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1
摘要与关键词……………………………………………………………………………………2
一、创作背景……………………………………………………………………………………2
(一)范成大的生平与思想……………………………………………………………………2
(二)概述田园诗的发展脉络…………………………………………………………………3
二、艺术特色……………………………………………………………………………………3
(一)“三美”…………………………………………………………………………………3
1、“音乐美”…………………………………………………………………………………4
2、“绘画美”…………………………………………………………………………………5
3、“建筑美”…………………………………………………………………………………5
(二)代言体……………………………………………………………………………………5
(三)首开七绝组诗体…………………………………………………………………………7
三、思想特征……………………………………………………………………………………7
(一)题材扩大…………………………………………………………………………………7
(二)主题思想…………………………………………………………………………………7
1、颂田园风光…………………………………………………………………………………7
2、歌民风淳朴…………………………………………………………………………………8
3、赞农民勤劳…………………………………………………………………………………8
4、斥社会不公…………………………………………………………………………………8
(1)、悯农民生活……………………………………………………………………………9
(2)、述儿童生活……………………………………………………………………………9
四、地位及影响………………………………………………………………………………9
注释与参考文献………………………………………………………………………………10
浅谈范成大田园诗的成就
——以《四时田园杂兴》为例
摘要:自陶渊明开创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之后的田园诗有继承也有发展,但在南宋范成大手中却大放光彩,本文试从诗人的生平、思想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地位影响方面分析范成大田园诗的成就。
关键词:范成大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 成就
我国田园诗源远流长,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题材后,历代田园诗人都有所继承和发展,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评价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田园诗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可以跟陶潜相提并论,甚至后来居上”1,故范成大被认为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象和农民的生活,共60首,本文试以《四时田园杂兴》为例,从多方面分析范成大田园诗的成就。
一 创作背景
(一) 范成大的生平与思想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与尤袤、杨万里和陆游并称“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出生在一个礼学世家,其父范雩是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秘书省正字,终为秘书郎,饱读诗书,学问精湛,其母蔡氏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是忠贤烈相文彦博的外孙女,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对范成大而言是幸运的,造就了他少年才俊的气度,但不幸的是父母早亡,再加上动荡的时局,注定了诗人一生的漂泊浮沉,范成大少年时期家境贫困,经常为衣食奔走,曾借寺苦读,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后,仕途顺利,在南宋诗人中最显达,在官场经历了几番起起落落之后,终于在淳熙十年借病辞归,晚年一直隐居苏州石湖。因为少年经历了生活的辛酸,奔波于农田泥土之中,忙碌于田野水地之间,后长年任地方长官,所以他深知四方风土人情,也很了解农民、农事、农情,这就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大量素材,丰富了田园诗的创作题材。
范成大的思想是双重的——“儒道合一”,既有儒家的“仁政”和“爱民”思想,又有道家的“顺应自然”思想,他认为想要富国强兵,就要省徭役、薄赋敛,因此,他在任职时,整顿军备,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解除士兵疾苦,他的忧国恤民思想在田园诗中充分展现,如他的《四时田园杂兴》有不少描写农民生活艰辛的诗句,像“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之类,第一句描述了妇人通宵织布,可官吏却催税催得非常急,第二句也是描写农民又要缴税又要被官吏欺压的艰辛,表现农民的艰难困苦,统治者的残酷统治,表达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批判。范成大疲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晚年毅然隐居,归隐自然,移居乡野之间,呼吸泥土的芬芳,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恩泽,他的闲适、惬意在田园诗中也展露无遗,如《四时田园杂兴》中“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等诗句,前一句描写寒食节人们花插满头,姑娘们衣袂飘飘,泛舟观光的闲适,后一句表现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写出了田园风光的旖旎迷人,田园生活的惬意舒适。
正是他的“儒道合一”的思想,使得他的田园诗内容不再单调,题材不再单一,情感表达也更深刻。
(二)概述田园诗的发展脉络
范成大的田园诗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中国古典田园诗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尤其是先秦诸子散文;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部分是描写农事的诗篇,自此,写田园的诗歌,成了脉脉不息的源流;乐府诗中也有表现田园生活的诗歌,且风格独特;大多认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真正把田园纳入了审美和文学的视野,晋宋时期出现了田园流派,使田园诗脱离了依附其他诗歌的附庸地位,独立于诗歌园地;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得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以王维和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南宋时期,对山水田园诗的继承和发展,当首推“中兴四大诗人”,而其中成就最高的要属范成大。前人对于田园诗的创造、发展,给范成大田园诗的成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以说前人的田园诗是一道道涓涓细流,而范成大另辟蹊径,引入前人的溪流,也注入自己的清水,从而汇成一池清澈、澄明的池水,创造了别开生面的田园诗。
田园诗发展到范成大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范成大在前人的基础上革故鼎新,再加上他独特的经历和思想,成就了一代大诗人,使其在田园诗的方面独树一帜。
二 艺术特色
范成大的田园诗在我国诗歌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有着其他田园诗无法企及的高度,尤其表现在他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上,其与众不同的“三美”和创作视角,以及创新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深入而全面的探究。
(一)“三美”
格律诗是指唐朝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而闻一多先生提出的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对传统格律诗的一种丰富和创新,我今天所提的范成大的田园诗的“三美”,与闻一多先生的“三美”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此我仅就范成大田园诗的“三美”来谈谈我个人的见解。
范成大的田园诗为七言绝句,音韵和谐,不仅是一首首旋律优美的乐曲,也是一幅幅美妙的画卷,更是一亩亩规整的良田,因为它拥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1、“音乐美”
音乐美指诗歌的音节或节奏鲜明,使得诗歌读来琅琅上口。
范成大的田园诗每首有四句,基本上都是隔行押韵,念起来音调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富有鲜明的节奏感,给人以音乐的美的感觉存在,如:“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四时田园杂诗》之冬日)这首田园诗有四句,一、二、四句隔第三句押韵,押ong韵,且“牛宫”、“巵酒”、“豚蹄”等词的运用,读来琅琅上口,节奏鲜明,又富有趣味;又如《四时田园杂诗》之秋日中有这样一首诗:“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全诗只有四句,看似很短,却意蕴丰富,“潜夫”、“太湖”、“月明无”等词的使用,既表露这首诗押的u韵,又使得整首诗读来抑扬顿挫,节奏感强,使我们读后有种余音绕梁的感觉。
范成大田园诗的“音乐美”还表现在他的亲切明快、通俗易懂的语言上,他一改以往田园诗清新俊雅的语言风格,运用很通俗的语言表现农村自然风光和农民淳朴的生活,使田园诗具有乡土气息,如:“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诗》之夏日)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描写了农村初夏时节生活的一个场景:初夏,男人们在水稻田里除草,妇女们则在晚上搓麻线织布,村里的男男女女都不得闲,整天忙碌着,各司其职,而那些不会耕不会织的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在桑阴下学种瓜,诗人用质朴、通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副初夏农民劳动生活图,饱含着诗人对农民勤劳、朴素品质的赞美。再如:“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诗》之夏日)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诗中用了“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朴素的词,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诗的第三、四句,则讲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越来越短,却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蛱蝶在飞来飞去,说明农民早出晚归,整天忙于劳作的情况,其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这样的诗歌,就算普通老百姓也可读懂。范成大田园诗的语言自然如水,让读者读后仿佛聆听了一曲美妙的音乐,有余音绕梁之感。
范成大的田园诗就有这种魅力,犹如音乐中自然又带淳朴的民族风,是诗人带给我们深情而真挚的田园牧歌。
2、“绘画美”
绘画美指辞藻丰富华美,诗歌色彩鲜艳,形象华丽,即用一种绘画似的美的文字表达人情底绪中的意境。
我之所以认为范成大的田园诗有一种绘画美,不在于他的辞藻华美,而在于他用一种明快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清新素雅的画卷。有的描绘的是一幅幅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图,如《四时田园杂诗之春日》中的一首诗:“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诗人用常见之物“柳花”、“深巷”、“鸡”、“蚕”等,用朴素的语言,不加以修饰的展现了田园宁静的风光和农民闲适的生活的恬美画面,描绘了一幅秀丽、隽永的画卷;有的描绘的是一幅幅趣味无穷的孩童玩耍图,如《四时田园杂诗之晚春》中的一首诗:“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诗人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现幽静的山林,行人稀疏,鸟儿归巢,炊烟袅袅,孩童划着一叶扁舟,欢快着赶着鸭儿归来,描绘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孩童的天真可爱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读来不觉会心一笑;还有的描绘了一幅农民辛酸的血泪图,像《四时田园杂诗之夏日》中有首诗这样描述:“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讲述的就是农民在压迫、剥削中过着艰苦生活,描绘的是一幅用血染成的血泪图。
范成大的每一首田园诗都是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卷,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主要要知道范成大的田园诗具有的绘画美,绘出了美妙的田园风光,绘出了农民的闲适生活,也绘出了深刻的现实问题,让我们在品读其田园诗美好之处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深思。
3、“建筑美”
建筑美指诗歌的布局均匀对称,诗句整齐划一。
范成大的田园诗结构严整,都为七言绝句,从诗歌的外在形式上给人的视觉以和谐、匀称、整齐之感,显示了一种端庄严肃的语言建筑美,这是针对他的每一首田园诗而言,无论是春日、晚春和夏日,还是秋日和冬日,都具备这种与众不同,像“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等等诗句,都是每句七字,齐整划一,做到了结构的严整和句式的均齐。
范成大的田园诗结构、形式整饬严谨,给我们一种庄重、和谐的美感,这正是他的田园诗的建筑美的特别之处。
(二)代言体
范成大有着独出心裁的创作视角,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揣测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从而展现田园风光,描绘田园生活,表达诗人情感,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代言体。范成大用这样与众不同的创作视角,使得诗歌更富趣味性、说服性和感染力。
范成大的田园诗有的是站在农夫的角度来叙述田园风光和庄园生活,他完全进入田家,仿佛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担心四季丰收的淳朴、本分的农民形象,这样更显亲切、自然且真实,摆脱了以往田园诗人远距离的素描和叙说,突破了以往田园诗人居高临下的怜悯和远观态度,使得诗歌与读者没有距离感,也使他的田园诗散发着泥土芬芳和生活气息。就像程千帆所说:“这样,他便与后来诗人之写农民,或寄托自己闲适的感情,或嗟叹农民的艰辛生活,却始终处在一个旁观者的地位有所不同,这也是范成大对田园诗的独特贡献。”2如:“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四时田园杂兴》之春日),诗中描绘了一个农村闲暇生活的片段:午时,深巷内柳絮飘零,传来声声鸡鸣,桑树刚刚冒出新芽,尖尖的嫩芽还没长成桑叶。午睡醒来无事可做,透过铺满阳光的窗户,欣赏蚕生养的样子。诗人以一个农夫的口吻描绘了农人在非农事时的闲暇、无所事事,也表现农夫的细微体察生活的态度和躬耕不辍的劳动心态,就是闲不下来的生活态度,即使非忙碌季节,也要关心蚕的生养。
范成大也会站在农妇角度来叙述的,如:“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春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四时田园杂诗》之春日)这首诗以农妇的口吻,讲述了人们点燃蜡烛,焚烧纸钱,鸣鼓如雷声般响亮,他们聚集在一起欢歌笑舞,祈祷来年的丰收,直到太阳落山,才扶得醉醺醺的老翁回家去。沿路是乱七八糟的花草,一片狼藉,知道是小孙子们在这里斗草玩过,表现农村的淳朴风俗和农民的欢乐且简单的生活。
范成大还会站在孩童的角度来叙述的,不仅表现童真、童趣,也表现孩童的懂事。如:“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四十田园杂兴》之春日)果园里累累硕果,是对农民勤劳栽植的犒赏,无奈顽皮的儿童爬到树上去搔鸟巢,逮麻雀,表现孩子顽劣的天性,活泼可爱,富有童真童趣。又如:“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四时田园杂诗》之夏日)诗人以孩童的口吻,描述了在炎炎夏日,农家孩子在门前招待过客的情景,表现农村孩子的懂事乖巧,惹人疼爱。
不管是站在农夫的角度或是农妇的角度还是孩童的角度,都是诗人贴近农民,深感农民生活的真情流露,这样写更生动具体,也更亲切感人,恬淡自然,不假雕琢,全然一副清水出芙蓉的纯天然美,仿佛就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三) 首开七绝组诗体
“范成大的田园诗首开七绝组诗体”3,一方面,他的《四时田园杂诗》是由六十首七言绝句组合而成的组诗,从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来描写,一首诗歌咏一物或一事,而每首诗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相互影响而又平行的辩证关系,缺了哪部分都是不完整的,都是一种遗憾和缺陷。
另一方面,范成大的田园诗不仅开拓田园诗的题材、艺术特色和思想境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也对田园生活进行了系统的描写,在农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表现都有很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传统田园诗表现的空间和力度,这是诗人对传统田园诗的与众不同的理解和独出心裁的表达,是诗人对田园诗的创新和发展,正如钱钟书先生盛赞道:“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的刻画出一个比较完全的面貌。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4
三 思想特征
(一)题材扩大
范成大的田园诗突破了传统田园诗的表现范围,改变了传统田园诗单纯的或描写田园风光,或表现田园闲适生活,或表达隐逸情趣的题材,把《诗经》中的农事诗、反映隐逸生活恬淡闲适和农民生活辛苦的田园诗以及反映阶级压迫的诗歌融合在一起,并创作了大量儿童的诗,表现农村儿童的童年生活和童趣,成就了与众不同的范成大式的田园诗。
相对于以往的田园诗,范成大的田园诗含量扩展,题材扩大,从而赋予以往恬静、闲适为主要特征的田园诗以新的、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主题思想
范成大的田园诗不仅在广度上是前无古人的,也在深度上颇具特色,他的思想境界是超越前代田园诗人的,他的情感也随着思想境界的变深变宽而逐渐向内向四周扩散,感情细腻丰富。
1、颂田园风光
范成大的田园诗歌咏乡村田园美丽的自然风光,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闲适惬意生活的喜爱,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他的这种思想既拥有传统田园诗的一般特点,又有所突破。
首先,与传统田园诗诗人一样,以一种超然宁静的心态走向山水田园,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回归自然的渴望,范成大《四时田园杂诗》的每部分都有这样情感的流露,如:“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四十田园杂兴》之春日),这里写农人祭社、踏歌的情景,诗中不仅有“桃奇满村春似锦”的美景,也描绘了青翠的二麦,傍水的低田,将景与事巧妙的融为一体。又如《四时田园杂诗之晚春》中有这样一首诗:“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园林绿意葱葱,凉爽怡人,炊烟袅袅的清晨,农民早早去插秧,一路走来,落花纷纷,香味沁人心脾,这么美好的清晨,这么美妙的乡间,怎能让诗人不心神驰往?
其次,范成大在欣赏自然美好风光的同时,也怀有一种逍遥任我行的生活态度和洒脱不羁的人生情趣。如:“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四时田园杂兴》之晚春)这首诗体现的就是诗人隐逸山村,过着闲云野鹤的神仙生活,描写了江南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抒发了别有深意的感情,看似写得很潇洒,很简单,莼菜紫青,带着淡淡的荷叶香,芹芽如玉雪似的,又如薤草般生长,在溪边随便采摘点野菜充当晚饭,风雨中,乘着小船泛舟水塘,给我们的是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放浪形骸,是一股“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洒脱不羁。
2、歌民风淳朴
范成大的田园诗不少对农村风俗风情的描写,反映了农村民风淳朴,表达诗人真挚的赞美和讴歌。如:“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四十田园杂兴》之冬日)农村的冬天风情依然淳朴,邻里乡亲讲礼客气,长衫布衣雪白如霜雪一般,说是自家织成的,邻里间的友好情谊,农民的善良朴素,表现在字里行间。又如:“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春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四时田园杂诗》之春日)描写的就是农民烧钱擂鼓,膜拜祈福,老翁醉酒,儿孙斗草的情景,淳朴、单纯的民风深深吸引了诗人,诗人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3、赞农民勤劳
范成大的田园诗中有不少农事诗,即是描写农民繁忙和丰收的诗,表现农民的勤劳。如:“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诗》之夏日)描写的是初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随着太阳的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飞来飞去,“无人过”反映农民整天早出晚归,忙于农事,因而很少见到行人的情景,“惟有蜻蜓蛱蝶飞”,一个“惟”字表现行人很少,都去田间劳作,只有蝴蝶、蜻蜓的身影,表现了诗人对农民勤劳耕耘的赞美。
4、斥社会不公
范成大的田园诗表现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既有道家及佛禅的人生情趣,又有儒家仁义、悲天悯人的社会观念,且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阶级问题,表现出对社会不公的现象的极力怒斥。
(1)、悯农民生活
诗人往往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乡村的普通百姓,和他们建立不带功利性的、友好的亲密关系,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苦和所受的压迫,流露出对他们的赞美、同情,对统治者的鞭挞,对社会不公的怒斥,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如他在《四时田园杂诗之冬日》中这样写道:“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是对老百姓普通却恬静生活的赞叹,对官吏奢侈生活的讽刺,大有一种与民同乐的味道在其中,流露出一种自觉的田园乡村情结和乡村关怀,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情怀和济世救民的情操。再如:“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嬴糠核饱儿郎”(《四时田园杂诗》之秋日),讲述了农民全年的收入被官府巧取豪夺,压榨的一干二净,只能给孩子留点粗糠来填饱肚子。又如:“朱门乞巧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窗。男能耕牛女能织,不须邀福渡河星”(《四时田园杂诗》之秋日),讲七夕之夜,财主欢乐祈福,农家无福可祈,只有勤耕苦织以养家糊口,既有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又有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控诉,绘出了一副农民的血泪图,诗人充满了悲悯和愤懑,体现了诗人爱国恤民、仁义的儒家思想。
(2)、述儿童生活
范成大的田园诗最有意思的就是对儿童的描写,不只是像以往诗人那样仅仅写儿童的童真童趣,而是通过儿童的天真、艰苦生活和不幸遭遇,深刻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不公和阶级压迫。如他的《四时田园杂诗》中有这么一首诗:“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大人成天早出晚归,辛苦劳作,孩子也不清闲,学着大人种瓜,因为农村的孩子无人精心照料,也没有私塾可上,请不起先生,更不可能有保姆的陪伴,所以只得自寻快乐,只得在田间瞎忙伙,成天在泥土中打滚、玩耍,其中充满了泥土和汗水的气息,这是诗人对农村孩子天真无邪的赞叹,也是对他们没有良好教育和不幸生活的惋惜,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范成大的田园诗大胆而深刻的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问题,揭示了历来田园诗人一味赋予田园生活恬静美好的假面纱,将田园风光、农村生活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有机结合,从而赋予以恬淡优美为特征的传统田园诗更新、更深刻的思想境界。
三 地位及影响
范成大的田园诗是中国田园诗史上的一朵奇葩,既是对传统田园诗的总结,也在传统田园诗的世界里另辟蹊径,既是对今后田园诗的一种激励,也为今后田园诗注入了新的泉水,开辟了新的天地,让我国的田园诗经久不衰,继续向着更美更高的境界延伸和发展。
继范成大之后的田园诗人,深受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的影响,多采用七绝组诗形式,每首诗一个专题,对农村风光、田园生活进行深入描写,并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和人生态度,如刘克庄的《田舍即事十首》等依照范成大的创作道路,分别从春耕、养蚕、秋收等方面表现农村的面貌,内容丰富多彩,富有乡土气息和泥土芬芳;又如毛珝的《吴门田家十咏》中有这样一首诗:“今年田事谢苍苍,尽有瓶罂岁卒藏。只恐主家增斛面,双鸡先把献监庄”,描写了农民谢神、囤粮、献礼等,其内容是发前人所未发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农民勤劳的赞美,对艰辛生活的同情,对阶级压迫的不满。后来的田园诗也开始注重诗体形式的突破、创新,各种杂体诗涌现,尤其是南宋后期,如重头诗、集句诗、药名诗等,以方岳的《山居十首》为例,皆以“我爱山居好”开篇,是典型的重头诗,释邵嵩的《春日郊游》为集句体田园诗。
范成大的田园诗在中国田园诗史上绘出了色彩斑斓的绚丽一页,是中国文学殿堂里闪耀的一颗永恒的星星。
【注释】:
1鄢郴兰,《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湖南学院学报》,2006年版,第6期,第54页。
2鄢郴兰,《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湖南学院学报》,2006年版,第6期,第53页。
3黄进丽,《试论范成大的田园诗》,《名作欣赏》,2011年版,第30期,第106页。
4黄进丽,《试论范成大的田园诗》,《名作欣赏》,2011年版,第30期,第106页。
【参考文献】:
[1]富寿荪,《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版。
[2]黄进丽,《试论范成大的田园诗》,《名作欣赏》,2011年版,第30期。
[3]刘蔚,《宋代田园诗的演进和分期》,《文史哲》,2004年版,第6期。
[4]李晓婉,《古代田园诗中的人文精神》,《理论月刊》,2007年版,第8期。
[5]谢桂华,《范成大悯农诗及其创作缘由探论》,《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版,第1期。
[6]鄢郴兰,《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湖南学院学报》,2006年版,第6期。
[7]邹化政,《泥土气息,庄户心声——范成大农村诗浅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版,第2期。
[8]管舒,《从范成大早期田园诗到<四十田园杂兴>——兼论范成大诗中农事题材对田园诗的渗透》,《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版,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