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与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同志们,上午好,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对当前国际形势特别是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看法,这是大家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座的都是退伍军人,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你们血染的风采,现在让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礼。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似乎比15年前人们憧憬和平的新世纪时更加动荡不安。由一个突尼斯小贩引发的“阿拉伯之春”已四年多,狂潮席卷了西亚北非。最近极端武装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从叙利亚动乱中异军突起,卷入伊拉克冲突,攻城略地,巴以再起冲突,至今没有停火的迹象,中东局势更加扑朔迷离。乌克兰克里米亚归了俄罗斯,乌东硝烟弥漫,MH17被击落,使乌克兰局势充满变数,围绕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大国间激烈博弈,许多西方学者指世界恐重回冷战时代。在中国周边,伴随着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东海和南海风云再起。日本安倍政府逆时代潮流而动,篡改历史,借船出海,解禁集体自卫权,成地区局势隐忧。菲律宾、越南借势点火,干扰我和平发展大局。中国学界与媒体出现大量反思清廷与日本甲午之战的文章,摩拳擦掌,大有找日本人再打一仗、报仇雪耻之势。近期中国海军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北部湾四大海域同时举行军演。全国航班出现大面积延误,据称就是因为军演。与此同时,日本海上自卫在日本海举行海上扫雷、潜水以及水雷铺设等科目训练。世界向何处去?世界形势该怎样看?我国该如何应对?近期我国是否会有一场对外战争?作为曾经的军人,这肯定也是你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所以我选择这个话题与大家交流。我要讲的题目是《国际形势与中国周边安全问题》,讲三个大问题:1、当前宏观全球战略、国际关系与演变新特征;2、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3、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及应对策略。

一、当前宏观全球战略国际关系与演变新特征

 (一)、大国关系

大国关系的变化与走势决定了世界格局的新动向。2013年,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均实现了最高领导人的换届选举。在多个大国博弈的舞台上,新上任的三大国领导人所提出的新思想和新政,为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注入了新的推动力。

1、美国外交新举措。2013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在一些地区热点问题上表现更加灵活与务实。就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美国与俄罗斯达成共识,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决议,这也是2011年叙利亚危机以来安理会通过的首项涉叙决议,由联合国和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核查和消除叙利亚化武库存。10月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高度评价此次叙利亚化武危机的外交解决,他认为叙利亚政府销毁化学武器是全球合作的一个极佳范例,如果叙政府按承诺迅速配合行动,全面执行联合国有关销毁化学武器的决定,叙政府也将重新赢回信誉。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也有了新的突破,2013年9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伊朗新任总统鲁哈尼就伊朗核问题进行了15分钟的历史性通话,这也是两国自1979年断绝外交关系以来34年中首次实现总统的直接对话。奥巴马表示尽管仍然存在诸多障碍,但他相信各方有可能找到全面的解决办法,而伊朗问题的缓和将大大改善两国关系,也有助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伊朗核危机有可能会峰回路转,展现外交和平解决的曙光。

今年3月俄罗斯强力吞并乌克兰克里米亚,作为报复,美国对俄罗斯实施最严厉的经济制裁,俄被中止八国集团成员资格。MH17事件发生后,美国认为这是俄罗斯军事冒进活动的直接产物,在本月16日宣布对俄罗斯追加一揽子制裁,目标直指俄能源、金融和国防领域。俄罗斯石油公司被列入制裁名单,在美国资本市场融资将受到限制。23日美国实施了新一类制裁,限制包括俄罗斯国有控股石油巨头在内的该国一些大企业的金融活动。与美国同一阵营地的欧盟与加拿大也加入了制裁阵营,对一系列的俄罗斯军工、能源类企业和银行进行制裁。

 “亚太再平衡”战略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2013年,这项战略在军事与经济两个支柱之间的重心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国务卿克里当年1月24日出席参议院听证会强调,目前增加美国在亚太军事部署并非至关重要,美国与中国之间虽然是竞争者,但并不是敌手,他将会在这个问题上考虑采取更加周到的方式。鉴于这种考虑,美国在亚太的战略目前更多强调经济层面,通过大力推行与亚太国家的TPP谈判,在美国与亚太国家之间推行符合美国利益的高门槛的贸易谈判。目前,TPP谈判国扩大到12个,经济总量占全球40%,贸易额占全球三成以上。所谓TPP,是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其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我们知道,我们上一轮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得益于加入世贸组织,而现在加入这一组织的条件比世贸更苛刻。如强制统一劳动力、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标准,中国扩大开放面临新的挑战。其中强调对金融、服务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大开放、取消管制。作为金融部门,需要引起关注。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今年6月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上曾表示,美国将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资源投入,计划在2020年前把美军60%的海军力量部署在亚太地区。

  2、俄罗斯强势出击。作为俄罗斯的铁腕总统,普京再度当选总统后,以强有力的气势出现在国际舞台。之所以称之为强势,是因为俄罗斯在叙利亚、乌克兰、斯诺登避难申请等诸多问题上立场鲜明,言辞锋利,直言不讳,毫不畏惧与美国分庭抗礼。2013年8月1日,俄罗斯不顾美国外交抗议给予“棱镜门”爆料人爱德华·斯诺登为期1年的临时庇护权。9月11日,总统普京在美国《纽约时报》就叙利亚问题公开撰文,批评“美国对其他国家内部冲突的军事干预已经成常态,而这并不符合美国的长期利益,美国只知一味诉诸野蛮的武力,打着‘非友即敌’的口号拉帮结派,如何能成为民主的榜样”。然而,普京与美国的针锋相对并未使两国关系进一步交恶,仅在2日之后,美俄就在叙利亚化武问题上达成一致。

  近年来,俄罗斯与美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民主、人权、欧洲导弹防御体系、叙利亚、乌克兰以及核裁军等几个方面,其中,核裁军和叙利亚两大议题是两国利益争夺的焦点。2013年6月19日奥巴马表示要与俄罗斯重启削减核武器谈判,继续削减多达1/3的进攻性战略和战术核武器,普京总统则回应称绝不允许出现打破战略核威慑体系平衡以及降低本国核力量的情况。如果说核力量是俄罗斯保持其世界军事大国地位的重要基础,那么叙利亚对于俄罗斯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是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以外的唯一军事基地,它是俄罗斯遏制北约东扩、应对中东地区冲突及极端主义威胁的重要保障,不能有失。在俄罗斯经济难有起色的情况下,俄罗斯强势的外交是确保其世界军事大国地位的有力手段。最近一段时间,由于俄美之间的激烈交锋,关于俄罗斯与美国或再现新冷战的观点与日俱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两国之间的冲突目前仍仅停留在外交层面,仍处于可控的阶段,并无升级为冷战的可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3年9月份表示:“我们也是人,我们有时也会发怒,但我们在全球的共同利益是寻求合作与共识的良好基础。”可以判断,俄美关系在近期仍将会起起伏伏,在一些热点问题上激烈交锋,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两国关系尚不至于恶化至冷战那样的对立状态。

  3、中美关系新起点。去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庄园会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定调,明确其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奥巴马总统也表示将“探讨构建在互利互尊基础上的国与国之间新型合作”。习奥会谈开启了良好的开端,之后的四个月中,中美高层会晤和交流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两国军方的交流大大加强。去年8月,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成功访问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和科罗拉多的北美防空司令部;9月,中国海军3艘舰艇对美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友好访问,两国海军在夏威夷海域进行联合搜救演习;同月,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访美;我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与美国防部副部长米勒共同主持了第14次中美防务磋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上任后首次访美,表示希望与美方一道拓展与深化双方合作的空间。

今年来中美之间出现了一些困难,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防空识别区等。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7月9日出席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指出,35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总体是向前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习近平主席在2800字的演讲中,9次提到新型大国关系。此次演讲是习近平主席再次阐述中国对美政策。目前中美关系处在敏感时刻,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中,体现了中国再次坚定构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承诺,同时意图打消美方的一些顾虑。过去一年,中国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令美国一些人产生困惑,认为中国在针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制定自己的战略。演讲中,习近平表示,“中美两国如何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将直接影响双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发展什么样的关系。不能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错误,否则就会一错皆错”。还特意提到了此次对话地点——钓鱼台国宾馆,这里见证了中美关系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中美建交谈判等都同这里有密切关系。重申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基调,体现了中国的诚意。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书面致辞中表示,美方欢迎一个稳定、和平、繁荣的中国,致力于同中方一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加强务实合作,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我期待着今年11月访问北京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八个领域共取得91项成果。

今年我国参加了环太平洋军事演习。环太平洋军事演习是美国第三舰队倡议的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多国海上联合军演,从1971年开始。苏联解体前每年举行一次,苏联解体后每两年进行一次。目的在于保障太平洋沿岸国家海上通道的安全以及联合反恐。今年参演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墨西哥与文莱等四国,中国为首次参加,以往这项演习对于中俄都是严格保密的。应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邀请,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于4月7日抵达青岛访问,并参观中国海军航母“辽宁舰”,这是首位登上“辽宁舰”的外国人。中美双方此前几个月已经私下讨论有关美国加强网络监控和搜集情报的情况,期望获得中方谅解。众所周知,中美关系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因为中日钓鱼岛事件以及中国崛起的速度,美国人对于中国一直是用温和的手法来压制中国的。中国海军首次参加环太平洋军事演习,允许美国人参观航母“辽宁舰”,对中美两军关系具有破冰意义。

 (二)、宏观全球战略及国际关系

当前宏观全球战略及国际关系可以简要概括为“七个一”:

一次转移:全球权力自西方向东方转移,全球经济和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推行“战略东移”。

  一次调整:为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各国都加快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围绕全球经济治理的博弈正在展开。

一方动荡:2012年以来,全球重大武装冲突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亚洲的阿富汗;中东的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和也门;欧洲的乌克兰;南美洲的哥伦比亚;非洲的索马里、苏丹、南苏丹、马里和利比亚。这些冲突造成地区局部动荡,主要表现为国内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分离主义势力的冲突以及国内各派系之间的冲突。泰国、埃及政局动荡、政权更迭,叙利亚、伊朗问题久拖不决。

  一波反弹:美国西方不甘心衰落,美国决不愿拱手让出老大位置,为此进行战略反弹,瞄准中国和其他新兴大国,实行再工业化,推行“两洋战略”,搞“诸边服贸协议”,欲重振西方权势,继续称霸世界。

  一回反击:俄罗斯对美欧战略挤压开展新一回合的强烈反击。

  一场危机:正在上演的乌克兰危机。

一个凸显:凸显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中国地位的加强将最大程度地影响到全球权力均衡。乌克兰危机,美国与俄罗斯都来争取中国的支持。联合国投票表决制裁俄罗斯,中国投了弃权票,俄罗斯与乌克兰都对中国表示感谢。在俄罗斯看来,中国弃权即赞成,而在乌克兰看来,中国弃权即反对。当然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很纠结,一方面当前中国需要与俄罗斯共同对抗美国,一方面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属于分裂行为。

(三)、国际关系演变新特征

当前国际形势呈现五大特征:

  一是东升西降仍将处于量变过程,世界格局仍是一超多强。近年来,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使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传统大国、新兴大国之间及其内部关系出现大调整,从而推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一个重要趋势是多极化从曲折前进到加快发展。美国深受一场危机和两场战争的冲击,“一超”地位动摇,单边诉诸武力有所收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与战略重心东移。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深化发展。不过,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走出危机,国际力量对比的“东升西降”趋势放缓,美欧等发达国家温和复苏,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遭遇困难,“大而不强”的特点突出,与此同时西方抱团取暖努力维持其主导地位。展望未来10年,东升西降仍将处于量变过程,世界格局仍将是一超多强。美国仍将是世界第一强国,将在创新、金融和军事领域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尽管美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导能力呈下降趋势,但其主导地位仍然无法撼动。世界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经济结构得到深刻调整。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在缩小,占GDP的比例从2007年的6%,降至现在的2%,美国经济总量仍占世界20%以上,与二战结束以后的40%相比,比重有大幅下降,但说它已经日薄西山还为时过早。而部分新兴国家呈现赤字化,或赤字规模拉大化,世界经济的结构向美欧占优势方向重新平衡。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制造业复活、出口倍增,以及美元复权,造成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主导方向重新回归。因为页岩气革命,美国已成为世界石油出口国,因此美国控制了世界产能权,并顺势提出规则、制度整合战略,对全球市场实施纵向、横向双重整合,进而形成制度创新型的结构性权力。在此过程中,发展中、新兴国家则步入分化、退化轨道,差距重新扩大。在此背景下,美国推进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区域经济整合,试图主导21世纪全球经济新秩序,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再临南北分野风险。面对新形势,中国大胆提出“丝绸之路”新构想,主张打通陆海战略通道,通过实体项目的实施,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从根本上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纠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思维,也必将确立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多样性的合作新范式。  

  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并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在经济全球化继续向前发展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独自发展。全球化、多极化仍在发展,世界相互联系日趋紧密,影响更为复杂。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上升,“一损俱损”效应凸显。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对一些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将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一个重要趋势是全球化从西方主导变为西方失势,全球治理中的南升北降明显。八国集团日渐式微,北方国家或发达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优势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地位在这一过程中凸显。这一点仍在继续发展。全球化有放缓的趋势。首先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引领和主导了经济全球化,但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缺乏继续推动全球化的意愿以及能力,奥巴马政府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起能源革命,以及经常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等,就是例证;其次是现在全球贸易额每年高达30多万亿美元,靠某个国家推动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各国的技术优势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显;最后,各大力量纷纷兴起后,更多地考虑本国、本地区的利益得失,在全球范围内的谈判困难很大。  

三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并导致国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样。在传统安全领域,国家内部、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难以消除。军备竞赛难以控制,采用武力解决争端的风险依然存在。在传统安全问题无法消除的同时,当前人类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前所未有,无论是环境、气候变化还是恐怖主义威胁,都使人类未来生存和生活受到威胁,而总体上国际社会应对不力。在伊拉克冒出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杀害伊拉克与叙利亚战俘并制作成视频,就是典型的恐怖主义行为,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与制裁。国际社会不能坐视这个组织坐大,因为他们图谋建立一个泛伊斯兰国家,这样对中国新疆的稳定都是一个隐患。

四是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安全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博弈加剧。从目前情况看,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安全对国家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尤其对国家的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向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的拓展渗透越来越快,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的科技创新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尖端。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成果往往最先应用的领域就是军事领域。发达国家军队在这三大空间的科技优势相对来说比较突出,未来作战样式、武器装备等等,与这三大空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谁掌握了制海权、制空权、制信息权,谁就掌握了战争的胜算。未来对我军形成的最大威胁也必然来自这三大空间。我国将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将国家防务拓展为陆、海、空、天、电(指的是电磁、电子,即信息系统,网络的概念则比信息更加宽广)五位一体,这是一种新型大国防观,是着眼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拓展而提出来的。

  五是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并导致价值观念与发展道路的交锋交流同步上升。文化多样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发展要求,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一个重要趋势是各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本国本民族的文化。3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布鲁塞尔对公众发表了一次公开演讲,但这一安排并不在早前白宫公布的奥巴马欧洲行程中。有观察者指出,奥巴马这一临时决定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宣布4月1日将在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有关。两人都不约而同提及战争。奥巴马讲战争后的持续和平与欧洲精神,习近平讲中国经历的战争与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完全不相同的是,奥巴马在演讲中几乎没有提及美国历史,而是强调美国与欧洲人思想的共同点。习近平则借历史解释中国与欧洲人的不同——中国独特的历史决定了中国现在选择的道路。

二、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如环保问题、气候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防控问题,以及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如历史遗留下来的地缘政治矛盾、种族冲突、主权领土争端、恐怖活动,都是很大的问题、与全人类命运攸关的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最近俄罗斯与美、欧围绕乌克兰问题爆发了新一轮激烈争斗,双方相互指责,还各自举行针对性的军事演习,西方对俄罗斯实行了制裁而且逐步升级。有些西方舆论惊呼冷战再起,有些担心可能发生热战,甚或“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这里很有必要对当前国际形势作一个基本判断。

一是动荡与不稳定相伴相随。大国关系的对抗性增强,最突出表现在美俄关系上,欧盟和北约不断东扩,步步紧逼进入到独联体内部蚕食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无路可退,强势反击。相应地,俄罗斯在克里米亚上的做法,也引起美欧与俄强烈对抗。东西德统一时美国总统老布什和德国总理科尔曾向苏联保证决不搞北约东扩。但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转型初期经济急剧下降,国力一落千丈,西方国家把不搞东扩的诺言置之脑后。1997年至2004年北约先后搞了两轮东扩,把东欧的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小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都纳入了北约。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科索沃一战,不仅进一步肢解了南斯拉夫,而且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在前南地区以至整个东欧的影响。然而西方还不满足,继续步步紧逼。现在企图把原苏联除俄罗斯外最重要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拉出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纳入西方势力范围,这就不能不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应。其实冷静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不是新冷战,而是后冷战时期的冷战余波,是冷战时期大国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继续。冷战与热战不同。近代每次热战都通过战胜国主导的国际会议划分了势力范围。例如一战后通过召开凡尔赛会议划分了势力范围,二战后期美英苏通过雅尔塔会议划分了势力范围。而冷战的结束是在和平条件下实现的,不可能像一战、二战那样召开战胜国会议干净利落地重新划定势力范围。这样就出现了冷战虽然宣告终结,但大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却没有结束。

二是和平、发展、合作的主流大势未变。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走改革开放道路,致力于经济转型升级。各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强国战略的优先任务。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最重要的就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为此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大国间争夺更多转向中间地带,对抗与冲突难以抑制,但更多以冷对抗形式出现。对抗可能涉及军事层面,但更多会选择经济制裁,大国间直接军事冲突难以想象。当前俄罗斯与美、欧围绕乌克兰问题虽然舌剑唇枪,矛盾尖锐,但都不愿与对方彻底闹翻。欧盟国家毗邻俄罗斯,目前相当一部分石油、天然气靠俄罗斯供应,更不愿与俄的关系搞得太紧张。估计双方经过反复较量,达成妥协的可能性较大,热战的可能性很小。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果断的收回克里米亚,然后在撤离对乌威慑的部队,不再肢解东部乌克兰,交还被扣留的乌克兰坦克,缓和与乌克兰的矛盾。

三是地区热点问题总体可控。如朝鲜最近有所消停,寻求与日本关系的突破,实际上力图突破目前的困局。伊朗核问题,从去年11月以来伊朗和六国已经进行了六轮谈判,最初设定达成协议的7月20日就在眼前。从整个谈判过程和透露的信息看,信号还是积极的,谈判结果值得期待。阿富汗正在经历总统选举,虽然不是十分顺畅,但也在按既定轨道前进。对于伊拉克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美国不急,而一向在伊拉克问题上与美国唱反调的俄罗斯、伊朗十分着急,积极介入伊拉克政府反恐行动。美国正加强对以色列的施压,要求以色列结束其在加沙的军事进攻。就叙利亚而言,阿萨德政权目前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取得了优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期。埃及在塞西当选总统后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国作为这些地区热点的外部重要因素,观察奥巴马的理念和行为表现,可以判断美国当前政策是不会直接强力介入冲突,主要还是通过外交手段进行干预,寻求国际合作,来推动局势变化。

、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及应对策略

(一)、中国周边安全局势

  2012年以来,合作与发展仍是地区格局的主流趋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基本良好,但是仍面临着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都已经持续多年或者数年,问题的积累非一日之功,因而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消除或改善。多边机制和对话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合作与发展仍是地区格局的主流趋势。

1、朝核问题。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过去的一年中,朝鲜核问题再度陷入僵局,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和废除“9·19共同声明”,不再进行半岛无核化对话,废除《韩朝互不侵犯协议》。去年下半年以来,朝鲜半岛的高度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朝韩对话恢复,但朝鲜与美国在各自的谈判条件上互不妥协,朝鲜核问题的谈判仍然止步不前。进入10月份,国际社会就朝核问题的解决开始加强沟通,中方呼吁各方将朝核问题纳入可信赖和可持续的对话进程;日俄将举行首次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的“2+2”会议,就朝核问题交换意见;韩国青瓦台国家安全室室长金章洙将访问美国并出席韩美高层战略对话,重点就朝核问题进行磋商。

  2、南亚和中亚局势。南亚和中亚的动荡局势给中国边界地区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随着北约联军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的期限临近,阿富汗各方的和平进程仍停步不前,巴基斯坦的恐怖袭击愈发猖獗,教派冲突不断,安全局势非常复杂。在中亚,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水资源、能源、地缘政治等因素引发的纷争使得整个中亚地区安全局势混乱,也成为东突分子和其他恐怖分子的温床。由于地缘因素,这些地区的动荡对中国在该地区的经贸投资、能源合作、多边合作以及边境安全稳定都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3、东北亚和东南亚局势。近年来,在东北亚和东南亚方向,周边国家不断扩充军备和军事部署使中国面临的军事压力有增无减。美国大规模调整了太平洋地区的兵力部署,计划将60%的海军兵力部署在亚太,号称近海“战斗之王”的濒海战斗舰已于2013年4月派驻新加坡军事基地,并将向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空军基地派驻先进战机。此外,在东海和南海,美国及其盟友频繁进行军事演习,有些目标直指中国。这些军事演习非但不能维护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反而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从而导致地区局势陷入恶性循环。中国反对以维护私利为目的的军事演习,并会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4、与周边国家的领土海洋权益争端。近几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海洋权益争端始终是中国周边安全的最大挑战。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在过去一年中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但仍处于可控的状态。而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也有所抬头,并出现了历时三周的“帐篷对峙”事件。

  过去一年中,日本政府立场强硬,钓鱼岛争端不断升温。从大肆炒作自卫队军舰被中国海军雷达瞄准到发表《外交蓝皮书》和《防务白皮书》指责中国侵犯日本“领海”,日本政府以“受害者”自居,拒不承认钓鱼岛存有主权争议。日本政府不断加强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警备力量,去年10月,美日联合举行登陆演习,日本派出大型海巡舰入役钓鱼岛,拟对抗中国公务船。目前,中日两国外交降至冰点,正常的经贸关系也受到影响,安倍政府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钓鱼岛问题上开始趋于克制。在10月16日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安倍在回答日本维新会共同代表石原慎太郎“为何迟迟没有在钓鱼岛修建灯塔”的质询时表示,日本应从战略的高度考虑这一问题。当前,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已被打破,而面对国内右翼的巨大压力,日本政府很难有所作为,钓鱼岛争端短期内很难摆脱目前的僵局。

  在南海,菲律宾的一系列举措也使得黄岩岛争端出现扩大化的趋势。2013年1月,菲律宾单方面将争端提交联合国海洋法法庭仲裁,决意使争端国际化;5月9日,菲律宾海岸警卫队野蛮射杀台湾渔民;同日,菲律宾出动3艘军舰前赴南海仁爱礁,企图修建永久性设施,强化非法占领,南海局势骤然升温;9月,菲律宾防长公开指责中国在黄岩岛修建“混凝土块”,违背《南海行为宣言》;10月,在东亚首脑峰会上,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达成一致,合作提升海上警备力量。菲律宾的强硬立场和不断挑衅使得中菲两国关系严重受损,中国对仁爱礁开始进行海空一体化巡逻,加强了相关海域的实际控制。从近期走势来看,中菲在黄岩岛问题上的对峙还将持续,并且不排除菲律宾继续挑衅的行为,有报道称,菲律宾将在距离南沙群岛160公里的前沿建立海军基地,以加强对南海的控制。

  在南海领土纠纷中,中越之间的争议范围最大,历史上,中越曾经发生过陆上边界战争,也发生了多次海上军事冲突和摩擦事件,至今双方除北部湾以外的海上划界尚未解决,越南还占据着中国29个南沙岛屿。

  中印边界问题在2013年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4月15日,印度方面宣称,中国士兵“越过实际控制线入侵印度”并搭起帐篷,印度军方随即也在附近搭帐篷,双方形成特有的“帐篷对峙”局面。  

(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的应对战略

 如何评判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最近凤凰网组织国家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建民与将军罗援进行辩论,这是一场号称世纪大PK,影响很大,不知大家收看过没有?吴先生号称我国的鸽派,他认为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好于改革开放以前,中美可能全面对抗是部分国人的误判,不主张与美国搞军备竞赛,而罗将军是我国著名的鹰派,与吴先生的认识恰恰相反。谁对谁错,我这里不作结论,网上有视频,大家可以去搜,自己去作结论。

表面上中国的外部环境好像遇到很多问题,但其实并未坏到哪里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这半年多来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特别是在中国周边一些涉华问题上有一些不利于中美关系的言论和举动,但中美关系总体上还是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中欧关系从战略互信到务实合作都有提升,合作领域、深度进一步拓展,战略对话、沟通、认识在强化。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陆续访问欧洲,使中欧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发展态势更强劲了。中俄关系,特别是在俄罗斯与美欧日等大国关系出现变动的情况下,保持了快速推进的态势,各方面的进展良好。印度陆军参谋长比克拉姆·辛格今年7月2日开始访问中国,旨在落实两国去年签署的一项史无前例的边防合作协议,此项协议是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去年10月访问北京期间签署的。根据协议,双方在边境发生对峙时将不会使用武力。2013年中印两国在中国重启了代号为“手拉手”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今年年底还将在印度再次举行联合军演。辛格访华前,印度副总统哈米德·安萨里刚刚对中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旨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双边关系。2014年是“中印友好交流年”,两国政府都表示希望加强在诸多领域的经贸合作,以促进两国的战略联盟,共同维护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就连中日关系,由于安倍政府的做法,日本国内反对声音在加大,最新民调显示安倍政权支持率首次跌到了半数以下,要求改善对华关系的声音在增强。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在大国关系新一轮的变动调整中,客观上中国还是比较主动和有利的。这也是新一届领导人积极运筹大国关系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有理由自信,有资本保持战略定力。

一要实事求是看待自己的实力。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国,中国外交积极有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很快。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中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内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压力巨大。

  二要继续宣示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主张。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公开宣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不称霸,消除外界对于中国国强必霸的担忧。要坚持用实际行动和有效宣传对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噪音进行回击。强调建立相互依赖加深、开放合作与打造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寻求共同安全与共同发展。继续扎实推进大的计划,如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周边经济合作计划等,为建立命运共同体打好基础。反对新冷战。反对各种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国际政治歧视、贸易保护主义。

  三要强调和平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中国不主动惹事、挑事,但也决不怕事。在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中国决不拿核心利益作交易。在涉及自身的重大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照自己的战略部署进行,不要为一时一事乱了阵脚。中国正处在从地区大国向全球大国过渡过程中,眼光要超越地区,从全球视野、更高和更宏观的层面上进行战略规划。领土是关乎主权的敏感问题,是属于最高级别的核心利益,因而争端的解决既需要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又要有智慧的外交手段,终有一天要通过谈判来解决。中国与几个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只是中国外交布局的局部,不能让部分影响全局。

  四要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包括新型大国关系与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相互尊重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包容新兴国家的崛起,加强南北合作。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要防止中美关系因为一些偶发问题而失控。2013年以来,中美关系基本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目前摆在两国面前的最大难题是双方之间的战略互疑。中国问题专家葛莱仪在一次访谈中说,中国很多人并不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美国从来没有想过要制衡或遏制中国,美国的亚太再平衡只是希望能够维持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今年4月来我国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也表示,美中双方既是朋友、也是竞争者,但是肯定不是敌人,双方正就诸多议题展开合作,也能找到共同的利益所在。我相信这一观点并不能得到中国大多数人的认同。今年7月11日美国务院高官富克斯呼吁南海争端方自愿冻结加剧南海紧张局势的挑衅行动,并提出“南海三不建议”:各方不再夺取岛礁与设立前哨站;不改变南海的地形地貌;不采取针对他国的单边行动。这是美国首次就各方冻结当前行动提出具体建议,富克斯声称在南海主权争端中持中立立场,这也不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与认同。随后不久,我国在南海的981钻井后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声明与美国“南海三不建议”无关。尽管如此,但中美之间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中美双方克服战略互疑的最好办法是继续拓宽和加深现有合作,并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就可能引发双方误判的冲突议题加强沟通和交流,拓宽沟通渠道和领域,真正把“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落到实处。

  五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抓紧时间,克服种种困难,打破重重阻力,全面深入推进改革,主动转型。
国际形势与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通过强劲持续的发展,壮大实力,中国才有能力维护自身利益,不惧怕任何挑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063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俄罗斯篇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形势

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俄罗斯篇)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复杂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完全实现统一的国家!特别是当前,菲律宾、越南等国挟美自重,一再挑战中国南海的底线,严重践踏中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_cxy2560 对中国外交形势的看法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强大国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国际形势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世界少不了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作为基层干部了解一些外交政策、知道

中国资源与环境现状及问题 (2011) 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资源与环境现状及问题(一)中国资源现状及问题在中国目前的资源问题中,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人均拥有的资源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差距很大,对外依存度增大,自主回旋余地受到一定限制。1 土地资源。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3亩,

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 当前反腐面临的新形势

国际形势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如何随机应变,冷静、正确处理国内外问题,时刻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掌权者(即“统治者”)。掌权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政策,才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保证国

声明:《国际形势与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为网友彼岸花等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