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对象:刘XX男孩八岁
观察教师:任课(生活语文)老师
观察时间:2013年9月
一、个案观察阐述:
八岁的小男孩刘XX是我校的蜜蜂班(相当于培智三年级)插班生,出生2005年1月,其父母是自由职业。开学将近两周,每天不愿意到学校来,即使坐在教室里,也是整天神情沮丧,噘着嘴巴,对于周围的事情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漠然神情。刘XX同学性格内向,由于是早产儿,刘XX的大脑缺氧,也因此语言表述和智力受损加重了他与他人沟通的困难。而且,刘XX凡事以我为中心、个性很强、脾气很倔强,对于老师和同学都是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有的同学经过他的身边不小心踩了他的脚或动了他的东西,他就会抬手打同学。开学已经过了两周了,刘XX依然不愿意上学,依然与老师、同学之间没有交流。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刘XX同学曾经在化机厂的幼儿园上过两年的学。后来升小学的时候,因智力原因,没有小学愿意接收他,所以刘XX被父母送到了特殊学校。刘XX是家里的唯一男孩子,再加上智力低下,家里人一直对他过度宠爱,养成他倔强、任性、不愿与人交往的坏习惯。其次,因为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父亲初中文化程度,母亲小学文化程度,父母俩是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父严母慈。父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对其打骂;母亲溺爱刘XX,总是对其百依百顺。因此,造就了刘XX脾气倔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随意动手打同学。
2、陌生的学习环境,这个长期处于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来到新的学校后,因为是插班生,与周围的环境不熟悉,也不太会讲话,陌生的语言及人际环境,使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既不听老师的话,也没有自己的朋友,不被小朋友们接纳,成为老师们眼中的“倔强的、不愿意上学的问题儿童”。
三、教育应对措施: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健康发展重要的场所,因而我决定在学校生活以及家长工作两方面入手,对刘XX倔强、不愿意上学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1、在学校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干预:
(1)抓住时机发现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让刘XX喜欢上学校;
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缺点,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教师要创设条件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对其及时夸奖,使其有成功的体验。在一日活动中教师随时随地留意发现刘XX的长处,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并夸奖他,如倒垃圾、擦黑板、关灯等等。再比如,上课时间,教师可以多向刘XX提一些他能回答的问题,并和全班同学们一起用掌声以示对他的夸奖,让他多多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同伴的认可和接纳,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的生活当中。同时,教师需要常常用微笑、点头、信任的眼神、爱抚的动作等以示象征性的表扬,也可以发给他一些糖果、饼干等小食品以示实质性的表扬和奖励。由于教师对他持尊重、关注、肯定、赞许的态度,慢慢地刘XX不再排斥上学,班级的同学也会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玩耍。
(2)帮助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正确方法
每当下课时分,刘XX一个人噘着嘴巴、闷闷不乐地看着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时,我想他的内心还是渴望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的。可是,他还不知道怎样和别人去交流,因此,为了让刘XX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教师需要积极创设环境,如让班上活泼的同学和刘XX一起做事情,让他们一起收拾玩具、倒垃圾等等。渐渐地,刘XX熟悉了班集体,也让他了解其他的同学,使他初步轻松自然地感受到班集体生活的乐趣。
经过两周的努力,刘XX不再反感到学校上学,不再是对班集体的事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主动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主动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整个人都开朗起来了。
2、在家庭教育上的建议:
利用上、放学的时间,我主动与刘XX的父母交流教育观念及方法,并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对孩子改观,对教育改观。
家长需要多鼓励、夸奖孩子,引导孩子说出在学校里的生活及认识的新同学和有趣的事情等等。其次,家长需要多挤出时间和孩子沟通,如多带孩子到公园玩,多做亲子活动,在亲子活动之中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再者,家长要尊重孩子,不能认为孩子做错事就只能通过打骂和训斥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家长需要通过讲道理、说名人教育事迹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四、个案转化效果:
虽然开学至今只有短短的两周,但是刘XX的“问题”倒是解决了很多。由原来的刘XX沉默寡言到积极参与同学活动当中;由原来的拒绝上学到乐意上学;由原来的事不关己的漠然到主动、积极的做班务等等。刘XX,他不再是教师眼中的“倔强的问题儿童”;他不再是家长口中的“不懂事的孩子”;他不再是同学中的“孤独者”,这些都是刘XX的进步。同时,家长也在短短的两周内对孩子也有所改观,不再动不动对孩子打骂训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五、教师反思: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暂且不管这句话是否精确,其中的教育观念还是对教师有所启发的。一千个家庭就造就了一千种不同性格的孩子。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有教育价值的事情,做一个真正的有心人,对不同的孩子及时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及时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校合一”一直是学校注重的办学方法。班主任要及时关注“特殊儿童”及时与家长沟通,从多方面共同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民主、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让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引导孩子的心理走向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