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 逸
由于安史之乱,安禄山被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殊不知,安禄山之举是被迫的。
首先,忌惮小人。安禄山虽位高权重,但除了巴结皇帝,他与朝中很多群臣和边将关系都不怎么样,特别是与宰相杨国忠的关系极差。杨国忠不学无术,是个奸佞小人,能一朝得志,除了靠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外,全凭一些下三滥的手段,根本不讲道德和基本政治伦理,因此安禄山不把杨国忠放在眼里。而杨国忠又整日混在唐玄宗身边,安禄山难免会担心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小人之言,对自己下手。
其次,皇帝制衡。安禄山虽然与唐玄宗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保持着稳定而良好的关系,可是唐玄宗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毕竟是靠自己的杀伐决断在刀光剑影的混乱政局中一举拿下皇位,又一力开创开元盛世的有为天子,对于手握重兵的边将不可能没有一丝防范和戒备,肯定会对位高权重且对皇权有一定威胁的边将采取制衡措施。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近20万,实力不容小觑。即使是王忠嗣那样能征善战又对大唐王朝忠心耿耿的名将都被唐玄宗猜忌贬谪,最后抑郁而终,安禄山未免兔死狐悲。同时,唐玄宗年事日高,早晚要传位给太子,在此之前有可能会把功高震主、难于制服的边将先拿下为未来天子继位扫清障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安禄山。
另外,逆反心理。杨国忠整日喊着安禄山要反叛,其他节度使和朝中大臣也一个劲儿地上书说安禄山不老实,想让唐玄宗亲自把安禄山扳倒。这些人中确有一些是为大唐社稷考虑,但更多的人则是为了削减边镇势力而壮大自己的力量。胡人历来骁勇莽直,又有大军在手,安禄山岂能任由这等奸佞小人捏扁搓圆?
所以安禄山叛乱,未必是一开始就有造反的念头,要弑君篡位,他也有自己的不得已。与其坐以待毙,被唐玄宗或杨国忠这种小人收拾,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唐玄宗之前也收拾过很多位高权重的节度使,只是还没来得及收拾安禄山,他就反了,搞了个措手不及。
编辑/楚 月
订购电话:0371-86531198QQ群306956060杂志末页附评刊表,评刊积极的童鞋我们会赠下期杂志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