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选独家完全版 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2014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选

之一

【郑重提示】

高中生应当写好记叙文

从1999年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起,文体不限已经15年了。就是说,记叙文、议论文在高考作文中一视同仁已经15年了。但是,不知是何缘故,在江苏,乃至全中国,高中作文教学依然严重偏向于议论文。我们接触过不少考生,都说:“老师不教记叙文!”“老师不让写记叙文!”有的同学甚至理直气壮地宣告:“我不会写记叙文!”

一个高中生竟然把“不会写记叙文”视为天经地义,这,就值得中语界高度警觉了!

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到“理性”,故写作的基础工程是“记叙文”,记叙文写好了一辈子受用,记叙文写不好其他文体必定写不好!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回忆道:“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

北京师大刘锡庆先生曾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高中生茅庐未出,对世事人生了解得相当浅,要他们发表议论、剖析事理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所以,在目前的高考作文中,面广量大的所谓“议论文”几乎千篇一律,均是公理、常理、大道理,甚至“不讲理”。这种作文委实把阅卷人读倦了、读厌了。请想一想:这些作文能获得好的成绩吗?

相反,青春焕发、热情洋溢、正好奇地扫描五彩缤纷的世界的高中生,有着记叙、描写人物和事物的先天优势,只要原原本本地、原汁原味地写下自己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就一定能出彩,一定能动人。电影《城南旧事》借助一个小女孩的瞳孔凝视种种风物人情,拨动了千万人的心灵弦索,鸣响了“大美”之音,至今令人怀想。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为什么不能解放一下高中少男少女的天真可爱的眸子呢?

一种颠倒了的“认识论”。

一种颠倒了的“作文教学理念”。

恳请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把这种颠倒再颠倒过来。

且不论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单从高考“拿分”来看,写记叙文也分明优胜于议论文。今天在6家报纸公布的30篇优秀作文中,记叙文共计17篇,占56%。请读者诸君注意,今年高考作文答卷中的记叙文共占15%左右(抽样调查数据),恰恰是这15%的记叙文涌现了如此之多的“拔尖之作”,你说高考作文若想脱颖而出拿高分,舍“此”其谁?

今年得知,《南京晨报》每年均仔细阅读和比较见报的优秀作文,认为那些鲜活的、有情趣的记叙文更好一些,希望能多多发表。所以,本“专家组”决定百分之百地交给他们记叙文。

这4篇中的第1篇《青春万岁》,非常精彩,不再细说,请读者自己品味。特别推荐后面的《不朽的青春》、《青春的那些事》和《致青春》。由“青春”的高中生写自己的烂漫“青春”,本属自然之理,但如今的考生喜欢“手电筒照人”,高度“忘我”,下笔便是“史铁生”等等。这三篇作文实实在在地写高三学生的日常生活,把自己的“青春”摆进去了,故读来特别有滋有味。你看:你们疯啊,闹啊,笑啊,哭啊,调皮啊,捣蛋啊,偷懒啊,奋发啊,沉思啊,冲动啊,简直把学校甚至连街坊都给掀翻天啦!这是多么火热、美丽、令人神往的青春啊,其感染力不言自明。从文学表述上看,三作别有风采,张牙舞爪,不拘一格,新的修辞,新的节奏,新的色调,新的结构,诚可谓“千红万紫进军来”。如若叫三位小作者写同样立意的议论文,我们估计:既讲不出什么深刻的道理来,又会板起面孔大抛生硬冷漠的“套话”!所以,说回来:高中小友们,请多多写记叙文,多多写自己吧!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优秀作文】

青春万岁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那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青春的那些事

“丁丁零……”下课铃响了。

“快快快,快跑,去厕所抢位子。”不知道是谁大嗓音喊了这样一句话。对她真是无语。可是她说的也对,因为你不早去,你就要等好长时间,才能回班。

“好想把她们都给变没有,看谁还和我抢位子。”小雅愤愤地说,“每次去厕所,都要等好长时间,等得我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哈哈哈……”我们班里的人听到了都很无语地笑了。然后,我到小雅面前,说:“来,给姐姐看看,你头发白了多少了,来,我数数看。”

“一根、两根、三根……”谁知,小雨比我先一步“数”起小雅的头发来了。我心里想:小雨你完了!心中却暗暗自喜,因为我知道下面将要出现什么状况……

果不其然。“小雨!”我听到了什么声音,好像是谁的磨牙声。好吧,我知道了,是小雅嘴里发出的。然后,一阵尘埃扬起,“咳咳……”班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起哄的声音。猛的一声“疼”的叫声,盖过了全班的喧哗。我们都为小雨感到可怜。因为小雅爱发如命,谁敢碰她的头发,那相当于要了她的命啊,所以小雨此番不备,惨遭小雅的毒手。幸好,我只是光说而没做,不然有报应,那个“疼”下回将从我嘴里发出。唉,幸好啊幸好!

这时,上课铃响了。

“啊,这节课是数学老师的课,完了完了,我又要去找周公约会了。”睡神小衷高兴地说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说睡神啊,你能不能把你的脑袋打开啊?装点知识进去行不行啊?我真替你忧心啊!”我恨铁不成钢地说。

睡神无谓地说:“我这叫养精蓄锐,反正有你在,我知道亲爱的盼盼一定会帮我做好笔记的,对不对啊?”

“好吧!”我无可奈何。

“你不要担心嘛!反正我很年轻,没事的。”

我心里想:我们因为年轻,就可以这样无所谓吗?我们打打闹闹,因为我们年轻,正值青春时期嘛。等我们以后老了,想打也打不成了呢。但我们可以荒废自己的青春吗?

青春是不朽的。青春的那些事也是不朽的。我们疯够了,总得收收心吧……

不朽的青春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至少,我赞同。

十八岁,很庆幸,我们相遇在这个年纪,相遇在这个可以做梦的年纪,共同造就着我们梦一样的青春。

还记得,我们都不想上高中,说高中太苦了,会受不了的,可是终究没有一个人会半路退出,却让高中成了过得最难忘的三年。

这些年,我们一起,风风雨雨。还记得,我们一起偷懒。不想跑操,就一块不去,却恰好被老师逮个正着,直到学期结束,就一次操都没有再敢逃过,只是每次都是怀着不忿的心情去的。

还记得,我们一起逛街。每次来学校都比规定时间早那么一点,然后一起去玩,去买衣服。可是,每次的结果总是谁都买不到合适的,却总把卖家搞得无语。估计现在街上的店家都认识我们了。直到现在,老板们都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谁知道是哪个丫头的嘴巴太损了呢?!

还记得,我们一起减肥。“肿么办?我又肿啦!”……谁都不想用运动减肥法,斟酌了三秒钟,都双手赞成食物减肥法。于是抛弃了主食,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水果以及零食。结果,可想而知,瘪下去的没有人,只有钱包,人都吃肿啦。

还记得,每当看到别人有朋友带吃的来看望,便会聚之以羡慕的眼神,但随后都会消逝,继而都会不屑地说:“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自己看自己!”结果呢……大群吃货“共产”,我就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

记得一百天的倒计时那天,憧憬着会出现电影《青春派》中的“等一下,泰戈尔曾经说过……”直到结束都没有一句“等一下”。

记得毕业那天,我们不顾形象地在班里给同学们表演节目,即使歌的调已不成调。谁都知道,这是我们在校的最后一天了。紧紧相拥,没有谁会掉眼泪,因为是在应高兴的时刻,可第二天,眼睛都肿了。

现在,我们坐在各自的考场里,临行前相拥着说不要紧张。很好,我没有紧张,我想到的,只有你们—我的好闺蜜们。想到的,只有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回忆。不朽的青春,不朽的我们。只要为了梦想不服输,再苦也不停止脚步。

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我只想说,对,我们就是青年人!

致青春

“谁将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了嫁衣……”

那一年,表姐的同学聚会上,一首《同桌的你》,勾起了所有人青春时的回忆。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屋子里,欢声笑语回荡在我耳畔,十年再聚首,多么难得。

“就你那时候最凶了,拿着个小木棍,谁讲话就在谁跟前挥着……”曾经暗恋过表姐的一个男的,脸喝得通红,“我被打得最多……”脸上似乎露出了幸福的表情。“谁让你当时脸皮那么厚来着。”表姐只捂着嘴笑。在座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

“谁说是你被打得最多,我也不少,好不好?”另一个男的,肥头大耳,刚来的时候穿得很体面,现在喝多了,完全失去了开始的样子。

……

一桌子人在那里有说有笑,回忆着十年前的点点滴滴。

那时候我刚读高一,对人世的聚散分离没有一丝感触,总觉得自己还青春,没有朽去的青春,我会永远守她。看到饭桌上的他们说说笑笑还会掉下几滴眼泪,也不觉有什么。

“还记得我们班上代表学校演的小品吗?”表姐拍了一下手。

“记得,记得!《同桌的你》,我演你同桌,你和我演彼此闹矛盾了,我们最后又和好了。”

“对啊,还得了奖呢!”

饭桌上七嘴八舌,回忆着那场小品的成功。我在一旁笑着,也好想来一场《同桌的你》。

电线杆上的小麻雀越聚越多了,它们也叽叽喳喳的,好像也在演着那个小品。

我也想到了同桌的她,一个性格像男孩的女生,剪了男生的发型,每天早上一定洗头吹头,问她原因,她只有一个回答:“我要在青春里做一把男孩。”我忍俊不禁,笑话她。不过她真的挺帅。

“当时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谁知一晃都十几年了。”聚会快到尾声了,一个穿着个性的女士说道。

“是啊,总是忘不了当年的疯狂。还记得那时一起罢课为老师做礼物吧,虽然受惩罚了。”

旁边的老师,已经哭成泪人儿。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深夜了,他们才回家……电线杆上早已没有了麻雀的身影。

时光总是转瞬即逝。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耳畔又回响起来。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

之二

【评阅者按】

“哲理性材料”的给料作文必须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含义

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所选“材料”是“故事性”的,简称为“山洞·烛光·蝴蝶”。这种有人有事、有头有尾的记叙性短文,由于“形象大于思想”,故包蕴的含义十分丰富,有时多达几十个。为此,我们不要求考生确定“核心含义”;这种“确定”往往见仁见智,难求共识。但是,我们划定了“含义边界”,即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由考生自主选择某一含义,进行写作。去年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平衡;美。只要涉及上述某一点,就算切题;如果扯到其它方面去了,就是跑题。打个比方:叫你写江苏人,你可以在苏南、苏中、苏北任写一个人或一些人,但绝对不能写到安徽、上海等省市去。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阶段,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均抱定“故事性”材料来训练,如某公司高管爬雪山、某考古学家看铜镜、一只青蛙被冻在冰上了,等等。几乎没有人想到还有一种“材料”是哲理性的,此乃“刻舟求剑”。教训是:必须细读《考试说明》!

今年的作文试题一亮相,锁定了“哲理”。既然是“哲理”就得“明理”,明理的文章不论多长多短,都不能“多中心”,只能有一个“核心含义”。所以,今年的作文审题不同于去年,不能再指望“含义边界”了!

“青春”、“不朽”,是个好题目。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肯定有话可说。年轻人最相信“青春不朽”了,老年人倒可能产生“青春已逝”之叹,故此次高考作文佳作甚丰。这些优秀作文的共同特点,是紧扣“核心含义”,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这里发表的七篇作文中,《青春永不褪色》确立了一个相当好的“中心论点”,而且分析得比较透彻,值得借鉴,特作“简评”如下:

此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紧扣“青春”、“永恒”展开,完全切题。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深刻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这种概括和提炼,符合青春的本质特征。的确,青春绝非“驿站”,纯然是怀着不识愁滋味的乡愁、载欣载奔、寻求心灵家园的那种诗意,那种愿景,那种神乎其神的“状态”!

在匆忙答卷的考场上,能机敏地发现和捕捉如此精彩的论点,难能可贵。

此文的又一长处,在于分解出不同视角的“分论点”:要保持青春状态,必须拥有乐观开朗的心;要学会“忘记”;要多一份沉稳。这里的“学会忘记”,相当中肯,颇富东方智慧,估计很少有考生能提出来。

如今的高中生写议论文,多不会“分解”和“剖析”,巷子里扛木头,直通到底: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此文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进行阐释,似缺“文采”但不乏措辞之机智,如;某些人成了“小老儿”;治伤痕的“云南白药”;苏东坡的妙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等等。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朽叶的桅子花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醺醺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

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呵,一路的葱蒜,噼噼叭叭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女人是卖锅贴的。煎到外酥里嫩,香气四溢,搁到蓝印花的小碟中,浇一层香醋,撒一圈葱花,待到轻咬一口,却是意料之外的香甜之感,隐隐间又有些青春独有的青涩。

在旁人眼里,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可我只想用“女人”这个含着少女的甜蜜和妇人的成熟的代称。女人爱美,每次见她,总是抹了脂粉搽了口红,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女人爱笑,笑起来眼角会轻轻颤颤,不招不摇,温婉而妥帖。煎锅贴时,她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有点“盛装端热油”的味道,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

我迷惑于女人身上青春娇美端方的气息,沉迷于女人手下青涩而有些甜蜜的锅贴。恰巧,女人是我同学的祖母,一经询问,方知锅贴里藏着桅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而女人原是那个十里洋场的大户之女,几经辗转方暂栖于这个闭塞的小城,操持着祖业依然优雅地活着。

一时间,我心中充溢着难以言说的震惊和恍然。震惊于加花酱的匠心,恍然于女人身上的不朽之气。一个会在锅贴里加花酱的女子,岂会敌不过时光的磋砣?当岁月爬上她的鬓角,风霜侵蚀她的容颜,她依然爱着美,爱着生活,像年轻时一样雅致而细腻,如此,岂会老去?

时常去女人的小摊,站在一边我不语,女人亦不言。我呆呆看她熟练地翻煎,温婉地浅笑,不卑地招呼,沉溺于女人那一汪如碧水般的不朽之气里。夕阳西下,女人美得如一幅古仕女图。

我时常迷惑于青春与不朽。以为青春必是光洁明艳,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巅,仰不可攀。然而,看到女人身上混杂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之气,我方有些体悟。有时候,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过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没有人会永葆青春,但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时光永远会厚爱你几分;而如此,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

想起女人,就想起一枝搁在蓝印花碟中的带露桅子。或许叶子些许腐朽,但花瓣仍是一如既往地柔软。

书中自有颜如玉

今晨坐校车经过商厦时,一幅超大的化妆品广告牌吸引了我的注意。女明星光洁的脸蛋,真担得上《洛神赋》中那句“肌若白雪,齿若含贝”。广告牌上赫然大书“不朽的容颜”,更是让我唏嘘不已。

随着科技的发展,女人的青春靓丽似可永驻了。各种化妆品日益塞满了女人的口袋。为了追求不朽的容颜、不朽的青春,她们愿意打针,每天花许多时间保养,拍脸。

但,何为不朽?真正的青春是否只停留在皮相之上?

窃以为青春是一种情怀,一种状态。女人的青春,不是一场流水逐落红般转瞬即逝的游戏,应是清照未嫁时提鞋疾走的娇憨而腼腆的笑容;卓文君当垆美酒,半截藕臂轻露的勇气和坚持;昭君出塞面对未知的茫茫大漠的无畏与坚毅。青春,并非肤白貌美时期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美丽情怀的集合体,是每个女人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拥有的不朽。

杜拉斯八十岁时仍能笑称:“我还年轻,青春正好,及时行乐!”我私下猜想,年轻导演欣赏她的绝不是皮相,也不是那种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而是杜拉斯的内在气质与精神涵养。正是这种美质,使杜拉斯青春不朽,魅力常存。

古人劝读时,总会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想,这句话用于女人身上倒是再合适不过了。见过许多年华正好容貌佳的女子,却眼神空洞、语言乏味、满腹稻草。她们通晓最新的时尚潮流,但对文采风骚、传统文化面色讪讪。画家陈丹青在《草草集》中,曾因林徽因中学时代的照片而无限感慨。当今域中所谓的“校花”们,如何与林相比?可惜林是早早去了的,否则,老年的她定是青春不朽、风韵常存的吧。

每个女人都是渴望爱与美好的天使。青春,是她们心中永恒不变的神话。她们追求着,从古时的胭脂水粉,到如今品种繁多的“欧莱雅”们,更有甚者竟去整容削骨。她们读错了“青春”。

青春不是只开一季的繁花,而是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三毛说过:读一本书,你自己尚无知觉,行行字字却已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你的容颜。

女人,多读书,多思考,随着日影飞去,诗入心田,你必能“青春作伴好还乡”!

一事能狂便青春

诗人纪德在《先知的花园》中说:“时光易逝,唯有你的青春之心不会老。”

的确,“老去”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正如王国维先生那句“一事能狂便青春”,物质会腐朽,但保持一份青春心气,执著、积极,纵然我们白发苍颜,心却不会颓然老去。青春便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万古不废。

6月13日即将近来八十华诞的戴尅戎老先生,便是极好的典范。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骨科专家,高龄的他仍活跃在科研、医疗第一线。青春之心是他不竭的动力。他说:“我喜欢一切从头开始,像一个青年人一样地去工作。”正因如此,他才能像青年人一样,始终保持对新科技的高度热情,并将它们运用到医学领域,不断发明出类似于“形状记忆加压骑缝钉”的“魔术般的金属制品”。

戴尅戎先生喜欢这样一句话:“公爵是因为偶然的出身才成为公爵,而贝多芬是靠自己成为贝多芬的。”我要说,是青春心气使戴尅戎成为了那个老当益壮、青春不朽的戴尅戎。

青春心气,是青春不朽的催化剂;是对生和死,青年和老年,人生和宇宙的富有审美情怀的考量。古往今来,历史化作尘埃,但总有一些人的青春心气,如炳烛之明,不朽地燃烧着。

我们不会忘记,诗人拜伦怀着少年心气、青春之心,完成了诗人到革命战士的角色转换。我们不会忘记,当伤痕累累的海明威从战场上退下来,以一种怎样的执著勇敢、热情求索,开辟了一条艰辛卓绝的写作道路。海明威有言:“那时的巴黎对我,是一个流动的圣节。”是啊,一个始终怀有青春心气的人,他的每一步都将不朽,都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当《黄金时代》里那一群理想青年:鲁迅、萧红、丁玲怀着狂热用他们的文字呼告历史的来人;当史铁生带着青春的质朴在轮椅上放声歌唱,新时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失落于生命之将老,而不积极地面对生活?

清华大学有一句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作为初出茅庐的我们,更应当胸怀青春心气,去营造健康的新世纪!

一事能狂便青春,虽向死而生,但青春不朽!

青春永不褪色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狂童之狂也且

《诗经》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她隔着湍急的河流,对着心爱的男子大喊:“你若喜欢我,我便摄衣渡河来找你;你若不喜欢我,我便另寻他人,向我提亲的人排了满大街哩!”文末发出“狂童之狂也且”的感慨。

好一个将青春挥洒到极致,用专属青春的奔放,洒脱地去爱、去恨的女子!

如此女子,必坚信青春不朽。用年轻人的狂妄、潇洒去践行人生的人,即使到了头童齿豁之日,内心深处必定还珍藏着一段明丽而永不朽蚀的青春。

可现实似乎并不如此。明明是“日出之光”、“日中之阳”,却感叹着青春不再,用理性而僵硬的公式,计算着青春逝去的那一天,嘲笑着坚信青春不朽之人的天真无知。这样的人,色未衰而心已老。以老成持重的视角看待本该绚烂多彩的青春,以至于暮气与戾气过早地染指他们的生命。上世纪的伦敦,曾流行刚毕业的医科大学生蓄起络腮胡、戴上金丝镜的“时尚”,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老到医术。然而,与之俱来的是腐败、贿赂之芽的潜滋暗长。

草让青春仆从于暮气。以“青春不朽”的观点看待生命,并不是虚妄地渴求永葆童颜,生命不逝;而是让一颗激越洒脱的,甚至“狂傲”的心永远跳跃。“不朽”与“逝去”其实并不矛盾,外在、表像、肉体可以逝去,内在、精神、灵魂却可以不朽。正如金岳霖先生在独居生活中与孩子们一起斗鸡,正如《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疯疯癫癫顽劣不堪却同时豁达善良。

英谚中的一句“年老而勿衰”。年老之人尚不能衰颓,更何况青年们?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是潮流的扬帆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那么,少年青春则国青春!若是人人都保持一颗“狂”心,则人人都是少年,时代便朝气蓬勃,生意盎然。

朋友,无论你的年龄,绽放青春之花吧!愿“狂童”之心,去热烈地拥抱太阳!

不朽的青春

窗外,雨来。耳畔,风过。

外婆,我又想起了你。

我记得看过您的一张照片:一袭旗袍,头发高高绾起,显得格外青春。而如今,您已离我两年,这两年,您还好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您格外喜爱宋词。每每听您念道:“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我总会看到您的眼睛在发亮,耳鬓的白发在您充满感情的吟诵中似乎被染黑了,三尺讲台上,您为学生解释宋词,饱含深情,青春焕发,活力逼人。您告诉我,因为这份对宋词的执着热爱,你的青春长在。

也许是某个星光熠熠的夜晚,天际划过一颗流星;也许是某个风轻霜微的凌晨,草叶上一颗欲落未落的露珠;也许是某个彩霞映染的黄昏,山坡上飞过的一只孤雁:您,总能在自然中找到美。

您不愿意安装空调,于是您在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说这样才是生活。起初我并不懂您,却在某次失意独坐院中看蜂飞蝶舞时读懂了您的趣味。越是贴近自然,越能获得心灵的平和。在当今欲望滋生、物欲横流的社会,外婆,您是我的榜样。

临终前,您望着窗外的梧桐。顺着您的目光,恰有一片黄叶从枝头飘落,缓缓地打着旋儿飞下,似一个小精灵在风中嬉戏。您说:“我也要归根喽。”从您的话中,我嗅不到一丝感伤,只有“释然”和“放开”在流转。我手中紧握的手陡然失去了力气,我望着您,您神态安详,不见丝毫痛苦。把您的手轻轻放进被窝里,我知道,您会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成长。我也会在某一天与您相遇,像以往一样,奔向您,向您撒娇。

外婆啊,现在的我即将揭开人生日历上新的一页。当我也年纪一大把的时候,或许记不清您的模样,我的记忆也会随春风吹入柳梢头,融入黄昏后。那时,我只希望与外婆饮一盅酒,赏一簇花,叙一段情。

窗外,雨停。耳畔,风息。

我正青春,但我会像您一样用热爱,用简单的心,去面对生命与生活的真谛。

搁笔。窗外,阳光凝聚在叶片的雨珠上,折射出七彩光芒。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我想,草籽枕头的青春,姨婆的青春和村庄的青春,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譬如当姨婆掉落第一颗牙齿,村里倒下了第一幢年久失修的老屋;当无人问津的草籽枕头因姨婆的日夜摩挲而终于破裂,村里的人也像枕头里的稗草籽一样哗哗流去,散落四方……

如果我们就把这叫作老去,那什么能被称为青春?

在姨婆一口健壮整齐的牙齿能干净利落地咬断草茎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她能每天早上四点半利落地爬起,与村庄里的女人们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地去收草籽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我每年都换上的新草籽枕头散发出草木与大地干净而辛辣的气息时,我想它是青春的;在村庄还鸡鸣狗吠,热闹非凡时,我想它是青春的……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姨婆早上出门时的背影。彼时她年轻如斯,活力如斯,蹑手蹑脚地打开那扇老旧的木门。可我每次都会在木门的吱呀声中醒来,然后看到她梳着一个大辫子的挺直的背影和门缝中微露的一条狭长的晨曦。从孟夏到深冬,那天晨曦从微红变作深紫,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姨婆的背影从挺直变得微躬……

站在姨婆的墓前,我撒下一把清香的草籽。肝癌夺走了她还不算太老的生命。可我知道,当村子里的人都千方百计地奔向城市,奔向羽绒枕头,姨婆就已不可能回到她的青春了。

回望身后,曾经长满稗草的湿润小径上尘土飞扬。宽阔的水泥路上,新建的小洋楼里,新的村里人们,抑或是半个城里人们,开着汽车,枕着羽绒枕头,过着他们不一样的青春。

心中莫名其妙产生一种释然。

没有人永远不会老去,可永远有人正在年轻。我曾经那么固执地想抓住的,不过是我心中姨婆的青春,村庄的青春。他们的青春逝去了,但仍可在我心中不朽;而另一群人,亦在延续属于他们的,村庄新的青春。

再一次枕上姨婆留下的草籽枕头,耳边适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那些草木仍在枕头中拔节生长。经冬历春,枕中却封存一段岁月,永老去。老旧的棉布轻抚我的脸,一如姨婆温暖的手。外面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新型收割机的轰鸣声,意外地不觉刺耳。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之三:独到的见解 生动的阐释

—— 高考优秀议论文的一个特点

在目前语文教学状态中,高考作文中的“议论文”仍占绝大多数。但,写得好的议论文委实鲜见。

  改进,是必须的、必然的。“记叙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逐步充当主角。解冻,非一日之功;眼下只能“尊重”现实,就事论事,探究一下如何提升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立意指向“青春•不朽”。相当多的考生,几乎发表同一种空泛的议论:青春就是好,好得很;青春之心就是不朽,万万岁。由于缺乏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抱定了“此是公理,无须论证”的态度。某些答卷很少有自己的言语,不停地引用名人警句。有一篇作文,竟然一口气列举了7位名人的讲话:辛夷坞说……,张爱玲说……,刘伟说……,一位哲人说……,牛汉说……,王右军说……,苏东坡说……,云云,云云,很少有他自己说。

  再一个毛病就是:语言干瘪,八股腔,文字缺乏活气,读来令人困倦。须知议论文也是讲求鲜活、讲求灵气、讲求文采的,想想鲁迅吧,他的议论文是何等的精彩啊!当然,他是巍巍高山,高中生无法企及,但当一株高山下的小草,沾一点泥土气息,总是可以的吧?

  为此,我们特别推荐本版优秀作文的第一篇:《逝去的永恒》。它的妙处何在?请看以下简评:

  这是一篇优雅而凝重的哲理散文。“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审题正确,立意高远。

  带着珍惜的心行走,以梦为马,呼唤“可能”,永远坚持“最初”本心的选择,直到不能,作者诗意地解释了“青春”,“坚持最初”、“直到不能”,说得何等大气,何等潇洒!

  作者的剖析,从大自然中几种微小的生命入手,用例精美,慧眼独具:

  小蜜蜂,勤劳得没有时间悲哀;

  三文鱼,选择“流浪的青春”,以极其悲壮的方式主演着千年梦想的追求,将生命代代延续;

  小麦花,只开极其短暂的五分钟,却尽心地开放,安心地凋谢,留下灿烂的果实。

  青春的夺目光彩和无限内涵,被三种小生命从不同侧面渲染得淋漓尽致!于是,作者笔锋一转,“人何以堪”?讲到了咨嗟虚叹的“我们”,讲到了海子的“遥远”和“朴素”,讲到了林徽因的“一身诗意”,现实指向如电光泻地!

  本版第2篇《心田半亩种青春》,也写得潇潇洒洒,一气呵成,不乏妙语:“他们所畏惧的、急切逃避的,便是现实中的‘青春不再’——不复浪漫,不再强悍”,“以‘流浪者’的心态对待名利,以‘冒险者’的恣态广泛尝试”,“美人会迟暮,但眼神中的光彩不应湮灭”,“抛开童稚、拥抱青春的我们,不妨在心间种下青春吧”,等等。

为了呼唤“记叙文”的更生,本版刊登了3篇优作,均有生活气息,庶几可引发一种风气。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心田半亩种青春

一首歌中唱道:“种桃、种李、种春风……”我有心田半亩,愿用它来种下青春。

  韶华易逝,流逝如掌中沙的是年轻的光景;然而,青春却可以长驻,保持不朽的是一种昂然的生命力,绽放的乃是生命之春的盎然气象。

  光阴流转中,多少人失却了直面人生秋冬萧索的勇气。张爱玲晚年高群索居,三毛断然选择结束生命,连李敖这般强韧的人也曾扬言:“若再也说不出话,将垂垂老矣的我扔到海岛上吧。”他们所畏惧的、急切逃避的,便是现实中的“青春不再”……不复浪漫,不再强悍。殊不知,岁月会侵蚀身体,但是只要心不老,时光永新,青春亦可长存。

  奥地利作家托尔斯曾歌颂过:抚平心灵的皱纹,等同于青春永驻。

  在时光的潜网中,没有谁能逃脱自然的规律;但在心灵的空间中,乘长风、万里溯流而上者并不鲜见。画家黄永玉古稀高龄,仍以“流浪者”的心态对待名利,以“冒险者”的姿态广泛尝试多种艺术领域,不断发掘新奇。同样,齐白石晚年仍不懈追求画艺的提升,多次改变画风,终达登峰造极的境界。诗人席慕容步入老年后,每每与青年人畅谈文字,那眼眸里闪烁的光芒仍告诉我们:那是一位满怀诗意的女子。

  美人会迟暮,但眼神中的光彩不应湮灭。华年会消逝,但激扬活力的青春不应褪色。

  当我们一次次阅读那些名诗、欣赏那些名画时,我们分明在触摸一颗颗跳动的心,那么有力,那么张扬,也许它们的创作者已经离去,但我们坚信会有另一批朝气蓬勃的来者接过其衣钵,成为人生的新歌者。

  我想,这是深植于我们血脉中对美对青春的认同。这份敬与爱,犹如一根细而长的线,将我们一颗颗珍珠串连起来,熠熠生辉。

  抛开童稚、拥抱青春的我们,不妨在心间种下青春吧,看着自己有刻度地成长,拥有一片浓荫,撑开无限春天。

逝去的永恒

迎着晨曦微光印上时间的痕迹,跋涉于人生浅滩的步伐逐渐蹒跚;带着珍惜的心行走,不老的生命会在风浪之后更加通透与慈悲。

  自然永恒,年华将逝。纵使万物皆逝,有一种精神独留生命的长河,那就是以梦为马、奋斗不息。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人的可贵之处,恰在于坚持最初的选择。时光溜走得那样义无反顾,一味凭栏望月自叹,是一种愚行;任时光悄然而逝无所为,是一种堕落。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

  人们说,勤劳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草木得常理,每时每刻都在拼命生长,决不辜负一颗种子的期望。小小的三文鱼,河流是它今世的家,海洋是它前世的梦。在肉眼不可及的河流深处,它们奔涉万里,不休不止,正以一种极其悲壮的形式主演着一种存在千年的对梦想的坚持。生命如此短暂,却不留私心地将青春消费在回游中。它们选择流浪青春的远离,却将生命代代延续,成为永恒……

  三文鱼,我,向你礼敬!

  大家可曾知晓,小麦花一生只开五分钟。或许,我们认为,五分钟太过短暂,可是小麦花却静静地绽放,尽心地开放,安心地等待生命的凋谢。它没有忘记使命,它要留下那饱满而灿烂的果实,供人享用。这,是小麦花的永恒。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现实世界里的我们,遭遇旅途不顺,常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清泉石立,花迎鸟语,大好光阴已在咨嗟虚叹中毫不留情地离去!

  不要忘了海子的教诲:“人要有遥远的梦想和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看林徽因,正值青春年华,却与丈夫到乡间寻访古建筑,践行人生理想,正如金岳霖赠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一电影感动了无数人。我们没有与万物共生死的能力,我们可以选择尽情地开花,为春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万物皆逝,唯精神永存!一路向前,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翩翩起舞,直到不能!

薄暮依旧炒米香

  夕阳笼罩下,村口一片静谧安宁。橘红色的阳光渗过茂绿枝叶间的缝隙,在天地间洇出一幅金灿灿的油画。

  我又一次迈进村子,却再也辨不出曾经的痕迹。村口的老人们喃喃说道:“扎伞的老王在你走后两三年就死啦,这不,十多年光景,当年那个还吮着指头的你,现在都长成大小伙喽。岁月不饶人哩……”见我欲问,一旁佝偻着背的老太太插嘴上来:“若是说来,你该还记得那炒米师傅吧,喏,再往前走两个巷口便是。”

  年幼时的我,恍惚以为村里的所有都是永恒的。可岁月从没有停止她那匆匆的脚步,逝去成了不变的旋律。好在,还有这样一处值得我惦念。

  走上前去,三五人群团着的,不须再辨,正是我幼时那位炒米匠。他端坐在不知谁家砌房留下的水泥墩上,正心无二顾地边旋转边望着抓在手上、早已炭黑的葫芦形炉膛。阳光静静地覆在他的额头上。黝黑的额头上沟壑纵横,沁出的细密汗珠簇拥着,反射出迷人的金光,似一抔泥土中散落的金粉。

  他的右手正奋力地鼓着风箱,简陋的炉灶上火苗跃动。一旁的小炉灶上支着一口锅,清净的汁液正烧得噼啪作响。细细听来,寰宇间仿佛只剩下火苗炙燃的嗞嗞声。轻轻一嗅,糖汁熔化的丝丝甜意直润肺腑。

2014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选(独家完全版) 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炒米匠望着压力表,轻轻一唤:“要炸喽!”平淡中渗出一丝威猛,把一个三四岁的女孩吓得哇哇直哭。炒米匠嘴角轻咧,围观的大人倒是笑得前仰后合。只见他娴熟地把炉膛塞入布箧中,手中一根杵棒猛力一拨,“嘭”地一声,白烟缭绕。那孩子这会儿破涕为笑。脆脆的香气混合着糖汁软软的清甜让人心旷神怡。

  趁着热,炒米匠将筷子挑起一丝糖汁,拉伸成一条绵绵的线。火候到了,将糖汁倒入了一旁的浅铁盒,再将新制的炒米倒入,竹篾将混合好的炒米糖摊平,待冷却了用刀切成方块,便成为我童年里最恋恋不舍的美食。

  “还是当年那般香呦!”我轻轻吐了一句。炒米匠这才抬头,仔细地凝望着我,愣了好一会儿方才恍然大悟。他笑盈盈地望着我:“还行还行,真没想到你居然也长成这般大了。”我笑问:“如今生意如何?要知道,当年的我可对你崇拜得不行呦。”他似有心思般轻轻一叹:“曾经,我们也以为这手艺会传下去。这才十多年时间,哎……光阴过得真快呀。”

  我品出他心中的一丝不舍,悄悄离开,心中萦绕着些许困惑。回头望去,炒米匠和他的活计儿沉浸在薄暮里。

  薄暮依旧,炒米香。吆喝声渐渐地,渐渐地,寂了下去。

荒山种茶人

  父亲将他的青春奉献给大山。

  清明时节,我冒着霏霏细雨,回到了阔别的家乡。

  父亲的腰弯得深深的,像是融进了茶园无涯的绿意里。漫山遍野的深绿、碧绿、浅绿直逼我的眼球,又像是给大山围上了一层曼妙的绿纱。

  我随着父亲走向茶园更深处,四周涌动着如凝脂般厚重的绿意。任南风带着沁人的土香袭乱我们的头发,那不该被打扰的世界似乎在浅斟低唱,山里的孩子喜爱漫游于山林,趁散放的鹧鸪还未归巢,偷偷寻觅它们下的蛋。夕阳西下,肥嘟嘟的小子用衣裳兜着满满的鹧鸪蛋回家。

  还记得,曾经的大山却是一片荒芜,粮食广种薄收。山里的人不希望把青春耗费在大山,纷纷外出打工,父亲却坚定地留了下来,因为,山里的老人和孩子都过得很苦,他不忍心弃他们不顾。

  于是,无论四季更替,他在无怨无悔的奉献中,诠释了青春。

  春天,他整地,开渠,播种。他惊讶地发现大山的土壤呈碱性,怪不得粮食不肯生长。但碱性的土壤却是茶树的温床。于是,他用自己的青春来改变大山。夏天,他浇水,施肥,沃土;秋天,他剪枝,修枝,发枝。

  几载光阴转瞬即逝。清明时分,父亲与我带着山村特有的小筐,上山采茶了,清明茶只能站着采摘,米粒一样大的嫩草一棵树上只能摘十几个,必须“打一枪换一靶”。半天下来,父亲却采摘了一、二斤新鲜茶叶。我望着父亲佝偻的背,掂量着绿意盎然的大山,忽然间明白了:父亲的青春,铭刻在大山的一草一木中,绿得苍茫……

  临别前,父亲叮嘱我常回山看看。我几步一回头。父亲,正静静地倚在门槛旁。西沉的落日,在他的身上打出昏黄。此刻,炊烟正从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晚霞中四射,分散,消隐。女人们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茶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我家的“老顽童”

  “妮子,快来帮爷爷瞧瞧这个词儿怎么读!”亮如洪钟的声音第十次传来。

  “来了来了!”我高声应和。无奈地瞥了眼桌旁白得晃眼的试卷,我只得先搁下手中微微汗湿的笔。

  “真不知道老爷子这次又玩什么花样,唉。”我嘟哝着,一步一拖地朝书房走去。

  说起我们家老爷子,偏是个“老不正经”。快七十岁的人了,好歹也是个退休教师,他放着“养鱼晒太阳”的老年生活不享受,偏要赶时髦。穿鲜亮的大红色T恤,穿宽松的萝卜裤,要不是那银光闪闪的白发,还真把他当花季少年呢!

  这不,前阵子老爷子又一腔热情的学电脑,说什么要“与时俱进”。这可苦了我哟!从识键盘,到打字再到上网都得手把手教。一遍不行,得十遍二十遍。老爷子戴着老花镜,小鸡啄米似的学得还真上心。怎么着算是出徒了。

  “妮子,你快点儿!干嘛呢!”

  “来了来了,别急。”我加快了脚步。

  “妮子,你看这英文单词怎么读啊?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得差不多了。”只见爷爷眯着眼,用粗大的手指戳着个词急切地望着我。微黄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爷爷镶金边的老花眼镜上,折射出灿然的光星。

  “好了,我看看。”接过带着爷爷大手余温的词汇书,一眼便看到了那个用红笔圈出的单词,“听好了,sunshine—阳光,您来一遍。”

  接着,爷爷微点着头,嘴唇一上一下地默记了几次,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个勤学的少年隐隐可见。

  “爷爷,你怎么学起了英文啊?”奈不住好奇,我问道。

  爷爷的脸微红了一下,挠了挠头道:“这不咱城市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见着他们,一句话不说多没礼貌。爷爷学会了,也好给咱中国人长长脸啊。”

  我愣了,只听爷爷继续道:“你们这些小辈常说我‘老不正经’。可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早早地服老了,日子多没滋味!别看爷爷年纪大了,可心却是越活越年轻。保持年轻的心,生活才更有动力嘛。妮子,你说是不?”

  望着爷爷,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永远年轻?对。

  “糟了,忘了偷菜了!”爷爷一拍脑袋,忙碌起来。

  看着我们家的“老顽童”,我的嘴角自然地上扬了……

之四:高分作文这样“致青春”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要求考生围绕“青春不朽”等话题写作。阅卷组专家之前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考生写议论文的比较多,但大多数千篇一律,相对来说,跟个人经历相结合的记叙文更容易出彩。满分作文比例比往年稍微多一点,其中,有记叙文也有议论文。

阅卷专家为读者们推荐了几篇高分作文。我们来看看这些才子才女是怎么在考场上“致青春”的。

要“以论带例”,不能“以例代议”

由于种种原因,当今高考作文中“议论文”占了绝对优势。这“优势”,非指写作质量,而指面广量大。

议论文必须“讲道理”。讲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人情事理。一般来说,考生经过审题确立“中心论点”之后,应当在中心论点的下面分解出两到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数星拱月”,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聚焦中心论点;亦可是“层层钻探”,不断递进,深入挺进。前一种不易把握,容易写成“草原上遛马”;后一种逻辑性较强,可以引人入胜,豁然开朗。

但是,如今的考生大多不会分解出环环紧扣、穷追不舍的分论点,往往在亮出了中心论点之后从头至尾就是中心论点,“是这样”,“就是这样”,“的确是这样”……如此云云,其“理”何在?

由于“理”不够,只好“例”来凑。批阅这些所谓的议论文,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例一”、“例二”、“例三”……有的考生竟然在800余字的短文中一口气抛出五六个事例,令人眼花缭乱,不得其“理”。

这种“以例代议”的现象由于积习太久,一时难以改观。怎么办?我们不得已,只好求其次:考生所用的“例”必须包蕴各自的含义,并且“暗示”某种推理、论证的“逻辑关系”。此次向《现代快报》推荐的第3篇《青春永不朽》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好,进入了“优作”行列,为引起今后考生的注意,特作如下简评:

略带抒情的起笔之后,本文一口气列举三个人物的事迹,共同聚焦“青春不朽”。

高中生写议论文切忌“以例代议”,此文似乎有这个毛病。然而,对于那种各例寓义不同、数星拱月或递进关系自现的议论文,我们还是会心颔首的。

此文的三例,分别“点击”三个分论点:判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请注意:这里说的“点击”,必须点到事理的“穴位”上,必须“四两拨千斤”,必须由“例”自然生成。这位考生,机智地做到了这几点,所以他从面广量大的罗列相似事例的作文中胜出。

令人眼睛一亮的,是第二例:林徽因。今年作文试卷中的“林徽因”太多了,但至今尚未发现如此解读林先生之不朽的议论文!只有天才才能赏识天才,只有智慧才能燃烧智慧,只有青春才能滋养青春,林徽因无疑是这方面的卓越代表,她的青春浆汁默默地流动在根须和叶脉中,最终挺起了两株大树,她当然不朽。

此次推荐的其他议论文,由于文思活跃、文笔洒脱,故各具“亮点”。第4篇《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聚焦“中国文化”的“青春”,写出了锐气、写出了气派。第5篇《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以梵高名画“向日葵”为由头,略带杂文味,以热烈的色彩、张扬的个性、不老的豪情带动了诸名“人事”,故不显杂芜。

最后,我们要点击一下第1篇《跳水》。这是一篇“微型小说”,紧扣“青春不朽”,写得深沉凝重,动心摇情。既然“除诗歌而外”文体不限,那么,相关的一些文学体裁就自然可以灵活运用了。“记叙文”和“议论文”只是两大门类,它们辖下的多种文体高三学子不妨一试。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跳水

他终于又一次站在了这座桥上。

他用皱巴巴的手掌摸着桥上满是缺口和裂痕的栏杆,在心中这么想着。

这座桥很高,离水面至少有十米,长年累月的江风锤炼着这座旧桥,在它的身上刻下了一道道的伤疤。

桥很老,而人更老。比这座已经五十多年的桥还要大上几岁的他再一次来到了这座桥,因为他决定,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再做一次让自己怀念无比的事——跳水。

他慢慢地摸索到了桥边的缺口,步幅缓慢而无力,仿佛一座随时可能倒下的老朽雕像,做着最后的挣扎。

今天的风很大,不由得让他想到了和发小一起跳水的日子。那些日子的风也很大,常常吹得桥上的他们摇摇欲倒,但他们都不以为意。“有风的日子更能划出漂亮的弧线”,这是他们公认的道理。

他继续移动着,然后从栏杆的缺口探出了头,十米的高度让他有些头晕目眩。不知不觉地,他又想起了少年之时,他第一次站在桥上也是这么的头晕目眩。十米远的水面让年轻的他不自觉地打颤。“跳吧!没关系的。”水中的发小这么喊着,他咬了咬牙,再次盯住了水面,然后跳下。水花溅了一米多高,将他的发小彻底地打湿。“没关系吧?”发小问。“嘿。”他摸了摸红红的屁股,咬了咬牙答道。然后在发小促狭的笑声中,狠狠地给了他一拳。

“年轻真好。”他回过神来,继续看向了水面,盯着,盯着,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年轻,健康,有活力,和现在的他完全不同。从胸口的口袋中摸出了药和一张照片,他突然笑着将药顺着风扔了出去,落在了水面上,溅出一朵小小的水花。

药是医生给的,但他觉得自己不需要了。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只要自己的心还年轻,他就无所畏惧。

静静地,风再次起了,他最后看了眼自己当年从水中爬出时的照片,然后猛地跳了出去。

风吹到了最大,将他的身子拉出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在那一刻他脸上的皱纹彻底绽放,宛如夏花。“就是这样。”他想到,“人至死都是少年!”

琴断了!

爷爷有把三弦琴,漆身,蟒腹。弹了几十年的琴,在爷爷厚实的指甲板下断了。

为此爷爷闷闷不乐了许久。听奶奶说,爷爷去县里的音乐厅、琴行跑了个遍,硬是没有找到个会修三弦琴的师傅。我看了眼手里夹着烟的爷爷,他似乎又苍老了许多。

父亲听说琴断了后,跑遍邻近各县,终于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一位做三弦琴的师傅。爷爷得信,立马带我奔了去。

老师傅姓白,白鬓、长须,似乎比爷爷还要年长几岁。爷爷一见着老师傅,顿觉心头痛快,容光焕发。

“师傅,这小三弦还能用吗?”

“不急,不急,您这琴工艺精良,还需要几天。”白师傅转身拿出了另一把三弦,“喏,我这儿刚巧有一把,几日不弹,怕技痒了吧?”

一看到三弦,爷爷眼里就有光。他轻轻接过琴,架了张板凳,正坐,摆好架势,给我们来了段单弦。

“大汉丞相归了天,这蜀汉怕要亡……”

原本欢快的《三国》弹词,唱到最后,竟然有了悲壮的味道,那拖长音的“亡”字尤其刺耳。

白师傅也和了一段。“老兄,如今像您这样的人,可不多见啦!”他指了指没有用竹片弹奏的爷爷。

“那年头艰苦,一把琴养一家人,还是用手拨着踏实。”

爷爷在白师傅那儿呆了三天,取琴后,他就大病了一场。待我见到爷爷时,他全身已经插满了管子。奶奶说是胃病,年轻时四处弹唱落下的。

白师傅先前来看了爷爷一趟,嘀咕了一阵,又把爷爷的琴取走了。

等我再见到白师傅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师傅将两把三弦塞给了我:“他哪在乎什么命啊?可怜了这门手艺!”

我蓦地明白了爷爷坚持住在乡下的原因,想必只有那儿还留着年轻时的梦,留着三弦的最后一批听众吧?

我把爷爷的琴抚了抚,在墙架上摆好,纪念这辈子都没有弹完的青春。

青春永不朽

世界繁华如花,人生冷漠如茶。我们都是苍穹下生活的小人物,拥有喜怒哀乐,体验悲欢离合,但这些终会逝去。多少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似乎只有那般青春在不断地回放着。因为青春是不朽的,它记录了我们一去不返的年华,书写了我们荒唐的故事,更记载了无数年轻人的梦。

三毛的青春是不朽的。她曾经逃学,离家出走,打架……各种行为都透露着青春叛逆的气息。正是她青春时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就了后来在撒哈拉沙漠中勇敢追寻生活的洒脱与随性。就是这个如此刚烈和顽强的女子,写出了许多精彩作品,感动和影响着一个个年轻人,激励着一颗颗追逐梦想的赤子之心。所以,我说三毛的青春永驻。

林徽因的青春是不朽的。她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年纪轻轻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五岁时,她跟随父亲出国,学习期间遇到了徐志摩;她的出现让徐志摩心动,无数的情诗为她而作。后来,她嫁给了梁思成,两人共同学习建筑,后来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这个传奇般的女子,不仅成就了一代诗人徐志摩,更成就了世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她用自己的青春,浇灌了这两位才子的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成就了如此“人才工程”,所以林徽因的青春常在。

奈良美智的青春也是不朽的。他自幼热爱绘画,父母的宽容教育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创作空间。但初中时代,他还是经常逃学,去野外进行创作。那时候,他创作出极具代表性的卡通作品。现在,他仍不改初衷,继续少年时的风格,用独具特色的大眼娃娃影响着无数的青年人。他把自己对青春的感悟倾注到作品中,那些大眼娃娃的眼神中无不透露着叛逆和搞怪。他用青春成就了极具个性的辉煌与成功,当曰不朽。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青春。在每个人的心中,青春都是一个美丽的梦。这是一个勇敢、奋斗的时期。这是一道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风景。青春很美,美到不朽,美到让人神往。

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

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写道:“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悲壮的诗人因青春的逝去而心殇。

只可叹,如今沙丁鱼涌动于潮水中似的我们,也染了诗人的忧郁,肆意叹老。这其实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误以为年岁才是青春的标签。

我不由得想到一些人,满是黍离之悲:中国传统五千年历史,到底老了啊!

他们振振有词:诺奖的红毯总沐浴欧风美雨,那才是青春文学。

中国文学真如祥林嫂般“老掉了”吗?中国文化土壤贫血吗?传统精髓缺钙了吗?

不!青春气的渐消怕是我们忘了蜕化,一度沉于“退化”中。蜕化是中国文化找回青春的必要救赎,是一种繁衍崭新与深刻血髓的自救。当莫言一奖惊人时,他说:“我的获奖代表不了社会对文学的重视。”只有社会更多地用一水婉转的眼神给文学更温柔的注视,才能以一点青春气息引领千里快哉风!

永葆青春不是象牙塔的孤高傲世,它必须接地气,扎根于现实。当成名作家在久违的舶来文化中狂欢时,那群血气方刚的知青作家正掀起“寻根文学”的一角衣衿。不论是王安忆的《小鲍庄》,还是韩少功的《我心归去》,都是本土文化在失落后的还魂青春。

“岁月”号沉没,青春在呻吟。韩国正集体反思“服从”文化,船倾楫摧欲沉时,两百多名少年服从船方指挥,舱中等待,最终生命褪色;不服从者反而获救。青春之气意味着有理性、有主见的些许“叛逆”。只会温吞吞与外物讲和,至多不过成为“社会填充物”,青春的幻想和梦境在剥蚀老化。没有人的反抗,城市只是水泥林场,王小波的话深刻冰凉。

在西南联大教授吴宓眼中,雾中的昆明是曹雪芹笔下的空灵幻境。当他驻足街头,看到“潇湘馆”时,怕是一味难尽。他想到的是黛玉的吟箫于影下,酌梅瓣上雪酿的酒;可当时,一群人喝酒划拳,青春被暮气肢解了。吴宓老人愤然而去。

盲目成熟有时是青年人对外界的“献媚”。在这个媒体时代,神童一度被“神化”。神亵渎了童,还是童亵渎了神?没有青春之气,童也只是人们追捧的老“玩”童而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摄足文化血脉,为天才铺壤。

“不长久的,多将以悲剧结束。”戈尔丁的《蝇王》用失去青春后的沉沦给人警示。一点青春气,只在心里,它带来的是拂颊的千里快哉风!

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说:“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旅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我要前行。”

耀眼的黄,浓郁的绿,夺目的蓝,梵高的向日葵以咄咄逼人的颜色,宣示着青春的热烈、张扬,豪情满怀。

认真无悔地书写青春才能让青春不朽,坦然地接受年华的老去是对青春最好的纪念。

青春如正午的太阳,喷射着不可抑制、沸腾灼人的激情。把握青春的律动,方能让青春大放光华。王勃风华正茂时,一挥而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他的青春是才思火花的迸射;三毛趁年轻旅居撒哈拉,勇敢追求不寻常的快意人生,她的青春是个性的显扬;陈坤带领青年志愿者十天行走西藏,让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焕发青春的活力,他的青春是正能量的传递。王勃的文思,三毛的个性,陈坤的爱心,是他们对青春独一无二的注解。拥抱青春,迎接生活,青春正当时,不朽的青春由我们创造。

青春,永不告别,铭记青春在于拥有一颗绽放的心灵。奥黛丽•赫本的青春被许多人定格在《罗马假日》中的灿烂微笑。晚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身患重病却依旧远赴索马里看望饥饿儿童。此刻,她娇颜不再,却真正演绎了“天使在人间”。赫本的青春不老,因为她良善的心从未消逝,她内在的美丽让她的青春永驻。

正如影星凯特•布兰切特所说:“我觉得皱纹是阅历的象征,我非常享受现在的自然老化。”青春的不朽,不在于抓住青春不放手,而是心态的年轻,在时间的沉淀中蓄积澄明如水的温情。“我老了,该回家了。”此语一出,感动非洲。曼德拉在总统任期刚满一届的时候,执意要将南非这个新生儿托付给年轻的一代。然而,在南非人心目中,他们最敬爱的前总统永远不会老去。大家在曼德拉的葬礼上吹起瓦瓦祖拉,歌唱青春。《时代》周刊选用曼德拉仰头憨笑的特写,作为他留给世界的永恒纪念。

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在阳光中尽情炫耀,不要害怕萎谢。这种美丽,永远年轻。

之五:什么是不朽?看高考生的最佳回答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什么是不朽”被专家点赞,它引发哲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有更深的长远意义。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对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当代青年怎么看?他们在高考作文中作了回答。

以下4篇均是在今年高考中取得高分的优秀作文,“满分作文”也在其中。本报集中刊出,与读者共同赏读、品鉴。

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的特别提醒:仍需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

本版推荐的4篇高考优秀作文,均展示了较强的写作基本功。

字、词、句、篇章结构等等,从小学至初中至高中都应当紧紧抓住,从严训练。按常理,高考作文中不该出现写作基本功方面的较多问题,书写工整,文从字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无错别字,无标点失误等等,当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这方面的问题还相当多,值得关注。现以优作,从正面说话。

《来一勺泼油辣子》,是一篇颇有个性色彩的记叙文,全文用词准确,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人物动作描写,都切合性格与情景。《绿萝》也是记叙文,写得婉转自如,语言似行云流水,结构也相当紧凑。《青春、衰老、死灭皆为不朽》思路清晰,前呼后应,辩论扎扎实实,逻辑推演严密。《青春不朽》长于灵活引用,能熨帖地将名人话语融入自己的篇章。凡此种种,皆说明强化写作基本功训练之重要。

至于书写,我们无法让金陵晚报读者见到实况。可以告白的是:如今不少高中生的字写得不尽如人意,潦草,随意,不规范,不美观,相当严重地影响了审读效果。尽管已经进入了电脑时代,但钢笔、毛笔仍然不能舍弃,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应当“青春不朽”,由一代代人发扬光大。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青春、衰老、死灭皆为不朽

见过标题的看官请打住!别忙着辩驳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伪命题。还请将此文细细读罢,再争论也不晚。

青春,饱含着青年人喷薄而出的激情,亦有倒拔垂杨柳、怒目金刚式的愤怒。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无可否认青春是不朽的。

当特蕾莎修女在十二岁时就感应到自己的天职是接济穷人;当雨果十四岁时在日记中写道“成为夏多勃里昂,否则别无他志”;当王勃初临盛宴便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绝唱,你我能不深切地感受到青年时期令人欣羡的豪情与壮志?

青春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人在那一段时间既保留着童真纯洁,又具备不可遏制的勇气、霸气和决心。所以我们珍惜青春,大呼:青春万岁!

相反,衰老总不免带着点衰颓的灰色调。其实这只是表面罢了,源自于我们对青春的留恋与不舍。马克•吐温曾说:“有皱纹的地方只代表微笑曾在那儿待过。”这是何等谦逊、悟达和伟大!衰老本身并非不朽,恰是这种对死灭的豁达使衰老不朽。

一向被视之为荣华富贵的牡丹,背负了太多的罪名。有人被盛期的牡丹迷惑,以为她不过是争荣斗艳的又一俗物罢了;亦有人一味地欣赏她盛开时的美态。但牡丹之死更加令人惊心动魄:处于盛期的娇艳鲜嫩的牡丹,忽然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的花瓣!那花瓣落地的时候,依然鲜艳夺目,如同被送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拨动了壮烈的悲歌之弦,牡丹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即使死也要给人类带来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由是观之,死灭亦可为不朽。

当今社会,一些人的灵魂渴燥坼裂,精神萎顿衰竭,恰恰需要青春的鼓舞与激烈。我们应当勇敢地宣言:虽然我们没有恺撒凯旋时的伟大,没有丹桂笼住我们的发髦,没有玫瑰承住我们的脚踝,我们依旧可以壮怀激烈,拾起青春岁月的激昂壮志。

正在经历衰老的人无须颓唐。晚清俞樾曾作诗:“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即便身体不再年轻,但精神上仍可年轻。生荣不足道;死灭,亦不足惜。

看官,现在还有什么辩驳的?

青春不朽

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一切华美的外表,会将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一切稀世珍宝,什么都逃不过它横扫的镰刀。”

我内心涌起的哲思是: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人生天地之间,忽然而已,但,惟青春不朽。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诚哉斯言,世间万物都会像暮秋树梢上的果实,在空气中渐渐失去水分,失去香气,渐渐干瘪、颓涩。但青春却像沙漠中的胡杨,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

岂不闻文学家钱钟书曾与其爱女争夺玩具,与之嬉戏?他虽已至知天命之年,却仍有如此童心,全无家长架势,为何如此?因其向往青春、确信成人世界远不如青春一隅来得自在快活吧!

如何才能达到钱先生之境界?

遥望濮水之滨的庄周,他可是世间第一等可爱的人物。我认为此老的青春是不朽的,因为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许多志士仁人都在对着诸侯们不甚其烦的耳朵喋喋不休地说着如何“治人、治世”时,庄子则不然,他呼吁人们寻找生命,回归心灵的家园。“吾将曳尾于涂中”,“吾宁游戏污渎之中”,“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正因如此,庄子得以身处红尘而俯视红尘,身为众生而傲视众生,就算垂垂老矣,他的心仍是年轻的。

生命是自然的伟大创造,人是生命的最高形式。天地本宽而庸人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者自冗。青春只有一次,我们不该把它用来追求富贵名禄,而该用来追求精神的超然。“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岂不快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岂不妙哉?

章诒和说:“人的生命不在其长度而在其质量,把每一天过好就行了。”是啊,我们该把每一天过好,活在当下,“用心中的火焰点燃属于自己的太阳”!

来一勺泼油辣子

“哗——”黄澄澄的油冲撞着碗中的赤红的辣椒粉和黑玉般的芝麻,激烈的缠斗中迸发出浓烈的香气。我猜着,二姐又在做泼油辣子了。二姐是个典型的江南女子,不过那也只是表面。沸反盈天的菜场里,你若看见一个以鼻子为圆心,顺时针旋转135°有一颗黑痣,双手插口袋如鲁迅笔下人物一般圆规似站立,嘴上又一刻不停地在砍价的,那便是二姐。我总在想,要是想看二姐酒阑婆娑,那真是比登天还难。

“你以为我就没哭过?”二姐笑着打了我一下,便要在我的面里添一勺泼油辣子。我连忙避开,“二姐,我不明白你怎么这么喜欢着辣味?”二姐一笑,顺手往自己碗里添了一勺。搅动起碗里的面条,雪白的面条瞬间裹上了一层鲜红的亮色;红色的颗粒和芝麻,粘着筷子翻搅起伏,我突然觉得喉头被辣得发痛。

“我是一个人出来打拼的。年少时不懂事,出外打拼什么都不怕……十七八岁时只靠这泼油辣子起家,你说我为什么不喜欢这辣味?”二姐大口大口吸溜着面条,不知为什么,她的眼眶有些泛红,兴许是这辣味太重。

呵,我都忘了二姐的往事了。她从小便和我们不同,想飞到更高处,找寻更广阔的天空。她在青春时刻,一个人经历了那样多的事,怕是我们无法体会的。如今,我也长大,该出门奋斗打拼了。

“二姐,你有没有后悔过,毕竟……”

“后悔?好歹为自己闯过,就算老了,也是满足的。”她的话没说完,有伙计叫:“老板娘,泼油辣子没了。”她便一阵风去了。看着那碗吃了一半的被辣味埋没的面条,我若有所思。

厨房里,二姐在熟练地做着泼油辣子。油,烧得澄黄透亮,辣粉和芝麻,静静地铺在碗中。“哗——”,伴随这嗤响,香味四处飘散,辣粉和芝麻甚至跳出了油面,跳出了碗沿,跳出了桌面,犹如二姐的青春岁月,在炽热和呛辣中跳动,跳动,沉积下无限的浓香和回味。

二姐将泼油辣子端了出来。只见她匆匆忙忙却又不慌不乱地穿梭在大厅里,客人们都抢着呼唤:“老板娘,再来一勺泼油辣子!”

绿萝

阳台上的花花草草里,我只认得一盆光秃秃的绿萝。

据说,它也曾绿得酣畅淋漓,绿得痴迷醉人,绿得惊天动地。但,它萎败了。先是叶缘儿开始黄枯,接着是茎儿渐渐黄萎,然后,就像诺罗病毒一样,枯色扩散开来淹没了整盆原本绿得生机勃勃的叶子。

我就是这时候开始关注这盆草的,它的死寂,它的沉默,它末日一般的黑都阻止我目光的游移。

本以为它就这样在花期后草草结束了生命,可它没有。

几场春雨一过,它好像被这气息唤醒了。阳台上紫盆里被妈妈插上了几根绿萝,“光杆司令”,长长的,挂在盆边,只有未扎根的茎与泥土相连。

这春雨的力量兴许是无限的。在经过了几日浸淫后,绿萝茎儿竟长出了嫩嫩的小芽儿,触摸,硬硬的,像宝宝的乳牙。再看那盆里,似乎都染上一层朦朦的绿色,连喘息,都能嗅到青春的生命力。

都说养花随养花人的性格。我知道,这绿萝是随了妈妈的性格。

记得一本书中说过,我们常常敌不过时光的翻云覆雨被摔得遍体鳞伤,我们需要守住一颗青春的心,在那里我们能够眺望梦想升起的地方。妈妈说,她很喜欢这句话。我也是。

记得前些日子,妈妈突然放下她盘了已久的长发,耳边别一枝红红的玫瑰,一袭红裙站在客厅里。我放学回家,见状,惊诧。“闺女,看你妈美么?”我暗自抚额,却不得不佩服她年轻到只剩十八岁的心态。

的确,尽管她已年过四十,但身为教师的她总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对智能产品,无论是正品还是山寨,其性能、报价均能信口拈来;甚至钢铁侠蜘蛛侠等各类影片的上映信息、演员情况,都能了如指掌。

除却这些,最根本的还是她年轻健康的心。我知道,她也和别的中年人一样经历过悲痛、病丧甚至背叛,但在这些事情洗礼过后,她仍能拥抱美好,原谅丑陋,这样青春的心态着实难能可贵。

绿萝虽老,但吐芽的生机犹在。我读懂了妈妈。

之六: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下笔有情

今年的高考作文是“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是“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青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以此为材料写一篇作文。因为去年新材料作文已经考过一次,所以考生并不觉得陌生。但不少考生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只泛泛而论地谈青春,说青春如何美好,青春如何不朽,难见真情实感。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表示,高考作文,无论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得带有自己的情感;否则,难以动人,难出个性。

有情感才有张力

高考作文,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得带有自家的情感;否则,难以动人,难出个性。

本版选登作文《桂香中弥漫的青春》是记叙文,作者的情思如馥郁的花香,笼罩了小院,笼罩了阿婆的白发,笼罩了阿婆坚守一生的桂花糕,并由此慨叹:“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细细品味,清甜爽口,细腻化渣,余韵无穷。

这位考生敏锐地捕捉了亲情的“雪浪花”,故全文微妙而又深沉,荡气而又回肠。这么说,不是让考生一齐聚焦“好妈妈”、“好外婆”、“好奶奶”,相类的情感——父子父女之情、师生之情、手足之情、同窗之情等等,也是值得高中学子多加关注的。

本版另一篇选登作文《空山新雨后》是议论文。议论文以理服人,但并不意味着笔下可以无情。情和理犹如水乳,永远天然交融。《空山新雨后》的景仰丰碑和扼腕叹息,相辅相成,使议论染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加强了内在张力。干巴巴的议论永远缺乏活气,望今后的考生能有所感悟。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桂香中弥漫的青春

漫步于姑苏城的石桥流水间,看着或闻着那青瓦白墙的庭院里传来的阵阵香气,眼前总会浮现那抹忙碌的身影……

正值暮春,万物复苏,给人们以生机之感,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巷陌之间,被一缕熟悉已久的桂花香吸引。抬头时,已站在阿婆的院前。

院子里满是阿婆精心呵护的桂花树。树枝肆意生长,在绿叶的掩映下,时不时冒出几朵淡黄色小花,从未见过如此温柔的黄色,如同一轮明月散发的黄晕的光。小花在绿叶间躲躲闪闪,宛若正值青春的羞涩的小姑娘,她的美,是只许阿婆欣赏的。

犹记年幼时,阿婆曾搂着我叙说她和桂花的情谊是早已深埋下的。迫于生活,阿婆自小便学会做桂花糕,以此补贴家用。她的青春是在浓得化不开的桂花香中弥漫开来的。

直到现在,正在经历花样青春的我才开始有点明白阿婆的青春。我一直以为,青春是需要绽放的,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要经历欢喜、悲痛、叛逆的,那才叫青春。然而,阿婆的青春显然不同于我们的青春。有一条新的花裙子便可以兴奋上好几天,细致地打理好家中所有家务,以及不辞辛劳地制作桂花糕,为自己能担起家中一份担子而满足。这是不同的两代人之间不同的青春,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

踏入门槛,便看见了忙碌着的阿婆:头上包着一方蓝碎花布,丝丝沾在额上的银发尽数叙说着她的沧桑。围着围裙,略微下弯的背使她显得那样吃力。多少年后的阿婆依旧坚持做桂花糕,刹那间,我仿佛又看见阿婆伏身于石寨前,把蒸熟的米粉、糯粉、熟油、提糖拌匀搅合,然后轻轻压入模具。蒸、擀、匣、刀切后,便盛在盘子里,洁白如玉的桂花糕氤氲着淡淡的桂香,融入口中,清甜爽口,细腻化渣。这就是贯穿了阿婆整个青春的桂花香。

如今的阿婆早已青丝变为白发,但她依然坚持着做桂花糕,坚守着一份青春时期便已坚守的责任。

微风拂来,吹起淡淡的桂香,桂香中弥漫着阿婆的青春。

空山新雨后

当年早已不是翩翩少年的王尔德说,青春是值得并唯一可歌颂的。

诚然,青年人往往沉醉于青春而忘记终有一日老去,青春也并不如他们所料,永久不朽。然而我们要说,春的美好之后,却是秋的收获,犹如青春过后的沉稳和历炼。

且看王尔德,他肆意地涂抹青春的色彩,却在入境报税时慨然自傲地宣称:自己仅有名声足以报税!这是他播种青春所得,与时不朽。

所以,享受春光而似乎始终充满活力的“日出之阳”,正是我们青年人的天性,本无可厚非,并不是一味地自欺欺人。然而,拿青春赌明天、浪费而不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人,是可悲的。

听闻多少青葱少女,只为心中偶像的一笑而“打飞的”去看韩星,不禁扼腕叹息:她们的青春,早早地花谢花飞。青春,本该是男儿意气风发、少女巾帼不让须眉的岁月,为何如此践踏?

究其原因,首先想到的是巴赫金嗟叹的“喧哗的时代”。青春就像一剂兴奋剂,给许多年轻人带来光阴尚长的错觉。有些人被浮华的时代遮蔽了双眼,青春也被人为地上了色,从质朴的纯白变为霓虹灯一般迷离的五光十色。这,并不是不朽。

然而,总有人使青春的丰碑光彩四溢,那是他们用心血涂抹的丹青,浑然天成。譬如季羡林在《清华园日记》中所展示的那样,他并不是海明威笔下的“迷惘的一代”,而是在浮躁的大学时代潜心积淀,踏踏实实地为日后学术打下了基础。

再如,人们只看到蒋方舟置身于赫赫的青春光环之下,却忽视了她不倦的青春之声。王小波的年少轻狂,苏轼的少年成名,都不是青春本身的不朽,而是青春背后有花朵峥然迸发并结出了生命之果。

青春,最好的姿态也许并不如张爱玲所言:“出名要趁早”。丰子恺的《秋》,咏叹了精魂之不朽,这才是青春之光的理想聚焦。

也许,咏赋青春的诗,最微妙的当属“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只有空灵、纳新,历秋之丰收,才是最美的“天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39844.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浅析之二 山东省春季高考试题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浅析之二关于诗歌鉴赏题首先我把近三年来的诗歌鉴赏题置于一处:2011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

2014年全国高考病句题汇总 2016高考修改病句汇总

2014年全国高考病句题汇总 1.(新课标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作为古希腊哲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

2012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评一 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

2012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评评点: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桑哲1、爸,我会撑起自己的蓝天爸,此时此刻,您一定还在考场外焦急地等待吧!十八年了,我常常在夜晚伴着您响亮的呼噜声甜甜地睡去——然而,昨天夜里,您来陪考的夜晚却如此安静——您

声明:《2014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选独家完全版 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为网友月光终成沙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