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机场前往西宁的路上
-------------------------------------------------------------------------------------------------
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中间流行一句话:男生看金庸,女生看琼瑶,不男不女看三毛!刚好那个春天三毛自杀了,有一个陕西籍的作家写了《哭三毛》《再哭三毛》的文章,在同学之间传得纷纷扬扬。伴着三毛热我们才知道有个王洛宾,知道他写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知道那歌里歌唱的美丽的地方就是青海。那里有举着皮鞭的牧羊姑娘,她那美丽的笑脸就像红太阳,她高举的皮鞭随时会打在你的身上,让你成为她帐篷里的羔羊……
喜欢上诗歌的时候,西川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的意境让我如痴如醉,而哈尔盖就在青海湖边。由此联想到另一个天才诗人海子,坐在海西州首府德令哈的夜色里,不想人类,一心只想念他心里的姐姐……
那时,我感到青海很美,很诗意……
青藏铁路的开通,青海的旅游热了起来。今年夏天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大赛,以及中国西部夏都的打造,让青海成为2007年盛夏有闲阶层旅游的首选……我不是有钱人,时间还有一点。那一天,郁闷得实在快要爆炸了,我对自己说,到青海去吧!去看看那些梦里的东西吧!
夏都西宁
从北京到西宁的机票很难买,朋友说,就到兰州吧。反正兰州机场离西宁也没多远。于是就到了兰州。
走出机舱,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西部的旷远辽阔。这里蓝天高旷,白云舒卷。阳光很刺眼,机场上很多人都戴着太阳镜。接我们的朋友热情地把我们送上车。一声笛鸣,上路了。
高速公路上除了我们的车,几乎没有别的车辆。公路两边的土山和沙丘,圆圆的像一个个此起彼伏馒头。“馒头”上植被很少,稀稀拉拉的裸露着黄色的地表。到达西宁的时候,太阳已经有点儿西斜了。
西宁的宾馆里不用空调,感觉却特别凉爽。刚到西宁的那个傍晚,藏族的朋友给我们献过哈达,宾主就依次入席,开始用精美的大杯子喝青稞美酒,吃大块的牛羊肉。席间,不时有藏族的姑娘小伙进行歌舞表演,以助酒兴。此时灯光烁烁,美酒与杯子闪闪发光,不由就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行琵琶马上催”的诗句。虽说杯子里的酒不是葡萄美酒,耳边响起的也不是嘈嘈切切的琵琶,但那种意境比诗里的还美。酒酣饭足之际,在河边漫步,抬头看,西天很高,太阳又红又大。低头看表,已经傍晚20点40分了,不免心里就起了疑惑:这是在哪里呢?怎末这时候天上还有太阳?它怎末就还有太阳呢?
西宁的傍晚美丽而宁静。我们下榻的远东大酒店不在闹市区,站在酒店16层的高楼上看窗外的夜色,朦胧的蓝色里透着金黄的点点灯光,心一下子就空阔起来。来时的郁闷和满腹块垒,霎时间被稀释得无影无踪。拿着数码相机有意无意的拍摄着窗外的夜景,酒意朦胧的嘴里就有了歌声——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在日月山下拍摄一张,很休闲的一匹马,从容优雅
----------------------------------------------------------------------------------------
第二天九点,要去青海湖。走出酒店,感到高原晨风硬而且凉,有点儿西部男人的味道,直截、干脆!朋友说青海湖和日月山更冷,大概要带毛衣上去,一干人马就满大街的找着买衣服。我找到一个武汉人开的服装店里,买了一套不戴警徽的作训服,披挂好,找到那帮狐朋狗友,嘻嘻哈哈的评论一番你的他的我的形象,随即上车开路。
日月山,黄土高原的地理起点
----------------------------------------------------------------------------------------------
日月山原名赤岭,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部,属祁连山脉,古时为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要冲。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的。后来,文成公主经日月山赴吐蕃和亲,形成了唐蕃古道。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驻驿于此,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帝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生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又想到联姻通好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甩下赤岭。宝镜变成了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而公主的泪水则汇成了滔滔的倒淌河。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就把赤岭改名日月山。现在,日月山脚下还建有文成公主庙。
美丽的经幡迎风飘舞。喇嘛说,那是风在念经。
-------------------------------------------------------------------------------------------------
我们到达日月山时,正是太阳当头的时分。高原上的光线出奇的好,抬头仰望,七彩的光线让人眼花缭乱。山风呼啸,五彩的经幡和旗子猎猎翻飞,满脑子都是啪啪的声响,宛若十万天兵在天风里齐声诵经一般。肃穆的感觉顿然而生。日月山下有藏民卖酸奶,三元钱一小碗,纯正的酸味让我的牙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骑在牦牛上,穿着藏民的服装照张相,过一把游牧民族剽悍的力量美,不也是一种不错的感觉吗?
从日月山到青海湖的高速公路两侧,到处是金黄的油菜花灿烂的怒放着。大片大片的草地,连绵起伏的草山中间,突然就有了一片黄金的缎子铺在大地上,那种感觉实在如入仙境。油菜花是很普通的,江南或者中原的暮春,到处都有它的身影。连刚入学的幼童都会用稚嫩的声音背诵“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可是只有在青海,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油菜花的神韵和风采。那是无法用语言描写的色彩和感觉,是只有神仙才能画出来的美丽画卷。
青海湖边的油菜花,演绎着大美不言的真正内涵
------------------------------------------------------------------------------------------
在遥远的草原上,莽莽起伏的绿色线条尽头,青海湖像一块剔透的蓝色水晶,铺展在天地之间。她以先声夺人的惊艳气势,征服了你的视觉和声音,目瞪口呆之际,你下意识的动作只有目瞪口呆。青海湖,在你第一眼看到她时,颠覆了你脑海中关于湖的概念和美的概念。她是一块凝固的美玉,她是大音稀声的音乐,她是上苍赐与青藏高原的魂魄,她是风中传颂着的六字真言的总和。越走近它,就越被她美的磅礴气势所征服,魂魄在她蓝色的苍茫间漫游,目光在黄、蓝、绿三色构成的图画中如痴如呆。
白的是云,黄的是油菜花,蓝的是青海湖
————————————————————————————————————————————————
青海湖边的游人很多,我们照例不能脱俗,找一条游艇徜徉在碧蓝的湖水中,浪花翻卷之间,蓝色的湖水和白色的浪花恰成绝妙的对比,岸边是黛青的山影,以及山脚下大片大片金色的油菜花,阳光打在湖面上,起伏的波浪就有了无穷的明暗变化。阳光打在远处的山影间,山影间就有了灵动的生气。阳光打在油菜花上,就有金色的光芒闪闪烁烁,在水天山地之间明明灭灭。
给一张湖水的特写,名字叫《蓝》
---------------------------------------------------------------------------------------------
青海湖深处最显眼的,是中国的一个鱼雷试验基地。高高的房子被钢架支撑着,矗立在湖面上,岁月打磨得它黯淡无光。唯一让人动心的是它额头的招牌:中国鱼雷试验基地。游艇从它身边走过,艇上的人都瞪大眼睛看着它。心里想着万一有一个没有爆炸的鱼雷被遗忘在湖水里,此刻正大鱼一样游弋在我们的身边,那该是多麽恐怖的事情啊!
青海湖边的经幡和游船
-------------------------------------------------------------------------------------------------
离青海湖十几公里的地方有几个餐馆,出售牦牛肉和草原羊肉,以及青海的特色面食。吃惯北京涮羊肉的诸君们,请不要用你们陈腐黯淡的味觉和墨守成规的想象来评价这里的羊肉,除非你来吃,你才能体会到我此话的正确。站在餐馆的门前,可以看见青海湖气势磅礴的蓝,纯净而又灵动,方佛就会奔涌而来,劈头盖脸的把你淹没……
这一张叫《深蓝》
-------------------------------------------------------------------------------------------------
在青海湖吃羊肉,本地的朋友会告诉你,最好就着大蒜一起吃。这里的大蒜个头特别大,一瓣差不多有内地的一头小蒜那末大,通身裹着一层紫色的袍子,轻轻一剥,白胖胖的身子就露出来了。抓起一块热腾腾冒着香气的羊肉,朋友会及时提醒你:不吃蒜,减一半。好像只有就着大蒜,那营养和香味才会加倍地体现似的。可一旦你嘴里咔嚓一声响,立马就会紧皱眉头吸一口冷气,嘶嘶着吐出断断续续的一句话:真——辣……
标志性建筑。
----------------------—————————————————————————————————————
趁着大家享受美味的机会,我偷偷跑出来,买通饭店门口的藏族同胞,拉着我再次返回到青海湖边。这是一处没有游人的地方,还没有开辟游乐设施,湖岸也没有整修。一切都是自然的原貌。湖边的草地上有晒干的牛屎。牛屎旁边的草地上,青草稀稀拉拉地,青草间散落着拳头大小的石头。我一步一步慢慢走到湖边,面对无边无际令人眩目的蓝,不知不觉地跪了下来。心里面明亮而纯净,耳边若有若无的回响着韩红的《蓝》,眼泪似乎要流下来……
塔尔寺的金顶和佛塔
------------------------------------------------------------------------------------------------
塔尔寺在藏民心中的神圣地位,你怎麽形容都不会过分。它坐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莲花山,据青海省省会西宁市26公里。
陪我游览塔尔寺的是藏族姑娘卓玛。她个子不高,丰满而美丽,脸上照例飞着两朵美丽的高原红,眼神灵动而又婉转,汉话和藏话都一等一的流利。
卓玛告诉我,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相传宗喀巴大师诞生以后,在他诞生的地方就长出了一颗菩提树。宗喀巴大师7岁到拉萨学习佛教,她妈妈非常想念他,每次背水经过菩提树旁边,都要在一块大石头上歇息,眺望遥远的草原深处,思念着远在拉萨的儿子。后来,妈妈就建设了一座佛塔,包住了那棵神奇的菩提树。再后来宗喀巴大师学成归来,在此创建寺院,普度众生。他的两个最著名的弟子就是达赖和班禅。后代人们用银子把当初的那个佛塔包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银塔,塔中是那棵神奇的菩提树,塔外是金光闪闪的金瓦大殿。大殿门外有很多磕等身长头的信徒。卓玛说,他们要磕十万个头以后才能离开。没有人监视他们,他们很自觉很虔诚。
为什末一定要磕十万个头?
卓玛说,因为那棵菩提树有十万片叶子,所以只有磕够十万个头才能算圆满。平日里有很多藏民盯着那棵菩提树,哪怕掉一片叶子,都会被人虔诚的捡起来。捡到叶子的人脸上的幸福,远比捡到金元宝幸福千倍万倍。
塔尔寺最值得一提的是酥油花馆。这是一个宗教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地方,更是人类信仰力量的体现。馆里陈列的酥油花作品,都是每年比赛中获胜者的作品。作品的内容都是关于佛教的。但是它的制作工艺是举世无双的。酥油的熔点非常低,因此每年制作酥油花的时节也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温度大概都在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酥油花的制作者都是寺庙里的喇嘛,他们把制作酥油花当作必修的宗教课程,无比虔诚,无比认真。为了不使人体的温度融化了酥油,喇嘛们每个人身边都放着一盆带着冰碴的冰水,每隔一两分钟,都会把手指在冰水里蘸一下,然后再接着工作。卓玛告诉我,在制作过程中,喇嘛们的手指基本上没有温度,他们是凭借着巨大的毅力和虔诚的宗教力量,来完成这些独特的艺术品的创作的。
酥油花制做完成之后,寺庙里要举行宗教活动,还要进行评比。然后按等级分门别类的陈列展览。1993年江泽民同志到塔尔寺视察,看到精美的酥油花时赞不绝口,并欣然题写馆名“酥油花馆”。
我在酥油花馆参观的时候,看到由于天气变暖,好多艺术品的造型都融化了。尽管如此,美艳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构图,还是让人流连忘返。尤其是卓玛的解说,更让我刚到信仰的力量是多麽的伟大啊!我想,什麽叫天长地久,什麽叫永恒,看看佛像前摇曳千年的酥油灯,看看大殿外磕等身长头的信徒,看看眼前的酥油花,只要你不是顽石,都会有所顿悟……
卓玛双手轻轻的分开,手心向上摊放在神像前的木栏杆上。她慢慢地低下头,额头轻触两手之间的栏杆,向神告别。栏杆被信徒的额头打磨得通明闪亮。我被她的虔诚所打动,心里轻轻的问自己:你有信仰吗?你信仰什麽?金钱?还是……?
走出酥油花馆,来到塔尔寺的大门口,游人空前的多了起来。音响里播放着亚东的歌《卓玛》,那美丽苍凉的歌声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你有一个花的名字,
美丽姑娘卓玛拉,
你有一个花的笑容,
美丽姑娘卓玛拉。
你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歌唱在那草原上,
你像春天飞舞的彩蝶,
闪烁在那花丛中。
啊,卓玛,
草原上的格桑花,
你把歌声献给雪山,
养育你的雪山,
你把美丽献给草原,
养育你的草原……
歌声带着我的心,在阳光白云间飘荡,在羊群和草地间飘荡。回头看看美丽的卓玛,她的脸上是平静的幸福。我不由随着音乐的节奏唱起来:草原的风,草原的雨,草原的羊群。草原的花,草原的水,草原的姑娘。卓玛听见我的歌声,微笑着接唱:啊,卓玛!啊,卓玛!草原上的姑娘卓玛拉……
这样愉快地唱着,我就想起了花儿。扭头问卓玛,青海是否有专门唱花儿的节日?回答说已经过去了。又问为什末藏族的姑娘都喜欢叫卓玛?草原上到底有多少个卓玛?卓玛灿烂地笑了,调皮地说,草原上有多少格桑花,就有多少美丽的卓玛!
哦,卓玛,草原上美丽的格桑花。
哦,卓玛,格桑花再次开遍草原的时候,我们还能见面吗?
2007年8月27日青海归来三周后作于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