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女孩在上海》观后感
昨天,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去东方电影院观看《犹太女孩在上海》电影。故事是这样的……
犹太女孩瑞娜一家受到法西斯迫害与父母失散,只好跟随大卫教士来到了当时被日寇占领的上海。在这里一条项链和两块油饼使她结识了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男孩——阿根,阿根的父亲在战场上牺牲了,留下的只有他体弱多病的母亲。两个命运同样坎坷的孩子自相识到相知,形成了情比金坚的友谊:他们一起过端午节;一起闯进过瑞娜妈妈曾待过的别墅;一起度过这段兵慌马乱的年代……但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这个喜气洋洋的日子里,已经找到父亲的瑞娜就要带着弟弟米沙利随父亲返回欧洲去寻找她的母亲了。码头上白鸽成群结队地飞翔着,瑞娜在船上拉着她亲爱的妈妈送的心爱的小提琴,悠扬的琴声永远在码头回荡。转眼到了2005年,已经到了古稀之年的瑞娜拿出了那根妈妈留给她的那根漂亮、精致的项链,忽然被一只机灵的白鸽轻巧地叼起,她急忙追去,白鸽松了嘴,正巧落入了阿根的手中,“瑞娜!”“阿根!”他们俩望着那微波粼粼的江面,瑞娜和阿根握着手,说:“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的故事。”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抗日战争,那时候,硝烟遍布整个地球,世界都面目全非了。这部电影形容的就是这样的情形。我想:日本真是太坏了,竟然仗着人多,欺负各个国家,让世界变得不安宁。啊,世界啊,为什么和平不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上都存在、出现呢?有了和平,世界上就没了硝烟,世界就能安宁了,每个国家的人都能和睦相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