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梁庄》读后感 中国在梁庄txt下载

读《中国在梁庄》有感

( —— 龚老师介绍我们看的书 )

梁鸿以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态度与执念,深入自己的家乡,做以客观真实的调查,书之平易朴实的语言,用中国在梁庄的形象和缩影,映射了整个中国乡村的现状。展书,我们既可随着她步履行走,随着她的眼晴观察,她用心灵感受的大地,让我们观书即以行走在真实的乡村。一本普通的薄薄的《中国在梁庄》她娓娓道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进城的农民工、隔代教育、亲情缺失、乡村政治、生态与发展、新农村之“新”等等乡村一系列问题,给予我们强烈的心灵震动,与时代产生共鸣。迷失在现代的我们,应该感谢梁鸿,她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形象,也道出了农村人的心声。

《中国在梁庄》梁鸿书之以八章:“我的故乡是梁庄”、“蓬勃的“废墟村庄”、“今天的“救救孩子”、“离乡出走的理想青年”、“守在土地上的成年闰土”、“守在土地上的成年闰土”、“被围困的乡村政治”、“农村的‘新道德’之忧”、“乡村的未来梦想”忠实的记录了一次次的访谈,没有任何的弄虚作假,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借助于录音笔,用她的脚步行走在乡村和各色人物交谈,平和的记录自己家乡的现状,映射出了中国无数个相似的村庄。

和众多读者感触的一样,梁庄真的只是被消灭的40万个村庄的缩影,感觉我的家乡境况和书中写的没有多大差别。虽说父母在我三岁时就举家搬离去了县城,但是每年的寒暑假我是必要回老家的,因为老家里还住着与我流着同样血液的亲人。对于家乡,因为每年回去几次,会去倒是待在奶奶叔叔家多,大概也是很少出去的缘故,在我的感觉中,老觉得家乡没什么变化,但对于故乡的生活状况,总体来说我觉得是越来越好了。但细细想来,对于自己家乡的土地、树木、水塘、河流、建筑、房屋等等难道真的没有变化么?我的故乡其实也存在着类似梁庄的问题,我慢慢回忆、细细感受对于自己家乡,发现自己一直没去注意的乡景与十年前记忆中的乡景真的有着天壤之别:童年时代看到的水塘是干净的,当时清晨奶奶就会在那里洗着衣服,现在却变得浑浊的了,成了蚊虫的滋生地;我们老家以前有个小学来着,堂哥们小学就在那里读的,好像现在也关闭了;我们家乡也有个水库来着,以前可是蓄水丰足视之清晰浅绿,倒是现在像个小河了,水中还停留着挖沙机器……是的,从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看,当代乡村的经济状况从总体上是比以往更好了。从绝对收入角度看,农民的生活水准是提高了。但是乡村的生存状态,依然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父母爱的缺失和教育的缺失,好像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们时不时的在报纸、期刊、电视、甚至网络上可以看到关于这类问题的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中年的倾巢冲向城市,农村几乎只剩下老人与小孩,他们独自恪守着自己的一片天空与大地。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了城市,可不得不留下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留守在老年人身边。而这些少年正值身心疯长阶段,处于一个思想萌芽的关键时期,他们却无法享受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更无法享受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从小他们就生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怀中成长长大,在他们蒙蒙胧胧长大过程中,对于父母的认识和沟通在很大程度上或许会很难相处、也或许会造成感情的难以理解,而父母在无法与孩子正常沟通及产生小小的矛盾时,这些孩子或许会产生很大的反感、甚至心理产生排斥。

很多农民在城里辛苦劳累,买不起房子,也无法带上自己的子女,在这个城市中,只能成为远的异乡人;他们幸苦攒钱回乡,盖起了新房,一年却没有几天住在里面,有些夫妻还得两地分居。离家打工使得他们更本无法给予孩子父母之爱,更无法管教子女。在如今这个不确定的社会里,缺爱的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负面的价值观,在这些负面价值观逐步深入且渲染下,造成群体的统一。总的来说,这些留守儿童生活在这么一个缺失父母之爱的环境里,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这会使他们的思想产生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认知水平的欠缺。在这种环境下,能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简单的。有些孩子很无辜的丢失了生命,有些孩子或许自暴自弃,厌恶学习、迷恋网吧、谈情说爱、打架斗殴……走上辍学道路,更严重的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比如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因儿子外出打工,五奶奶照管着11岁的小孙子,但她根本管不住调皮的孙子。一天,孙子趁她做饭时到河里玩水,淹死了。另有一个老人照看4个孙子,一年夏天4个孙子全部在河里淹死了。再比如,科子家小孩子老打游戏、上网,奶奶说他,他不听就算了,还反过来给他父母告状,说他奶奶的不是。最令人震撼的是一直给人很乖很文静的,学习相当不错的王家少年,因为看了黄碟,杀死了八十二岁的老太又将其强奸;这是多么残酷的乡村图景,又是多么地触目惊心!

虽然很多农民出门打工致富了,但是那些留守在家里的小孩,教育却成很大的问题。中国大部分村庄对于留守的儿童好像都属于隔代教育状态,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我虽在老家待得不多,但我的村庄也是如此。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大部分采用的是这种监护的方式。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再加上祖孙辈年龄差距大,很多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小孩,真是力不从心。

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再加上如今社会就业压力的残酷,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很多儿童在小的时候就想好以后的出路,什么中考后就和父母一样出去打工。比如很讽刺的乡村教育:“梁庄小学,教书育人”,居然变成了“梁庄猪场,教书育人”。正如书中所写:教育的缺失、父母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这里过着缺乏爱的“寂寞”生活——“我就是要玩游戏,读书有啥用,将来还不是出去打工?”

《中国在梁庄》读后感 中国在梁庄txt下载

教育是社会进步,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觉得政府要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取消不公平的户籍制度,农民工同样也为城市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跟市民待遇应该是同等的,他们的子女就也应该在父母所在的城市享受同等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于在农民工集中地区,应该鼓励、扶持专门对民工子女进行义务教育,适当降低办学条件的“门槛”,并切切实实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倾斜。家长们也要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学校要加强管理,倾注关爱;地方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写的这里,我看了前面所写的,感觉有点罗嗦,才发觉:什么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农民工,隔代教育,道德缺失……这些村庄出现的问题正处于一个循环怪圈中,比如农民工问题引起的留守儿童问题,留守老人牵动的隔代教育问题,……想想,这些好像就是一个问题——经济问题。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问题我是不懂,但是还是想表达一下我看书之后的感想。正如我们看到的,当今的中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还有待高速发展,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这个阶段城市和农村出现经济差距是必然的,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我国经济要腾飞,但我国还处于第二产业时期,工业化的发展造成的经济冲击,使得大量劳动力涌入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我国要发展经济,就得有所牺牲,就如沿海经济就比我们中部发达,出现农村平困局面也就不可避免了。但是,经济的发展也不能牺牲农村为代价呀,更不能以牺牲农民工为代价吧。但是社会就是这样了,中国的经济起步了,沿海城市也发达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倒是有待崛起了,农村一直是平困的,更是危机不断的,农村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的。所以,政府又得处理农村问题了,政府还是得向农民有个交代的。领导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然后带动后富,这就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是的,我们都看到了,中国出现了一堆富二代,也出现了一堆官二代,但农民的孩子依旧过着平穷的日子。

在当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始终是农村的剥夺者,农村依旧只是原始积累的提供者,充当着廉价劳动力的输出者,却不是真正的获益者。它为城市提供生活必需的农产品,提供建设和发展必需的劳动力,成就了后者的飞速壮大和发展。然而由于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却微乎其微。农民工在城里辛苦劳累,却无法融入到城市中,是永远的异乡人;他们攒钱回乡,盖起了新房,但房子是空的,一年也没有几天住在里面;夫妻两地分居,子女缺乏家长管教,家庭是不完整,,农村劳动力匮乏,乡村政治建设遇冷,儿童入学率降低……这一系列问题,又使得农村更加落魄。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导致的环境破坏更是令其雪上加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在漂亮的统计数据背后,我们到底付出了什么代价?读了梁鸿的这本书,你会惊觉,我们实在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

我们当然不能说政府抛弃了农村,政府不是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的政策么。就如,我们高中政治考得最多的就是“三农”问题、“城乡互哺”,还有现在的新农村建设问题,这些大概就是我们这些90后有点熟悉的,关于有利于农村建设的政策。但是,我国的农村,我国的农民依旧得充当着我国经济腾飞的牺牲者,现在,以至短暂的未来都是。诚然,我们必须得看到农村的未来,必须得相信我们的党,相信我们的政府,我家的农村问题会得到解决的,农民也会过上富裕生活的。正如,我们有目共睹的,我国农村的生活水平确实是越来越好了!只能说,政府还需加大对于农村的建设,还需投入更多的财政到农村建设上,制定出更多有利于农村的措。经济基础绝对上层建筑,我国人民仍需继续努力,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做贡献!让我国经济得到真正腾飞,让人们可以共享劳动成果,让人们的生后水平可以更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4248.html

更多阅读

双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双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初次拿到《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时,乍一看没觉得有什么新意,翻开来细看,越看越喜欢。与普通的育儿书不同,双子姐在书中谈及的育儿方法非常实用且具可操作性,一口气全部读完了,并推荐给小姑子看。好书是一

《爷爷泡的茶》读后感 爷爷泡的茶

《爷爷泡的茶》读后感这本书真的十分好看,主要讲了成语故事,成语分别有:“买椟还珠、亡羊补牢”等等。阿铁最喜欢吃爷爷包的茶叶蛋了,也喜欢听爷爷解释成语,爷爷泡的茶,阿铁是多么喜欢的,爷爷就开了一家茶店叫:“鹿鸣茶行”爷爷最信赖的人

夏洛的精神--《夏洛的网》读后感 夏洛的网读后感600字

夏洛的精神--《夏洛的网》读后感读完了《夏洛的网》,心里久久想着书中的情节。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想法,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怀念,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奇妙的感情,这本书让我觉得越看越有味道。在书中,我最喜欢蜘蛛夏洛,因为它有一颗善良的心,因

声明:《《中国在梁庄》读后感 中国在梁庄txt下载》为网友硪清高自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