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九把刀《少林寺第八铜人》 少林寺第八铜人 txt

看过九把刀的《功夫》和《月老》,然后再看到今古上面《少林寺第八铜人》“周星驰式”的“超级无厘头”广告,于是固执地以为一定会很轻松。

读九把刀《少林寺第八铜人》 少林寺第八铜人 txt

真正随着九把刀走进少林寺,想要修成绝世武功,却陡然发现并不是像“大内密探零零发”那样愉快。这时,我想起了鲁迅,他的那篇将远古与现实链接起来的《理水》,其中,背景社会的主流,那些被罩上各种光环、拥有种种头衔的,不就是“钱罗汉”们么?其中,“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仍有拼命肯干的人,那是“中国的脊梁”,像七索和君宝这样默默苦干的人,也有子安这样执着于理想主义的人。于是,我以为,《少林寺第八铜人》会是一则政治寓言。

武功练到一半,兄弟俩浪迹江湖,人在天涯,不由自主卷进了元末的逐鹿,我想起了金庸,《倚天屠龙记》里那个不成熟的“年轻干部”张无忌。张无忌是一个厌弃勾心斗角的人,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也是一个缺了些主见的人,才因此有后来的不得不提前退养。而七索却不仅倔,而且犟,九牛不回,万死不悔,但他却同样不是政治天下的主心骨。刘基赠送给重八的全新侠名是什么呢?熟悉那段历史的人当然都知道,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名字,而九把刀就是不说,也许一说出来,势必与《倚天屠龙记》的结局殊途同归而却有所牴牾,那就不说了吧。这时,我以为《少林寺第八铜人》会是一则人性寓言。

待到大局将定,可恶的韩山童当然最好死了,否则又是一个日月神教;不杀当然也要死,可是他那么高的武功,究竟该是如何死法,我还真没有想好。群雄走入五月颖州的白鹿庄,我想起了张纪中,那部被他改编烂了的《笑熬浆糊》,最后的决斗怎么看怎么缺乏美感,只好血淋淋的四体不全,再现一番60年代香港张彻电影的“盘肠大战”。不过,问题总还得解决,既然九把刀不愿意像金庸、古龙那样总是让“恶人”作法自毙或者翻然悔悟,那也就只好如此了,然而这毕竟也不算什么新路。我以为,这算是“真正”的“大众文化”了。

阅读《少林寺第八铜人》,就在这样一个“三变”的过程中完成。

通观九把刀的众多作品,《少林寺第八铜人》确实充满了一种新的探索精神,继承着前人的桥段而展开他自己的想象。我在“三变”中所联想到的三位作家与导演,居然贯穿了百年中国文学启蒙、觉醒、躁动的世纪历程。在另一个意义上说,这个历程就是百年缩影,也是继承、发展、创新的历程。鲁迅的启蒙精神在于唤起民族的精神自觉,这作为一个理论基点一经确立,便贯穿了整个历程而不仅只是某一个别时段的存在。正是在此基础上,才有金庸的人性自觉,才有金庸笔下人物对自由的追求,以及他们对正义的新的理解。个体的人性自觉之后,必然会再一次思考在群体中如何确保个体的权利和理想,这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理论批评的“显学”,比如美国的罗尔斯,就经历了《正义论》“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统合性道德学说”、《政治自由主义》、《正义新论》的“政治的正义观念”的发展。而显然,在政治的范围之内,将更加合理地展开其历史的纵深感。《少林寺第八铜人》之所以和《功夫》或《月老》不同,也许就在于他在这里是有意无意地置入了百年中国的宏大背景,这种文学背景和作品故事发生的易代之际的历史背景、少林寺所代表的精神传统的文化背景一起,形成了一种不仅关注个体同时关注群体的“宏大叙事”。

在近年来人们对金庸小说的关注中,愈来愈多地使用了一个词:“狂欢”。巴赫金将源于中世纪欧洲广场文化的“狂欢”发展成为“狂欢诗学”,在面对如拉伯雷、塞万提斯、陀斯妥耶夫斯基这些“另类作家”时取代了传统的理性诗学,并成为一种关于小说诗学的经典理论。狂欢诗学强调世俗层面对正统文化的颠覆性,在庄谐、复调、怪诞等夸张和变形的新的文学表现形态中,彰显文化更加本质的方面。狂欢本来是中世纪的一种广场文化,但在现代被广泛运用,并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分天下的文学传统之外,形成了另一种表现路径。其实,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故事新编》,再到金庸、温瑞安等人的作品,无疑就是狂欢文学的中国化表现。但是,这些东西在过去要么被引入到现实主义的层面来进行理解,要么将其斥逐而拒绝理解,狂欢文学始终无法取得应有的位置。所以,最后,王朔和周星驰只好以“痞子”和“无厘头”的招牌来进行虽然不一定受到赞扬却绝对不可以忽视的表现。而且,今古在为《少林寺第八铜人》所作的广告中,也明确打出了“更周星驰式的武侠”和“超级无厘头的非凡想象”的招牌。从商业角度说,这面招牌是好用的。从艺术角度说,这是对九把刀顺应当下潮流而有所探索的一种确认。从理论角度说,是作品想要看透历史与人性本质的尝试。从文学史角度说,是对已有传统的一种颠覆性的创新,是对金庸以来武侠传统的顺应性发展。

顶顶重要的是,《少林寺第八铜人》确实达到了“好看”的程度。而“好看”往往是建立在世俗生活体验之上的。曾几何时,“好看”与“深刻”或者“经典”似乎形成了对立。比如在西方名气极大的米兰·昆德拉,他的小说诗学就要求作品应该超越世俗偏狭体验,立于哲学思辨之维。可是,小说毕竟不是哲学,如果要追求哲学尝试,何不如直接撰写哲学著作,比如黑格尔和康德。小说的本质是审美的,并正是在这一点上才形成了小说的独立性。小说仍然需要“好看”。但是,对于“好看”也有不同的理解,中国古代说书人常常爱说“无巧不成书”,世界是偶然的,偶然性组成了世界。而我们在生活中甚至在睡梦中都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巧合,这就促使我们向着另一个方向迈进。“巧”也许是缺乏理论依据的,我们不但要好看,我们还要合理。要不,我们干脆就直接展开想象的翅膀,到幻想世界去寻找超能力来解决问题。于是,情节曲折就深化成了具有科学依据的智慧方式,在这方面,再一次体现了九把刀的高明。《月老》的依据是民俗幻想,《功夫》的依据是现代心理科学和神经科学,《少林寺第八铜人》的依据是无数次重演的历史故事包括了卧薪尝胆、装疯卖傻、逐鹿问鼎与世态人情,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里的悠久传统……

这些,我以为,已经足够形成《少林寺第八铜人》的魅力,也足够促发我们由《少林寺第八铜人》引出更多的思考。(2005-05-2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4056.html

更多阅读

读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 济南郝广才

在给孩子们购暑期书本的时候也给自己买了几本。乘着假期,好好阅读,借此卸下满心的疲惫,休整,再进发。《好绘本如何好》是台湾格林文化编辑郝广才的作品,带有绘本扫盲的意义,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缺乏美术构图与色彩搭配知识的读者。郝广才在

九把刀自序《爱情两好三坏》 爱情两好三坏迅雷下载

很有可能,爱情是人生中最无法受到控制的变项,这正是爱情醉人之处。但什么是爱情?当有人试着告诉你这个千古问题的答案时,那不过是他所体验过的某种滋味,或是故作忧伤的勾引姿态。爱情是许多人人生的最缩影。答案有浪漫,有疯狂;有刻骨铭心,有

《九把刀杀手系列》一.杀手·杀手G 九把刀的杀手系列

《九把刀杀手系列》作者:九把刀一.杀手·杀手G——登峰造极的杰作1一双巨大的眼珠子,正贴着地,瞪着地上的骨牌。老人小心翼翼将一张张骨牌往后迭好,生怕一个不小心,此番心血便要重头再来。如果有人能吸黏在天花板上,便会发现骨牌的

声明:《读九把刀《少林寺第八铜人》 少林寺第八铜人 txt》为网友萬裏晴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