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佛教寺院格局 藏传佛教寺院

旅游时,我们经常参观一些古刹名寺,只感到寺院庙堂典雅庄重、气势壮观,又欣赏寺院园林自然雅致、意境层深,但对佛教寺庙的建筑布局、建筑样式、建筑风格、寺院建筑的艺术美学知之甚少,一个时期,学习了有关佛教寺院建筑书刊杂志,整理了一些资料,为我们参访佛教寺院加深认识,或许有用,这里和博友分享学习。

我国的佛教建筑是一大瑰宝。佛教兴起公元前5-6世纪,起源地在今尼泊尔,创始人释迦牟尼。大概在公元前后开始在中国流传,所谓佛法东传,白马西来。现存最早的佛教寺院是洛阳的白马寺。此外还有着名的佛教四大名山——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都有大量的佛教建筑群。当然还有中岳的少林寺,也是威名赫赫。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建筑而言,刚开始只是带来了“塔”的概念。当时又叫浮屠,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用七级高的塔比喻其人的功德之高。不过那时的“塔”其实就是佛教徒的坟冢,常埋的是他们的骨灰。因为佛祖火化成的舍利子就是工蜂在八座塔里,后阿育王为推广佛教,就取出舍利子再分成许多份派使者到各处建塔供奉。因此,塔就成为教徒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建筑。受印度佛教建筑的影响,中国佛教建筑最初的寺庙也把塔放在中心位置。据说,白马寺的中心建筑是一座大方木塔,周围建有殿堂、廊门(可惜我没到过,想必已经变了)。

随着佛教日应中国化,建筑也向中国化。以塔为中心向以殿堂为中心演变。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华夏大地自殷周至唐代的一千多年中、王府、署衙、宅第等,逐步形成以殿为主,由层层院落组成的传统建筑模式。在这种建筑群中,殿的位置是崇高的、神圣的、威严的,是帝王议论国家大事、举行大典的地方,也是祭祀天地,社稷、神灵和祖宗牌位的地方。因此在佛教寺庙中,供奉佛像、礼佛、诵经的地方也应该是殿,这是中国人早已习惯并经常采用的形式。二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王公、贵族、富商、甚至皇帝,出于对佛教的崇敬,往往“舍宅为寺”。这些宅第都以大殿为主体建筑,改成寺庙后,对佛教寺庙建筑布局和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鉴于以上原因,中国汉地佛寺的建筑布局,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采取了中国古代官署和传统院落的形式。同时,一寺之中可以有若干院,建筑规模较小的寺也叫做院。比丘尼住的院多称为庵。

这种佛寺布局,一般是坐北向南,山门和各殿都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是基本对称的廊屋。我国保护最完整的一处禅宗寺院是四川新都宝光寺,宝光寺创建于唐代,以后历代迭经培修和重建。但至今仍保存了我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这种布局在全国众多的佛寺中已很难见到了。


唐大慈恩寺大雁塔

一般的寺院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殿内两侧是十八罗汉(殿外两侧是客堂和忏堂{忏堂设有往生牌位和延生牌位})---大悲阁或是观音殿(两侧是斋堂和厢房)---地藏殿(有些小寺院是没有的)---玉佛殿(有些是在两侧供奉)---罗汉堂(一般小寺院是没有的)---藏经阁(只有大丛林才会有)---塔。一般是每个殿门前都会设有香炉和烛台的。

若我们游览汉地较大的佛教寺院,一般会是如此路线:


唐兴教寺山门

山门——寺庙的大门,山门一般有三道门,象征佛教“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山门内,两侧龛中各有一尊执金刚杵护持佛法的天神,名叫金刚力士。


唐长安云居寺天王殿

天王殿,殿堂两边塑着身材魁梧高大的“四大天王”,殿堂正中一直塑的是弥勒佛,因此也有把天王殿叫作弥勒殿的。弥勒佛背后,多设龛供奉护法韦驮像,正对大雄殿。


古香积寺钟鼓楼

到大雄殿的路上两旁一般会有钟鼓楼,佛教寺院敲钟击鼓是有仪规的。早晨,钟声继以鼓点;迟暮,鼓点继以钟声。“钟敲鹤起,鼓击龙飞”;“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寺院不仅把钟鼓作为实施佛教礼仪的重要法器,还在钟鼓声中注入了深沉的佛教教义。论其作用,这是寺院以外的钟鼓所远远逊色的。


唐大兴善寺大雄宝殿


大雄殿或称大殿,即寺院的正殿,殿中塑像各寺院略有差异。中间:有的塑“一佛二弟子”,中为释迦牟尼说法坐像,左右分别为迦叶、阿难尊者侍立像。有的塑“横三世佛”,中为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有的塑“纵三世佛”,中为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的迦叶佛、有为未来的弥勒佛;

两侧:多塑十八罗汉,壁间也有塑五百罗汉的。

背后:有的塑阿弥陀佛,他左手下垂,接引众生,右手当胸,掌托莲台。有的塑“弥陀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若另设殿堂则叫弥陀殿)。有的塑观音菩萨,通常为“海岛观音”。她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伽山海之间;两边还塑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其后壁塑《普门品》中观音菩萨救八难的景象(若另设殿堂则叫观音殿)。有的塑“三大士”,中为骑吼狮的观音菩萨、左为骑青狮的文殊菩萨、有为骑白象的普贤菩萨(若另设殿堂则叫三大士殿)。


唐大兴善寺金刚堂

说法堂、藏经楼一般都是堂楼结合,具有两种功能的宏伟建筑。下面是说法堂,堂中设有高大的法座,法座的板屏上画着勇猛的狮子,因狮子吼象征佛说法。法堂左右设钟鼓,以备法师说法时叩击。


兴教寺藏经楼

上面是藏经楼,庋藏着佛教经、律、论三藏典籍及其它法宝、法器,此楼除了特许“阅藏”者外,一般僧人是不得随意上去的。


唐大慈善寺回廊禅堂

较大的寺庙在主体殿阁两侧,仿宫殿廊院式布局,对称排列若干个较小的院落。如菩提院、般若院、塔院、方丈院、法堂、祖师殿、罗汉殿等。现在在回廊中基本设置有五个部分,即所谓“五大堂口”:禅堂、客堂;库房、大家(厨房)、衣钵寮。


汉地佛教寺院格局 藏传佛教寺院
广仁寺荷花池

佛寺中,广植花木,或松或柏,或菩提或紫荆、藤萝。有的庭院内掘有荷花池,叠假山,并同建筑有机结合,成为理想宗教场所,又是安全舒适的生活区。若是有文化沉定,更加是香火鼎盛。


伽蓝七殿

从北魏开始,寺院建筑在中国兴盛起来,但是,印度神庙和佛寺建筑的模式并没有被接受。寺,在中国原来就是汉代官署的名称。相传中国第一座古寺,东汉永平十年所建的白马寺,就是用接待外国宾客的官署棗鸿胪寺改建的。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把佛寺与官府、宅邱、祠堂混同起来。这是因为在建筑格局上,支配中国人的是根深蒂固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在这种文化一心理的指导下,必然会产生一个建筑模式,而模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不仅宫殿官邸如是,词堂民居如是,寺院道观也如是。所以中国佛寺一开始就融合了固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柯庙,依然是平面方形,对称稳重,南北中轴线布局,构成整伤严谨,气势磅礴的建筑群体。
  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当时的寺院习称“浮屠祠”,礼拜塔中舍利是当时信徒巡礼的主要内容。庙前有廊庑围绕,正中院庭的前后有殿堂,房院为僧房。隋唐以后,造巨像成风,佛殿普遍代替佛塔,佛塔渐渐被挤出寺院,或另辟塔院,或置于寺前后或两侧。
  禅宗兴起后,提倡“伽蓝七殿”制。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楼、鼓楼等建筑。明代以后,伽蓝制度已有定式,殿堂塑像也大抵一致。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山门常盖成殿堂式,殿内左右分塑二金刚力士,守护佛法。 
  山门而后的天王殿,中供大肚弥勒,弥勒是释迦的继承人,称为“未来佛”。弥勒像的左右分裂四大天王像,掌管东西南北四大部洲的山河大地,又称为“四大金刚”。弥勒像的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天尊。
  大雄殿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供一尊佛,或释迦佛或毗卢佛或接引佛,有的供三尊佛,或三世佛(中释迦佛、左东方药师琉璃光佛、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或三身佛(法身、报身、化身)。主尊两侧,常有左右胁侍,即老“迦叶”、少“阿难”,或塑文殊、普贤两菩萨。殿内东西两侧面,多塑十八罗汉像或二十诸天。佛去背后多塑一堂“海岛观音”。
  法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是寺中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
  最后是藏经楼,珍藏佛经的地方。
  大雄宝殿两旁的东西配殿,西为伽蓝殿,供像三尊,中波斯匿王,左陀太子,右给孤独长者。两侧常供十八位伽蓝神。东为祖师殿,多供奉达摩或当寺开山祖师。
  其它尚有库房、客房、厨房、浴室等等,分布四周。
  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也较普遍。以寺为主,或包以园林,或附缀园林,或穿插园林。与寺庙均衡、对称、封闭相反,园林的配置则追摹自然,灵活多变,园林中水涧溪流,似源头无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似境界无穷。这两种相反的艺术格局构成了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有自然情趣、意境层深的欣赏。如苏州的灵岩寺、杭州的灵隐寺、夫台山国清寺、广东曲江南华寺、湖南衡山祝圣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成都文殊院等等,都属于此类格局。

寺院建筑的艺术处理

中国的寺院建筑样式与宫殿相似,更多地融会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在时间进程和空间的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屋顶的形状和装饰占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和微翘的飞檐呈现着向上、向外的张力。配以宽厚的正身、廓大的台基,主次分明,升降有致,加上严谨对称的结构布局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庄严浑厚,行观其间,不难体验到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流动美。
  基座,分为普通基座与高级基座;以显示建筑寺庙的等级和风格。普通基座一般用在天王殿,随着院落的进深,基座逐渐升高。大雄宝殿的基座,人们常称为须弥座,须弥是佛教中“位于世界中心的最高之山”,把大雄宝殿置于须弥座上,借助于台基高隆的地势,周围建筑群体的烘托,以显示佛殿的宏伟庄严。 
  开间,平面组合中的佛寺院落大多数开间都是单数,这也是中国古代以单数为吉祥。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如大雄宝殿用九、五开间,以象征“帝王之尊”。其余大殿一般为三间。间的纵深为进深,开间与进深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整体建筑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屋顶,寺院建筑的体身部分,体型都显得庞大笨拙,但在屋顶上却利用木结构的特点把屋顶做成曲面形。寺院屋顶造型有底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庑殿、歇山屋顶又有单据和重檐两种。




  飞檐,又使屋顶上独具风韵,那弯曲的屋面,向外和向上探伸起翘的屋角,使十分庞大高耸的屋顶显得格外生动而轻巧,除了屋面是凹曲外,屋檐、屋角和屋顶的飞脊都是弯曲的,彼此相形相映,构成中国古典别具一格的屋顶造型。琉璃瓦饰,建筑屋顶的正脊、垂脊、檐角上置有多种琉璃瓦饰,如正脊与垂脊相交处的大吻,因它有张牙舞爪欲将正脊吞下之势,故又称“吞脊兽”。大吻产生于汉代,称鸱尾。最早的鸱尾呈鱼尾形,鸱是大海中的鲸,佛经上说它是雨神的座物,能灭火,故造鱼形以厌胜。


唐大慈恩寺

  檐角上常排列一队有趣的小兽,小兽的大小多少视寺庙宫殿的等级而定。最高等级共有十个,其顺序是:由一个骑凤的仙人领头,后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狡猊、押鱼、懈豸、斗牛、行什。这些排列的小兽,或象征吉祥安定,能灭火消灾,或是正义公道的化身,能剪除邪恶。这些造型精美,神态各异的小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梁思成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8722.html

更多阅读

《胭脂:胭脂泪,留人醉》转贴

胭脂:胭脂泪,留人醉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古代女性施于颜面与唇部的红妆。胭脂是外来词,古时还写作“燕脂”、“焉支”、“燕支”等等同音字。汉武帝时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而且还带回了大量的异域文化

玄空风水|昆明 ,玩转星月菩提 妙用堂星月菩提

玄空风水|(昆明),玩转星月菩提星月菩提编辑星月菩提是黄藤的种子经过打磨,它有很多种,根据“星”的密度,和油度区分,例如元宝菩提子、金蟾菩提子、浅色金蝉菩提子、摩尼子(也就是冰花星月)。《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开示:以菩提子佛

梵音大悲咒念法汉字注音 汉字注音在线

首先,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所持的咒语,用途是解急救困的。。。藏传佛教大悲咒,用汉字注音的版本,跟梵音版的,很接近。。。所以说,藏地的佛教咒语,基本是拿来主义,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更接近于梵音。。。汉地中土的大悲咒,发音就离梵音的差别

亚麻籽是什么?亚麻籽有什么功效作用 亚麻籽食用功效与作用

亚麻籽是什么?虽然亚麻籽有很多非常独特的养生功效。但是因为亚麻籽产地少而且产地都闭塞偏僻,所以少有人了解亚麻籽。  亚麻籽名字的由来:亚麻籽是在东汉的时候,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所以,汉地叫这种作物叫胡麻。山丫头家这里

声明:《汉地佛教寺院格局 藏传佛教寺院》为网友他会腻我何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