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芬克》影评:梦碎好莱坞

科恩兄弟的电影,有一个特点就是风格很不稳定,不过相信《巴顿芬克》一定是他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前一年大卫林奇的《我心狂野》捧下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杯,接下来科恩兄弟的这一部《巴顿芬克》再次问鼎,点燃了超现实梦幻题材的热潮。当年的评审会主席波兰斯基在评奖前预言这一届的金棕榈会有很大争议,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评委们压倒性的都认定了《巴顿芬克》的实力。当然,类似的梦境与幻觉题材的作品,同样是美国导演,连续两年在法国戛纳电影节称霸,自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质疑。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相信观众和当时的评委一样,都认定了这部杰出作品的价值和魅力。

和大卫林奇一样,科恩兄弟一直的美国独立电影的一面旗帜。和主流的美国电影不一样,这里没有那些通俗的剧情和流水线的痕迹,反而充满了各种另类的奇思妙想。和之后登顶奥斯卡的《老无所依》很类似,《巴顿芬克》也是一部深深植根于美国精神和文化的电影,更是一部手法和技巧以及想象力都十分独到的作品。

《巴顿芬克》讲述了一个叫做巴顿芬克的青年剧作家,刚刚在纽约百老汇崭露头角,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于是,在犹豫与挣扎中,最终决定来到好莱坞发展,以谋求更大的成就。好莱坞的大制片人非常赞赏巴顿芬克,将他安置在一家古怪的酒店里,并且给予了他充分的自由和尊严,来写一部即将开拍的关于拳击手的电影剧本。

在酒店里,处处透露出怪异,空荡荡的酒店明明注满了客人,但是他却从来没见到一个,电梯里有怪异的服务生老头,而酒店也只有一个服务员兼经理,明明是沙漠,可是只有他能看见蚊子,墙上不断脱胶的墙纸……在写作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古怪的邻居查理,并且很快成为了熟悉的朋友。但是,他却很快陷入了创作的瓶颈里,灵感枯竭了。此时,他又结识了著名的作家比尔,这是他最崇拜的作家,现在也在好莱坞当编剧。在拜访偶像的时候,芬克惊异的发现比尔也陷入了灵感枯竭,并且极度的暴怒之中。但是,他却很快爱上了比尔的妻子奥德丽。随着事态发展,他很快发现比尔是个骗子,那些作品都是奥德丽代笔的,而他对奥德丽的爱也越发强烈。终于两人睡在了一起,一觉醒来,还沉浸在昨夜春宵的芬克突然发现奥德丽被杀死在身旁,鲜血流了一床。邻居查理主动出面,帮助芬克解决了这个问题。芬克也在此时进入了状态,写成了自己至今最满意的剧本。此时,查理留下了一个盒子给芬克,自己独自去纽约发展了。

可是,转折突然到来。两个探员来到芬克家,告知他隔壁的邻居查理其实是一个变态杀人狂。而他的老板也告知他这份剧本写的乱七八糟,根本不符合要求。万念俱灰的芬克,因为涉嫌谋杀而被警探拘捕,这时已经离开的查理却突然出现,杀死了警探,房子也在查理的愤怒中燃烧了。最后,芬克失意的来到海边,遇到了旅馆里画像里的女郎……

这部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林奇式的,里面充满了幻想和梦境,而且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是如此的模糊,以至于不能明确的区分哪个场景的现实,哪里是梦境。但是,从逻辑上来说,还是能区分真实和梦到底是什么。

这部电影和林奇的《穆赫兰道》非常类似,都是讲述怀抱梦想来到好莱坞发展的年轻人,最后怎样梦碎的,然后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产生了幻觉。不过和《穆赫兰道》的惊悚与怵目惊心相比,《巴顿芬克》是黑色的戏谑与讽刺,里面芬克这样一个酸溜溜的压抑的小青年形象,总是让人既有同情,又忍俊不禁的。

现实:芬克在纽约小有成就,于是就怀揣更大的梦想来到好莱坞,希望成为梦想中那样成功的伟大编剧。但是,好莱坞却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这里人太多,产业太发达,垄断太厉害,他这样一个小编剧根本毫无出头的希望。于是只能躲在一个破旧的旅馆里写剧本,渴望一鸣惊人。此时,他又得知自己的偶像比尔也在这里,但是却陷入了创作困境中,名望毁于一旦。这个残酷的现实,成了芬克最巨大的打击。同时,穷困的芬克,也没有钱,更没有女友,压抑的性欲也成了他最痛苦的事情。在这些巨大的压力之下,他看着旅馆里的画像,产生了幻觉和梦境。最终,剧本被否决,而人也陷入了崩溃。

梦境:我觉得查理,警探,旅馆里的古怪,谋杀案都是梦里的场景。“梦是愿望的满足”,这是佛洛依德理论的核心。巴顿芬克想要的就是两种东西:1.成为名编剧,大作家,功成名就;2.得获得奥德丽的爱,能够到女人的爱,来释放自己压抑的性欲。第二个愿望又是从属于第一个愿望的。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巨大电影产业工厂好莱坞,如同芬克在片头对百老汇的老板和同事所言那样,只会摧毁艺术,毫无发展空间,只会令灵感丧失。表面上义正词严的芬克抵挡不住内心深处的躁动,还是来到了好莱坞,命运不幸被自己言中。而且他还目睹了偶像比尔在这里身败名裂,沉迷酒精,最终郁郁而亡的下场。这些刺激,深深留在了芬克的脑海里。相比于好莱坞的污浊和拜金,墙壁上那副碧海蓝天美女的画像,形成了鲜明对比,如同理想一样可望不可即,这种场景倒是正符合芬克的期望。也许正是在日复一日躲在破败旅馆里冥思苦想的芬克,看着画像做了这样一个古怪的梦。

饭店:这个破败的饭店,应该直接来源于现实的样子。只不过虽然梦里他自我安慰自己是被请来的,但是潜意识依然在用制片人的口提醒他说:“那是什么地方,我根本没听说过。”饭店里的唯一的古怪的服务员和电梯服务生老头,都是现实里被好莱坞的丑陋机制压榨异化的人的梦境投射。还有旅馆里明明住满了客人,可以看见鞋子,可以听见声音,但是就是除了查理谁也见不到,这也是芬克在好莱坞举目无亲,被隔离排斥,处处碰壁的体现——即使叫的再大声,也没人来管你。

蚊子:电影里,只有芬克能看见蚊子,这些蚊子每晚每日的好不疲倦的围绕着芬克,身处沙漠里,为什么会有蚊子呢,别人也看不见蚊子,这就是间接的提醒了我们身处梦境的事实。这些嗡嗡叫的烦人的蚊子,也许就是巴顿现实生活里烦扰他的小事,那些琐碎的麻烦一直缠绕着他,这成了他梦里的一个挥之不去的干扰的具象。

制片人:梦里的制片人,其形象和现实里应该是一致的,吝啬、卑鄙而且高高在上,垄断着一切资源。现实中,巴顿应该是被制片人狠狠踩在脚下的,所以梦里他的愿望成真了,变成了制片人处处捧他。那个被驱使的老跟班,应该就是巴顿在现实的映射。梦里制片人跪在地上吻他的脚,求他写剧本,也是现实里正好相反。不过,最终的结局是制片人根本不看重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反而喜欢那种直观低级的B级片剧本——巴顿的成果被狠狠践踏了,人身自由也被奴役了——这才是现实,梦境在慢慢转向现实,潜意识提醒做梦的人不要太异想天开。

大作家比尔和妻子奥德丽:他们和现实应该是比较吻合的,好莱坞的大熔炉,毁灭了无数的艺术,而为了名声和成功,无数才智之士都违背了良心和道德,以获取认可,但是还是被残酷的淘汰了。偶像的倒塌,成了芬克的心伤。所以,他的梦里,比尔的死是别人告诉他的,并且比尔已经被丑化到可耻的地步,以缓冲做梦人的情感波动。奥德丽是比尔的代笔人,芬克对奥德丽的追求,首先是对成功作品,对事业的欲望,其次是性欲的释放。满是住客的旅馆里,为什么芬克偏偏经常听到隔壁那对神秘情侣没完没了的做爱的声音呢?他很压抑。但是无论是事业的欲望还是生理需要,在这里都是不道德的,所以潜意识里,这个迂腐的传统的小知识分子很抵触这种劣习。在双重巨大的诱惑之下,芬克和奥德丽上床了,但是却也因此将那些琐碎的烦恼(蚊子),变成了直接的巨大的良心谴责——谋杀。因为本性纯洁的芬克,是不能容忍好莱坞的乌烟瘴气污染自己的,这个酸溜溜的知识分子受不了这种异端想法的蛊惑。

查理:芬克一直得不到世人的认可,得不到当局的认可,但是却得到了杀人狂查理的认可。查理也是一个和世俗有巨大鸿沟的人,因此查理对芬克的认可,是一种心理的自我安慰。而内心懦弱的小知识分子芬克,又愤恨这种体制对艺术和梦想的摧残,因此,查理替他怒吼,替他去挑战体制,替他杀掉了囚禁他的警察。从这个意义来说,查理是巴顿理想化的一个分身。他敢于展现,擅长设计,口若悬河,玩过许多女人,又能力极强。但是对于此种想象,芬克显然是犹豫的,毕竟他是软弱的。所以,查理对他说:“你来到我的地方,却又嫌我吵”,“如果你需要我,我就在隔壁”。对于这种疯狂的想法,芬克显然是难以完全接受的,若即若离。

盒子:查理留给了芬克一个盒子,这个盒子最终也没有打开。里面是什么呢?也许是那个失踪的脑袋,但是从象征意义来说,里面装着芬克最宝贵的财富:自己最纯真的动机和原始的想法——如同他在百老汇时那样——不是为了名利金钱,而是为了艺术而创作的激情。当诱惑自己的东西——带来剧本灵感和性的女人奥德丽死去的时候,芬克立马就灵感来了。只有见本心,才能有艺术的创造。这是被芬克好好保存在心底,坚守的信念,虽然一时被蒙住了——交给了查理,但是“那本来就是你自己的东西,我什么也没给你”,取回了盒子,对于制片人的威胁不再放在心上,看淡了一切之后,芬克反而找回了自我。

画像和海滩:现实里的画像里的场景,是芬克理想的场景。当放下一切,取回本心的芬克,就在梦里来到了自己理想的海滩。怀揣梦想,面对佳人,清风拂面,海浪歌唱,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啊。这也就是芬克最终获得的终极的自我安慰和关怀。

《穆赫兰道》的结局,是一个梦想破碎带来的悲剧事件。而《巴顿芬克》则是一个充满辛酸苦乐的黑色幽默,在一系列打击挫折之后,还是让可怜的芬克看到了希望。科恩兄弟将自己早期闯荡好莱坞的经历投射到了这个主人公身上,这是带有一定自传性质的作品。当然,更广阔的,还有其中蕴含的对好莱坞的批评和讽刺。

对于芬克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压迫的底层的小知识分子的辛酸和穷困。呆而笨的大眼镜,酸溜溜、皱巴巴的不合身的西服,唯一的皮鞋。在写完满意的文章之后,高兴的像个孩子,虽然看起来格格不入,还是在舞会上忘情的跳舞高呼。虽然可怜可悲可气可叹,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出芬克心中是有梦想的,并且为之兴奋和手舞足蹈。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跌宕起伏的命运,是很有味道的。

《巴顿•芬克》影评:梦碎好莱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49989.html

更多阅读

《疯狂愚蠢的爱》台词:我性感得应该打上马赛克了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疯狂愚蠢的爱》台词:我性感得应该打上马赛克了(CrazyStupidLove)车厘子/编译YourlifeissoPG-13.你的生活太少儿不宜了。-Wholookslikeacarrot?-ConanO'Brien.-谁看起来像胡萝卜?-柯南•奥布莱

《罗马的房子》影评:——弥漫的欲念,溢出的美感

《罗马的房子》影评:——弥漫的欲念,溢出的美感文静《罗马的房子》出自于西班牙公认的最好的导演JulioMedem,他曾因执导《红松鼠杀人事件》、《北极圈恋人》和《露西亚的情人》等力作而备受关注。此次导演的《罗马的房子》除了超大

《吾栖之肤》影评:逆爱

NO.235/浴神■有时候会有这样一种奇妙的感觉,看阿莫多瓦的电影,就像看马蒂斯的绘画,浓烈明亮热烈的色彩背后,充斥着野兽一样的激情。对于早已年过花甲的阿莫多瓦来说,今年拿出了生平第一部惊悚片《吾栖之肤》,着实让人吃惊,不过看完电影,

声明:《《巴顿•芬克》影评:梦碎好莱坞》为网友梦里遇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