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已故名家:王一新的“板桥体”书法(图)](http://img.aihuau.com/images/02111102/02021023t015507f0bd21594fd5.jpg)
“糊涂收藏”!
(陈耀)几年前,我记得曾与湖南省的一位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馆刊《作家与读者》专栏作家,中国《收藏界》杂志社荣誉作家,收藏家袁志国先生的书信交住时谈到我国收藏界的“糊涂收藏”。他还说他以前就是个“糊涂收藏”的爱好者,初道出市,不知深浅,不懂鉴赏,就随意的搜来玩。近几年来,我发现爱好收藏的队伍里也出现很多“糊涂收藏”的人,---还有的收藏爱好者,出于一种侥幸心理,反正便宜,要是遇上个真(珍)品,那不就发了。“糊涂”一词,大约是从清代我国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之一,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写的:“难得糊涂”而来。人是有思想、用眼睛看世界的,见到不顺心的事就好发表议论,甚至发牢骚。所以人真要想糊涂是非常的难的。北京城有一位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王一新(1916 --- 2003 )先生,号“半桥”又称“糊涂人”,专攻“板桥体”,写得一手板桥六分半书,出神如化,达到了几可乱真的程度,被我国当代书法界称为:“王板桥”。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请他老先生书写过一幅“糊涂板桥体书法”(见下图:供博网友欣赏!)作品(题款文字足使人揣摩、玩味)。真正糊涂的不糊涂,不糊涂的反而糊涂,这就看你怎样去悟,去品读。王一新先生的“板桥体”书法: 过细想起,人生的糊涂事不知有多少,所以这“糊涂”二字很值得研究。我认为做人有时候要糊涂一点,有时候就不能糊涂,学问就在把握分寸上。然而,搞收藏的人千万糊涂不得。提醒:不是有人头脑一发热,用钱打水漂,一去不复返的惨痛事例吗?名家(王一新)简介:王一新先生( 1916 ---- 2003 )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号“半桥”,堂号:难得堂。自称“糊涂人”,山西榆次人,久居北京城。王一新先生受其祖父影响6岁半学书,经七十多年的墨海研磨,专攻“板桥体”,达到了几可乱真的程度。被我国当代艺术界、收藏界、文博界赞誉为“活板桥”,“当代郑板桥”的美称。王一新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市钱币学会顾问、中国长城学会艺术顾问,等28家社团任职,其名片用A4纸整张印刷,被中国收藏界许多文章赞誉为最大的名片。1997年月10月王老先生向“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他历时365天,创作完成了2000米书法长卷,将内容包括《论语》、《孙子兵法》、《出师表》、唐诗宋词等历代经典佳作书于长卷中,浓缩了五千年的中华灿烂文化,挑战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出版有《王一新摹颜真卿画赞碑选字帖》、《糊涂人王一新书艺选》、《王一新书法选》、《王一新书法新闻汇编》、《王一新泉影集》、《不是板桥胜似板桥——王一新书法叙评》等,著有《颜体画赞选摹字》、《古钱留影》、《书法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