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铁厂,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大别山(龟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
在汉阳钢厂门前,竖立着一个门楼,上书“汉阳铁厂”四个繁体字。当初创办经费定为246万余两,1892年清政府增拨42万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企业。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1904年又以大冶矿山作抵,不断向日本资本借贷。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汉阳铁厂遗址在现今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目前为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
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百余年后,中国钢产量已居全世界第一,汉阳钢厂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只能算是小兄弟。
门楼左边有一个巨大的钢模,数吨重的钢模被安放在一块基石上,上面镌刻着“华夏钢源”。
1938年,日军大规模入侵武汉,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等重要企业的机器和人员整体搬迁至重庆渡口,不能搬走的厂房全都炸掉了。实际上今天重钢和是汉阳铁厂的老底子。
汉阳铁厂全景,汉阳铁厂于1891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1894年6月建成并正式出铁。
1951年在原汉阳铁厂遗址上建起了武汉国棉一厂,是武汉市建国后第一家国有棉纺厂。图为建厂初期的国棉一厂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政府在原汉阳火药厂遗址上重建汉阳钢厂。现在,最老的厂房、机器,也只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
多年前,汉阳钢厂就被规划为居民区,北区地段已被开发商购买。2005年8月,国家两院多名院士建议,利用废旧厂房建工业博物馆,是一件有利子孙后代的大事。
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奏请清廷将在广东筹建的枪炮厂移鄂就铁,旋即获准。1890年3月(光绪16年闰2月),设枪炮厂于汉阳大别山(今龟山)北麓,定名“湖北枪炮厂”。1894年夏竣工,次年开工投产。陆续建成炮厂、枪厂、炮架、炮弹及无烟火药等5个分厂。1904年张之洞以该厂产品非枪炮二字所能包括,奏准改名为“湖北兵工厂”。1908年湖北兵工厂改名为“汉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的建立,为我国近军火工业生产打下了一定基础,推动了民用工业的发展。
新建的汉阳兵工厂牌楼
大门口的火炮造型
造枪火炮厂的奏折
汉阳兵工厂的老照片
1927年汉阳兵工厂生产的10响驳壳枪
汉阳兵工厂仿德国88式毛瑟步枪即汉阳79式步枪,是“汉阳造”的代表作,“汉阳造”步枪,在八年抗战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汉阳造”的代表之一后膛火炮
随着武钢将汉阳钢厂整体外迁,如今这里已停止生产,今年传来消息说要在这里建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到是个好消息。
炮楼似的门楼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成立于1944年。
据说里面保存着研究张之洞最全面的史料,可惜去了几次都大门紧闭。
只好从门口透过玻璃向里窥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