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往生 中国古典小说 夏志清

夏志清 讓埋沒的作家重見天日記者曾慧燕/紐約專訪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December 31,2013 06:00AM|134次|0|0||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談文學。(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談文學路,需要太太王洞協助。(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與太太王洞在馬英九總統致贈九十歲賀軸「績學雅範」前。(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與太太王洞在馬英九總統致贈九十歲賀軸「績學雅範」。(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太太王洞抱著「張愛玲給我的信件」在馬英九總統致贈九十歲賀軸「績學雅範」前。(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與太太王洞。(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與太太王洞。(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與太太王洞。(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著作:On Chinese Literatue(論中國文學)。(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著作:On Chinese Literatue (論中國文學)及A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中國現代小說史)。(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著作:On Chinese Literatue(論中國文學)。(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閱讀著作:The Classic ChineseNovel(中國古典小說)。(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閱讀著作:A History of Moddern ChineseFiction (中國現代小說史),在中國現代小說的研究上,可謂劃時代經典之作。(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閱讀著作「張愛玲給我的信件」。(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閱讀著作「張愛玲給我的信件」。(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的客廳有一面書牆。(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的客廳有一面書牆。(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談文學。(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談文學。(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談文學。(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往生 中国古典小说 夏志清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談文學。(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談文學。(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談文學。(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需要藉助氧氣管供應氧氣。(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需要藉助氧氣管供應氧氣。(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需要藉助氧氣管供應氧氣。(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需要藉助氧氣管供應氧氣。(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需要藉助氧氣管供應氧氣。(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需要藉助氧氣管供應氧氣。(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書房)。(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夏志清的書房牆上貼著一張南加大於1997年十月為張愛玲舉辦「美在漂泊:張愛玲著作手稿」(Beauty Exile:Works andManuscripts of Chang Ai-ling)展的海報。(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 - 新聞
世界日報推出傑出華人系列專訪,被譽為「中國文學評論巨擘」的哥倫比亞大學退休教授夏志清,也是系列專訪的人選之一。有鑑於高齡93歲的夏志清因心律不整,近年多次進出醫院,世界日報的專訪計畫幾經周折,最後敲定在10月30日進行。沒想到這是他最後一次接受媒體採訪。

當天專訪進行了兩小時,夏志清戴著氧氣接受訪問,雖然他非常健談,此前看過本報提交的採訪大綱,也表示「很欣賞」,但就當天訪談來看,他的思維已不大清晰,答問未能連貫。有賴他的老伴王洞在旁協助,訪問才得以完成。但夏志清仍顯露一貫的自信,充分肯定自己在挖掘作家方面的「慧眼」,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

當天專訪問答摘要原本要再請夏志清夫婦過目。沒想到兩天後(11月1日)他因流鼻血不止送醫,之後數度進出醫院和安老院之間,直至29日安詳辭世。

夏志清在中國現代文學評論的歷史定位,外界早有定論。天下雜誌創辦人殷允芃當年旅美期間,遍訪美國各界華人傑出菁英,1971年出版的「中國人的光輝及其他—當代名人訪問錄」,夏志清與他所力薦的小說家張愛玲、外交家顧維鈞,名建築師貝聿銘等留美19名人同時受訪,現代文學批評論點廣受外界矚目。事隔42年,一代文學評論巨擘夏志清再度接受世報「傑出華人系列專訪」,傳承歷史,意味深長。以下是訪談摘要:

問:王德威先生在「中國現代小說史的史與學」一書中,提到重讀《金鎖記》、《秧歌》和《赤地之戀》,新讀《小團圓》、《易經》和《雷鋒塔》,「我們看見中國文學評論巨擘夏志清的慧眼」,他推崇您是中國文學研究界最重量級的學者之一,並認為任何有志中國現代文學文化研究的學者及學生,「夏志清的小說史,都是不可或缺的參考」,他號召大家要向您致敬,您對此有什麼想法?

答:我覺得自己的確很了不起!當時我推介的幾位作家,都是由於我的小說史出來後,才引起大家注意的,尤其對於那個時代來說,都是我自己的研究發現。我真是聰明、偉大(這也是自信的夏志清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問:王德威先生推崇,在歐美漢學界裡,以涉獵廣博,影響深遠,而又在批評方法上能自成一家之言者,「夏志清是第一人」。您覺得在您在中國現代文學批評上最大的意義是什麼?

答:王德威說我開創了西方學院內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基礎,並說我的思想學說、研究方法、問題討論,影響了東西方漢學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方法,事實的確如此,這點我認為我是當之無愧的,他(王德威)不愧了解我。

問:2006年7月,您以85歲高齡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是所有院士中年齡最高者,而所有院士都認為:這是您遲到30年的榮耀。您也如此認為嗎?當時您說有「做新娘子的感覺」,為什麼這樣說?

答:我認為這份榮譽是實至名歸。有誰可以在1960年年代,就獨具慧眼提出那樣的文學觀點和看法。我不在乎他們是否給我院士,但也的確是「遲來的榮耀」。

問:您評斷作家作品的好壞是否根據其文學價值,有沒有也根據政治來定性。

答:我對作品只看好壞,對政治不感興趣,但他們都把我列入右傾分子。我的判斷標準一向是文學標準,沒有意識形態、政治立場方面的原因。在我的評價標準裡,只有好人與壞人、好小說與壞小說。我不想做老好人,得罪人沒有什麼大不了啦。我知道我兩邊不討好,大陸和台灣都不喜歡我夏志清。

問:您的「小說史」一出,整個改寫了對現代文學史的認識,被譽為「夏氏範式」。現在回過頭來看,您對小說史有什麼評價?

答:我覺得我的偉大在於,整個改寫了西方對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認識,當初有誰敢做這件事啊。

問:您說作為文學史家,要讓活埋歷史的作家重見天日,對優美作品的發現與批評,永遠是您的首要工作。您現在是否仍堅持這一點?

答:當然啦!我一輩子都在做這件事。

問:您是張愛玲的「伯樂」,是您把她寫入文學史的,但有人認為張愛玲對您的賞識不近人情?您對此有何看法?您為什麼認為張愛玲的《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您對張愛玲的文學寫作肯定有加,有人認為您她過分溢美甚至吹捧,對此您如何看?

答:我看了《金鎖記》,感動得一塌糊涂。在我看來,《金鎖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好的小說,但是人家不敢講這樣的話。中國人就是喜歡客氣,好就是好,還要講什麼之一。我是為了寫《中國現代小說史》才開始看張愛玲的,因為以前不讀中文書,到了美國讀書和工作,為了寫書才看中文小說,之前只看一點點。我說張愛玲好,果然是好,你看大家到現在都還認同我的講法了。

問:張愛玲經常在信里託您幫忙,最多的是求推薦。大家都知道您不善求人,卻硬著頭皮都幫她做了?您是基於什麼原因願意這樣幫助她?是否喜歡過她?

答:我覺得她文章寫得好,但不善人際關係,總的來說覺得她很可憐。我喜歡過別人,如Lucy(作家陳若曦),但對張愛玲主要是基於同情。

問:您最近出版了張愛玲給您的信, 其中提到了您年輕時心儀的女子,也提到您的婚外情,是不是有些八卦?

答:我喜歡過的女人,從來沒有否認,我傷害過我的太太,但我現在真的愛我的太太(他摟著王洞,當著記者的面,用英文連說了三個「我愛你」,真的是少年夫妻老來伴)。

夏志清登高一呼 張愛玲成經典本報記者曾慧燕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December 31,2013 06:00AM|118次|0|1||夏志清教授,江蘇吳縣人,1921年2月18日生於上海浦東,2013年12月29日病逝紐約。

他是西洋文學專家,但以研究評論中國文學揚名,對中國文學研究具有開拓性貢獻,為西方漢學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權威。正如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所言:「我們對中國文學的認識,來自於夏志清。…。今天重讀中國現代小說,不能忘記夏志清先生!」兩句話足以概括夏志清對中國文學的輝煌貢獻。

夏志清1942年畢業於滬江大學英文系,1946年9月隨長兄夏濟安至北京大學擔任助教,醉心西歐古典文學,因研究威廉‧布萊克檔案(WilliamBlake Archive)論文脫穎而出,取得留美獎學金至耶魯大學攻讀英文碩士、博士。

夏志清先後執教密西根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匹玆堡大學等校。1962年起任哥倫比亞大學中文教授,1991年榮休後,任該校中文名譽教授。專著有「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國古典小說」、「夏志清論中國文學」。中文論文集有「愛情‧社會‧小說」、「文學的前途」、「人的文學」、「夏志清文學評論集」、「夏志清序跋」等,極具學術影響力。

1952年在耶魯大學時,獲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Foundation,又稱洛氏基金會)贊助,完成「中國現代小說史」,此書是一本中國現代小說批評的拓荒巨著,1961年由耶魯大學出版後,立即成為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熱門書,也是歐美不少大學的教科書,因此文學界形容此書「不亞於一次文學革命」。從此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得以進入西方高等院校。

由於當時正處於西方與中國大陸的冷戰時代,資料取得有限,無法作到全面性觀照,雖然此書歷史感略嫌不足,但在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領域,卻具開創性地位。一如文學界公認,如果沒有他的評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可能少了沈從文、姜貴、張天翼、張愛玲、錢鍾書的名字。

其中「現代中國小說」,不僅深入介紹張愛玲成就,並肯定她的地位在多數「五四」作家之上。張愛玲從此進入現代中國文學史的經典,先在海外、台灣,然後在中國大陸成為大熱作家。

夏志清認為張愛玲的「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而錢鍾書的「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夏志清是作為「登高一呼」給予張愛玲文壇重要地位的文學評論家。2013年3月,夏志清在台灣聯合文學出版出版「張愛玲給我的信件」,是研究張愛玲的後半生的重要文獻。「我要走了」文學批評家夏志清安詳辭世記者曾慧燕/紐約報導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December 31,2013 06:00AM|271次|0|1||
中國文學巨擘夏志清談文學。(記者許振輝/攝影)slideshow「我們對中國文學的認識,來自於夏志清。…。今天重讀中國現代小說,不能忘記夏志清先生!」

中國現代文學權威、哥倫比亞大學退休教授夏志清12月29日傍晚在紐約曼哈坦Jewish HomeLifecare安老院安詳辭世,享年93歲。兩岸三地文學界人士,對夏志清的逝世同表哀悼。他生前最器重的文學大家、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目前人在亞洲訪問,得知噩耗也深感悲痛。

夏志清作為文學史家,最重要的貢獻是「要讓活埋歷史的作家重見天日」,他並以對優美作品的發現與批評為一生的首要工作。在他的推動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在美國成為顯學,他的草創之功,不可磨滅。

夏志清1961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的「中國現代小說史」,面世後立即成為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熱門書,也是歐美不少大學的教科書,文學界形容此書「不亞於一次文學革命」,從此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才得以進入西方高等院校。由於當時正處於西方與中國大陸的冷戰時代,資料取得有限,無法作到全面性觀照,雖然此書歷史感略嫌不足,但在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領域,卻具開創性地位,從中發掘錢鍾書與張愛玲、沈從文等作家。

文學界公認,如果沒有夏志清出版《現代中國小說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可能少了沈從文、姜貴、張天翼、張愛玲、錢鍾書的名字。正是由於他的極力推崇,這些作家從此登上世界文學舞台。

夏志清作為「登高一呼」給予張愛玲文壇重要地位的文學評論家,小說史不僅深入介紹張愛玲成就,並肯定她的地位在多數「五四」作家之上。張愛玲從此進入現代中國文學史的經典,先在海外、台灣,然後在中國大陸成為大熱作家。

夏志清太太王洞30日對本報記者表示,丈夫走了,雖然她很難過失落,唯一安慰是,夏志清應該是在睡夢中去世的,沒有任何痛苦。

她說,當天下午3時,她去看望夏志清時,還給他餵食,他疲弱地對她說:「我很累,我要走了。」當時王洞不以為意,表示晚上再來看他。沒想到這是他臨終前最後一句話。

當晚6時30分,王洞再去安老院看夏志清,叫他不醒,才發現他心臟已停止跳動,手心還有微溫,其時院方還渾然不覺,醫護人員本欲施行心肺復甦術,但由於醫生表示夏志清器官已衰竭老死,王洞不忍丈夫再受苦,簽字同意放棄搶救。

王洞估計夏志清去世的時間,大約是在下午4時30分至6時30分之間,男看護告訴她,4時30分左右,他還看到夏志清睜開眼睛看了看他。

夏志清是於11日1日流鼻血不止,王洞把他送入哥倫比亞醫學院附屬醫院St. Luke's-Roosevelt HospitalCenter治療,之後,他數度進入醫院和安老院之間。12月20日,他出院後,再被直接送往安老院到29日安祥辭世 。

2013年3月,夏志清在台灣聯合文學出版出版「張愛玲給我的信件」,再度引起文壇矚目。

夏志清的後事,將待王德威1月中旬返美後再作最後決定,哥倫比亞大學也表示將為他舉行隆重的追思會。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 - 新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5376.html

更多阅读

介绍书本《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集》 才子佳人乾隆皇

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荣誉出版,上下册/16开/56.5印张/1175千字。封面内容概述:“好有好报,恶有恶报,时间一到,一切都报”不如说当今中国人爱唱最情感的流行歌曲〈好人一生平安〉,《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集》六大长篇传奇故事,正是中华儿女自

声明:《夏志清往生 中国古典小说 夏志清》为网友挥袂客天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