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从香榭丽舍大街溜达到与其交界的乔治五世大街,吸引眼球的自然是LV---路易威登的大橱窗,
这是来路---仍属香榭丽舍大街,文首的那个有金色的恐龙橱窗就在图左,
拐弯就是乔治五世大街,路易威登的正门在这里,不少人在排队,
队伍中不乏“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路易威登的几个临街大橱窗都以各种不同的“金”恐龙骨架为招揽,
自1854年以来,代代相传至今的路易威登,以卓越品质、杰出创意和精湛工艺成为时尚旅行艺术的象征。产品包括手提包,旅行用品,小型皮具,配饰,鞋履,成衣,腕表,高级珠宝及个性化订制服务等。只是我不明白这些恐龙与如上有何关系?
现在我们已经行走在乔治五世大街上,对面有一辆漂亮的跑车很“抢眼”,
拉近瞧瞧,
乔治五世大街是巴黎第8区的一条街道,南起阿尔玛广场,北到香榭丽舍大街99号,在巴黎享有盛名。这里沿街均为豪华商店、酒店,餐馆和夜总会。
乔治五世大街建于1858年,当时叫做阿尔马大街---因为这条大街连接香榭丽舍大街和塞纳河上的阿尔马桥,以纪念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于1854年在阿尔马击败沙皇俄国的军队。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改名为乔治五世大街,因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法国结盟战胜了德国。
巴黎的街名有的以法国历史上的有名人物命名,如雨果、巴尔扎克、戴高乐、福歇等,有的以法国经历过的几次大战役地点或盟友的名字命名,特别是拿破仑打胜仗的几个战役地名,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役名和盟国领导人的名字。著名的滑铁卢大战,因为法国惨败,没有资格在巴黎的大街上拥有一席之地。每个民族都有它的民族自尊心。
这些临街的建筑似乎大都是一个模式或者相近,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奥斯曼式住宅吧,这些都是“拆房大师”奥斯曼留下的遗产。
在法国历史上,首都巴黎曾经历过多次翻天覆地的旧城改造。一百多年来,这些改造饱受各界争议,也不乏溢美之词。这些法国人曾经历过的旧城改造对今天的城市改造多少有点借鉴和启发。
1848年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利用当时军人和农民对拿破仑近乎迷信的心理,在总统选举中出人意料地获胜。1851年12月2日,他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翌年自封为帝,史称拿破仑三世。
登基后的1853年,拿破仑三世将奥斯曼招至身边,任命他为塞纳区行政长官,直接统辖巴黎。奥斯曼1809年3月27日生于巴黎,是德国科隆人的后裔,当时在法国政坛颇有口碑。
1840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曾因兵变未果,被判在阿姆监狱终生监禁,狱中他草拟了一个大规模改造巴黎的计划。如今,当上了皇帝的他,责令奥斯曼把他的蓝图变为现实。
在拿破仑三世的计划里,巴黎的历史风貌将发生巨大改变,宽阔的林阴大道、放射形道路、星形交叉路口、开阔的公园等,将出现在这个城市。
一个潜在的目标是,宽阔笔直的道路将使入城镇压市民起义的马队通行无阻,也便于炮击。后来,奥斯曼对此直言不讳,他的名言是:“炮弹不懂得右转弯。”
当时的巴黎主要由16世纪至18世纪形成的环状路网和房屋组成,给水系统的污染时常引发疫病流行,狭窄的街道让起义的市民能够方便地设置路障。
奥斯曼领旨后,立即委托景观建筑师阿方德和工程师贝尔格兰德实施改造计划。工程从1853年持续至1870年第二帝国终结,分三个阶段:一是建设两条道路轴线连接城市的南北东西;二是开辟林阴大道及主干道,以打开城市空间;三是将城市税关与城墙之间的地区整合起来。
在政府鼎力支持之下,奥斯曼毫无阻碍地圈占被改造地区的小商业用地,将工人阶级社区逐往郊区。在此期间,奥斯曼督造了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建造了笔直大道使城市获得开阔视野,先贤祠等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能够不被遮挡地在街道的远处看到。
新建的大街用3200盏瓦斯灯照明,不久,这样的灯泡又照亮了连接卢浮宫与各个住宅区的街道。大量的百货店、时装屋、餐馆和娱乐场所纷纷落成,新巴黎的城市氛围便由此形成。
位于法国巴黎乔治五世大街的德加勒王子酒店,是一座颇具历史意义的著名酒店。
卡特琳娜要我进去瞧瞧,
这是大厅一瞥,因为不敢放肆所以没有拍什么相片,楼梯和厕所都很精致豪华,
继续介绍奥斯曼的拆迁和重建---
给排水污染问题十分棘手,奥斯曼铺装了800公里长的给水管和500公里长的排水道。1854年,在市中心建设的中央大菜场,成为当时在整个欧洲独一无二的大型城市中央菜场,几乎满足了整个巴黎市区的蔬菜、水果、副食和肉类的供应,法国文学家艾米尔·左拉形象地称之为“巴黎的肚子”。
与此同时,总计570匹马拉动的公交马车投入使用,城市公共交通得到改善。1860年年末,税关外的郊区被划入市区,城市规模扩大至20个郡。
法兰西第二帝国干过两件大事———分别举办了1855年和1867年的世界博览会,它们均由奥斯曼操办。当诸多国家的首脑、外交官、企业家和著名艺术家在世博会聚集一堂时,奥斯曼沐浴在无数的勋章与荣誉之中。
1870年,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战败,他和他的10万大军与400门大炮一起被普鲁士俘获,第二帝国垮台,奥斯曼随即从人生的顶峰跌落。
图左边的房子是典型的奥斯曼式建筑---看那阳台精致的栏杆和外墙可知,而图右边建筑的玻璃窗则显示年代比较近,
被解职的他隐居到妻子在Cestas继承的城堡之中。后来,被大火烧毁的君士坦丁堡向他发来邀请,委托他担纲城市重建。大功告成后,奥斯曼又接手埃及首都开罗的改造工程。他干劲十足,直到80岁还通勤于Cestas与他在巴黎的公寓之间。
1891年1月12日,奥斯曼在巴黎去世。这位“拆房大师”给法国留下的遗产,就是今天的巴黎。
从高耸的塔尖可以看出这个教堂的风格是哥特式,
这个教堂叫什么名字?巴黎的教堂的数量似乎和罗马也不遑多让,我们已经审美疲劳了,
翻天覆地大改造的“后遗症”--- 奥斯曼几乎推倒了巴黎所有的居住区,对一个大都市施以这般“休克式疗法”,时至今日也是举世罕见。
奥斯曼在巴黎建造的“奥斯曼式住宅”,高有六层,一层为商业房,顶层为佣人间,完全为贵族定作。很快,这种样式风靡欧洲。
奥斯曼当年所为,得到众人支持,也遭到众人反对,后者指责他拆毁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建筑,是法国文化的刽子手。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雨果结束19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巴黎,次年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在他与梅里美(法国第二任历史建筑视察委员会主席,在1834年至1860年的任期内拯救了大批文物建筑)等文化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下,雨果逝世后的第二年———1887年3月30日,法国制定了第一部文物建筑保护法。
嘿、哥们,不要搔首弄姿---不是照你啊,俺是让你做布景板,是照对面的房子,
她们似乎发现了什么,
原来这里是中国驻法国大使馆,19世纪时,乔治五世大街上住的都是贵族或大商人,有王子、侯爵等。使馆所在地11号曾是法国的糖业大王勒伯第的私宅。1936年下半年,时任国民政府驻法大使的顾维钧先生以500万法郎的价格买下了这幢四层楼房。从1937年3月1日起,这幢楼就正式成为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馆址。1964年中法建交,这幢楼作为外交资产,属国家的财产,人民共和国有继承权。所以当第一任大使黄镇到任后,经过一番交涉,乔治五世大街11号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的馆址。
据说,在顾维钧买这楼之前,有过一段可笑而令人心酸的经历。1932年10月,顾维钧被任命为中国驻法国的公使。当时中国与法国不是大使级外交关系,双方在对方只设公使馆,原因是当时许多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没有资格派大使。国家弱,就被人瞧不起。
顾先生抵达巴黎的第二天就到公使馆上班去了。公使馆在巴比伦路的一幢楼里租了两层,楼里还有许多其他房客。没想到他第一天去上班,就遇上一户房客家里死人,正出殡呢,大门上挂着黑纱。真不吉利!这还没完。有一天,他坐在办公室里,忽然桌上的电话铃响了。对方要预订当晚的电影票。他告诉对方这是中国公使馆,对方说,电影院也在你们这里。原来公使馆旁边就是电影院,属于同一个房东,也许电话线也是合用的。
以上资料来自网上所见,中国驻法第八任大使吴建民的“在法国的外交生涯”。
奥斯曼最大的败笔是大面积拆除了巴黎的摇篮———西堤岛,有评论称:“反对奥斯曼的,指责他消灭了一座中世纪的岛屿;赞赏他的,也为此感到脸红。”
大规模拆除重建导致的结果是社会结构遭到毁灭性破坏,大批工人、手工业者、小商贩和小业主被赶到完全没有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恶劣的郊区去居住。
波布区和玛黑区南部,是仅有的未被奥斯曼拆除的巴黎老区,当时这些拥挤的平民区,因一部分被拆迁居民的搬入,人口密度骤增,成为奥斯曼工程的“重灾区”。
持续17年的改建,对市民阶层来说是一场持续的灾难,城市的多样性被迅速摧毁,大量简单就业的机会被毁为瓦砾,新建的楼群价格高昂,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奥斯曼对此心知肚明,他在致一位友人的信中说,自己是巴黎大工程的“化身”,只要他离开岗位,所有工程便会立即停止。
奥斯曼的铁腕让巴黎天翻地覆,时至今日,仍有法国人称他为巨人。有评论说,拿破仑三世华而不实,要是没有奥斯曼的铁铲,他的许多计划只会是纸上谈兵。有人甚至称,当初假若有一个类似奥斯曼的人物来整顿法国军队,就不会有色当的战败,也不会丢掉阿尔萨斯省和罗兰省。
色当的战败及随后的割地赔偿,直接诱发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这场市民起义又不能说与奥斯曼在巴黎大改造时期制造的社会仇恨无关。第二帝国倒台后,奥斯曼就遭遇了大批判的厄运,没有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不经审判就将他押往协和广场的断头台已是万幸。
奥斯曼起用景观建筑师完成城市设计,再施行重建工程,使改建后的巴黎不失为一个壮丽的都市,这为后来的都市改造者如法炮制埋下伏笔。
1925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巴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方案,建议拆除那些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保留价值的建筑,腾出空地来修建高层塔式办公楼和住宅楼。在这个方案中,与塞纳河垂直的轴线将使西堤岛再遭重创。这意味着历经奥斯曼改造劫后余生的历史建筑及其环境将再一次天翻地覆。好在这只是一个构想,并未实施。
我们已经来到乔治五世大街的尽头,可以看见塞纳河畔的栏杆
回首来的方向,这个火炬叫“自由之火”,有何背景故事就不得知了,而楼房则肯定是奥斯曼式,
这座大桥是否就是前面所说的阿尔马大桥?
巴黎铁塔豁然在望,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塞纳河了,
前面那座桥叫德比利桥PI`.Debilly,我们将要过桥去看巴黎铁塔,
塞纳河(英文:Seine River;法语:La seine)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80公里(485英里),包括支流在内的流域总面积为78,700平方公里(30,400平方里);它是欧洲有历史意义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网络的运输量占法国内河航运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纪初期以来,首先它就一直是巴黎之河;巴黎是在该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来的,河流与城市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紧密而不可分离的。
塞纳河的河源,距巴黎东南275公里。有一个传说---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岩丘陵地带,一个狭窄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沿溪而上有一个山洞。洞口不高,是人工建筑的,门前没有栅栏。洞里有一尊女神雕像,她白衣素裹,半躺半卧,手里捧着水瓶,嘴角挂着微笑,神色安详,姿态优美。小溪就从这位女神的背后悄悄流出来。显而易见,塞纳河是以泉水为源的。当地的高卢人传说,这位女神名塞纳,是一位降水女神,塞纳河就以她的名字为名。考古学家根据此地出土的木制人断定,塞纳女神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已降临人间。
对于游客而言,塞纳河就是巴黎的母亲河,在市区一段,她两岸的风光怡人有许多名胜古迹。
这三个小妞黑人牙膏公司决定请她们拍广告,
塞纳河流经的巴黎盆地是法国最富饶的农业地区。塞纳河从盆地东南流向西北,到盆地中部平坦地区,流速减缓,形成曲河,穿过巴黎市中心。巴黎就是在塞纳河城岛及其两岸逐步发展起来的。巴黎市沿塞纳河十多公里都是石砌码头和宽阔的堤岸,有30多座精美的桥梁横跨河上,高楼大厦排列于两岸,倒影入水,景色十分美丽壮观。
塞纳河是一条货运的通衢。它将巴黎同大海及大海港勒哈佛尔连接起来。卢昂(Rouen),虽距海约121公里,但在16世纪是法国的主要海港,而在19世纪被勒哈佛尔成了主要海港。吃水达3.2米的船只可航抵巴黎的码头。多数货运——主要是沉重的石油产品和建材——可上溯到达位於热内维尔(Gennevilliers)的主要巴黎港口设施。塞纳河下游系统经马恩河可通达莱茵河,经瓦兹河可连接比利时的航运水道。塞纳河水对沿岸居民是重要的资源。大型电站,无论热电站还是核电站,都从河内抽取冷却水。巴黎周围地区的用水(包括工业和居民两方面的用水)有一半取自塞纳河,在卢昂和勒哈佛尔之间这一地区的用水,有四分之三也取自塞纳河。
对面是码头,而正在河中航行的船就是一条货运驳船。
河畔的建筑自然也是塞纳河畔的风景之一,
眼前和这段塞纳河平行的街道叫纽约大街,
请一个路过的老外给我们的团队来个合影,
这下面停靠的船明显是一些民用小船。一组驳船正在驶过,
这是船民的住家啊---法国佬的浪漫和闲情逸致可见一斑,上层甲板有盆景和咖啡座以及遮阳伞,我在大运河畔就没看过类似的场景。
马路对面似乎有一个博物馆之类的建筑,
这里是---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 Musée d'ArtModerne de la paris ,位于巴黎有名的富人区16区,和东京宫Palais deTokyo同处于一个屋檐下,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从博物馆后面方向来看,它长的还真的很像一个宫殿,
它就在塞纳河畔
据法国媒体报道,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当地时间2010年5月19日夜间至20日凌晨丢失5幅名画,总价值估计为5亿欧元。
法国官员20日称,包括现代艺术家毕加索的《鸽子与青豆》、马蒂斯的《田园曲》、莫迪利亚尼的《执扇子的女人》、布拉克的《埃斯塔克附近的橄榄树》和莱热的《静物与吊灯》在内的5幅画作在巴黎的一家博物馆失窃,总价值达5亿欧元(约合6.35亿美元)。博物馆称,盗窃是19日夜间发生的。目前侦探人员正在对此事展开调查。
没有时间进去看看,况且巴黎的博物馆也实在太多,唯有挑知名度高的博物馆去走马观花了,
河流娱乐
这是一条较小型的观光游船,
说话之间我们已经来到德比利行人桥,
观光游船的样式也是有很多种,像这艘就比较简单,上下两层,下面没有落地的大玻璃,而对面停靠的是游船改装的船型餐厅,则只是单层但有落地大玻璃窗,餐厅的设备很现代化,播放着新潮音乐,穿着红白两色制服的侍者正在舱内忙碌着。擦得锃亮的玻璃窗使窗内窗外的人互相看得清晰,舱内的食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观赏河中与对岸的景象,游船上的人也可以一边观赏河景一边观看用餐的人们。
呵呵,照过华人小妞,来一张外国妞,这可不是偷拍---用她们的相机帮她们照一张后,俺再Onemore一张,
这是在德比利桥上照来路方向的阿尔玛桥,许多小型的船都靠在河边,
塞纳河右岸带有更多历史厚重感,留下多少金戈铁马和英雄扼腕。无数个法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塞纳河改造和巴黎城市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元987年,卡佩王朝诞生,巴黎首次成为法兰西首都。从11世纪开始,巴黎开始城市和商业发展,向塞纳河右岸拓展。路易六世在右岸地区建立市场和道路。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建设环绕巴黎首座城墙,拓宽城市道路,建设公共喷泉,同时修建罗浮宫。16世纪初,弗朗索瓦一世在巴黎周边建造众多城堡。半个世纪后,凯瑟琳德 美第奇王太后在城市中央修建杜伊勒里宫和花园,并将它与罗浮宫连接起来。波旁王朝时期,巴黎继续向四周发展,直到路易十四兴建凡尔赛宫,并将宫廷和行政机构迁往那里。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兴建巴黎凯旋门和罗浮宫南北两翼,整修塞纳河两岸,疏浚河道,并修建大批古典主义宫殿、大厦、公寓。
1859年,拿破仑三世任命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局长乔治 欧仁尼奥斯曼男爵负责巴黎大规模城市改造。奥斯曼拆除巴黎外城墙,建设环城路,在旧城区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并建设新古典主义风格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井建造城市给排水系统。今天的巴黎城市规划,基本上沿袭了奥斯曼制定的标准。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并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巴黎修建了埃菲尔铁塔。巴黎地铁,大皇宫和小皇宫都在此时修建。埃菲尔铁塔是当时备受争议的建筑。名人、普通市民曾抗议,担心这个巨大建筑会压制城市其他地标建筑,如圣母院、罗浮宫和凯旋门等。但今天矗立在塞纳河边的埃菲尔铁塔,已成为巴黎最为瞩目的地标建筑,是工业革命的象征。
这种游船是大家在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模样,不怕日晒雨淋,
把阿尔玛大桥拉近,后面那个屋顶有旗帜飘扬的建筑就是俗称的“大皇宫”,我过几篇会介绍它。 我们下桥喽,
眼前这条路叫凯布朗利路 QuaiBranly,
法国musee du quaibranly 凯布朗利博物馆是由法国著名建筑师jeannouvel设计的。博物馆位于塞纳河边,与艾菲尔铁塔仅一步之遥。是自1977年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落成之后,在巴黎修建的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据说,前总统希拉克长久以来计划要在他的任期内,为巴黎留下一处文化遗产,这座博物馆就是他努力的结果,也是希拉克谢幕政坛后留给这个文化之邦最直观的纪念品。
博物馆由四栋风格迥异的建筑物组成,每栋建筑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们之间由小路或天桥连接。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精确地适应博物馆的各种不同功能以及各部门的需要。博物馆的外墙是一面被植物包裹着的十多米高,百余米长的玻璃幕墙,现代感十足。
这个博物馆专门收藏和展示来自非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原始文化艺术品,并把法国原来收藏于人类博物馆、非洲与大洋洲艺术博物馆的馆藏品聚集一起。当然这里我是为了查地名和了解是什么博物馆现在才得知,自然错过了,当时不知道,所以也没有遗憾。
塞纳河的两岸,都种植着繁茂的梧桐树,从船上看过去,蓊蓊郁郁。树林的后面,就是庄严的建筑群。河北岸的大小皇宫,河南岸的大学区,河西面的埃菲尔铁塔,还有位于河东段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等等,都以富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形态,展现出了它们所共有的华美风格。
在树荫之下行走,暑气全消,
这里已经看见看见巴黎铁塔的塔尖,
它就在两栋房子的后面,
这一家三口,
这一家四口,
我们离开凯布朗利街转入另一条小街,
这条小街也很别致,
巴黎铁塔在楼后伸出腰身,
铁门之内不知有否文人骚客或历史名人住过,
我们过马路,
再穿过这条小巷,就是巴黎铁塔的侧面入口了,下一篇介绍巴黎铁塔。
本篇部份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