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后国家是否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研究 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关于落后国家是否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研究

[摘要]历史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在落后国家是不可能完全跨越的,虽然可以部分跨越,但是是有严格限制条件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落后国家不可能完全跨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落后国家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部分通过卡夫丁峡谷,同时在卡夫丁峡谷之旁开辟卡夫丁栈道,开创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

一、研究综述

马克思恩格斯本来设想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可是到20世纪社会主义却首先在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过去都说这是列宁、毛泽东等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学者认为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当中可以发现对俄国、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有过不少论述,于是提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认为马克思晚年已经主张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其主要论据是马克思于1881年2月底在给俄国民粹派革命家查苏里奇的复信第一份草稿中提出了“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在高放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正因为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的农村公社和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存在的东西,所以,这‘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但是,这种可能性的实现是有严格的条件的。”在高放看来,马克思所设想的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是需要严格的条件的,事实上这是马克思出于对俄国革命的渴望,而并非如某些学者们所说的是马克思对“东方农村公社发展道路特殊性”的新认识;马克思是从他一贯持有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论出发,而并非他晚年形成了什么“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理论。

我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落后国家不可能完全跨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落后国家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离开资本主义来探讨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问题是行不通的

二、理论问题的产生

关于落后国家是否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研究 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先从东方社会理论的问题产生说起,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方面,1848年后欧洲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普遍的繁荣时期,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也没有在欧洲大陆彻底地形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模式;另一方面,东方世界的革命运动却呈现出日益高涨之势。这几个因素促使马克思把注意力转向东方社会。马克思发现,东方社会普遍存在着土地公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这种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使得东方社会不同于马克思原先所归纳的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在西欧社会早已普遍实现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的同时,东方社会由于土地公有制和中央集权的制约,农民脱离土地的进程极其艰难,致使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相当缓慢,仍处于前资本主义形态。因此,对于欧洲之外的东方世界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是走西欧发展资本主义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马克思对有关东方社会的未来发展问题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几点思想:第一,马克思反对别人把自己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在1881年马克思致俄国革命家查苏利奇的信中,他明确表示,《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性的分析“明确的限于西欧各国”。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多线条的,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指出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分析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发生的事变是行不通的,要采用比较分析,因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因此,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未必只有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一个途径,东方社会可能会走上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第三,马克思认为,东方社会,特别是像俄国这样,存在着两种进化的可能。1861年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直接冲击着俄国原始的土地公有制,让原来的土地和农奴逐渐的成为资本主义商人随意剥削和任人摆布的对象,这不可避免的激发公社内部各种利益的冲突,加速了公社的瓦解,这样发展下去,俄国不可避免的要走西欧各国的老路。但是,历史的发展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性,在俄国,由于各种情况的独特结合,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的农村公社能够逐渐摆脱它的原始特征,并直接作为集体生产的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这种集体生产的因素是和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存在的东西,所以,这就使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马克思认为,这种可能性的实现是有严格的条件的,就是必须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在俄国进行革命。四,马克思恩格斯并不赞同俄国民粹派的观点。俄国的民粹派是19世纪下半叶盛行于俄国,由一批知识精英组成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派别。他们是俄国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积极拥护者,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绝大多数俄国人民都充满着公有制原则的精神,是本能的、传统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尽管愚昧无知,但却比更有教养的西欧各国人民更接近于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俄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的可能性的时候,是与资本主义大工业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同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直接联系在一起,是同俄国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资本主义来探讨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问题。这是他们与民粹派的根本区别所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因为从本质上来讲,社会主义力图实现的变革,不但需要实现这个变革的无产阶级,而且需要有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能够彻底消灭阶级差别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

三、理论问题的实质:“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但是有条件的

关于马克思1881年2月底在给俄国民粹派革命家查苏里奇的复信中提出的“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对于这段话的理解,高放老师在《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五个问题歧见述评》中认为,马克思这段话的原意是:如果俄国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民主革命能够进而引发西欧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那么将来在西欧先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下,俄国社会存在的自古遗留下来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公社就可以借助西欧国家的帮助,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所提供的一切肯定成就,同时避免资本主义造成贫富两极分化等灾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他还认为,马克思所设想的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需要四个条件:第一,俄国的农村公社能够一直保存到欧洲发达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共同胜利;第二,俄国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民主革命能够取得胜利而又不至使农村公社破坏殆尽;第三,俄国民主革命的胜利能够推进德、法、英等国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共同胜利;第四,俄国能够取得西欧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多方面的援助,包括给予落后的俄国以各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如社会化、工业化、机械化,还要帮助俄国实现民主化、法治化。

实际上这四个条件是很难同时俱备的。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列宁的基本思路仍然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世界革命理论的逻辑延伸,因此,最初的战略仍是全力促进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便俄国能够得到西方先进国家的帮助。到了1921年,陷入孤立状态的苏俄为求自我生存,列宁转而采取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部分资本主义,试图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实际上是被迫部分通过卡夫丁峡谷,同时另外新辟卡夫丁栈道,最终进入社会主义通途。后来斯大林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加快消灭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再后来一批落后国家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建成社会主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大批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倒退到资本主义道路,这表明它们还无法不通过“卡夫丁峡谷”。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同样证明了不可能完全跨越卡夫丁峡谷

同样,中国的实践证明了落后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卡夫丁峡谷是难以完全跨越的。现实中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未按照跨越卡夫丁峡谷所需的四个条件的思想进行,俄国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是在列宁“一国胜利论”思想的指导下得以实现的。列宁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特殊的历史情况,突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提出“一国胜利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认为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加剧,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获得胜利。社会主义不一定是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突破,却很可能在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这些国家革命的主客观条件一旦成熟,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夺取政权,然后凭借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主义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就是在列宁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取得的。中国革命也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在苏联的影响与帮助之下走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取得胜利的。俄国和中国是在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之中而不是在西方的帮助之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等其他国家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受到严重削弱的机遇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俄国和中国等成功走上社会主义时,“跨越”思想实现的主要条件如西方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西方资本主义的援助等并不存在。

当今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当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相似,也是不得不部分通过卡夫丁峡谷,同时在卡夫丁峡谷之旁开辟卡夫丁栈道,即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存在、一并发展,共同通向社会主义,这才是真正的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注释]

①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第一章,87页。

②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第一章,8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342页。

④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第一章,89页。

[参考文献]

1.高放,《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五个问题歧见述评》。

2.许开轶,李贤聪,《析马恩“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中的若干错误倾向》,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32卷,第5期。

3.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

4.高放,《再谈社会主义“同时胜利”和“一国胜利”问题》,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23卷,第3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47967.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毒品犯罪中明知问题的研究 毒品犯罪

关于毒品犯罪中“明知”问题的研究段鹏云[摘 要]在惩治毒品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本文认为,毒品犯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只能是故意,毒品犯罪主观故意的关键内容是明知,在司法实践中,毒

走进这家咖啡屋法语歌曲是否能留住你的脚步? 走进咖啡屋

走进这家咖啡屋(法语歌曲是否能留住你的脚步?)制作人:我是小毛驴 一个人,时常行走在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总是习惯性地寻找着,一些隐藏在某个角落的精致小店。有时,只是端起相机在门店前拍下一张象征性的记录照片,有时,会带着好奇心走进

声明:《关于落后国家是否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研究 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为网友三年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