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湖风景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泰宁县,包含了金湖、寨下大峡谷、上清溪、状元岩、九龙潭、泰宁古城等景区,于2005年2月11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一起,以“中国丹霞”为名于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作为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金湖还是同时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等五块国家级牌子的旅游景区。
1980年,国家在金溪上游的芦庵滩修建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池潭水电站,由于电站大坝的建设,在泰宁县境内形成了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人工湖,并因金溪而命名为金湖。金湖湖面呈圆弧形,宛如一轮新月,景区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8平方公里,蓄水7亿多立方米。从泰宁县城到电站大坝,全长62公里,所以有“百里金湖”之称。
下坊游轮码头。大金湖景区门票价格80元/人,景区游船价格75元∕人,导游费5元。合计每人160元,游船每日八点半,九点半,十点半各发一班。下午视游客数量决定开与否。全程5小时左右,中途可在水上餐厅用餐。
游轮到达第一站是对岸的水际瀑布。瀑布分为两层,间距百余米,上为斜漈瀑布,下为水漈瀑布,上下瀑布断崖均宽约10米,深约20米,远眺似白练悬空,是金湖最大的瀑布。
它发源于泰宁第二高峰——峨嵋峰的九栋岭,在两山对峙间,石峡中开,流水奔突而下,汇聚沿途的小溪、山泉注入金湖,人在百米之外便能听到瀑布轰雷般的响声。每当雨过天晴,瀑布周围雾气腾腾,在阳光的照耀下,还可以看到一道彩虹悬挂其中,光芒四射,蔚为壮观。
沿着阶梯向山里走叫野趣源。那里四周林木葱郁,环境幽雅清新。由于下雨,溪水混浊。
走到尽头是一座山,犹如一个陡直的大赤壁!
竹林深处有苗族艺人。
姑娘与小伙子表演民族歌舞。
与游客互动跳滑竿,我上去秀了一把。
接下来,在这里会上演一场热闹的娶亲活动。一位老先生也被抢新郎了。
妹妹用一个充满喜庆的“项链”(用竹类或藤类植物编织的链子,链子上还挂着一个菱形的盒子)套住一男士的脖子,即为相中他啦!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结婚仪式,拜天地,拜高堂,夫妻交拜,而后就进入洞房。
第二站甘露寺码头。从这里上岸步行到甘露寺,大约需要10分钟。提起甘露寺,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起三国时期刘备招亲的那个甘露寺。那甘露寺在江苏镇江的北固山,离这儿有千里之遥!而金湖的甘露寺,始建于宋绍兴16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在甘露寺的岩穴上方有块钟乳石,形状像龙头,一年四季间隔滴泉,水质清甜似甘露,故名“甘露寺”。
这里有六幅壁画,画的是“叶母求子”、“魁星下凡”、“蟾宫折桂”、“京城请师”、“佛祖点化”、“神庙建成”等有关甘露寺的传说。
站在莲花桥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两块红色巨石,左边像一口硕大无比的“钟”,而右边那块岩石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甘露寺还有“五妙三怪”的说法,这第一妙是:“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这个“庙”既指寺庙的“庙”,又指奇妙的“妙”,可谓谐音。这“钟”和“鼓”纯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可谓是“天钟、天鼓”。形成天钟、天鼓这样的奇景,主要是由于这些在晚白垩纪形成的崇安组紫红色厚层状砾岩、砂砾岩以及粉砂岩在成岩后发育成垂直的节理裂隙,经长期风化作用崩塌而形成的断层面如钟似鼓状,在丹霞地貌景观中属断裂崩塌型。
刚才的钟鼓石连起来看,则像一只巨大的麒麟正朝我们张望,而甘露寺则位于半山腰上,所以有第二妙,“庙(妙)在麒麟山”之说;
第三妙,在甘露寺岩穴上方,有块黑红相间的岩壁,极象印身佛的身影,只见他左手持佛珠,右手小指微翘。这就是“妙在印身佛”。在佛教经典中,只有当一座寺庙的佛性达到最高境界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印身佛”的景象。尽管这种境界千古难寻,然而在灵气汇聚的甘露寺里,有缘之人却可以看到佛祖的印身,感悟到佛祖的存在!
金湖的景观大都有移步换景的特点。看!刚才的天钟石,现在则成了如来佛祖巨大的头像,只见他慈眉善目,眺望远方,预示着“如来警示,光明在前”。在他前面,卓然挺立着三株千年古松,好象上天赐予的三柱高香,在此替世人进行着亘古不变的朝拜,这就是第四妙,“妙在钟成佛”。
至于第五妙,是指在甘露寺的岩穴上方,左右各有一块钟乳石,形状似龙和凤;更妙的是,从形似龙的钟乳石的“龙嘴”里滴下来的串串水滴,清甜甘冽似甘露,甘露寺的名称由此而来。这在丹霞地貌中也是不为多见的。形成这样的景观是由于岩层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被岩石裂隙水溶解并带到表面,沉淀成石钟乳挂于洞顶。石钟乳的出现表明洞壁力学性质已经稳定,洞顶不再崩塌。从石钟乳的长度可以判断岩洞的形成已有50万年的历史了。而那形似凤的钟乳石,则像倒写的“2”字,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又一力作——龙凤呈祥。这就是“妙在凤呈祥”。
走过曲径通幽的石板路,这里环境幽雅、古木参天,泉水潺潺。这里有一净手池,以泉水洗手,洗后水不甩去,准备摸四方竹。
在这周围有片竹林,呈四方形,竹节长刺,秋天才长笋。这就是“三怪”之一的:竹方秋笋是一怪。有道是:自古名山僧占多。在这种左有小溪潺潺,右有方竹成林,周围古木参天的静谧环境里,在此修身养性,超凡脱俗,不失为一处世外桃园。在这四方竹前,立有财神像,有道是:摸摸四方竹,可得四方财。大家都摸一下四方竹,由基部从下而上逐节摸过,直至顶部,意寓“节节高升”。保全家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登上十几级台阶,我们来到甘露寺山门,这里有块石碑,题的是宋朝进士邹恕写的一首诗:
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
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
晓钟禅房黑,霜林木叶红;
悬崖回首望,归思过前峰。
这首诗赞美了甘露寺的建筑风格和四周秋季景色。兰若,就是梵语中寺庙的意思。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山水依旧,香火依然旺盛,诗中提到的古枫还在,只是那古松少了几棵。真可谓:“古刹千年历沧桑,甘露依旧润游人。”
走进别具一格的山门,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甘露寺。只见它建在下窄上宽,呈倒三角形的巨大岩穴中,中间那根粗大的红柱子支撑起整座寺庙,采取“一柱插地,不加片瓦”的独具匠心设计,属重檐歇山式建筑,整座寺庙全部采用木质结构,用“T”形斗拱相连接,没有用铁钉。
甘露寺上方的岩穴高约80余米,宽约10-30米,呈拱形,在地质学上称为“大型单体拱形洞穴”。岩性为红色、紫红色厚层状含钙质的砾岩、砂砾岩以及夹薄层的砂岩、粉砂岩,属湖相沉积,岩层中局部可见鱼尾纹状的交错层理,是在沉积过程中水流方向改变留下的痕迹。这些厚层、块状砂砾岩被一组平行垂直节理切割,后经沿垂直崖壁的“X”型节理风化、崩塌最终形成顶部呈弧形的拱形洞穴。
五十年代,甘露寺被列为省级文物,北京建筑研究所还专门派人来考察,还在《人民画报》上发表了该寺的照片。据考证,十二世纪时,日本高僧重源法师三次入闽,前来甘露寺考察,回国后建起了举世闻名的奈良东大佛殿。
登上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101级台阶,我们来到“一柱插地,撑起寺庙”的状元柱前,也叫“如意柱”。
据说男抱得志,女抱得子,小孩抱了聪明可爱,老人抱了健康长寿。我虔诚地抱一下状元柱,祈祷全家安康!抱一下是许愿,抱两下是还愿,抱三下则不灵验了。
大雄宝殿。
这里供奉的是具有非凡能力、能降四魔的如来佛祖。他的左右分别是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在这呢,也出现了甘露寺的第三大奇观,那就是佛祖前面拜观音。相传甘露寺最早是一个供奉送子观音的茅庵,当年叶祖洽修建甘露寺时,在主阁楼安排不下观音殿,只好在大雄宝殿的如来佛祖前面供奉了一尊观音,这也是甘露寺香火特别旺盛的根本原因。
这组建筑与山势配合像一个腾飞的龙头。
这里有个巨大的“佛”字,从这个佛字可以看出: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弗”字。它的含意是:佛是一个没有我们人类那种“贪、嗔、痴、嫉”的觉悟圣人。代表着我们人类来到世间,要历经磨难,坎坎坷坷,不可能一帆风顺。“弗”字的那两竖,代表着上通天地,下至人和,是智慧觉悟的象征。也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谓佛教,指的就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上船继续前行,前面是著名的“大赤壁”。这赤壁长约500米,高约近百米。明朝万历年间福建“兵备道”钱继登观看之后,赞叹不已。便把这赤壁誉为“天下第三赤壁”。明朝礼部主事池显方到此观后,写下这么一首诗:
千寻图画展,一片绮霞纷;
下俯澄潭曲,光摇淡荡纹;
余山皆失色,停棹至斜曛;
更羡梅花外,数家连水云。
金湖景区地质主要是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全国不少地方都有。然而,丹霞地貌与这么大的水面相结合,碧水丹山,斐绿叠丹,这在全国都仅为罕见!更何况眼前这座巨大的赤壁丹崖,展现在众人的面前,令人叹为观止!
前方的大赤壁上赫然印着一个巨大无比的“仙”字,活灵活现,俨然还是隶书体。
放大再看!
在它的对面,有座形同寿桃的丹崖,崖面上也隐现着巨大草书的“寿”字!
真乃真“仙”高“寿”,仙寿对应,这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可见上苍对大金湖的垂爱,在此已表露无疑!
形成“仙”“寿”二字是由于大赤壁的岩性抗风化程度不一,产生差异风化。在后期的节理、裂隙面上产生各种纵横交错的沟壑凹槽,加上苔藓、地衣等低等植被选择在沟壑、凹槽周围含水份较为丰富的部分生长,从而形成鬼斧神工、神来之笔的“仙”“寿”二字等象形文字图案,犹如天然的摩崖石刻。
游船再次靠岸,我们来到了游览的第二站——陆上一线天。导游很明确的告诉大家:一线天又高又陡又窄,有进无退,一旦上去了只有继续向上,不可能往回走,太胖的过不去,心脏病、高血压的更是不要上,说的好悬哦。我们是最爱新鲜最喜欢刺激的人,怎肯放掉这样好的机会?毫不犹豫的下船踏上“征程”,看到同行者大部分是年轻人真的让我又自豪又忐忑,心跳开始加剧,怕真的遇到问题,咋办?回头看,游船已经开向一线天的出口方向,没有退路了,于是定下心来,平静一下心跳,赶紧跟上队伍,心中默念“我一定行!我一定行!”果然不再那么紧张了。走了大约五六分钟就到了一线天的入口,这时的我已经完全放松了。随着人流进入洞口,果然是名不虚传的一线天:
这两山的夹缝非常窄,有的地方只好侧身过;
山很高,有的地方根本看不见天,感觉随时都有被山夹住地危险,呵呵。石阶路是人工就着山势挖掘的,又窄又陡,几乎是笔直的,感觉我的头就顶着前面人的脚,低头看看,我几乎踩着下面人的头,不小心一扭头就会碰到岩壁,好深好险啊,真的是没有退路。愈走愈是漆黑幽暗,狭窄处仅能容一人侧身而过,某些地段曲仄难行,不得不弯腰弓背,手脚并用,奋力攀爬。
终于爬到山顶(这个爬是真正的爬哦),站在阳光灿烂的山顶,我的心也是阳光灿烂!胜利了,这个吓人的神秘的一线天终于被我战胜了!进来之前我开始数一下台阶,数完的数字330左右,虽然不是很多,但那是笔直的台阶哦。
下得山来,再回头望去,羊肠小道一路向上,几欲齐天,让人魂悸魄动。其实,与其说是爬山,不如说在行走一段人生路。人生路上难免遭遇坎坷崎岖,晦暗潮湿。很多时候,为了寻找出口,不得不低下骄傲的头,摸索着前进。一不小心还有磕伤碰伤的危险,后面没有退路,只能一往无前。倘若走过去了,眼前将顿然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如同一次重生;若是走不过去,便只能郁积其中,最终葬身洞内,化作一堆寒骨。
仅稍作休息,便再次登船,直奔水上一线天。水上一线天是大金湖的标志性景观。但见湖面上两座危崖壁峭对峙,合掌双峰相互挤轧,形成一条高达百余米的狭长裂缝。湖水上涨漫过了山腰,深绿色的狭长水巷仅有二米宽,只能容许一艘游船擦崖而过。
已有好几艘游船在水巷前排队,我们的游船只好停在了水域外面。十几分钟后我们的游船重新启动,弯弯曲曲、摇摇晃晃地驶入了水巷。抬头仰望,只见残天一线;低头俯视,惟有水光一脉。行驶至峭壁中间,两山高耸入云,船在夹缝中行进,几乎不见天日。渐渐地有一束天光倒映在水面上,天水相连共成一色。一种坐井观天的感觉油然袭上我的心头,如此美景天成,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随着游船缓缓驶进峡谷,远看似乎进不去,近看却可以进去,有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发明又一景”的感觉。这一景指的就是法力无边的“水上观音”。
在水上一线天最窄处,有块巨大的岩石勾勒出一幅观音菩萨临水而立的侧身像,上面滴下来的串串水珠,似乎是从净瓶里洒下的甘露。这景象宛如大慈大悲的救世菩萨降临人间。
“水上二线天”,又称幽谷迷津,旧称“二十四溪”,意指弯弯曲曲二十四弯的意思。游船缓缓行驶在幽静的山谷中,两岸悬崖峭壁,花草攀岩,前方峰回路转,扑朔迷离,游人如同进入一个神奇的迷宫,所以又称为“幽谷迷津”。
船只来到尽头,有块岩石挡住去路,看似船只进不了,其实可以进去,有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景”的感觉。船只沿石壁擦过,只见有一圆溜溜的巨石,左右两边水中倒影相映成趣,一个是天光一线,一个是新月一弯,仰望形成一个弧形,这就是著名的“水上二线天”。当代诗人李思烨老先生题诗赞道:
曲曲弯弯任往还,连天碧水绕丹山;
迂徊倒转航无向,壁峭潭深龙有蟠;
莫道人间皆直路,须防世上有回环;
白头今日寻幽谷,不渡迷津愧老孱。
走出幽谷迷津,来到金湖最为壮阔的水面——十里平湖。这里群山环抱,岛屿星罗棋布,水动山浮,不禁今人心旷神怡,遐思万千!
这十里平湖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在这里,山水云天共一色。这十里平湖的景色,不同天气有不同的气象景观:晴天,风和日丽,波光粼粼;雨天,波涛汹涌,山色凄迷。还有山雾、日出、晚霞、星月,变幻出许多迷人的景象。无论什么时候看,这里都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
一景三看的雄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先看象关公头像。
再看象男性人体器官。
刚才的雄柱峰,眨眼之间,已经变幻成一只巨大无比的金龟,正伸长着脖子,昂首迈着步子,朝着水上卧佛游去。此景就叫“金龟出海”,雄柱峰成了金龟的头!
走进雄柱峰侧面看,像只大象的鼻子,称“圣象迎宾”或“仙象呈祥”。
正面看,像面漂亮的大镜子。
正前方那座高耸的山峰极像一只昂首曲背,蹲坐山顶,虎视远方的金猫。这猫儿山乃金湖的标志之一,海拔516米。
跨越了烟波浩淼的十里平湖,来到了猫儿山脚下。远看像猫的山峰,近看却由三座山峰构成。这三座山峰,像似被天斧劈开,形成直刺苍穹的三把利剑,我们把它称为“三剑峰”。大家如果把这三座山峰连起来看的话,不难发现,它其实也是一处天书真迹。你看,这三把剑并列在一起,就象一个“川”字,再加上底下那部分,就成了“山”字。
前有真仙高寿,这有山川奇秀,遥相呼应,这是一处最具特色的峰丛景观,石柱、石墙、石峰连成一体,犹如三把利剑直插云霄。
金湖悬索桥是一座横跨金湖湖面的钢筋混泥土公路悬索桥。两边各由27根5厘米粗的钢索悬吊起来。桥面宽6米,跨径284米,1989年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