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过度与加曝光,曝光不足与减曝光之间的异同 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

要从技术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去看。
相机测光后,建议的暴光值是把它的测光对象反映成18%灰,大多数场合这个18%灰是正确的。
但是有些场合就失效了,比如对着你的衣服测光,如果你穿白衣服,拍出来,你就象穿了灰衣服,脸部就暴光不足。反过来,你穿黑衣服,相机也把你拍成灰衣服,脸部就暴光过度了。当然你对脸部测光就可以克服这个问题。但你的相继如果只有平均测光的话,相机建议的暴光就被愚弄了,你就只能采取白加黑减的办法纠正它,让白衣服变回白衣服,黑衣服变为黑衣服。这个例子是让人好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暴光。
有些场合,比如拍雪景,整个画面大部分是雪,相机就会把雪理解成18%灰来建议暴光,这显然使不对的,你也只好增加暴光来纠正这个错误。

要谈曝光,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曝光的目的。曝光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感光材料(在胶片上是银盐)感光,正确地记录和还原现场的影像。这里正确感光又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在感光材料有限的宽容度内尽可能地照顾到尽可能多的明暗层次;再一个就是通过感光来实现摄影师心中的影像明暗层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求照顾到尽可能多的影调层次。如果按照第一个意思来衡量,就有一个普遍的一般性的曝光标准,过度与不足。如果按照第二个意思来衡量,就没有明确的曝光标准,就不存在曝光过度与不足的问题,一切都是为了摄影所要表现的场景氛围来的,曝光足与不足,是摄影师手中的一种工具或语言。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曝光的过与欠,是没有明确标准的,一切为主题服务。由此,讨论“曝光过度与加曝光,曝光不足与减曝光之间的异同”问题,只能是指普遍的一般情况下的画面明暗层次要求来讨论。
领会楼主的命题意思,是指在用测光技术测光后所得到的EV值基础上的“曝光过度与加曝光,曝光不足与减曝光之间的异同”,而不完全是以主体为中心的“曝光过度与加曝光,曝光不足与减曝光之间的异同”问题。按照这个意思来讨论曝光问题,根本的一点就是18度灰(18%灰度)的还原问题。一般的感光材料的宽容度也只有3-7级EV值,遇到一个自身表面非常光滑的黑色反光物体(比如圆形体或球形体)就很难表现出在直射光照条件下大部分的影调来,总是要损失一部分影调层次,或亮部损失,或暗部损失。这就是所谓的“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而“加曝光”与“减曝光”,就是在测光技术设施提供的还原18度灰的EV值前提下的一种EV值的修正(黑色光滑物体)。象前面说的光滑的黑色物体,要暗部细节的则加曝光,要亮部细节的则减曝光,实际上就是在牺牲一个方面来成就另一个方面。而,在摄影师中常用的“白加黑减”经验,实质上是对测光系统提供的测光后的EV值的一种的修正。因为,人眼看景物有着非常宽的宽容度,白与黑,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人们心理的色彩,一个摄影画面所谓的还原场景,实质上是还原人们心理上的色彩浓淡比例。而测光系统提供的EV值是把它所测到的一切都还原成18度灰,它可以把白雪和煤炭都还原成18度灰,这样出来的片子,不符合人们的心理色彩浓淡。因此就有了“白加黑减”的经验之谈。
回过来再看“曝光过度与曝光不足”,真正的曝光过度,有两个方面,一是整个画面曝光过度,失去了大部分的亮部细节,再一个就是某个重要的场景元素的局部曝光过度,反而把不想要的暗部细节带出来了,反之,则是“曝光不足”。不管哪个方面,这曝光过度、曝光不足,与“加曝光、减曝光”是两个概念,没有异同可比的。曝光过渡与曝光不足是一种失误,加减曝光是一种技术。
……
想不到楼上朋友这么快便接近问题内核。能够从物理及主观两个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
这个命题,相信很多人能回答,但能获高分答案的我认为有两个难点,一是回答者能从多个层面去解释,二是如何用浅显、尽短的文字去解答。答案最后的结果,应该让一个摄影初学者看后容易理解并因此记住。
这是对回答者其学术深度、科研方法、文字能力的综合水平的一个挑战擂台。

在这里先放下曝光过度与曝光不足不讲,因为在讨论曝光过度与不足,首先要明确何为曝光准确。前面说过曝光准确是没有明确标准的,但是有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就是人们的心理色彩的感觉程度。实质上,我们所说的色彩还原就是达到人们的心理色彩感觉。人们的心理色彩是相对的,是主观的,与现实中是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些所谓的色彩是对比出来的,是靠场景的本源真色彩的对比、衬托、重合等相互作用通过人们的视觉和心理形成的色彩感觉效果。一种颜色的重度(份量)效果并不是其纯度效果,恰恰是对比的效果,而人们看图片,就是寻找这种感觉到的色彩效果。如在蓝底上的一点橙,你会看是红,红底上的一点青,你会看成蓝,引伸到黑与白,亦然。在黑底上的一点灰,会看成白,白底上的一点灰,会看黑,道理就在这里。人们对色彩、黑白的感觉,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会随时调节其零基点,在红的氛围中久了,会把比较纯红看成(感觉)成白,这时在人们心理的层次就是浓淡的阶差,色彩就是心理上的色彩。曝光的目的就是还原这种阶差,还原人们心理上的色彩与浓淡。白平衡的实质就是在找人们心理上的色彩的零基点,还原人们心理上的色彩,并不是还原现场的色彩。所以说,所谓准确的曝光(一般的前提)就是在感光材料的有限宽容度范围,显现其尽可能多的层次和细节,还原人们心理上的色彩与浓淡层次和细节。曝光过度与曝光不足本源性的衡量度是感光材料宽容度,第二性的则是画面元素的对比效果。加曝光与减曝光,实质是被动的对相机或测光表所欲还原的画面对比的修正。

摄影师根据作品的主题来决定曝光的多少,有时候,有意的通过加曝或者减曝来使照片曝光过度或者不足,能更好的表达作品的主题。
异同就在于你是不是有意识的去利用。
说的对,在曝光上,考虑加与减的问题的人是被相机控制了的人,是不会用手动曝光的人。真正用手动的,就不存在相机提供的EV值基础的加与减问题。

再补充一点。
许多人都喜欢给自己图片加上个边框,这恰恰是个误区。其实边框也是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边框会对画面起到对比作用的。本来整个画面偏亮白了,最暗处是深度灰,再加上个深色或黑色的边框,显得更亮白;本来整个画面就偏暗(最亮区是灰),如果加上的是白边框,则会显得画面更灰涩,带有其他色彩倾向的边框亦然。当然了,边框也有积极的一面,还可以修正画面的总体色彩倾向。

我也说两句
曝光过度与曝光不足,这两个词是对作品的主观评价。
加曝与减曝是一种技术手段。
这四个名词虽然都涉及到一个名字:曝光量(曝光量的过与欠,曝光量的增与减),在实技操作中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说曝光。曝光就是让感光材料(胶片、感光元件)感光的过程。实际操作中,就是确定光圈与快门速度值(在ISO一定前提下),光圈与快门速度组合一起,一个总体测量值,就是所谓的EV值,也就是曝光量。
学摄影的老人都知道,过去卖的胶卷,摄影教科书,都是有一张表,在什么样的光照情况下,建议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是多少。实操中根据经验在这张表的基础上进行增减。换句话说,实际操作中,我们只需要确定光圈和快门,不需要计算出曝光量数值的。曝光量这个值在实际操作中又有什么用呢?!
理论上说,一张照片清晰与否是存在一个恒定的曝光量的,这是曝光量(EV值)存在的基础。这个虚拟的,在摄影实操中没有用处的值,对全自动、半自动相机的用处可就太大了,没有它,照相机根本无法工作。当曝光量确定后,就会确定一系列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根据照相机电脑的设置,照相机会从其中选择一个适当的组合。
所谓的曝光过度与不足的问题,就是出现在曝光量的确定上!确定曝光量的过程就是测光,拍摄对象有明有暗,如果对明的地方测光,显然曝光量要小一些,如果是暗的地方,曝光量会大一些。
怎么测光呢?亚当斯的区域测光法,是把画面从最亮到最暗分为11个(好象是吧)层次,然后选择中间灰的那个为标准,来估算光圈与快门值,也就是确定曝光量。这个中间灰,就是前面几位提到18%灰。这样的话,画面中比灰更亮的部分就会因曝光过度而更亮,比灰更暗的部分就会因为曝光不足而更暗。画面中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这就是一张曝光量准确的照片。(写起来实在是太呦口了!)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说一张照片曝光过度或不足,不会与加减曝光联系起来,而是测光不准,更确切的说,就是没有选择出画面应该灰色的地方曝光。
因此,我开头说的话:对作品的主观评价,应该修正为:对作品测光准确性的主观评价。
因此,无论使用什么相机,什么方式,都会出现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的情况。
但是,加曝光和减曝光就不一样了,这两种方法只出现在自动(测光)相机中。除了点测光模式外,照相机基本也是采用亚当斯的方法来测光的,对拍摄内容各个区域的亮度进行评估,按照中间灰来曝光。这就是评价测光模式或者中央重点评价测光模式。当然这种评估,不是亚当斯来作,而是用电脑来比较、计算出来的。既然不是人脑,就会有错误(其实人脑的错误更多)。这种错误就是曝光量不准确!
为什么会出现曝光量不准呢?因为电脑不是人脑(别砸我!)最常见的例子是拍雪景,雪在我们感觉里应该是刺眼的白(在照片中应该是曝光过度的部分),但是照相机里的电脑会把雪的白当成是亮光,因此确定的EV值就偏小,这样拍出来的片子就灰蒙蒙的,相反的例子,如果画面中的黑色较多,照相机就会把黑色误读成暗光,因此会确定一个较大的EV值,这样拍出来的片子也灰了巴几一片。
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几种选择来修正测光:一是使用点测光模式,直接把相机中心点对准我心目中应该最清晰,中间灰的地方,比如在雪景拍摄中,直接对着人脸测光。二是使用手动曝光,在相机自动曝光的数值基础上人为增大光圈或者快门速度。但是拜托,这样的话我使得还是自动相机吗?而方法一也不能保证,那个点能准确的落到中间灰的地方测光。
还好,自动相机的设计者给了我们方法,可以直接告诉它:大哥您测光结果不准,偏低了!这个方法就是手动增加或者减小曝光量,这样相机还是可以自动操作,我们也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
最近的很多自动相机都增加了雪景模式,使用这个模式的时候,相机就会对你说:兄弟我知道了,要让画面中的灰(雪白)再亮点!
写了这么多,是为了说明:过曝则减,欠曝则加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中基本上等于没用!
楼上的朋友对物理、硬件的概念很熟,能逻辑清晰地认识问题实属不易。写出这么长的文字是难得的。我提议大家向这位朋友学习,学习他对严谨学术理论的那一种追求。有时候写这类东西,这样的内容,也会无形中提高自身的水平。
对这类理论性很强的问题,总会有部分人能正确认识,理解通透。而真正的难度,是在写这类文章时能语言简洁,层次分明,容易让人看明白。另外,很多学术名词的定义,有其严格的一面,但也有流行通俗叫法的一面,而后者虽不严谨,甚至错误,但己在圈中流传己久,或是以讹传讹的特定用词反而成为正常术语,往往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举个例子:传统胶卷很多人用负片,专业会用到反转片,但圈中人,包括扩印店不说反转片而说正片。而正片是另一种性质的片,根本不同于反转片,不过人人都这样说,说多了也就成事实。
以上的内容是我有感而发,并无特指楼上。我只想表达这样的意思:理论我们要明白理解,一些专业名词同样要养成严谨使用的习惯,但一些习惯用语我们能清楚原意便也可能随大流。

提个问题,各位见笑了。
给穿白衣的黑人(比如非洲的朋友)拍照,曝光是加害是减呢?
龙山泉提的问题非常现实,也是一个很学术的问题。
我从两个角度是探讨这问题。
研究的前提是,以人脸为表现对象,要求影调最丰富,至于白衣、背景等不计较影调表现。
第一个是以非常严谨的学术角度去讨论:以人脸为测光标准,因为黑人,可能暗于18%灰,所以测光后稍減0.5-1档曝光﹔(其原理可参考
http://www.photofans.cn/forum/showthread.php?forumid=171&threadyear=2008&threadid=18311)
第二个是以通用的实用角度去讨论:同样以人脸为测光标准,拍完后看一看相机显示屏,以显示屏去判断是否再拍减或加。(今时数码机即影即看,我就是如此)
……………………………………
这是一个很不严肃的问题.玩摄影的朋友不会弱智到连现场测一下自己的手背光线都不知到吧?这也许从另一面反映了一些朋友对器材的过分依赖,而对基本功的忽视.是不是离开了测光器件(比如有故障)就停止拍摄呢?

我的疑问是
1、好像只有黄种人的皮肤接近18度灰(记不清了,请你指正)
2、是不是找准中间调,就可以准确反映黑(暗)、白(明)调,还是通过加减曝光向一头靠。
…………………………
试着回答一下龙山泉的提出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从胶片的灰阶来看,12度灰才是中间灰度,但是,在大自然中,红黄蓝三色的纯色,以及人们常见的绿色,抽去色彩,其灰度在黑白片的表现上,基本上是在18度灰左右,因此,在曝光上,以此为曝光的中性度。这里不仅仅是人的肤色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相机的测光所提供的EV值和按照这个EV来曝光,得到的就是18度灰。分别测白雪和煤炭,它所提供的EV值曝光组合可以把都还原成18度灰。因此,在拍照时不能完全依赖测光表。再一个,我在前面的帖子里提到过,黑与白的还原,不是现实的还原,只是还原人们心理上的黑与白。在白雪中,一块灰,人们以为是黑,在黑中有块灰,人们往往看成是白。
可以这样说,18度灰,就是感光器宽容度的中间值,一幅照片所要表现的中间调,达到人们心理上的中间灰,其目的就是模拟人们心理上的从黑到白的色阶。
再补充一点,这里所说的“找中间灰”,在一般的光比情况下是现实的中间灰调,在特殊或大光比情况下,实际上是找现场中拍摄者心理上的中间灰调,依据出来的片子调子或左或右的偏移。
这样回答清楚否?
换一种其他的傻法:不管用点测还是围测,有时都难以使被摄主体的曝光合适,可能出现过度或不足,只能通过试拍加减一下。
如果能分开选择对焦点和测光点的位置,也许会有一些帮助。

我认为“白加黑减”主要针对的是区域测光,这是没有任何错误的,比如在大片白墙前的两个稍小的人物,我们就应加EV,同理大面积的黑背景,就应减EV。因为区域测光只测大面积的平均值,白墙面积大时,它就认为场景光线强,而相机并不知道我们的目的是墙前面的人物。如不加EV,必然造成人物的曝光不足。反过来如果我们拍摄的主要目的是墙面,就不能加了,可能还要根据情况减点EV。很多人认为“白加黑减”有问题,其实是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
曝光过度与加曝光,曝光不足与减曝光之间的异同 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
我认为,区域测光,增减EV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不能达到我们追求的真正的高质量的片子。再丰富的经验也不能保证没有误差。
个人看法及观点,谢谢。

用PS怎么调曝光过度的照片?
曝光过度会产生很多高光部分,这些地方细节丢失,用PS只能用曲线(Ctrl+M)调整会好一点,曝光不足的照片好修复,而过暴的照片的确有些不好处理。
还可以用快速蒙板降低部分区域的亮度,调整对比度也许能修复一张过暴的照片。
但是如果过暴程度过高,PS也就无能为力了。
另:RAW格式的照片处理过暴会比JEPG的好很多。
简单的PS,用图像-调整中的自动色阶、自动对比度。
局部过曝的话,把这一区域圈起来,羽化边缘,再手动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

看直方图
一幅比较好的图应该明暗细节都有,在柱状图上就是从左到右都有分布,同时直方图的两侧是不会有像素溢出的。而直方图的竖轴就表示相应部分所占画面的面积,峰值越高说明该明暗值的像素数量越多。
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左边有,说明画面没有明亮的部分,整体偏暗,有可能曝光不足。
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右边有,说明画面缺乏暗部细节,很有可能曝光过度。
如果整个直方图贯穿横轴,没有峰值,同时明暗两端又溢出。这幅照片很可能会反差过高,这将给画面明暗两极都产生不可逆转的明暗细节损失。

闪光灯不自然,天儿好光线好的时候再拍吧。如果弹起来的闪光灯不能满足@
拍婚礼也靠天儿吗?室内呢?娱乐场所呢?如果楼主只拍风景,其他的不拍,你这个建议倒是可以考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3607.html

更多阅读

银狐犬与萨摩耶的区别 阿拉斯加犬和哈士奇

银狐犬与萨摩耶的区别——简介 银狐与萨摩耶外形都有一定区别。很多朋友会把银狐给认作萨摩耶,可其实,就外形而言银狐和萨摩耶都是不同的。比如眼睛,萨摩耶的眼睛呈杏仁状,银狐的眼睛,大儿明亮且圆。又如耳朵,萨摩耶的耳朵相对来说更加厚

特许经营与代理、经销的区别;代理和代销的区别 特许经销商

代理人是根据他人授权,按他人意志行事的人。授权的范围可能很小,只是完成两三样特定的工作,也可以通过普遍授权,使代理人拥有充分的行动权力。最根本的一点,代理人不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在第三方看来,代理人与授权人是没有区别的,代理人所

保家仙与全堂仙的区别 堂口和保家仙

保家仙与全堂仙的区别保家仙即胡三太爷、胡三太奶,在众仙家中,道行最深,他们察人间善恶,悉百姓祸福,保家宅平安。胡三太爷、胡三太奶系东北之仙长,仁厚慈善,道行高深,解灾灭难,化险为夷。丈义疏财,有求必应,是为保家之仙。在东北这些年差不多

番茄酱与番茄沙司的区别 生抽和老抽的区别

搜了半天番茄酱与番茄沙司的区别,都是复制粘贴的废话。 找到这篇文章比较全面。 转过来~~问/傲世螃蟹一直在看食谱,不免有时候看下国内的中文counterpart,最近在吃pasta,看国外的食谱和国内食谱后,我发现了国内食谱的一个让我颇为困惑

声明:《曝光过度与加曝光,曝光不足与减曝光之间的异同 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为网友容不进的笑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