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甜甜的泥土
黄飞
课文评点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暗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第一部分:交代矛盾和冲突发生前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关系等。
她一阵迷糊,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怒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二部分:通过对“她”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她”内心的震撼与悲痛。
故事发生的时间:立春过后。
人物:她。
暗淡的眼神,说明她所受的创伤。热切的光,表明即将见到儿子的激动。
见不到儿子对“她”的打击——迷糊、跌跌撞撞、扑过去、使劲摇。(动作描写)
目光呆滞——一位爱子入骨的母亲的神态。
掏出、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虽然只是一包奶糖,但却是蕴含着崇高母爱的糖,是一颗爱子之心。
夺眶而出的泪水、踉跄而去的背影——一个无比伤心母亲的背影。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了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
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好吃!”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
只有老师悄悄地背过身……
第三部分:写王小亮得到奶糖后的欢乐情景。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突然,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住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愣住了,不知如何办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鼓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现在的妈妈垂下头走了,真高兴。
第四部分:写王小亮在家里受后妈虐待的情况。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烧饭,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水。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第五部分:矛盾冲突的结果,表现母子之间的骨肉亲情。
“好久没有尝过”,表明他失去了母爱已久。
失去母爱后的孩子,生活得很艰苦——这为后面后妈虐待他伏下一笔。
老师最清楚孩子的艰辛,所以她很难过。
后妈存心不良,爸爸不明事理。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糖也要藏起来。
得到母爱后的甜蜜心理。
孩子希望父母破镜重圆。
“起得特别早”,是有特别的事;“照例”说明他要天天承担这繁重的家务劳动。
糖化没了,可泥土却是甜甜的。这甜甜的泥土,既包含着亲妈的至爱至情,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人对孩子的爱心……这些人的爱,让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了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
整体感知
这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选自台湾新地出版社出版的《甜甜的泥土》。“甜甜的泥土”有着深刻的蕴含,耐人寻味,值得一读。
本文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1.立意新奇,结尾惊奇
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至亲至爱,这是非常普通的立意,但《甜甜的泥土》却打破这一旧窠,另辟蹊径,把主题放在“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得到人类的关爱,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这样的立意高人一筹,给人新鲜独特之感。
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部分可以说是不足为奇的,奇就奇在结尾部分。奶糖融入泥土,变成了“甜甜的泥土”的这一新奇的构想,这一新奇的结尾,不仅使读者拍案惊奇,而且富有诗情画意,含义无穷,从而大大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妨可以这样说,这一结尾也许是作者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古典名句获得启发而构思出来的。所以,惊奇的结尾也是源于生活的真实的。
2.结构严谨,妙用对比手法
本文以一包奶糖为线索,开头是送奶糖,中间是吃奶糖、埋奶糖,结尾是化奶糖,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文中妙用对比手法。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在学校放学前后的对比;前后两个妈妈对王小亮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王小亮埋糖、挖糖前后的对比;学校传达室老头对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王小亮“过去妈妈”的慈爱,“现在妈妈”的冷酷,王小亮的坚强、机智和可爱,传达室老头的通情达理,都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3.诗化的结尾
这个故事照例是一个悲剧,但作者却别出心裁,在结尾上安排了一个喜剧性的结局。因为“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小亮“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这个一个诗化的结尾,意蕴丰富的结尾,给人无穷联想的结尾。古代希腊神话中,就把大地比做“母亲”,中华民族也历来认为“坤为地,为母”,“万物生于地,人生于母亲”,厚德载物,地生万物,没有偏袒。母亲的胸怀应该像大地那样宽广,那样慈爱,那样公正,她会给每一个孩子以温暖和热爱,使他们幸福成长。这就是这篇小小说的主旨和蕴含所在吧。这个结尾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的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生字·词语
生字
锁(suǒ)①关住或拴住‖锁住∕锁门∕把箱子锁上∕◇双眉深锁∕愁眉锁眼。②자물쇠‖上锁∕开锁。③锁链‖枷锁∕锁镣。④形状像锁的东西‖石锁∕铁锁。⑤감치다‖锁边∕锁扣眼。
滞(zhì)停滞;不流通‖呆滞∕停滞∕滞货∕滞留∕滞销。
糖(tánɡ)①糖果‖奶糖∕水果糖。②食糖的统称,包括白糖、红糖、冰糖等。③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种,是人体内产生热能的主要物质,如葡萄糖、蔗糖、乳糖、淀粉等,也叫碳水化合物。
蹭(cènɡ)①摩擦‖手蹭破一点皮。②因擦过去而沾上‖留神蹭油∕墨还没干,当心别蹭了。③就着某种机会不出代价而跟着得到好处;揩油‖坐蹭车∕看蹭戏∕蹭吃蹭喝∕蹭了一顿饭。④慢吞吞地行动‖磨蹭∕他的脚受伤了,只能一步一步地往前蹭。
恭(ɡōnɡ)恭敬‖恭候∕恭贺∕洗耳恭听∕恭顺∕恭喜。
惧(jù)害怕;畏惧‖恐惧∕毫无畏惧∕连我也惧他三分∕惧内∕面露惧色。
棍(ɡùn)①棍子‖木棍∕铁棍∕警棍。②无赖;坏人‖恶棍∕赌棍∕国民党党棍。
汹(xiōnɡ)水向上翻腾‖汹涌的波涛∕气势汹汹。
咋(zǎ)①怎么;怎‖学习学得咋样啊?∕这么大的事没跟父母商量,咋办啊?∕你咋不去参加同学的婚礼呢?
(zé)咋舌,形容吃惊、害怕,说不出话来‖闻者咋舌。
瞅(chǒu)看‖往屋里瞅了一眼∕你别老瞅着我。
捅(tǒnɡ)①戳;扎‖捅火∕捅一刀/他把窗户纸捅了个大窟窿。②碰;触动‖他用胳膊捅了我一下。③戳穿;揭露‖他把看到的事都捅了出来了/公司的秘密全被他捅出去了。
歪(wāi)①不正;斜;偏(跟“正”相对)‖歪嘴∕歪戴着帽子∕这堵墙歪了。②不正当的;不正派的‖歪理∕歪风。
抠(kōu)①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抠出来∕抠鼻子。②雕刻(花纹)‖在镜框边上抠出花儿来。③不必要的深究;向一个狭窄的方面深求‖抠字眼儿∕死抠书本。④吝啬‖这个人抠得很,一分钱都舍不得花∕你也太抠门了,有钱为什么不用呢?
惶△(huánɡ)恐惧‖惶恐∕惊恐∕惶然。
馍△(mó)馒头‖蒸馍∕白面馍。
词语
翻卷fānjuǎn上下翻动‖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鹅毛般的雪花在空中翻卷,在路灯光下那样的晶莹剔透。∕轮船在海面上急速行驶,船尾翻卷着层层浪花。
暗淡àndàn①(光线)昏暗;不明亮‖她暗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空旷的街道里,偶尔几盏灯笼发出暗淡的光,在黑夜里显得很是温暖。②(色彩)不鲜明‖这件衣服颜色暗淡,不适合你穿。∕这幅画以暗淡的蓝色和灰色为主色调,画面上是一位低着头的小男孩。③(前途)不光明;没有希望‖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暗淡。∕因为久治不愈的胃病,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感觉前途一片暗淡。
【同义】昏暗‖屋内光线昏暗,看书有些费劲。∕太阳下山了,屋里渐渐地昏暗起来。
【反义】明亮‖十五的月亮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老师温和地笑着,明亮的双眼亲切地望着小花。
零落línɡluò①稀疏不集中‖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零落的枪声此起彼伏,足足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村庄零零落落地散布在河边。②(事物)衰败‖这些年他家家境零落了。∕经历一场战争之后,这一带呈现出凄凉零落的景象。③(花叶)脱落‖秋天到了,校园里到处是零落的树叶。∕看到随风零落的树叶,他的心情一阵凄凉。
跌跌撞撞diēdiēzhuànɡzhuànɡ形容走路不稳‖她一阵迷糊,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走到半路,她突然感到全身发软,跌跌撞撞地好不容易走到了一家医院。∕小表妹刚学会走路,跌跌撞撞地哪儿都去。
喘息chuǎnxī①急促呼吸‖“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小偷得手后,本想尽快逃离现场,谁知还没来得及喘息就被抓住了。∕奶奶喘息了好一会,才断断续续地把话讲完。②指紧张活动中短时休息‖最近,因为准备中考,同学们都忙得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工人们连干了三个月后,终于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
呆滞dāizhì①迟钝;不活动‖“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他脸色苍白,两眼呆滞无神,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病了这么些年,他的整个表情好像都呆滞了。②不流通;周转‖呆滞商品∕避免资金呆滞。
【同义】凝滞‖爸爸生了这场病后,在举手投足间动作和神情变得凝滞。
显然xiǎnrǎn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很显然,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义】明显‖从他的眼神中明显能看出他在撒谎。∕这两幅画的差异不明显,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
恭恭敬敬ɡōnɡɡonɡjìnɡjìnɡ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小亮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她恭恭敬敬地给客人敬了茶。∕早晨在上学的路上,学生遇到了老师,就应该恭恭敬敬地给老师行礼。
分享fēnxiǎnɡ和别人分着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地背过身……∕晚会上,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载歌载舞,分享着同学们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李老师获得全国劳模的荣誉和喜悦吧!∕今天天气这么热,大家都过来一下,这颗大西瓜我们一起分享吧!
气势汹汹qìshìxīonɡxīonɡ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爸爸抓住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这么点事你就这样气势汹汹的?真没有涵养。∕他气势汹汹地跑进来,把桌上的东西全摔到地上。∕干嘛这样气势汹汹的,发生什么事了吗?
特地tèdì表示专为某件事‖他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爸爸特地到北京是为了出席一个会议。∕今年的中考题出得有些偏难,为此教育局特地邀请部分有经验的各学科老师对中考试题进行了评析。
【同义】特意‖这次回故乡,他特意去拜访了小学的班主任老师。∕这道菜是妈妈特意为你准备的。
不想bùxiǎnɡ不料;没想到‖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春天随便栽了几棵树,不想全都活了。∕早晨天气这么好,不想到中午时竟下起雨来。
消融xiāorónɡ(冰雪)融化。也作消溶‖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一夜春风吹来,地上的残雪就全消融了。∕两个人之间存在的隔阂已渐渐消融了。
皱巴巴zhòubābā形容皱纹多,不舒展‖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他穿着皱巴巴的衣服,头发也是乱蓬蓬的,好像好几天没洗的一样。
眨巴zhǎba眨‖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水。∕小明坐在那里,直眨巴眼睛,可能是困了。
冻裂dònɡliè冻得裂开了‖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因为经常在冰水里洗衣服,妈妈的手多处已冻裂了。∕孩子们穿着她用那双冻裂的手为他们做的衣服,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惶然△huánɡrán恐惧不安的样子‖“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半夜突然有人敲门,她惶然不知所措。∕她偷看同桌试卷的时候正好被老师发现,她立刻惶然不安地涨红了脸。
练习·探究
一、看拼音写汉字。
(提示:掌握本课所学的汉字,并进行有效的读写训练。)
恐jù(惧)感包ɡuǒ(裹)奶tánɡ(糖)雪diāo(雕)
来回cènɡ(蹭)呆zhì(滞)呼xiào(啸)zǎ(咋)样
kōu(抠)出来chǒu(瞅)见tǒnɡ(捅)一下wāi(歪)斜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提示:通过练习,理解本课成语的意思,并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使用。)
气势汹汹跌跌撞撞情不自禁恭恭敬敬夺眶而出蹦蹦跳跳
1.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
2.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
3.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
4.他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
5.她一阵迷糊,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6.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努力通过语调和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提示:本文的写作方法很有特色,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其心理活动的,没有作者直白的叙述。要认真阅读本文,仔细体会本文的思想内容。)
四、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现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请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自我感受的训练,深刻体会文中母亲对儿子的爱,理解普天下父母的爱子之心。)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暗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平时母亲的生活是“暗淡”的,可是铃声给了她能见儿子的希望,所以她的眼里发出热切的光。)
◆“她一阵迷糊,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摇着。”
(母亲那么渴望见到儿子,可是没有见到,于是她的精神在那一刻几乎崩溃——站立不住、跌跌撞撞、使劲摇,她要问:为什么我见不到儿子?)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见不到孩子了,母亲悲痛欲绝——目光呆滞、低声喃喃、无力垂下脑袋。但带来的孩子爱吃的东西还能留下来。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那只是一包糖吗?那是母亲滚烫的心啊!可是不能亲手交给孩子,母亲是多么难过啊!)
五﹡、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还能感受到老师对小亮的关爱。比如,“小亮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地背过身……”老师为什么“悄悄地背过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情吗?请联系上下文,描述一下老师的神情和心理活动。
(提示:设计此题,主要让学生通过描述人物的心理和神态,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同时积累语言材料。参考答案略。)
教学建议
一、本课的生字、词语较多,要正确掌握“锁、蹭、捅、抠”等多义字,能熟练地运用“跌跌撞撞、呆滞、恭恭敬敬、气势汹汹、皱巴巴”等词语。
二、理解本文内容并不难,难的是对语言的品味。本文笔法细腻、文字优美、语言含义较深。作者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都是采用各种描写方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的。所以要想深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就应反复阅读,不断品味,体会每句话的含义,以便感受离异母亲对孩子的至爱亲情。
三、本文的前半部分有一段简短的对话,是有关王小亮生母和传达室老头的对话,虽然不长,但要让学生理解母亲当时的感情就有难度了,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练习·思考第三题是朗读训练题,应给予重视。
四、结尾段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要注意点拨。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释疑点拨——展示成果”的形式,探究本文以“甜甜的泥土”做标题的原因及结尾段所蕴含的意义,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爱的奶糖融入了宽广的大地,爱也将像大地一样变得宽广,到处都有,处处都在。
五、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有关资料
一、本文中有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疑问:小说开头说“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但结尾部分却说:“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这是不是前后矛盾?“天有不测风云“,春天是气候“一日三变脸”的季节吗?小说前面写王小亮亲妈妈把糖放在“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人体的体温一般是37℃)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难道能超过体温吗?这是作者为构思的需要而编排的,这样写更能表达世间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离异家庭的孩子也能得到像大地一样宽广的母爱、周围人的爱。
二、本文是一篇小小说,但对学生来说,可以把它归入到“记叙文”这一大类,它同样具有叙事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全文可以按“送糖”“尝糖”“埋糖”“挖糖”“融糖”的思路,把全文贯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