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gc:安倍新安保法案打的到底是什么算盘?
今天凤凰卫视发了一个新闻,讲的是安倍同志主动接受他们的专访,注意哦,是主动。说了半天,其实就是一句话,我弄这个安保法案不是针对你们的。多说两句就是这里面预设的很多状态没有一个是设想咱们两家会发生冲突怎么办的。再这个节骨眼上,安倍找了一个这样的喇叭来传递这样一个消息,看来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而且可以准确说,这是倒打一耙。呵呵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人家这是在释放善意,怎么是倒打一耙呢?我们就来详细掰扯一下为什么楼主会这么说。
我们说本子以前弄过一次关于怎么使用自己武力的事情。那就是周边有事法案。这个法案当时也是弄的轩然大波。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事情慢慢大家也就接受了。这个周边有事,就是指,只要发生在本子周边,涉及到本子利益的事情,本子可以派兵支持,当然仅限于支持,并不能走到第一线。就这个,当时他们家里就闹翻天了。说好的永不再战,怎么能向外面派兵呢?不过我们现在看,这个支持已经走到了伊拉克,已经走到了印度洋,当然这是跟着美国走出去的。
现在本子的情况一方面美国不断要求其出人出力来完成堵截我们的任务。一方面他们自己家里的各种势力也想借着这股东风让本子变成正常国家。这个事情我们前面大致提过。楼主也曾经说过,在安倍搞定家里以后,这个法案是肯定能过的。因为现在在议会,基本就是他们自己说了算。其他的反对派,也只是走走场子。可是就是这个走场子,现在也让安倍难受的不行。压力可以从不断爆出的新闻就能感觉到。那么这个新安保法案到底有了什么新变化让本子家里能聚集两万人抗议呢?
首先他弄了一个国际和平支援法。弄这个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向外面派兵。而且是由本子自己决定情况来派。楼主想破脑袋也不明白这个事情和国际和平有啥牵连。你自己根据情况来做决定,不就意味着你认为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跟别人有啥关系,难道别人说你别来了你就不派了?或者说别人说你帮帮我吧,你看情况不好你照样不会派。所以这一条法案就是为了本子彻底松绑向外派兵的权利而设置的。那么我们倒过来说,如果你能根基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向外派兵,那么实质上,这就是一个正常国家的军事调动权利。这不就是想变成正常国家的节奏吗?绕什么弯弯啊。
后面还有很多的修正案,这些修正案最显眼的是关于周边有事的修正。上面我们说过,所谓的周边有事,就是本子觉得在自己家周边有不安全因素存在就可以在家门口预防一下,比如现在我们只要出岛链他就跟着,就是找的这么一个理由。现在他要改,改成只要我觉得这件事情我必须关注,我必须威慑,我必须帮忙我就要去,至于在哪里不重要。好吧,你能自己决定向外派兵,你能自己觉得什么事情该去。说白了想来个地球任我行不就这意思吗?
这些法案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支援,所谓的支援就是给盟友提供支持。到底啥是支持?现在他自己都弄的模模糊糊。我给对手一枪也是支持,我送给朋友一个面包也是支持。所以这种文字游戏在明白人眼里就是一个屁。而这个支持处处拿着美国说事,看看那些条款,写的都是美国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好吧,真是孝顺的儿子。难怪美国怎么积极的修订他们的防卫指针。现在好了。安倍拿着这修订好的指针来到国会。美国已经和我们签了新的防卫指针,如果这个过不去,新的防卫指针如何执行?
通过刚才我们粗略的介绍,大家估计立刻就明白本子想干啥,跟爹一起走出去,变成一个有身份证的人。在爹受欺负的时候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可是,你爹的对手是谁啊?呵呵,看到这估计小伙伴们对安倍接受喇叭采访所放出的言论要嗤之以鼻了。可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安倍要这么说,因为就在周一,我们的喇叭对本子民众上万人抗议这个法案表示了理解。理解的意思就是我也和你们是一个意思。马上安倍就通过这个喇叭释放出不是针对我们的意思。看似一个示好的举动,其实是一个矛盾的转移。让本国抗议的那班人看看,我已经表示不是针对邻居的,这不会加剧地区紧张形势。你们就不要再闹了,而对于我们则是,我真的不是针对你的,你就别在这里推波助澜了。一个封口,一个堵嘴。很好的表演。除此之外,本子的喇叭也没闲着,发布了一个所谓的核武器统计,内容大概是说地球上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大概的数量。这里面当然是包含我们。这是什么目的?很简单,告诉他们的国民,我们有那么多蛋蛋对着他,他们很危险,所以。。。。这点小把戏真没意思。
楼主上面说,这个法案一定会过。原因是安倍已经一手遮天,准确的说,他的团队已经控制了国会与政府。无论外面怎么闹,只要一投票,肯定会过。这也是民主党不惜上演全武行也要让事情停下来的原因,他们很清楚,如果按照程序来,怎么样他们都抗不过。一旦通过,安倍就可以实践他的想法。而南海,下一步安倍就会考虑根据这个新的法案来执行他的想法。再远一步,他会跟着美国,澳大利亚,在东海,南海,进行新一轮的包围圈设计。这个就是未来他要做的主基调。而通过这些手段,他就可以一步步变相的把本子变成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武力的正常国家。这个算盘打的很精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9bcbe0102vni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