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意象是什么呢?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这是我在读了《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之后,去查的有关意象的定义。因为我在此书中找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意象”。使我明白,欣赏古诗词不得不关注的一个概念,也是作文需要了解的常识。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我读的是青少年版的,换名叫《跟于丹老师一起读最美古诗词》,分上下两册,我只读了上册。分四部分:赏春、吟秋、望月和诵夕阳。让人由此设想,我们的喜怒哀乐、离愁别恨,何以寄托,何以凭借?
其实这本书写得真不好。不如叫编辑或收集还好,自己的语言还不够一半,全篇录用古人的诗词,连诗人的生平简介就占满不少章页。这样写书也太轻率了,到底是肚里没货吧。家里还有一本她写赏昆曲的,那是别人读了扔下的,也同样无内容。权且算作开卷有益吧,何况还为我们辛苦归纳了好的古诗词呢。
我看了一下她在电视上的宣传,她算是个漂亮的女人,五官和身材都不错,只是一点学者的风度和古典的韵味都没有,一头短发更显得象个精明强干的商人。还研究古典文学呢?难怪被北大的学子们轰下演讲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