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在囧途》中的中国背景 人在囧途背景音乐

《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热映出乎了绝大部分人的意料,第一次做导演的徐峥导出的第一部电影,成为了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破10亿票房的喜剧电影,成为2012年的票房黑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值得庆贺的,但这对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来说并不是好事。

《人再囧途之泰囧》取得这样空前成功,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其前一部《人在囧途》给人产生的好口碑。《人在囧途》的出现让国人的视野一亮,发现了原来这样的情节也可以让人感到喜悦。紧接着便有《泰囧》的出现。《泰囧》沿袭了《人在囧途》的设定,虽然票房上成为了一个奇迹,在舆论认识前者无法跟后者相比,这是一种很常见很有趣的现象。

英国作家梅瑞迪斯说:“一国文明的最好考验就是看这个国家的喜剧思想和喜剧发达与否。”《人在囧途》便是中国式喜剧电影的杰出代表,接下来我们将从《人在囧途》的剧情结构和内在文化来分析该片中无处不在的中国背景。

一、《人在囧途》的剧情结构

《人在囧途》严格来说是一部公路片。公路电影的叙事发展是以一段旅程为背景。电影的主人公在占电影绝对篇幅的公路旅行情节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性格塑造。产生一系列的戏剧冲突。或者与别人的,与自我心灵的交流。

《人在囧途》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旅途:

春节将近,玩具集团老板李成功(徐峥)回长沙过年,同时在情人曼妮(李曼)的逼迫下,准备过年后跟老婆(左小青)离婚。结果,在机场遇到前往长沙讨债的“资深”挤奶工牛耿(王宝强)后,霉运不断。命运的捉弄,牛耿一路都与李成功不期而遇。两人路途中囧事不断,也遭遇了各式各样的人和千奇百怪好笑的事情。为了能够回家,二人结伴而行,他们换了各种交通方式奔波在回家的路上,飞机,火车,大巴,轮渡,搭货车,甚至拖拉机。

但是两人还是在荒郊野外度过了大年三十,回首这一路的艰辛,与他们路途中遇到人或事,对两人人生有了很大触动……最终,在经历了两人从敌对到成为朋友,牛耿的真诚也改变了李成功冷漠的性格,唤起李成功对真情的回归。他终于发现其实自己的妻子与家庭对自己是最重要的。他李成功不仅身体回家了,心灵也回家了。

《人在囧途》可以说是中国味儿很浓的一部电影,从人设到剧情再到主题等,都处于中国社会背景之中。

1.《人在囧途》的人物设定

人物是电影的内在基础,是基石,是电影的心脏、灵魂和神经系统。什么是人物?人物即动作,电影是靠影像讲述故事,它不可能光靠旁白去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去构建整个故事,电影必须依靠人物是采取怎样的行动和怎么采取动作去应对他(她)在故事发展故事中所遇到并克服的事件或活动。

影片中两位主角李成功和牛耿分别是玩具公司老板和奶牛场资深挤奶工,影片开头便通过二人的言行举止将二人的性格表现了出来。在金碧辉煌的高档餐厅中,李成功毫不留情地开除了三个员工,而且用讥讽刻薄的言语去羞辱他们,一个自私无情的老板形象便跃然眼前。而牛耿则是在一个郊区的奶牛场,守着一台旧式电视机看春运的报道。当面对金额不等的欠款单时,他很自觉得选择了跟自己应得相等的那张单子,“做人可以不自量力,得厚道”让人感受到他的纯真和朴实。二人有着同样的目的地——长沙,但却是不同的戏剧性需求,一个是回家过年(还要跟老婆谈离婚)的事,一个是给自己和工友们讨债。

这小老板和农民工两种人在中国是极其常见的,也是必然会产生冲突的两种人。

再看电影中的其他人物。

小三曼妮爱上了有妇之夫李成功。这是一个充满幻想、天真的女孩。她爱的勇敢,不在乎李成功已经有了家室有了孩子。她也不觉得自己情人和小三的角色有什么不好的,她认为这是爱情。也正是这样性格,最后让她退出,她发现其实李成功的妻子要比自己更爱这个男人。因为爱,曼妮和李成功走到一起;也因为爱,她离开了李成功。这正是她这样幻想浪漫爱情的女孩可能做出来的事情。而曼妮这个角色也正是影射了当代中国普遍存在的“小三现象”。

女骗子本是一个希望小学的老师,和男朋友一起带着他们学生出来写生时候不幸出了车祸,男朋友去世了,她独自带着十几个孩子。为了其中一个急需手术的孩子,她不得已才出来行骗。李成功和牛耿在面对她时候反应是不一样的,牛耿被她骗走了所有的钱。最后二人被其感动,心甘情愿被“骗”。这个角色也是比较复杂的,充满道德和法律的冲突,让人们不禁对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反思。

李成功的妻子美丽,人美心更美。可以说她代表了中国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她把家庭当作了自己的事业,让李成功可以更加自由去闯荡。她逆来顺受,默默忍受着李成功在感情上的背叛,她的大度和包容,让她最后抵挡住了外来对这个家个侵入。

2、《人在囧途》的剧情结构

一般来说,电影分为三个部分:建置,对抗和结局。贯穿这三个部分的是主角的戏剧性需求。

在影片开头这一戏剧性动作(即故事的建置)中,编剧需要建置故事、人物、戏剧性前提和故事产生的情境,并且建立起主要人物和其他的围绕在他并在他周围活动的人物的关系,然后一系列互为关联的偶然事故、情节或者大事件按照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人在囧途》正是按着这样的结构展开叙述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大年三十是让无数人情愿放弃其它重要的东西都要赶回去和家人团聚的重要日子。《人在囧途》中,李成功的戏剧性需求是赶在大年三十前(时间)回到长沙的家里过年。正是这个需求,让他在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候仍然找各种交通工具(地点)回家(动作)。于是才会在路上遇到一系列的人和事情,让他的这趟回家之旅有着太多的意外和惊喜。

李成功带着中国成功男人的普遍烦恼——“小三逼着同家妻离婚”——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在影片的开头(影片标题出现之前),观众便得知四点重要信息:(1)李成功与牛耿的性格,(2)李成功和曼妮的婚外情,(3)李成功回家是要同妻子谈离婚的,(4)牛耿去长沙要债。从读者批评的角度看,观众从开场的五分半中产生了期待视野:李成功和牛耿会怎样的不期而遇?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李成功最后离婚了没有?这些问题也正反映着中国社会一些常见的热点问题,观众期待着影片问这些问题设计的答案。

当李成功无奈的发现自己的飞机票不是头等舱而是经济舱的时候,囧途便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这点其实可以算是整部影片的情节点Ⅰ。正是因为李成功没有坐到符合他身份的头等舱,他才在经济舱遇到了同去长沙的牛耿,二人一连串的囧事才得以发生。

在机场,牛耿对坐飞机充满了好奇,也因为自己的无知闹了好多笑话,这让好面子的李成功不禁嗤之以鼻。

在买票时候,李成功看到浑身大包小包的牛耿发出一声冷笑,在之后又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教导牛耿登机。直到坐上飞机,李成功努力缩着身子好让牛耿看不到自己,但是牛耿的座位就在自己旁边,无奈之下只能跟他苦笑下以示招呼。但他也架不住牛耿是个自来熟,不停地跟他说话,他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着。老板和农民工的矛盾让二人自然而然产生笑点。

牛耿喝多了牛奶产生的晕机是体现牛耿“乌鸦嘴”的契机,也是一整串事件的开端,之后影片无数个情节点也因为他的“乌鸦嘴”而产生。

飞机因机场下雪无法降落,李成功不得不转坐火车。他盛气凌人地让自己的职员帮自己买票。他对火车站的和拥挤嘈杂感到了新鲜和反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中国式的春运。

火车上,李成功和牛耿又不期而遇,这次两人戏剧性地拿着同一个座位的车票。黄牛党出售的假票也是中国春运一大特色。这一情节点的设置,使得李成功无法避开同牛耿的冲突,让二人的旅途继续产生交集,由此二人迥然不同的性格才会继续产生冲突,继而产生笑点。

火车因为牛耿的“乌鸦嘴”而停运,李成功拒绝了牛耿一起乘车的邀请,转乘城际公交,却没想到仍然跟牛耿坐上了同一班车。但他也因为牛耿才摆脱了麻烦,至此,二人的旅途才正式从以李成功为主,牛耿与李不期而遇变成了二人一起搭伴的旅途。也正是这一情节点,李成功才初步认可了牛耿。

接下来一系列的情节点(即二人对待同一件事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的冲突)让二人的旅途充满的坎坷和乐趣,二人尝试了在中国可以找到的各种交通工具:飞机,火车,城际公交,拖拉机,大巴,轮渡,面包车和货车。在面对女骗子时候,李成功也从冷漠对待转变为感动,自愿被“骗”钱,从而体现出一定的转变。这跟中国社会对富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呼声是相对应的。

影片的情节点Ⅱ发生在二人买彩票中的面包车翻车的野外,“做梦都想不到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跟你在这里烤着篝火,吃着方便面,这也算是过年了”。就在这里,在经历了这一路上的囧人囧事后,李成功才真正认可了牛耿,并同他说出了自己的也许不从对别人说过的心里话。李成功感概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感概自己既不是一个好老板,也不是个好儿子,更不是一个好丈夫。他发现牛耿的生活态度似乎不是像他之前想象的那样俗不可耐,换一种态度也许会发现生活会是另一种样子。情节点Ⅱ推动了剧情向最后李成功完全的改变发展。

在李成功归家后,发现曼妮已经来过自己的家里,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宠着他,像被碰触了自己底线那般对曼妮发了脾气。他也才发现自己尽管对曼妮承诺了会同妻子离婚,但妻子和家庭对于自己来说并不像自己口头上承诺那般容易割舍。最终曼妮自己离开了李成功,李成功也明白了妻子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她为这个家所做出的贡献。他真正回家了。

影片《人在囧途》片名的含义也许正在于此。李成功并不只是个人,他背后代表了中国的一种日趋状大的群体,他们自私、冷漠、自认为高人一等、唯金钱至上,他们勾心斗角、压迫员工,他们为了金钱放弃亲情,他们包养情人、玩弄感情,他们就好比走在囧途上的李成功。李成功感概“我突然发现我这辈子过的跟这两天差不多”。而牛耿这样在当今中国社会上已经几乎绝迹的朴实的人,能够让李成功们发现自身处境,最终走出囧途,真正回家。这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的重视和责任感。

二、《人在囧途》中的中国文化

1、《泰囧》和《人在囧途》的文化对比

以近日公映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和《致青春》来举例,这两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映后都得到了好评,很多人在看完两部电影后纷纷在网络社区中发表自己对青春和奋斗的追忆和感概,一时间,两部电影火遍全国。截至6月3日,《中国合伙人》观影人数达到770万,票房收入4.34亿元,《致青春》最终票房达到7.11亿元,。

这让我们想起了去年十二月份《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票房突破了11亿元的成绩,但《泰囧》叫座不叫好同《中国合伙人》、《致青春》的叫座且叫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出于版权上的问题,光线传媒有限公司将《泰囧》故事的发生地点放在了神秘的泰国。这便是让《泰囧》饱受争议的根源。

《人在囧途》成功的很大因素是它为观众展现出一个庞大的春运百态图。在中国,春运这个名词不仅仅是停留在书面上的两个汉字,而且是绝大多数人有着切身感受的热点事件。每年临近年关的时候全国交通系统几亿人员的流动,让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影片中李成功和牛耿遇到的囧人囧事就会切切实实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就好比《中国合伙人》和《致青春》一样,对《中国合伙人》感受最深的恐怕是那些正在为事业而打拼的人们,对《致青春》感受最深的必定是经历过那段青校园恋情的人们。因而可以得出结论,春运这一元素是观众喜欢《人在囧途》的主要原因。

《人在囧途》同样展现了当今中国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原配和小三的抉择、是否应该帮助街边乞讨的人、农民工讨债难、回家过年和亲情的联系等等。这几个问题任一都是能在中国社会中引起共鸣和广泛讨论的话题。电影以一种理想的方式,即以一种在现实中很难遇见的纯真和善良去解决这些问题,在具体情节上以喜剧窘态的方式来表达,呈现皆大欢喜的理想结局,给观众以一种温馨愉快的感觉。

浅谈《人在囧途》中的中国背景 人在囧途背景音乐

《泰囧》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文化支持,它首先将主人公的戏剧性需求定为拿到持股人的授权去开发新的产品,这便同观众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其次,《泰囧》展现的是泰国的民俗风情,观众会以一种新奇的心态去看待影片的背景环境,但新鲜劲头过后便不会对影片留下太多的印象。

因而,《泰囧》缺少的是《人在囧途》中那种中国文化的支撑,缺少对当今中国社会中各种现象的关怀和反思,只是单纯地复制了剧情模式和主角,这便是《泰囧》在口碑上无法同《人在囧途》相比的原因。

2、《预产期》和《人在囧途》的文化对比

美国好莱坞2010年推出一部名叫《预产期(duedate)》的电影,看过此片的中国观众都会觉得,这不就是好莱坞版的《人在囧途》么?

二者的确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预产期》小罗伯特·唐尼扮演一个即将当父亲的刻板的成功人士,米歇尔·莫娜汉扮演的妻子即将临盆,他驱车回家准备迎接孩子的出生却不幸节外生枝。在回家的路途中,他邂逅了伊桑(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饰演)——一个穷困潦倒的、全是不良嗜好、没钱没地位没女人却梦想着成为好莱坞明星的大龄男青年——于是一路上充满了各种意外和矛盾,唐尼心理也经受了种种的考验,最终二人到达了目的地(洛杉矶/好莱坞)。

从表面看,《预产期》和《人在囧途》只有背景环境和演员不同,但从深处挖掘,二者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是根本不同的。

《人在囧途》中,李成功和牛耿一路上遇到的困难都是无法避免的,也就是并不以他们自己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牛耿“乌鸦嘴”总是神奇地“预言”了各种意外,但即使没有这种“预言”,这些意外也是必然会发生并对二人的旅途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机场大雪飞机返航,桥梁坍塌火车停运、公交绕路、大巴折返。这些都是自然的不可抗力造成的。《预产期》中,所有的意外和挫折都是人为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某人做出的某行为,这趟旅途就会很顺利。如飞机上,扎克让唐尼被空警当成了恐怖分子,结果两人都被禁飞;扎克弄混了自己的艺名和真名,导致唐尼银行卡被锁;扎克随手摆弄的手枪,结果就一枪打在了唐尼大腿上,等等等等。

这便反映出两国不同的文化所造就的心理: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崇尚人的个体力量,“美国梦”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精神,所以他们总以超级英雄来寄托他们追求个体强大的梦想;中国人崇尚“人定胜天”,讲究群体的力量,逆来顺受,中国人关注个人对群体的贡献。所以,《预产期》展现的是个人内心的抉择,个人对自己行为的选择《人在囧途》更多的展现的是人与周围的人,人对社会的责任,而在人所应负的责任这上,中国人对《人在囧途》表达的观点深表赞同。

因而说,《人在囧途》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喜剧电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喜剧电影都没有能够像它那样以广阔的画面展现了当今中国社会大背景,这正是中国观众喜欢它的重要原因。

三、囧途中的中国喜剧电影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厅”第一次用自制的放映机公开放映的电影《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时至今日,电影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118年。从一个被上流社会认为是粗俗低贱的消遣玩艺儿发展到一个庞大的支柱产业,电影以其通俗性、群众性、可读性成为了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喜剧电影,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电影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喜剧电影的通俗性和娱乐性来推广的,例如电影大师卓别林的系列喜剧默片。

如今的中国喜剧电影正走在囧途中:一方面,喜剧电影集中上映在贺岁档期和暑期档,大批量地出现在市场中,另一方面,雷同化、荒诞化以及老套化让国产喜剧电影饱受诟病。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从产业制度上看,国内电影产业发展不完善导致商业化批量制片,一部电影的热卖导致类型电影成批量出现,充斥市场;从大众心理上看,电影编剧创作者们灵感缺乏,不善于挖掘更广更新颖的题材,所以近年来喜剧电影多是以古代为时间背景,以古今社会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中构建故事框架;从影片情节上来看,笑点流于表面,主要是依靠演员夸张的动作和无稽的语言去取悦观众。而归根结底,是由于它们的单调的剧情结构和淡薄的文化内涵。

譬如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后来的喜剧电影纷纷模仿其无厘头模式,但只是照搬照抄周氏喜剧电影的情节和结构,真正让周氏电影成为经典的内在文化却被抛弃在一边,所以观众看到的只是俗不可耐的剧情中几个演员故意扮丑取悦观众的“闹剧”,例如《花田喜事2010》、《大内密探零零狗》、《越光宝盒》等等。

《人在囧途》以其中国式的剧情结构和文化内涵为中国喜剧电影做出了榜样。中国喜剧电影就应像《人在囧途》这样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背景来发掘喜剧创意而不是一味地粗略模仿。

中国喜剧电影任重而道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744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拉姆齐厨房》中的最后输赢 戈登拉姆齐地狱厨房

写的真好……原文地址:《拉姆齐厨房》中的最后输赢作者:快乐小满堂《拉姆齐厨房》中的最后输赢我是急性子,看什么电视都希望马上有结果。尤其是真人秀节目的大结局。周日的中午(好不容易睡一个懒觉),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打开《财经

转载 《拉姆齐厨房》中的人生面面观 模拟人生3厨房mod

原文地址:《拉姆齐厨房》中的人生面面观作者:快乐小满堂《拉姆齐厨房》中的人生面面观记不清楚是从哪一个周末的中午开始,女儿发现了电视《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很棒很出色的真人秀节目——《拉姆齐厨房》。实在是太震撼了!实在是太

《聊斋志异》中的科学——《夜叉国》 聊斋夜叉国

这是一篇我在其他地方登载的文章。今天改写一点贴出来给大家看看玩。文中蓝色斜体字均为聊斋原文。《聊斋志异》第三卷中有一篇《夜叉国》,讲到一位徐姓的商人,乘船漂洋过海做生意,不幸遇到暴风雨,同行的人皆被风浪从船上击落,他一个人乘

声明:《浅谈《人在囧途》中的中国背景 人在囧途背景音乐》为网友舊倳揂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