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能让那种伤感慢慢渗透到你的心里,我看到林涛在小康死后给他换衣服那一章时,仿佛那种失去至爱的感觉是我自己的,心真的好痛,我竟然忍不住流下了泪。”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也哭得一塌糊涂!
“看到林涛背叛鲍小康那段就看不下去了,...”
这位朋友只因为中间一段就看不下去了,未免太遗憾了,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从头看到尾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不过只有<<受伤的芦苇不开花>>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也许是因为大片大片地芦苇,蕴含着乡村的气息......”
![[转载]受伤的芦苇不开花 芦苇什么时候开花](http://img.aihuau.com/images/02111102/02022026t01a34309db5fb68440.jpg)
如出我的肺腑,直到现在,我依旧想着那芦苇坡,每当我看到芦苇时,也会想到这部小说......原文地址:受伤的芦苇不开花作者:春光最近老去军同逛,看看小说,看看帅哥照片。我喜欢军同里的那些小说,有不少打动我的,仿佛有种压抑已久的情绪通过看小说的方式释放出来。最近看了《白桦林里的哨所》、《这个城市的gay》和《受伤的芦苇不开花》。《白桦林里的哨所》比较多的是性描写,在感情方面就写得平淡了些,而且写了一半就没有了,我想可能作者的精彩应该是在后面的部分吧。《这个城市的gay》的作者文笔相当地好,具备专业水平,对各方面的把握也很到位,感觉他写的人物就在身边一样,作者也是发表了前几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完整的小说。就情节内容来看,最触动我的还是《受伤的芦苇不开花》。也许是前两部小说没有结局,所以可以期望个好结局,但是这部写完了,而且是那么悲惨的结局。似乎同志的结局就很少是美好的,在文学和电影作品中皆是如此。比如《春光乍泄》,比如《蓝宇》,比如《断臂山》。我看过一篇《春光乍泄》的评论,说这部电影暗喻同志的皈依,梁朝伟皈依了,他回到了香港,而张国荣没有,所以他只能永远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灯红酒绿中。说回《受伤的芦苇不开花》,虽然同样是说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故事,但是它不煽情,它让你从心底能感觉到那种忧伤。鲍小康和林涛,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在青春萌动时就相互喜欢对方,彼此爱到了极致。因为家庭的原因小康去西部当兵了,而林涛虽然高考考了地区状元可为了和小康在一起他瞒着对他期望极高的父母报了小康所在城市的大学。两人相聚了,幸福了一段时间后小康突然和一个叫小雪的(也是从小认识的)谈起了恋爱,后来却又忽然转业回乡,对林涛和小雪都没说。林涛开始恨小康,他开始靡乱,疯狂和人419。之后林涛几次见到小康都没好脸色。小康回乡后拼命赚钱,还娶了妻子,林涛更恨小康了,因为他实在太爱小康。故事的结局是很意外和悲伤的,小康死了。林涛通过小康以前的连长知道了事实的真相:小康在部队的时候就得了肾衰竭,为了林涛能放弃自己他假装和小雪谈恋爱,而后来又为了担起家里的重担转业回家,他拼命赚钱,一是希望给家人带来好生活,一是为了治病。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能治好。小康死的时候穿的是小时候林涛送给他的夹克,并且遗言要葬在村里的芦苇坡。看到这,林涛再也忍受不住大哭,小康的心里一直是爱林涛的,林涛也是。只是爱得太深才伤得那么深。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能让那种伤感慢慢渗透到你的心里,我看到林涛在小康死后给他换衣服那一章时,仿佛那种失去至爱的感觉是我自己的,心真的好痛,我竟然忍不住流下了泪。有人将爱情比喻成两只冬天的刺猬,靠得近了扎伤对方,靠得远了又冷,有一定道理。爱情还是要有个度才会长久。《受伤的芦苇不开花》,一部很好的同志小说。下面这段话摘自该小说,看得出作者的无奈。“芦苇坡上,一些经过寒冻后受伤的芦苇,折断了腰,一大片的,零散地躺着,格外醒目。起风了,稍微抬了抬苇絮凋零的花枝,像是要苦难地诞生。
而悬崖峭壁上的一些芦苇,似乎真的苍老了,褴褛,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人生呀,真的有许多的无可奈何,就如眼前的芦苇一般!它们希望青春永驻,然而冬之恶浪汹涌而来时,你不得不换了容颜,改了服饰,紧裹身子,摆出一幅越冬的架式来。
但我知道,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