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孟子.梁惠王上〉1.3》解析 .下
————五十步笑百步的讽刺
【解析】
五十步笑百步的讽刺
说梁惠王没有与民同乐倒是真的,但要说他丝毫没把百姓的苦难放在心上,也的确有点委屈了人家。照他所说的救灾情况来看,他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作出了一些努力、也收到了一些实效的,应该说他还算个“人君”,最起码没有把自己的子民扔进水深火热之中。不过,按照孟老夫子的观点,梁惠王的这些做法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尽管梁惠王抱怨说邻国的国君不如自己,那也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差别罢了,没有什么值得笑话人家的,也没有什么理由对自己不如人家或没有把人家远远甩在后边而想不通。
后逃五十步与后逃一百步,同样都是逃跑,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程度的差别,而且这种程度的差别并不一定说明谁胆大胆小,而很可能体现在体质强弱上,只后逃了五十步的人就那点可怜巴巴的能耐!现在的问题是,逃跑了五十步的人反而耻笑后跑了一百步的人,说人家如何如何胆小怕死!
孟子借这个故事暗讥梁惠王,我们也的确觉得这位君主的可笑,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世上岂止只有一个“梁惠王”,不知不觉地也做了那个跑了五十步的逃兵。同样是赌,赌注大小的性质是一样的;同样是偷,顺手牵羊、揩公家之油与压门撬锁、钻洞爬墙是一样的,甚至还有些小贪、或有贼心没贼胆、或贪欲炽烧而苦于没有机会的“后备贪官”们,满嘴冒沫地咒骂走上了断头台的大贪。他们的区别,不过是在五十步还是一百步。道理虽然都懂,可我们往往就是能容忍那五十步的,而对一百步的严惩不贷。
让我们还是回到孟老夫子的正题吧。诊断出梁惠王心理上的毛病后,孟子紧接着给他开出了处方。这处方实际上是循序渐进的两步:
第一步,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是一个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在农业与渔业之间,辅之以林业,基本任务是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当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奔小康、望大同。在此阶段,孟子特别强调要“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这种注意保护自然资源的保持生态平衡思想的超前性,真让我们今天的人感到惊讶不已,而且值得我们深思。假如古人一直牢记孟子的话并努力实践,留给我们的山河可能又是另一个样子,当然,我们不能责怪古人,但愿我们不要再被后人责骂就是了。
第二步,富民兴教,王道之成。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要发展养殖业和初步的轻工业生产,达到“衣帛食肉”,丰衣足食。在物质文明有所发展的前提下,更重要的飞跃是把精神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要求在富同的基础上“谨庠序之教”,大办教育。如此一来,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举,国家的强盛便指日可待了。
类似的道理,孔子在《论语》里已讲得十分清楚,他把社会发展的进梯概括为“庶之、富之、教之”三步曲,而孟子在此阐述得更为具体和可操作。从生存到温饱再到小康,这既是孟子为梁惠王开列的治国良方,也是他自己心目中的盛世蓝图。
在这一社会发展过程中,孟子又告诫梁惠王要防止社会贫富不均,假如真出现了“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惨剧,你做国君的也不要找荒唐的托词来推卸责任。你在最初的时候可以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这不是终极目标,只有最后走上共同富裕才是正途。而担负解决两极分化社会责任的只有国家的领导人,你不忘自己的职责,天下百姓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领导。
孟子层层紧逼、丝丝入扣的侃侃而谈,使梁惠王不知不觉间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何况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呢?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