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
——不畏艰险为国捐躯浩气贯长虹
●他是党的杰出理论家,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他以“蔡和森的理论”而著称,也因此被“左”倾中央阻止与“毛泽东的实践”相结合;他被错误地派往香港,直接导致落入敌手;在敌人残酷的屠刀下,他宁死不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党的利益。
引子
快来,被压迫的奴隶,
快快团结起来,
打破黑暗的世界!
前进!前进!
拼一死战,
光明就在前面!
这是蔡和森填词的马赛曲,当中共党组织深陷白色恐怖中时,他经常慷慨激昂唱起这首歌,不仅激励自己,也激励身边的同志。他心怀天下,对革命前途充满乐观,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正是这种信念,令蔡和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依然赶赴白色恐怖中的香港,指导广东省委的工作。然而,到香港仅仅两个月,蔡和森便被敌人抓捕,并很快引渡到广州……1931年8月4日,惨烈的一幕在广州国民党军警的一间牢房中上演——
蔡和森被几名刽子手拖到墙边,摊开四肢,按在墙上,将一枚枚钢钉砸入他的四肢,每砸一下,他都会发出撕心裂肺的吼叫与怒斥。由于他始终软硬不吃,不透露任何对敌人有用的信息,敌人恼羞成怒,在将他钉到墙上后,又用刺刀一刀一刀地在他身上乱戳,一刀一刀地割掉他身上的肉,最后用刺刀刺戳他的胸膛。
在敌人残酷折磨下,蔡和森宁死不屈,最后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年仅36岁。
当时,广东党组织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省委机关只好设到香港。由于过去到广东主持省委工作的干部大多从外地调去,国民党特务对外地口音的人盘查得格外仔细,因而广东省有关领导曾致电中央,要求派去指导工作的中央领导要具有广东籍、会讲粤语,如此才可以避免无谓的牺牲。
蔡和森既非广东籍,又不会讲粤语,而当时的中央负责人王明偏要把他派到广东;蔡和森明知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却毫无怨言,毅然前往,他早已忘却了个人安危,他的心中只有中国革命的前途……
点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925年,毛泽东写下这首《沁园春•长沙》,追忆了当年长沙一批同俱壮志的挚友,蔡和森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蔡和森是我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宣传家和活动家,亦是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他的理论著述和政论文章,至今有记载的达60余万字,在党的理论战线上功绩卓著。同时,他是系统传播列宁建党学说第一人,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宣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入党条件和入党手续,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绘制蓝图。
大革命时期,蔡和森不畏艰险,下基层,组织、领导工农运动,为共产党发展工农革命力量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一时期,他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和策略,展现了其远见卓识及领导群众斗争的艺术才能。
大革命失败后,他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极力推选毛泽东进入中央政治局,最终毛泽东当选政治局候补委员。正因为蔡和森与毛泽东过从甚密,工作上密切配合、相得益彰,王明等人担心一旦让蔡和森进入中央苏区,毛泽东将如虎添翼,因此派蔡和森到陷阱遍布的香港工作,为其宗派小集团的利益,置党的领导人生死于不顾。
蔡和森不计个人得失,坚决服从党的分配,毅然赶赴香港,最终导致被敌人抓捕,惨遭杀害。
蔡和森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以36载的生命历程谢幕人间,以宝贵的生命代价谱写了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他的“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的学习精神,“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的胸怀,“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情操,面对凶残敌人不屈服,面对死亡不畏惧的坚强意志,堪称一代仁人志士的楷模。
蔡和森牺牲后,毛泽东悲痛地评价说:“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