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沟通无障碍的电子信息时代说写信,我自己都觉得有点让人哑然失笑。 是的,我说的就是写信。 因为我最近连续看了三四封写给老师或者上级的信,颇有感触,故作此文。
有的家长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和老师面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打电话给老师才不至于唐突地打扰老师;还怕自己面谈的时候语序和逻辑混乱,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说一堆误了主题,于是想到了给老师写信。手写也好,电子邮件也好,总之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和老师能更好地沟通互动。 首先,我要说,在非紧急的情况下,我非常认可这样的沟通方式。 但问题是,这样的信件我看了几封后,发现还是有些小细节没有引起重视。
我们写信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诉求。 于是在提笔的过程中,往往忘记了读信的人,也就是对方的感受! 我们会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往往忘记了这是不是对方愿意听,并且听得进去的话!
比如我看到一封家长写给老师的入园介绍信,开篇就开门见山地说:开学我的孩子就将和你们几个老师一起度过几年的童年时光了,考虑到他的个性特点,我决定给你写封入园介绍信,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并加快老师对孩子的了解。
如果你是老师,读了这样的开头,你会是什么感觉?如果我是老师,我读了这样的开头,会觉得这个妈妈好自大!太把她的孩子当回事!难道你的儿子就那么与众不同么?我的直觉会是,要么这是一个大官僚背景的家庭,让我少惹是非;要么就是这个孩子和家长都特别挑剔难搞,我要小心点敬而远之,对这个孩子别要求那么多。
为什么作为老师不会喜欢读到这样开头的信?很简单,因为这封信,是从妈妈和孩子的立场出发居高临下说的话,而不是从老师那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如果信的开头能写成:我很荣幸我的孩子能走进老师你任教的班级,成为这个温暖大集体中的一份子。我对孩子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感到无比的欣喜和期待,感谢幼儿园和老师给了我们的孩子这样的机会。我虽然是一位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力的家长,但是毕竟是非专业出身,孩子身上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我也知道您是一位非常负责任有经验的好老师,为了减少我孩子可能给您带来的的困扰和烦恼,也为了您更好的帮助和指导我的孩子,我想给您写这封信,让您更多地了解他,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我,让我以后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家校配合互动。
同样是要给老师写一封信介绍孩子的情况,前者就显得高高在上,语气僵硬;而后者,则委婉低调很多。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觉得哪一个家长更亲切更理解人更好沟通? 如果后面都是同样的内容,前者的开头,老师很可能会带着不屑的神情不耐烦地读一下;而后者,老师往往会带着欣慰感动的心情往下仔细看,这个妈妈到底想说些什么?
我们经常讨论怎么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不是放在口头上做理论输入输出的。当父母对长辈,对上级,对朋友,对师长,由衷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表现出各种形式的感恩的时候,孩子耳濡目染下,自然就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写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意愿,让对方愿意聆听你的心声。那么,首先向对方示好表达敬意,对对方能花时间花精力来读这封信表示感恩,是不是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引起对方的好感?
有的人会说,这样做是不是太虚伪了?如果你看到的是虚伪,那只能证明你目的性太强,平时对人表现出来的的喜悦和欣赏,就是虚伪地装出来的。如果你是真诚地去做这件事,去写这些字,那么你就能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以心换心的真情意。
还有一封写给上司的信。这位朋友因为想推掉一部分被领导安排给她,但是并不适合她的工作,决定给领导写一封信。她倒是开篇就对老板和公司表达了感恩和忠诚,虽然有点干巴巴的。但是她还是犯了一些原则上的错误。首先,她重点强调了自己的老资格和重要性。其次,她强调自己的工作分配和报告上只认老板一个人,这从一个合格好领导的角度看,他们不见得会把这样的文字理解成忠诚,相反会觉得这个职员显得孤傲不群,公司整体利益下的集体团队意识不足。然后,她光顾着唠叨自己的需要,在岗位安排上的个人诉求,显得是把个人得失凌驾于集体需要之上。
这个朋友准备发给老板的邮件,就是典型的从自己的需要出发陈述问题。
但是我告诉她,如果要想达到目的,这样写风险就比较大。如果她能从领导的角度出发去写这封信,先对领导和单位对自己的栽培表示感恩。然后在行文中,对涉及工作上存在交叉和互动的几个部门领导表示好感和赞美。再客观陈述自己如果接受新任务,具体面临的这两项不同性质、不同考核需要的工作将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把可预见的未来状况娓娓道来。最后把问题丢给老板,让老板去考虑:怎么安排你,对公司才最有利?
老板乐于做出决定的事,一定是希望基于公司利益最大化出发,而不是实现员工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同样的要推掉这份额外的活,是你做决定跟老板摊牌让老板为难,还是你想办法让老板主动做出你希望得到的那个决定?
这就是写信的艺术!沟通的艺术!
还有一个妈妈来找我,发一封信让我帮忙修改。我一问背景,也是一封写给幼儿园老师的入园介绍信。好笑的是,接受信件的这个老师,居然就是同住一栋楼的邻居!
我告诉她,这封信我不用看了。让老师接到同为邻居的家长这样的沟通信件,太见外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开学前随意地提一点时令水果,直接敲门上门拜访老师,既是邻里互动,也是师生间的提前沟通。
将心比心,如果你是老师,同一栋楼的一个孩子是你的学生,你这个学生的家长居然给你写了一封信,说对孩子的教育介绍孩子的情况,你会不会觉得怪怪的?见面的时候会不会有点点小尴尬?当你是陌生家长客套一番呢?还是当邻里来亲切互动互助?
说到底,信,不过是沟通模式之一。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具体情况,就会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当不管是师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职员和老板之间,总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离不开沟通二字。沟通的重点不在于写信还是面谈或者其他,在于能否多一点换位思考,想办法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责任,对我们产生好感和信任,使对方自己主动做出的决定和我们的期望值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