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杠杆
卢麒元
此处所言杠杆,是指资金杠杆。资金杠杆(英语:Leverage或Gearing),一般是指负债与股东权益的作用关系。当投资收益高企时,应放大杠杆以增加股东权益;当投资收益锐减时,应收缩杠杆以保障股东权益。资金杠杆的效用是变动不居的,资金杠杆是存在边际的,资金杠杆是存在风险的,资金杠杆的意义取决于商品市场变动和资金成本变动。终极而言,负债是需要用股东权益偿付的。资金杠杆的使用,利弊相辅相成,必须严控风险。
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各种商品和服务都供不应求,有序放大资金杠杆风险较低,可以放大杠杆比例以求得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在产能与需求平衡之后,甚至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之后,就必须严格控制资金杠杆的比例了。因为,负债是有成本的,负债利息高于盈利之后,杠杆就必然开始侵吞股东权益。国家的股东权益就是国民财富,当盈利不能覆盖负债成本的那一刻起,不去杠杆就意味着开始廉价地转让国民财富了。就企业而言,股东权益耗尽,企业也就必须倒闭了。就国家而言,国有资产耗尽,政府也就必须破产了,那就是所谓的“亡党亡国”了。
市场人士评估数据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居民之总负债可能高达GDP之322%。如果,你将GDP理解为营业额,你该如何理解超出营业额三倍的负债呢?如果,你计算出负债的利息成本,请问你的盈利能覆盖负债成本吗?如果,你知道你的生意正在赔钱,你仍然执意要借钱扩大生意,你一定是有生意以外的特殊原因。你可以明确告诉十三亿股东,你到底有什么特殊原因吗?就业之论极其混谬,一万亿人民币足以覆盖两千万人就业,增加负债的数字早已经远远超过就业需求了。无论如何,用十三亿穷苦股东的巨大牺牲,去实现管理层的某种特殊目的,不仅仅是不道德的,甚至意味着严重犯罪(不仅违法而且违宪)。在2007年,我国已经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与此同时我国资金杠杆已经越过风险底线。然而,八年国去了,我们仍然在增加资金杠杆。换言之,我们一直在吞噬十三亿股东的权益。试问,长此以往,能不危机吗?
那么,既然不道德,甚至严重犯罪,为什么还要增加资金杠杆呢?理论上,是遵循“发展是硬道理”的逻辑,没有投资拉动就无法保增长,“硬道理”不硬就丧失了合法性的底气。在现实中,管理层的私利全在投资拉动中,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没有了项目到哪里收好处?所以,从理论到现实,都无法尊重经济规律,甚至无法尊重天理、人伦和法律。不尊重,就需要另类经济学解释。有了西门庆,就少不了王婆。於是,经济学“王婆”满街走,就有了“发展经济学理论”,於是就有了“比较发展优势战略”。一言以蔽之,资金杠杆可以继续放大,资金杠杆必须进一步放大。与之对应,为了填补资金杠杆的亏空,制造了一套掏空十三亿股东权益的理论。并不有趣的是,这套掏空理论在十八大之后渐入高潮。“混合”和“流转”,多么美妙的动词啊!有谁用计算器计算一下“动词”之后十三亿股东的权益呢?傻傻的十三亿股东,在高速增长的GDP中欢欣鼓舞,难道不应该低头看一看还剩下多少股东权益吗?
我深信,老百姓是希望活下去的,大多数中国人也都是爱国的。我绝不怀疑,崇祯也深爱着长公主和大明江山。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认清现实,并非所有人都能洞彻历史。崇祯生前六次下罪己诏,没有一次抓住问题要害,魏忠贤是问题的要害吗?袁崇焕是问题的要害吗?毛泽东说,阶级斗争是纲,其它都是目,纲举目张。毛泽东为什么这样看问题呢?阶级斗争就是社会再分配啊!治国的要害全在社会再分配!资金杠杆的两头连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增加杠杆,利益集团增加权益,十三亿股东减少权益;减少杠杆,利益集团就减少权益,十三亿股东就增加权益。崇祯的根本问题在于,崇祯始终没有搞清楚自己的立场。如果,崇祯真的是站在天下苍生的立场,就应该重建鱼鳞册开启税政革命,就应该让天下苍生安居乐业。为什么偏偏就是要倒行逆施呢?桑弘羊一计盐铁专营,就把强悍的匈奴打得满地找牙了。大明的那点军费,实在是不足挂齿的。然而,路线错了,事情就走向反面了。崇祯非要减免工商税却增加农业税,非要以镇压来维稳,这是什么立场呢?老百姓为什么迎完闯王又迎大清呢?是崇祯自己从根子上就错了!试想,崇祯敢于税政革命,大明的天下会如何?重建一本鱼鳞册,天下贪官污吏尽除,何必非要诛杀魏忠贤!开启税政革命,李自成立刻就变成了岳飞,还怕深山老林里的那几万辫子军吗?
为什么要去杠杆?这是在救国救民啊!
当然,十三亿股东自己也有责任,你们为什么从来都不关心自己的股东权益?你们凭什么傻乎乎地去欢呼GDP?自主的人才有尊严,少一点解读和拥护吧,用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最低限度不要忘记了股东的责任啊!有了觉悟的股东,一定会有兢兢业业的管理层!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