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好几个月的雨,今天难得出太阳。闲来无事,决定去三水大旗头村看看。
其实前些年我在寻找广州附近的古村落系列活动中,已经知道这个村了,只是碍于它离广州较远,交通又不方便,所以一直没去成。
坐了一趟地铁,一趟市际长途,一趟郊区长途,两趟摩托车,终于到达了大旗头村。这当然有我对交通不熟悉的原因,另外也有网络对这里的交通缺乏准确信息的缘故。
和广州附近许多清代古村一样,这里的建筑也是以广州一带特有的镬耳屋为主,只是这里是广东镬耳屋保存得最好的古村,也是规模最大,排列得最整齐的古村。
虽然我们曾在坑背村、黄浦古村、菩山村见过类似的古村。但都觉得是小打小闹,也显得有些混乱。而在这里,你会对井然有序这个词有进一步认识。
村里现在作为一个古村景区保护起来,不再拆建,以保持古村的原貌。因此古村的原住村民已经极少在古村里住,基本上都搬到了后面的新村里去了。古村也显得冷清,在井然和整洁之中,这种冷清缺乏生动的灵气。
古村里基本没有游客,十元的门票大致是象征性的,你想不交的话肯定有办法做到。
如果对这里的历史不是很有研究的话,古村很快就可以走完了。
最大的感叹是对古人的敬佩,同时也有对现代人的可怜。在一个经济远不如现在发达的年代,大旗头村能够成就如此秩序井然的民居建筑,而现代广东农村的建筑之混乱和无序,直教人面对古人脸红。
和村外的老农坐在石上聊天,他说来这里的人很少,那些门票收入根本不足以养活村民,村民现在仍然是靠种菜养鱼等为生。老人对外面的世界的快速变化感叹而又无奈,语气却依然平静。只是在说起古村曾经辉煌的历史时,眼里仍然透出了自豪的神采。
是的,辉煌是很再续的,通常的规律就是走向沉寂。而且一个不能活着的古村,它的沉沦将会来得更快。
这个曾经被称为广东最美丽的古村,确实是需要一点儿的激情。
只要管理者想想办法,我觉得它可以更美丽、更生动,更有人气。
半亩方塘后的古村,由于连续的大雨,泥沙全冲了进去,池塘的水都变成了黄色的了。
古村麻石广场
大榕村下,通常都是古村当年人们聚焦休息的地方。
这里的镬耳堪称广东最好的
整齐的镬耳
古村的每条巷道都有地下排水设置,这个很先进。
民居里的石磨印了苍苔
一个老村民从旧屋里清出了这个陶器,说是几十年以前装酒用的,现在没用了。我说这东西再过些年会值钱的。老农说,到值钱的时候我都死了,你要就给你吧。
我把它装进了我的背包,不过我最后还是偷偷的把它放回到古村的老屋里,因为我实在不忍心把这个已经在这里静静呆了几十年的陶器,带离这个它已经无比熟悉的地方。
古屋的墙上的青砖,我一直觉得它有一种奔驰而来的放射性的力量,看久了,会着魔。
完整的镬耳
这个塔与菩山塔很相似
废弃了的小学,铁门已经长满了锈,旗字也不见了,变成了大头小学,不知道迁走的原因是不是越读越头大:)
其中一个祠堂
面对大旗头村,想想现在那些混乱的农村建筑,感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