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从1992年起到今天整整过了20年。艺术品市场发展的20年是市场和买家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今天的市场和20年的相比有非常大的不同。市场在初级阶段以资金为主导,就是说谁有钱谁说了算,有钱人喜欢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贵。比如,在初期的市场是画得漂亮的,画得满的,画得细的价格高,这就是初级阶段的表现。
现在艺术品市场到了第二个阶段,即以专业主导市场的阶段。专业成为主导市场的力量,体现到很多方面:例如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拍卖公司的经营,更多的博物馆的专业人士成为买家顾问,更多的艺术家关注市场、参与到市场中来。所以,我们看到古代书画市场这几年呈明显上升势头,这就是专业的功劳。
从第二阶段再往更高阶段走,就是文化主导市场,这也是艺术品市场的最高阶段。那些文化价值高,真正代表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文物会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例如古籍以及对历史具有佐证作用的文物。从这方面来说就需要社会更多的文化界人士的支持和国家政策对市场的扶持。
从这一点来看,未来的艺术品市场已经朝着第三个阶段发展,例如我们2012年春拍拍卖的“过云楼”古籍,秋拍推出的南长街54号-梁启超重要档案都得到市场广泛关注并且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两场场拍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拍出的最终结果。
秋拍这批梁启超的档案,在征集的过程中是几家拍卖公司争相竞争,最终委托方能交给匡时,不仅仅因为我们为这场拍卖所做的系列策划和整套计划,也是基于我们的团队对梁启超的敬重和认识打动委托方。我们认为,这批重要的档案能保存到今天非常不易,如何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开始定下的目标就是,通过这次拍卖推动社会上对梁启超的研究和认识的提高,我觉得我们做到了。
尽管在拍卖准备过程中我们听到不同的质疑声音,不管怎么样我很欣慰,活动和拍卖是按照原先计划进行的。学术界对这个事情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而且也积极参与了相关活动,我们为了避免这批书札拍卖之后散了,其文献价值受到破坏,所以,我们在拍卖前和中华书局联合出版了《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同时,在清华大学举办了“梁启超与现代中国”新书研讨会,梁启超演讲周等等活动,并在国内很多城市展出这批档案。
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大量社会学者的踊跃参与,大家从梁启超来谈现在的中国,梁启超100年前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重新来思考,很多人认为,梁启超的思想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是有现实意义的。今天的中国,恰恰缺少的就是梁任公这样“知行合一”的学者。可以说,我们整个的过程是很成功的。
对于60年代所出生的人来说,身上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情结。过去的文革让我们的文化遭到破坏,遭到摧残。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们现在开始重塑文化。拍卖行业通过这项事业,可以参与我们中国文化重建的过程,是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幸运的,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讲,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将来是可以写入历史的。
在2012年我们推出了收藏寻城记活动也是一个创新。举办这个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觉得社会上对拍卖行业缺乏了解,我们希望通过深入地方去宣传拍卖。二是我们中国复员辽阔,每个地区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对本地收藏文化有着不同的影响,通过寻城记到各地去探讨不同的地域文化,请出当地的艺术家,学者,文化人士,通过他们的号召力引导当地群众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收藏,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
2012年,有观点认为艺术品的市场遇冷。但是通过秋拍的成绩来看,行业内的人发现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恶化和悲观。明年将是艺术品市场的康复期,但是这个康复期有多长,目前尚难预料。艺术品市场如同爬山,爬一段时间后,会缺氧,这就要停下来调整和休息,休息是为了爬的更高。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与中国经济发展总量,与富人阶层所掌握的财富状况比较,发展还是远不对应的,未来会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拓展和挖掘。
董国强,书法家,书画鉴赏家。现任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匡时国际拍卖(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2005年,身为艺术市场知名人士的董国强创建匡时拍卖,在2006年4月举行的首拍即取得2.4亿元的成交额,令行业瞩目。2009年全年成交额首次突破十亿,2010年全年总成交额达26.4亿元,2011年更是取得40亿元总成交额。短短几年时间,匡时拍卖凭着强大的专业队伍和良好的信誉已经稳居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第一集团,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的知名品牌。
摘自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726368&do=blog&id=1047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