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我心中的河姆渡”书画比赛中获奖,得到了奖品——《河姆渡遗址》特种邮票。
这套古遗址物种邮票,选取了4种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物,分别作为4枚邮票的主图。
【稻作农业】邮票画面描绘和反映了河姆渡先民所从事的平原沼泽型的水稻农业。在遗址中较大范围内发现了籼稻和粳稻的稻谷、米粒以及谷壳、稻杆、稻叶等,它们的堆积层,厚度达40—50厘米。出土时,稻谷色泽金黄,谷芒挺直,叶脉清晰,其出土稻谷遗存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至今居于全国史前遗址之首,就是在世界史前遗址中也属罕见。代表性的农具是骨耙,出土达170多件,采用鹿、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制成。同时发现供其安装的木柄,顶端做成丁字形或透雕三角形提手孔。此外,还有很少的木耜、双孔石刀以及作为脱壳工具的舂米木杆等。邮票画面即以骨耜为主图,背景为出土的金黄稻谷,表现出当年已十分发达的耜耕农业。
【干栏建筑】邮票画面描绘和反映了河姆渡先民的农业定居生活。干栏式建筑为一种栽桩架梁铺板并高于地面的房屋形式,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面积遗迹,其中一幢长达160米,宽23米,进深7米,并带有1.3米宽的前廓,极为壮观。干栏式建筑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最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以河姆渡发现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至今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可以见到这种建筑的遗风。与这种建筑古迹有关的桩、梁、柱、板等木构件,共达数千件,各文化层内均有,许多木构件的榫长和底部截面的比例为4:1,被称为“经验截面”,并一直沿用至今。稍后,还出现了一种立柱式地面建筑。晚期,发现有一眼木构浅水井遗迹,围护井口的水平枋林框,恰为“井”字形,这是否即为汉字“井”的起源,尚有待考证。邮票画面即以三块带榫卯的木构件为主图,背景为大片干栏式建筑遗迹,表现出当年人们的聪睿和稳定的生活。
【划桨行舟】邮票画面描绘和反映了河姆渡先民的水上作业、劳动和交通。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和软体类野生动植物的遗存物分析,那时渔猎、采集经济占有重要比重,与较发达的农业种植经济相结合,扩大了物质生活来源,丰富了食物构成。河姆渡出土了木桨8件,其中有一把为独木制成的柄叶连体木桨,有的还雕刻了花纹,十分精致美观,有一把几乎与现代小木船所用的船桨差不多。说明那时已有了舟楫之便,人们借此进行水上渔猎或彼此往来。遗址中还发现了小陶舟,似儿童玩具,以此可推断出木舟存在的可能性。邮票画面即以两把带有阴刻图案的木桨为主图,背景为蜿蜒的姚河及建有博物馆的河姆渡遗址现貌,表现出当年先民们的水上生活方式及舟楫之交通。
【崇鸟敬日】邮票画面描绘和反映了河姆渡先民的原始信仰。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许多文物,反映了那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其中有较多的玉石块、璜、珠、管用作人体佩饰;还有骨哨、陶埙等吹奏响器;那里还发现了一件椭圆形敛口圈足朱漆木碗,外涂生漆,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漆器;出土的木质打纬刀、卷布轴等属于原始织布腰机的部件都很精致。邮票画面上以那件“双鸟朝阳”图像的象牙器为主图,这件象牙制品呈碟形,长16.6厘米,残宽5.9厘米,厚1.2厘米,上刻阴线图案,中间为五周圆圈,上部刻火焰纹,两侧刻对称昂首相望的凤鸟。背景为被挖掘后的河姆渡遗址全景,远处升起了一轮朝日,表现出当年人们的精神寄托和对太阳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