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丰年留客足鸡豚上一句

第三天,大概是昨天玩的累过劲了,除了出去买了身短袖衣裤来抵御长安城的烈日外,几乎一整天都赖在宾馆的床上看电视。临睡前,摊开西安市地图,因为明晚就要走了,不能跑太远,所以我决定明天在市里晃荡一天。

于是就到了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

第一站是长乐坊。没错,就是那个传说中著名的大唐红灯区,长乐坊。

知道这个地名还是因为小学的时候看TVB的《金装自大才子》,当时迷唐伯虎迷得一塌糊涂,播完后还很没面子的大哭了一场。打开地图看到那三个字的时候就突然有一种十分想去的冲动,所以就去了。不过,因为长乐坊是指一片地方,到底自己具体想去看什么,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想单纯的凭着感觉走。于是,我决定先到地图上所标的,位于长乐坊内的八仙庵去看看。

我是从八仙庵背后的一条小路绕过去的。接近八仙庵的时候,街道两旁开始出现不少算卦看相的小铺子,大部分算命先生都坐在铺子门口招揽生意,我从他们中间走过,身边不时传来“小姑娘,你等一下”或者“小姐,你这个面色……”之类的招呼声,虽然觉得很有趣,不过因为担心一旦停下来,各位“大仙”们就会一拥而上,对我进行口水轰炸,所以最后还是走开了。

听说这八仙庵是现在长安最大的道教庙宇,不过其实只是一方不大的小庙罢了。整个庙的结构很简单,不过因为游客很少,紫烟袅袅,绿荫葱葱,在这长安闹市中到形成了一份颇为独特的清幽。看庵里的简介得知,这里貌似是当年有人在此遇见了铁拐李(还是吕洞宾来着……忘了),后来为了纪念这段仙缘而建此庵。不过网上大部分传说则是,“八仙宫”是为了纪念李白、贺知章等酒中八仙而修的。这反倒使我对这方小庙又平添了一份好感。是想,在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来此一方小庙中,独享这一份难得的古朴清幽,玩味着千年前关于他的种种传说故事,那份快似神仙的恬静悠闲,至今回想起来,仍如品过一杯清茶般,唇齿留香。

离开八仙庵往前走一段,在一片平凡无奇的居民街道上,标明“长乐坊”三个字的路牌静静的立在熙熙攘攘的路边,一千年前的长乐坊,灯红酒绿,莺歌燕语,是达官贵人,权贵名流们流连忘返的的繁华之地;一千年以后,舞榭歌台变成了理发店,倾国佳人,名士豪绅变成了平头百姓,高大豪华的马车变成了出租的士……唯有那一方路牌,无言的诉说着那一段段过往的时光。

因为八仙庵原为唐代兴庆宫遗址的一部分,因此不远处就是在原兴庆宫遗址上修建的兴庆宫公园。注意,是修建公园,不是重建兴庆宫。这个公园比较大,比“华清池”还大不少。沿路一直走,在一片用现代修剪法修剪的绿带中,突兀地立着一栋很新的中式仿古建筑,匾额上书三个大字“沉香亭”。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如今,这里没有名花,没有倾国,没有君王,也没有那位狂放不羁,才情四溢的大诗人,只有一栋山寨的“沉香亭”,尴尬的立在水泥地上。再往前走有一小楼,门口的喇叭广告着4D小影院即将上演的“大片”,店员们百无聊赖的站在门口,眼神空洞的看着过往的游客。这是一个普通公园中再普通不过的景象,如果不是旁边的景点介绍牌,我大概根本不会多看它一眼,也就不会知道,这寒酸落魄的小楼原型竟是当初玄宗皇帝宴请多国使节,向其展示我泱泱大唐,浩浩国威的花萼相辉楼。

时间,真是可怕。

下午晃悠去了大雁塔广场,正赶上那边在搞音乐喷泉,雄浑的交响乐加上义无反顾,向着喷泉,激流勇进的人群,乱哄哄好不热闹!漫步在环大慈恩寺的仿古步行街上,一路有不少展现大唐风情的雕塑:算卦先生,元宵花灯,公孙大娘舞剑器,皮影戏,雁塔题名……一时间,倒真有些恍惚,仿若身处繁盛大唐的长安大街上了!

慈恩寺里面不小,除了大雁塔外还有一些院落,庭院,石林林立其间。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唐朝高僧玄奘于公元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公元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雁塔。名称延续至今未变。

从大雁塔的顶层向四周俯瞰,可以一览长安城的全貌。不知千年以前,那些雄图伟略的历代君王们,那些满腹经文的风流才子们,以及那一个个如我们一般的平头百姓们,当他们登临大雁塔时,又会看到怎样的长安,怎样的中国。

再一次回到西安火车站已是黄昏,古老的明城墙在夕阳下逐渐变成了黑色的剪影。

是时候告别了。

愿意为我的西安之行将就此在长安的落日下走向尾声,谁想,缘分却一直陪我回到了北京。

在西安火车站候车的时候,和旁边一个大叔攀谈起来,大叔带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本来以为他是要带女儿上京的,没想到聊了几句后,大叔居然把女儿托付给了我,让我帮忙上火车照顾她!大叔说女孩他妈在北京,女儿在暑假就送到妈妈那边去,他就不跟过去了。我看了眼女孩的票,居然跟我一样是站票!不由佩服这大叔的神经,让十几岁的小女孩大晚上一个人坐火车,还是站票,还托付给我这个只说过两句话的陌生人……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外面世界有多危险,还是他们生活的环境真的如孔老夫子所期望的那样和谐,半夜睡觉都不用锁门。总之,就算大叔不嘱咐,看到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也肯定让人不能丢下不管的,所以我还是答应了下来。虽然我一直还觉得自己也是个孩子。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丰年留客足鸡豚上一句

上了车我才知道,原来所谓的站票还是有可能有坐的,就看你RP如何了。我看车上还有不少坐,就拉着小姑娘问,结果得到的回答不是“去上厕所没回来”,就是“去买吃的一会就上来”,后来又一个叔叔大概是看不惯了,就说:“你们先坐那,等人回来了再起来就是了。”我开始没明白什么意思,不过还是拉着小姑娘先坐下了。过了一会,火车都开出去很久了,依然没有人回来,我才恍然大悟。

路上,我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周围的叔叔们聊着天,不时看看靠着我睡觉的小姑娘,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15岁的时候独自坐车去江西上高中的时候,似乎也是像她这样懵懵懂懂,未经世事的样子,完全不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样子。现在虽然也称不上饱经世故,但如今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了,从要被人照顾的人,变成了照顾别人的人,这种转变让人不由的感慨。看着她静静熟睡的小脸,不知道多少年后,当她也和我一样大时,又会有着怎样精彩的经历,是否也会像我一样,从一个被照顾的小孩,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大姑娘呢?

一夜无眠,终于回到了北京。打这小姑娘找到了来接她的人。本以为会是她妈妈,没想到去是个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我警惕地问她是他吗,小姑娘说认识他,是熟人。男孩解释说,小姑娘她妈工作忙,就托他来车站接人。我再一次被这对父母的神经折服了……再三确认无误后,我才放心交人。

阔别半个月,终于回到我熟悉的家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0037.html

更多阅读

宿州沧海桑田七千年之扶疏亭20 五百年沧海桑田下一句

扶疏亭甬上君侯卓异图宿州西城,古州衙旧址后面,在今宿州市甬桥区政府院内。矗立一座格调古雅的建筑,主体为殿堂五间,匾额上题着“扶疏亭”三个金字。进门后,你会看到中心位置陈列着两方青灰色石碑,碑已经断残,却是件宝贝。它的珍贵

过华清宫唐 杜牧    题华清宫宋 杜常 过华清宫其一 杜牧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第16--19题。甲        乙过华清宫          题华清宫(唐)杜牧 (宋)杜常长安回望绣成堆, 行尽江南数十程,山顶千门次第开。 晓风残月入华清。一骑红尘妃子笑, 朝元阁①上西风急,无人知是荔枝来。 都向

中国消失的建筑之梦回大唐--华清宫 几度梦回大唐另类伴奏

眼前的华清池是最佳的古装戏的背景——古香古色的唐式建筑,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远山上若隐若现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间三三两两的游人——这也是千年前曾有的景象。这里曾是周幽王的烽火台,秦始皇的骊山,也曾是唐玄宗杨贵妃的华清池……1

声明:《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丰年留客足鸡豚上一句》为网友心死也要微笑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