的体现者;
金旺、兴旺:混进乡村政权的坏分子。
(教材329页最后一自然段)
2.小说的主题
作品通过对小二黑、小芹的婚姻取得胜利的过程的描写,生动表现了解放区新一代农民的成长,同时也表明了农村中反封建斗争的长期性和进步力量与恶势利斗争的艰巨性,并热情颂扬了解放区的民主政府。
3.该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是《讲话》后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力作。
(1)思想内容的意义
从鲁迅的《伤逝》中个性解放的失败,到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自由恋爱的胜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反封建在二十多年间迈出的巨大步伐。
(2)艺术表现的意义
标志赵树理在人物塑造、艺术结构和文学语言等方面,创造了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尤其包括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小说。
二、孙犁和《荷花淀》
(一)孙犁生平与创作简介
1913——2002,河北安平县人。14岁到保定读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参加冀中人民自卫军。1939年正式发表小说。1944年到延安,先后创作了《荷花淀》(1944)、《嘱咐》(1946)等优秀短篇小说。1949年天津解放后调天津工作,陆续创作出长篇小说《风云初记》(1954)、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作品。1958年出版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二)关于短篇小说《荷花淀》
1.小说的内容与主题
小说表现的是抗日斗争中冀中人民积极开展抗敌斗争、保卫家园的内容。小说着重描写了白洋淀水乡一次伏击战前后发生的动人故事,表现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青年农民积极投入抗日斗争和他们的战斗生活,赞扬了他们勤劳、勇敢、沉着、机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情怀。作品着力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光彩照人的农村女性形象,热情赞美了她们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对敌人勇敢无畏,对亲人柔情似水和“识大体、乐观主义以及献身精神”。
2.艺术特色
清新明丽,淡远隽永,充满诗情画意和革命乐观主义气息。
(三)孙犁小说风格与赵树理小说风格的比较
孙犁:明丽淡远、清新隽永;
赵树理:质朴、淳厚、平易。
三、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一)丁玲的生平与创作
1904——1986,湖南人。上海大学肄业。1927年发表小说处女作,之后创作了有较大影响的小说《沙菲女士的日记》。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在南京关押3年多。1936年被营救出狱后奔赴延安。解放战争时期,在河北张家口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新中国建国后,1955年和1957年,先后因“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案而受到错误处理。1979年恢复名誉。曾任中国文联第一、二、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至四届理事、党组书记、副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组组长等职。
(二)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创作时间与评价
1948年创作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讲话》所取得的长篇小说的突出成绩。具有史诗的价值和现实主义品格,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2.基本内容与主题
小说通过对华北解放区农村桑干河畔的暖水屯土改运动的真实描写,围绕农民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获得彻底解放这一中心,深刻表现了中国农村在伟大的历史变革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一)周立波的生平与创作
1908——1979,湖南益阳人。1927年毕业于湖南长沙省立第一中学。1929年入上海劳动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1930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华北前线记者。1939年底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英文翻译。后去东北参加土地改革,创作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这部长篇小说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协理事、湖南省文联主席、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等职。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山乡巨变》、《铁水奔流》等。
(二)长篇小说《暴风骤雨》
(见教材334页,略。)
第三节40年代小说综述
一、国统区、“孤岛”、沦陷区的小说
从内容上看有以下几类:
(一)抗战题材小说
(二)剖析社会、揭露讽刺世情小说
1.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短篇)、《淘金记》(长篇)等;
2.茅盾:《腐蚀》(长篇);
3.巴金:《寒夜》(长篇);
(三)注重文化分析的小说
1.老舍:《四世同堂》(长篇);
2.沈从文:《长河》(长篇);
3.巴金:《憩园》(中篇);
4.萧红:《呼兰河传》(长篇);
(四)侧重人生探索的小说
1.钱钟书:《围城》(长篇);
2.路翎:《财主的儿女们》(长篇);
3.张爱玲:《金锁记》(中篇);
4.苏青:《结婚十年》(长篇);
二、解放区的小说
1.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短篇)、《李有才板话》(中篇)、《李家庄的变迁》(长篇);
2.孙犁:《荷花淀》(短篇);
3.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长篇);
4. 周立波:《暴风骤雨》(长篇);
5.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长篇);
6.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