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字的读音 有朋自远方来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排在第一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字,认为应该读lè,被误读为yuè。指出“乐”字是引用名言经常读错的字,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主持人也读成了“yuè”。

这个结论得商榷。

一.“朋”字的解释

《说文解字》:“古凤字,象形。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广雅》:“朋,比也,类也”。“朋”字本意是“众鸟集群”和“同类相聚”。

刍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字的读音 有朋自远方来

“朋”字引申为同类的人,《疏》:“同门曰朋”。《注》:“同师曰朋”。《疏》:“凡言朋者,非惟人为其党,性行相同,亦为其党”。《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联朋友”。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朋”字引申为有共同目的的一伙人,引出了“朋党”的概念。

“朋”字引申为货币的单位。按“同贝相聚”,《说文解字》贝字注说:“古者以二贝为一朋”。按“同串相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朋”字含义是同类的人。

二.“朋友”的解释

春秋时期,社会分为不同的阶层,同一个阶层的人,相互之间是“朋”。“友”的对象是“朋”中值得学习的人,即“无友不如已者”。这是“朋友”的真正含义。

《论语》中共九次出现“朋”字,八次“朋友”共用。可以看出在这句里“朋”字没有“朋友”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朋”字是泛指。

孔子不能什么人来了都高兴。比如:“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孔子不可能在“远方”结交了很多朋友,即使结交了“朋友”,“朋友”能从“远方来”的可能性也不多。

所以,这个“朋”不是孔子个人的朋友。

三.“远方”的解释

北大李零教授讲:“古有国野之分,国是国都,野是乡村,君子住在城里,野人住在乡下。孔子的学生,很多是野人,特别是早期的学生,他们都是通过学习,才摘掉野人的帽子。”

又讲:“鄙是边远的县邑的乡下,比国周围的野地位低。鄙人比野人难听,等于粗人、乡巴佬、土老冒,有贬低对方智力的含义。”

“远方”应该是国都或县邑。

从“远方”的国都或县邑来的同类的人,这个“朋”应该是孔子为之工作的诸候国的“朋”,即各国使者。

四.“乐”字的解释

周公根据阶层差别,制订了“礼乐”制度。“礼”的本意是“事神致福”,引申为“不同事神的权利”,从而把人分为不同的阶层。

用“乐”把不同阶层的差别体现出来,即在“事神”时的不同的仪式和不同的“音乐”规格。

“礼乐”之“乐”,是随“礼”而行的包括“音乐”在内的“仪式”,也就是待遇。古代官吏,从官衙、官衣、仪仗、堂威等均属于乐的范畴。

礼乐和音乐的内涵不同,仅有交集而已。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字含义不是“喜悦”和“欢乐”,是“奏乐”的意思。

五.分析

孔子曾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应该是他制订的工作原则或工作感受。通俗解释就是:“其它诸候国来的使者也要按相应级别给予相应的礼乐接待”。所以,“乐”应该读yu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7717.html

更多阅读

报摘,关于含有“龙”字的对联 含有故事的对联

选自2012年1月19日《山西广播电视报》春节特刊*社会篇,往事寻踪专版,编辑:张伟峰龙年趣说“龙”字联黄专华2012年是龙历壬辰年,民间俗称龙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龙”字入联者颇多,或褒或贬,读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造物忌多才,龙凤岂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感悟

4月8日晚偶然看到青歌赛王立群“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讲解,感觉很不错,现在根据记忆复述,以飨朋友。一、出处出自孔子《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二、关于“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名话连起来看,照字面讲,凡是中国人,无论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亦说乎”,“说”是古人借用字,就是高兴的那个“悦”字,是很高

声明:《刍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字的读音 有朋自远方来》为网友表情象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