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成立十五年了!——纪念座谈会侧记 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

祝贺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
2012年12月11日下午,北师大的英东报告厅里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许多步履蹒跚的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来到这里,每个老人的到来都出现了这样激动的场面。他们见面激动地互相握手、热情地招呼,亲切的问候,场面十分感人。
(唐炎、李超、恽前程)


这些精神依然矍铄的老者都是身经百战的新四军老战士,都是来自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各分会的老会员。
看,89岁的焦润坤亲切的握住九旬的唐炎将军的手,他们既是浙东抗日游击队的战友,又是共同在研究会奋斗的新四军研究会的老会员。后面的现在研究会的接班人乔泰阳副会长和杨抗美秘书长看着他们多高兴!

乔泰阳会长向曾是新四军老战士合唱团的第一位团长晓阳阿姨问候!

新四军老战士章立人阿姨走到行动不便的姚慕征阿姨的身边来问候,她俩都是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最早的创建骨干,曾经一起为了研究会建立发展奔波奋斗。15年过去了,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见上一面也很不容易了。

打扮漂亮的新四军老战士李春华阿姨每次活动都坚持参加,这样的重要聚会怎能不来到?!
在北师大学生热情的帮助下,阿姨坚持着走上二层报告厅(没有电梯),她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急切的期待。


三位满面红光九旬上下的的老战友们相会多高兴!他们可都是研究会文武双全的笔杆子,主持研究、编撰、出版工作的主要人物。(朱介元、唐炎、刘贤俊)


老战士储渭认真的签下自己的名字,一位新四军中的白衣战士,签名当然是一丝不苟。


浙东分会副会长石云山


有事不能参加会议的北师大校长会前专门到来看望。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与北师大联合举办“纪念新四军成立75周年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成立15周年座谈会”开始了。200人的会场,场地所限,还有很多老同志和后代没有来到!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成立十五年了!——纪念座谈会侧记 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现任会长陈昊苏(陈毅元帅之子)。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乔泰阳主持这次会议。


89岁的老战士焦润坤又一次精神抖擞地指挥大家高唱《新四军军歌》。



“今天是老战士的节日。”老战士们唱起《新四军军歌》仿佛又回到了那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抗战岁月!
新四军的后代们也唱着这首歌,他们眼前是否浮现出了英勇无敌、慈祥可敬父辈的面容?!


雄壮激昂的军歌不仅在战争年代鼓舞了新四军战士们士气,也伴随着新四军研究会这十五年传承弘扬的征程。


张光东副会长(张云逸之子)搀扶着新四军女战士李春华老人在唱军歌。别看这位老阿姨站起来都困难,在抗日战争的年代她可是一位英勇的做过地下情报工作的新四军女兵,现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的算镇馆之宝的一辆从鬼子手里缴获伪满时期的自行车就是她捐赠的,她曾经拒绝了日本人用高级汽车交换。
后面的大学生可能还不熟悉这首歌,不知在这样的场合你们是否受到了感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牢记历史、振兴中华也是你们的责任。



新四军军史专家岳思平发言,演讲新四军在抗战时期的重要作用和战绩!


这次会议的高潮莫过于这位八十多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创始人之一姚慕征老人的激情发言。
为了这十分钟回顾研究会成立历史的发言,姚阿姨准备了数月,多次找老同志共同回忆,三易其稿。为了今天的会上发言,她不顾年老体弱,吃了六颗速效救心丸、坚持从因检修没有电梯的八层楼上一步一步挪下来,发言的时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她充满感情语气和生动内容让全场为之感染,很多老同志听得的热泪盈眶、激动万分、热烈的鼓掌,连连说“讲得太好了!”。会后,姚阿姨说:“今天,我是带着我的全部感情来的。因为,为了这个研究会的成立和发展,很多人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贡献,研究会艰苦奋战走到今天实在不容易呀!”
( 她的发言稿附后)


任全胜副会长讲述了这些年来研究会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北师大党委副书耿向东记讲话


李小帆宣读来自各地新四军研究会的贺电,江苏后代分会发来的贺电很感人!


章立人和晓阳两位阿姨当年是新四军研究会最早的骨干,现在移交给了后来人,但是她俩依然那么认真,一边听还一边做笔记!


陈昊苏最后发言,并赋诗两首。












最后,北京新四军合唱团和北师大学生表演了几个节目,给全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提前退场,少了一些镜头,以后再补吧!)

北师大历史学院院长杨公乐和学生把姚奶奶送到门口。
老人不住地说:“真羡慕你们有这么好的条件读书,姚奶奶没读几年书就参加了新四军了.....”

其他相关报道请看北京新四军网站上的内容吧!

只放一篇:

纪念新四军建军75周年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成立15周年

座谈会上姚慕征的发言

总会领导要我讲一讲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成立的来龙去脉。因为时间长了,过去缺乏很好的记录。我找了几位同志凑了一下情况,现在向大家作一汇报,有些事情大家经过的比我记得清楚。

事情要从1989年说起。当时的形势是:四人帮打倒以后,文化大革命结束,许多老同志得以解放,各地都相继成立了新四军研究会,连成都、黑龙江等地都成立了。北京市有两千多新四军老战士,大家都迫切希望有个组织,开展活动。

上海新四军研究会成立多年,他们办了个杂志《大江南北》,以研究和宣传新四军为主,他们的宗旨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历史与现实结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杂志社领导郭云、周斯明等同志于1989年初来京,成立了“北京联络站”。在这期间,他们拜访了叶飞等新四军老领导。我陪他们拜访了粟裕大将的夫人楚青同志,楚青同志说:“最近去了趟南方。那里同志都说北京没有新四军研究会太可惜了。”我们说大家想成立可是没人牵头啊!楚青同志鼓励我们以《大江南北》北京联络站的名义搞起来也可以的。

从此我们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开展了成立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筹备工作。

北京不同于南方,这个地区对于新四军是陌生的,当时北京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展馆门口有八路军军歌、没有新四军的歌,也没有展览新四军历史的馆。我们和他们建立了关系,送了他们一些有关的新四军的资料,经我们建议,他们在门口加了新四军军歌,也开辟了有关新四军历史的馆。后来,我们在卢沟桥乡建立了新四军林,各分会每年去义务植树,新四军林已作为那一带青少年教育基地。

在同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我们借贸促会小礼堂开了纪念会,到会200多人,请乐时鸣同志讲了话,老干部合唱团演出了精彩的节目,会后反映热烈,大家都说以后要多开这样的会。那时我们没有钱买签到本,拿了几张宣纸去签到。

在筹备委员会上军部丁绍甲同志建议为了扩大宣传搞一个新四军老战士书画展。一动员大家就积极踊跃参加,交来的作品很多,只好用几天的工夫请人审查,挑了一些水平较高的作品展出。丁绍甲、李超同志去历史博物馆联系在那里展出,这是空前的,历史博物馆要了我们少量的钱,展品中有叶飞、赖少奇、赵朴初等领导的作品,张爱萍首长还书写了挂在门口的横幅,参观很踊跃。

我们还通过骆风同志的关系在新华社和中央台宣传了《大江南北》。

以上这些都是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但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困难还是不少的。我们当时还没有经费、没有办公地点、没有挂靠单位,找不到当会长的人选等。

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有2000多热情的老战士和他们的下一代,特别是有许多久经考验德高望重的老首长,他们分布在各个分会。如:张爱萍、张劲夫、万海峰、马苏政、王善辅、沙风、顾大椿、乐时鸣、唐炎等首长,他们都热情地参加了筹备会。这是别的地区所没有的,这些老首长很支持这个工作,给了大家很大的鼓舞和力量。后来其中有些同志为各个分会的会长。各个分会《大江南北》联络员,作为各分会筹备会的中坚力量,以后基本担任了各个分会的秘书长,还有许多热心的下一代年轻人。

大家群策群力把以上的困难逐渐加以解决。我们以铁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办事业,活动经费上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向总后总政要一点;也争取有人资助一点,秦云同志资助一万元,有的同志以多交会费支持我们,也有的从家里拿来了水壶、茶叶等东西。办画展丁绍甲同志免了我们装裱的钱。一师分会的马苏政同志资助了五千元,作为开大会的经费。赖小鹏同志找人资助了我们办公用品。

没有办公用房,由李超同志去交涉,警卫一师招待所借给了一间房子。开会时,只好四处打游击,到总工会老干部活动室或者张司令的干休所借用会议室。

挂靠问题最为复杂,当时特殊时期,一般的群众团体社科院不批准,没有挂靠单位更不可能批准。但我们走了很多单位,大家因不了解新四军研究会是什么团体?都不敢贸然答应,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们找到了北师大历史系主任朱汉国同志,经他请示郑副校长批准了我们挂靠在该校历史系,这个老大难问题总算是解决了。以后我们开始与北师大有了密切的联系。在开“统战工作研究会”时北师大一位老教授王桧林在病中给我们来信说:“你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倍受鼓舞。

这里要特别提到刘延东同志,当时还是统战部长,她是刘瑞龙同志的女儿,是新四军的下一代,她常来参加我们的会,也帮我们解决了一些困难。

关于会长问题几经波折,最后在筹备中一直支持我们工作的张铚秀同志自告奋勇当了第一届研究会的会长。

1997年10月8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三。在复兴路83号院原政治学院大礼堂,成立了大家渴望已久的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千多名白发苍苍老战士欢聚一堂,老战士们相见分外亲切,场面十分令人感动!

九点开会,有的老同志八点钟就来了,有的坐着轮椅来的,有一位残疾的老战士架着拐杖来的。1800个座位,座无虚席,坐不上位子的老同志就站着开会了。

主席台上就座的是开国将军叶飞、万海峰、马苏政、沙风、张铚秀等同志,会议在雄壮的新四军军歌声中开始,会议开得庄严而又热烈。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是许多同志无私奉献的结果,包括新四军老战士还有许多下一代,还有些和新四军不沾边的热爱新四军的同志,这些同志都是无私奉献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他们出自于对新四军的热爱,是弘扬铁军精神的实际行动。鲁冰同志曾对我说:“我们是在做最后的奉献”,这是老战士发自肺腑之言。鲁冰同志身体力行,为了这个事业奉献了十几年,他在病重住院期间还来参加了一次会,最后是两位同志架着他下了楼梯。

这十几年我们各分会有很多老同志离我们而去了,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同志是为了我们神圣的事业积劳成疾。如:军部分会朱庭光同志是社科院的干部,是新四军皖南牺牲的军部宣传部长朱镜我的儿子。那年他为了写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文章写到深夜,突发癫痫,虽然最后抢救过来,最后落下后遗症经常复发去世了。二师分会原秘书长龚振江同志,是位非常负责任的秘书长,他们分会编了一本每人有一张照片的那本书,他告诉我这个工作很累。据说,最后在一次干休所开会时头靠在桌上就走了。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就说我们的老会长张铚秀,他是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唯一的一个团长,他以90岁的高龄带领我们研究会,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其实他是有病在身的,可是他为研究会操心工作直至到最后。

我们这个群众团体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如何走一条正确的道路?老会长张铚秀经常淳淳善诱教育大家不要偏离方向,做生意这样的做法张会长是不赞成的!

今天我们看到新的班子接班接得很好,工作得越来越好,在十八大精神鼓舞下,相信今后会做得更好,继承新四军的优良传统,把铁军精神发扬光大下去!也是我们老同志的共同愿望,

我们老同志虽然都年老体弱了,但是也要尽自己的力量继续关心这个事业,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新的一年即将来到了,我与祝大家新年快乐!

谢谢大家!

姚慕征

2012年11月20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703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散曲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巡礼 911十五周年

  [注:《当代散曲》执行主编折电川(网名:一水)老师,发来门岿老师的论文稿给我学习,阅后深感受益,遂征求老师意见后转发博客,愿与诸君共分享。]中国散曲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巡礼文/门岿  论文提要:中国散曲研究会是中国韵文学会下属一级

余秋雨散文作品精选典藏本——出走十五年 余秋雨散文作品推荐

基本资料余秋雨散文作品精选典藏本——出走十五年作者: 余秋雨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装帧:ISAN:内容简介长期以来,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的文化大散文在受到读者极大欢迎的同时,也在文化界引起极大的关注和争议。为便于读者清晰了解余秋雨

《我的八十五年》 九一八事变八十五周年

<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我的八十五年》 第一部分 第一章、青少年学生时代(1)第一章青少年学生时代(19117—19302)我的家乡在陕西省神木县乔岔滩乡桃柳沟村。乔岔滩乡建国前属于佳县,佳县也叫葭县。解放后,划归神木县。神木县位于

声明:《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成立十五年了!——纪念座谈会侧记 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为网友做沵世界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