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今天与本部联考,上午8:00-9:40考语文。

语文文学作品欣赏《美景,总之半梦半醒之间》,作者迟子建。1964年出生的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漠河,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曾多次荣获文学大奖。她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附文】①太阳是不太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在为灿烂时刻养精蓄锐。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②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地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手抚摸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排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照在雪地上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四月十日,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光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赏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明月,不是初生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排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看过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⑤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美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⑥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在那个时刻,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月亮才美得夺目。

题1:本文重点写月光,但开头却用较多的笔墨写太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作者通过较多的笔墨写太阳,主要是突出了太阳的“不大懂得养生”的特点,并且与月亮的“修行有道”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月的认可和喜爱,同时也为文章后面的描写抒情作铺垫。

题2:概括月光的四季特点,并分析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4分)

答:春天:绿意,嫩;夏日:饱满,丰腴;秋天:安详恬淡,悠远,清寂;冬天:新鲜明媚,奇异光芒。

作者在描写四季月光不同特点的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如古琴

的琴音,悠远”“清寂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

悠远、明媚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犹疑之感,瑟瑟缩缩”,拟

人句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安详、瑟缩的特点,同样也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题3: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2分

答:没有亏,就没有圆满,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2)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2分)

答:在清醒时很难看到美景,在半梦半醒之间,美景才会震撼心灵。

⑶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人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月光的调皮和可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⑷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答:运用比喻,将栖息在林中的月光比喻成“燃烧着”的灯和篝火,借月亮表达人要不断地付出和奉献自己。

题4:作者认为“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你认同吗?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认同。正因为作者所看到的一切是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并且月光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美景也就在这圆亏之中。生活中也是如此,太清醒,太透明,就容易什么都看透,也就不会有新奇、震撼之感,美也就相应的淡化了。(也可答不认同,理由充分即可。)
题5:“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中”指的美景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它到底美在哪里呢?请简要概括。(3分)答:美在热烈燃烧,震撼人心(摄人心魄),夺人眼目。
题6::请揣摩作者第二段写“冬春之交的月光”的匠心所在?。(3分)

答:欲扬先抑,形成反差;与下文出现的月亮形成对比,从而突出热烈燃烧的月亮(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题7:“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作者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答:人要勇于奉献,用自己的付出甚至牺牲造福他人。认同,人生因为付出而精彩,生活因为造福他人而更美妙,像月亮一样不会因为一次次的亏过,就不燃烧了。不认同,因为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应该珍爱自己,只有每个人都活得精彩,世界才更精彩。(3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妥帖;有欠缺酌扣)

题8文中“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的含意是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指月亮没有对圆满的美的热烈追求,就不会有亏损;而亏损往往能为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这也体现了一种生活哲理: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味索取只会令我们成为欲望的奴隶,不懂得燃烧就会让我们的生命结束在平庸无为中,付出和给予才是滋润生命的源泉,才是丰富人生的养料。人生因付出而绽放精彩,生命因造福他人而更加美妙。在执着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会经历一些人生低谷,而这时期的蛰伏常常是为以后的成功作准备。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轻易放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8451.html

更多阅读

龙小云,出生在李园的孤儿——《小李飞刀》 飞刀问情龙小云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山西太原李园,一个武林中人人敬畏的地方,他的主人李寻欢,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一个可以令之间女子着迷的人,但是他的心中却只有林诗音一个。在这个李园中,一个孩子在这里出生了,她是林诗音的孩子,但是他不姓李,他姓龙,叫

想你,总是在不经意间 想你总是在雨季

夜是这样的宁静,晚风带走了我一天的倦意,坐在荧屏前,看着淡淡的月光从窗棂轻泻进来,《真的好想你》这首让人思绪万千而悠悠缠绵的乐曲在寂静的深秋夜色里流淌,她弥漫了我的心房,使我浓浓的思念也渐渐荡漾开来,溢满了我的心扉......想 你 -

声明:《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为网友想鲨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