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 国际贸易学第2版

1、总贸易与专门贸易:这是由对于进口与出口的统计标准的不同而分成的两种贸易类型。在前者的体制下,是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认为凡是进入该国国境的商品一律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是离开该国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在后者的体制下,是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认为外国商品进入关境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专门出口额加上专门进口额,即是一个国家的专门贸易额。

2、要素密集度: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根据商品所含有的密集程度大的生产要素种类的不同,可以把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类型。

3、斯托尔怕-萨缪尔森定理: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夫冈•斯托尔泊和保罗•萨缪尔森在1941年建立的。在假设下,认为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报酬降低。其假设是:一国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每一种商品都不是另一种商品的投入物;有竞争;生产要素的供应量是给定的;两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运用;一种商品时土地密集型的,一种是劳动密集型的;两种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流动但在各国间不是;开展贸易提高了其中一种土地密集型商品的价格。 定理:根据以上假设,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毫无疑问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跌的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4、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第一次以无可比拟的逻辑力量,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他指出,各国并不一定要生产出绝对成本低的产品,而只要生产出成本比较低或相对低的产品,就可以进行贸易分工,而不管一国所有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高或绝对低。也就是说,存在比较成本差异就可进行两国间的贸易分工。

5、调拨价格:也称记账价格、转移价格,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调拨价格排除了市场机制,排除了市场上供求关系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与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偏离性、价格实现与资源配置的二重性、广泛、长远的战略性目标。目的:1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是局部利益变动对总体利益最优化的策略2是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从长期战略目标出发,增进公司的长远利益3避税4加强公司的竞争地位,控制市场竞争5利用较高的调控价格把款项从一国调到其他国家6当一国施行物价管制时,可通过操纵其来达到逃避管制、增加利润的目的7在海外与当地资本盒子经营企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可借此压低这家企业的利润水平、增加母公司的利润,还可以吧这家海外企业转移到母国或其他国家,以减少公会要求提高工资的压力。限制条件:子公司数目;子公司相对独立利益的限制;费用限制;东道国限制

6、贸易条件:是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可用物物交换表示和价格表示。通常是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即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

7、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以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8、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商品贸易下降不一定导致一国贸易利益的减少,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一国主动降低商品贸易条件,还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多利益。

9、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不仅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换,还考虑了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换。是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与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比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

10、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是能力。

11、贫困化增长: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他的国际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导致出口量增加,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国民福利下降。

12、自由贸易政策:指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商提供各种特权和优待,力图消除各种贸易障碍,使商品和服务能够自由地输出和输入,在世界市场上实行自由竞争和合作,从而使资源得到最合理配置。自由贸易政策实质上是不干预政策。

13、保护贸易政策: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不受或少受外国的竞争。同时,政府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实行补贴和各种优待,以鼓励出口。保护贸易政策以增进本国、本民族利益为目的,其实质是奖出限入。

14、超贸易保护政策:保护国内高度发展起来或正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向国外市场进攻,广泛采用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奖出限入的措施。这种贸易保护政策带有侵略性。《这种具有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称为超保护贸易政策》

15、管理贸易制度:是一种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为手段,政府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贸易制度。

16、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代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认为,资本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地就是为了获得金银货币,一国金银货币拥有量多寡反映了该国的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

17、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幼稚工业: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间,还不具备自由竞争能力的工业)

18、适度保护:一是保护对象的范围要适度。只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部门;二是保护的水平要适度。只能采取与自己处于同一时期层次的国家所实施的一般保护水平;三是保护的期限要适度。保护期限不可能无限期。

19、穆勒-巴斯塔布尔标准:①正当的保护只限于从外国引进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该取消保护;②保护应只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③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以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的产业④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时期以后,能够成长自立;⑤受保护的产业将来所能产生的利益,必须超过现在因为实行保护而必然造成的损失。只有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具有对国内其他企业也有好处的外部经济结果时,这种保护才是正当的。

20、(肯普标准):只有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具有对国内其他企业也有好处的外部经济效果时,这种保护才是正当的。

21、(假幼稚产业):有些所谓的幼稚工业似乎经过保护取得了成功,但其实他们属于“假幼稚工业”,即这些工业最初受到保护,然而却是由于与保护无关的因素使之变得具有竞争力。

22、(新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百度)

23、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生长,增强其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24、竞争政策:就是减少和排除市场竞争的政策。作用对象有两方面:一是企业的经济性垄断行为和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政府的行政性垄断行为。目标:效率和公平

25、限制性商业惯例(行为):指企业在贸易活动中背离公平竞争原则,通过公开或隐蔽的手段牟取经营利益的行为。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即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26、倾销与反倾销:是一国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向国外倾销商品的行为。反倾销针对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征收附加税的方式抵制商品倾销的影响,保护本国商品与市场。

27、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消商品倾销的影响,保护本国商品和国内市场。征收反倾销税的三个基本条件:1、外国出口商存在倾销行为2、倾销对国内同类产业造成重大损害威胁或对国内同类产业的兴建产生严重的阻碍。3、三是倾销和损害之间要存在因果关系。

28、补贴与反补贴:补贴是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资助以及对出口产品的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反补贴是一种抵消性非惩罚性的措施,旨在抑制进口补贴商品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

29、反补贴税的征收条件:一是进口商品接受了WTO所禁止的政府的直接或间接补贴二是补贴对本国已建产业产生重大损害或重大损害威胁或严重阻碍国内某一产业的兴建。

30、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种种措施。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非关税壁垒和间接非关税壁垒两大类。前者是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和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后者是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例。

31、有效保护率:指征收关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附加价值是最终产品价格减去用来生产该商品的进口投入品成本。设最终产品A在不征收关税时的单位产品附加值为V,征收关税以后的附加值增加到V,,那么附加值的增加率g为:

g=

32、技术型贸易壁垒(TBT):指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对进口商品建立各种严格、繁杂、苛刻而且多变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

33、专向性补贴:是指政府明确规定补贴仅限于特定企业,即某个或某些企业、产业或企业集团。

34、可起诉补贴:是指一成员实施了协议所定义的补贴而对其他成员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补贴。

一、什么是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国际分工 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拓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属于历史范畴的。国际分工形成于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时代,它是在近代工业分工国际化 延伸和 发展中产生的。

新特点:1、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 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上升,并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者。

2、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发达国家在尖端工业生产方面需要大量的智力和各种新技术,迫使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分工合作。3、“水平型”的国际分工成为主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传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家分工。4、国际分工的接线发生改变 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大致来说,国际分工可以分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

二,试评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比较成本:我国经济学家范家骧的定义,就是英国和葡萄牙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比例的比较。小道清认为,是一国两种产品成本的比率与他国相应产品成本比率的比较,是两国间两种产品成本比率的比较。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两国同一种产品机会成本的比较,机会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在该产品上就具有比较成本的优势。

比较成本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利益表现在:1、按比较成本进行生产的国家分工,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2、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3、按比较陈本理论进行贸易分工,能节约双方的社会劳动。总之,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产品价格上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科学性:比较成本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比较成本理论作为反映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的学说,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1、不论一个国家出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国家也能找到烈士中的相对优势。2、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率重大变化。3、通过国际贸易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因此,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局限性:1、就整体而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这是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2、李嘉图为了论证它的比较成本学说,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成静态的、凝固的状态,而忽略了动态分析。3、最后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三、什么是贫困化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贫困化增长:当一国(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他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倒是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

一般来说,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生产、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大国,其出口数量已占有世界该种初级产品出口量的相当大的比重,而且世界其他国家对于改过这种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极低,不会大量增加进口,因而该国继续大量生产并增加出口,就将导致世界市场大大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跌,面对持续下跌的国际价格,该国有缺乏结构调整能力,强烈依赖于这种初级产品的出口来支持经济发展,及时贸易条件极为不利也不敢紧缩出口,甚至为保持一定的进口支付能力而不得不增加出口,最终导致出口量增加、贸易条件恶化、国民福利下降的后果。

条件:增长只发生在出口部门;一国极端缺乏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以致新增资源只能进入出口部门;出口扩张减少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外国对本国所增长的出口产品的需求几乎无弹性。

四、如何分析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从需求方面看,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会移向奢侈品等工业制成品,并使得制成品出口国享有提高产品的相对价格、改善贸易条件的好处,而使那些原料,谷物等初级产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从战后的商品结构的演变趋势看,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增长率大于初级产品贸易的增长率。

世界市场需求结构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决定了发达国家在国家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贸易条件也趋于改善;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那些十分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则在国际贸易中国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贸易条件也不断趋于恶化。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甚至包括一般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尤其是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交换,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等价的交换,发展中国家总的贸易条件是趋于恶化的,它使得发展中国家分享的贸易利益越来越少,甚至因贸易而受到损害。

五、什么是国际贸易政策?与国内经济贸易政策相比,它有哪些特点?

答: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或地区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时所采取的政策。

国际贸易在交易环境、交易条件、贸易做法等方面所涉及的问题,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其主要特点表现如下:国际贸易属跨国交易,情况错综复杂;国际贸易线长面广,中间环节多;国际贸易风险大,具有不稳定性;国际市场商战不止,竞争激烈。

六、试述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加以评价。

答: 主要内容:①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政策,如管制金银货币、实行对外贸易垄断。②奖出限入政策③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和扶植幼弱工业的政策。

评价:①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是损人利己为目的的奖出限入。其学说的财政思想重于经济思想。一心只想通过对外贸易积累货币财富,这是重商主义者只注重考察流通领域而忽略生产领域所必然出现的现象。②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这种理论和政策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③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主张一直影响着后世的经济学家和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七、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李斯特代表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与流行学派,即英国古典学派的论战中提出了自己系统的保护贸易理论。内容如下:1、对于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李斯特认为,在不存在一个“世界范围的共和国”和一个包括一切国家在内的世界联盟作为持久和平的保证时,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充满了利益冲突以至战争。因此,对每一个国家来说,民族利益高于一切。2、李斯特否认英国古典学派的价值理论也适用于经济落后国家,提出了生产理论来代替古典学派的价值理论,在李斯特看来,财富本身和财富生产力是有重大区别的,财富本身固然重要,但发展生产力更重要。3、李斯特认为,鼓吹狭隘的个人主义,抹杀国家利益,是导致古典学派反对国家干预国际贸易的原因之一。4、李斯特明确指出:“国际贸易的自由与限制,对于国家的富强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是随着时机不同而变化的。”因此一国采取何种贸易政策,要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定。

关于贸易保护的具体政策主张:1、关于保护对象的选择 李斯特认为保护对象这要是国内的工业。2、关于保护关税的运用 要达到保护目的,对某些工业品可以规定禁止性关税,杜绝进口,或税率禁止性关税略低,从而对输入发生限制作用。

评价:如果说汉密尔顿第一个明确提出保护幼稚工业的政策主张,那么李斯特则是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面临国际竞争条件下,如何运用保护贸易的政策与措施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建立了具有完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提出在国际贸易理论时尚无疑具有重要地位,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指导发展民族生产力、实行经济自卫起了积极作用。但在当代,我们对其需要批判的加以借鉴。这除了幼稚产业标准的确定比较困难以外,还在于当代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市场不断融合,在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呈现供大于求的条件下,一国已不可能再如李斯特所论述的,根据自己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状况来独立自主地确定保护对象、保护水平。否则,必将招致别国的报复。

八、试述经济全球化对贸易保护效果的影响。

答: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传统贸易保护手段的有效性越来越少,战略性贸易政策发生的外部作用已经基本不存在。开放市场、减少壁垒、进行公平有效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九、试述实行贸易保护的经济与非经济论据。

答:属于经济方面的论据主要有:(1)保护贸易政策有利于保护和增加就业机会;(2)实行保护贸易可以促进本国产业多样化(3)为纠正市场失灵,发展中国家需要对幼稚工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4)因反对不公平贸易而采取保护贸易政策。这又可以分为下列几种情况。①抵制外国廉价劳动力竞争;②反对倾销和补贴而采取保护措施;③把关税作为报复手段与谈判手段。

非经济论据主要有:(1)保障国家安全;(2)调整社会收入的分配;(3)保护国民身体健康

十、试述新贸易保护注意的特点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1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2 限制进口的措施从关税壁垒转向以非关税壁垒为主3 管理贸易日益合法化、系统化4 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5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6新贸易保护主义使贸易上的歧视性有所增强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国际贸易矛盾,保护各国的新兴产业2、它削弱了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它损害了消费者利益4、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5、另一方面又通过保护使发展中国家为获得先进技术、设备需支付越来越昂贵的费用,这加剧了南北差距的扩大6、有的国家动辄运用反倾销、反补贴武器,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倾销、反补贴案件上升,不利于国际贸易秩序的稳定。

十一、签订贸易条约和协定所依据的法律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1、最惠国待遇原则:是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和豁免,必须同样给予对方。2、国民待遇原则:从商品贸易角度就是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经济上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十二、试述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特点:谈判的范围广 乌拉圭回合的参与方和涉及的议题都是空前的;时间长 历时7年有余;难度大议题非常棘手,都想最大索取最小付出,难以协调和妥协;责任全 最终采取的是一揽子协议;影响深 不进就众多议题达成协议,而且决定成立世贸组织以取代GATT。

意义:它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在市场准入方面,通过大规模的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关税化,以及纺织品和服装配额的逐步取消,有利于在更加公平的竞争氛围中开展国际贸易;就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知识产权等达成的协议,有助于推动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结构的改善;对国际贸易竞争规则的修改与完善,争端解决机制的重新安排,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有助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世界贸易秩序,确保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十三、试述WTO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一)非歧视原则

1、最惠国待遇原则是多边的、无条件的、他要求一个成员方给予另一个成员方或非成员方的贸易优惠、特权和豁免,必须是自动地、无条件的给予所有其他成员方。

2、国民待遇原则:就货物贸易而言,是指贸易方面成员之间相互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样的待遇。

(二)关税保护原则

两层含义:一是以关税作为各成员方唯一的保护手段。另一层含义是各成员方应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关税减让谈判,逐步降低关税水平,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通俗地讲,就是关税水平只能降,不能升。

(三)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任何成员方除征收税捐或其他费用以外,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进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成员方领土产品的输入,或向其他成员方领土输出或销售出口产品。

(四)透明度原则

指各成员方政府应迅速公布其与商品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有关的法律、规章,以便其他成员方和贸易商能够熟悉。

(五)公平贸易原则

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和减少其他非关税壁垒,以保证公平交易。

(六)互惠原则

指两国互相给予对方以贸易上的优惠待遇。该原则的适用随着关贸总协定的历次谈判及其向WTO的演变而逐步扩大,现已涉及到纺织品和服装、热带产品、自然资源产品、农产品、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WTO的基本原则之一)

(七)贸易争端的磋商调解原则

为维护各成员方正当的权利,协调其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WTO本着此原则制定了一套处理成员方之间争议的磋商程序及利益丧失或损害的申诉程序,为各方履行其权利与义务提供了一个谈判的场所。(WTO的另一个根本原则)

(八)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优惠的原则

这主要是国际社会基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实力的巨大差距,对发展中国家追求公平发展、改变旧国际经济秩序的努力作出的反应。

(九)区域性贸易安排原则

本协定的各项不得阻碍任何缔约方为便利边境贸易对毗邻国家给予某种利益•••不得阻止缔约各方在领土之间建立关税联盟或自由贸易区,或为建立关税联盟或自由贸易区的需要采用某种临时协定。

(十)合理保障原则

允许一成员方在特殊情况下经过全体成员方的允许,而暂时或部分停止应承担的义务。

十四、《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对补贴与反补贴有哪些具体的规定? 

答:协议对补贴作出了明确的定义,把补贴分为禁止性的补贴、可诉的补贴、不可诉的补贴,并规定了反补贴措施的调查程序。协议规定反补贴的救济措施可采用了双轨制:第一是直接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得到救济;第二是通过本国反补贴措施的程序,采取征收反补贴税的办法得到救济。争端解决程序与反补贴措施可以平行引用,即在程序上可以同时进行,但救济措施只能采取一种形式。协议的宗旨是规范各成员实施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的行为。

十五、试述促进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及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答:原因:第一,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动力;第二,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流动创造了条件;第三,战后跨过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四,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第五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差异是产生要素流动的一个客观原因。关系:从静态的局部分析出发,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者相互替代的关系。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国际流动主要是通过外部市场进行的;从动态出发,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因为要素的流动在某段时期内可能会促进输入国进口代替工业的发展,造成相同产品或替代品进口的减少

十六、按投资者动机划分,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

答:1、自然资源导向型 这类投资一般都投向能源、矿藏、森林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2、生产要素导向型 这主要是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在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供应比较丰富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3、市场导向型 这是以扩大市场销售为目标的对外投资4、交易成本节约型这是为了克服市场不完全性可能造成的风险而进行的直接投资5、研究开发型主要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向技术先进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在那里进行独资收购或合资经营高科技企业。

十七、试评述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是日本小岛清提出的。他在分析和总结垄断优势论的基础上,着重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阐明比较优势应是从国际分工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1、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际投资都应立足于比较成本原理进行判断。2、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都可建立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但两者有所不同。3、小岛清认为,边际产业的概念可以扩大,更一般地称之为边际性生产。4、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应从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移植,以适应东道国的需要,投资国的中小企业应走在对外投资的前面。

小岛清对美日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比较并发现,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限于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的。这种“切合比较优势原理”的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取代贸易,而是扩大贸易。投资国原先的产品出口虽然会因在东道国的投资生产而减少,但另一方面,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进行,投资国投资品的出口会增加,而且随着投资接受国国民收入的增长,投资国一般产品的出口将会相应扩大。最后,整个贸易规模将会借助对外直接投资而得到补足和扩大。但是,美国式的反比较成本、凭借技术优势的垄断而对外进行的直接投资,则因为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国外而替代了本国的出口贸易,非但没有节约成本,还使本国可以通过出口而保持的贸易顺差完全丧失。

十八、试评述有关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理论。

答:(1)投资发展周期理论。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延伸。该理论以“OIL”模式为基础,从宏观角度考察了经济发展对企业所有权优势的技术积累效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有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便开始有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出,与理论有出入。(2)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弥补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中的将竞争优势绝对化的缺陷,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相对竞争优势来解释其对外直接投资。该理论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说明了即使对于技术不够先进、生产和经营规模不够大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也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3)技术当地化理论。该理论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微观层次企业的创新活动,强调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能够直接获得竞争优势,并可能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强调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能性。(4)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他们主动从技术积累论出发,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活动,从而把这一过程动态化了。该理论以技术积累为内在动力、以地理拓展为分析线索,比较全面的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从而受到西方理论界的高度评价。

十九、什么是经济一体化?它有那几种类型?

经济一体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它是指在组成贸易集团的成员国间逐步取消所有歧视性贸易障碍和其他非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无阻碍流动,并为此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

类型:1、特惠贸易协定 特惠贸易协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比非成员国要低,少数有选择的商品也可能撤除所有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2、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相互取消一切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障碍。实行区域内商品的自由流通。3、关税同盟 成员国之间除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外,还统一了对集团外国家的贸易政策,对集团外国家实行共同的、统一对外的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4、共同市场 在共同市场内,不仅实行关税同盟的各种政策,还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5、经济联盟结成联盟的各成员国除了实行商品与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外,还包括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6、完全经济一体化完全经济一体化比经济联盟更进一步。

二十、试分析贸易投资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分工基础的影响

贸易与投资的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国际分工将逐步由以国家为单位的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但在贸易与投资的一体化条件下,比较成本作为国际贸易分工基础的地位在下降。

2、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贸易与投资的一体化的发展,使得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不断发展,公司内贸易中中间产品、高科技精密零部件的比重不断增加。

3、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

贸易与投资的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中动态利益的地位将日益突出。一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利益更多地体现在贸易对就业、技术进步、税收、GDP等的促进作用。

1、什么是关税,其作用是什么?

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征收关税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财政收入;二是保护本国生产。

a.以增加一国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关税为财政关税。财政税率不宜过高,否则便会阻碍进口,达不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b.以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就是保护关税。关税的保护程度主要决定于税率的高低。低税率所起的保护作用就笑,高税率所起的保护作用就大。

以财政收入为目的的关税客观上也可以产生保护作用,以保护为目的的关税,其税率只要不高到禁止关税的程度,也会增加财政收入。

2、什么是完税价格?它为什么会成为一种贸易壁垒?

答:完税价格是指海关根据有关规定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审定或估定后通过估价确定的价格,它是海关征收关税的依据。在国际贸易中,有些国家为了限制进口,对进口货物采取任意武断的估价,成为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

3、如何确定进口关税对进口国最终产品国内生产者的实际保护程度?

答:用有效保护率进行确定。有效保护率被广泛用于分析一套关税结构对某一产业的最终产品生产者的保护作用。它是指征收关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用字母g表示,g=(V’-V)/V。V’表示在不征收关税时的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V表示征收关税以后的附加价值。对于投入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产业部门,g=(t-∑(n,i=1)ai*ti)/1-∑(n,i=1)ai

经济特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所划出的一定的特殊经济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通过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和措施,用降低地价、减免关税、放宽海关管制和外汇管制、提供各种服务等优惠办法,吸引先进技术,发展加工制造业,以达到开拓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出口,是一国或地区为开拓国际市场而采取的重要的对外贸易政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4199.html

更多阅读

最新国际钻石报价2014-2-7更新 钻石国际报价

昨日国际钻石报价再次上调,30-70分平均涨浮3-5个点,与以往调价不同,这次克拉以上也有上调,其中3克拉以上钻石调整比较大,另外国内大分数钻石消费旺盛,调价成为必然,预计钻石进入长期上涨通道以下是最新圆钻国际报价:

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第十章笔记 市场营销学笔记

第十章国际市场促销策略1、促销活动的首要任务是:传递信息;2、国际促销的实质是信息沟通,在这儿过程中,接受和理解信息的环节是解码;3、在制定国际市场促销策略时最基本的决策是:决定促销在国际营销中的强度;4、依靠人员和非人员两种途

声明:《国际贸易学考试重点 国际贸易学第2版》为网友淡蓝色的记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