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散文集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应了他诗中所说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虽然悄悄地走了,但他留下优美动人的诗歌和散文,经过岁月风风雨雨的洗涤,更加放出耀眼夺目的丽彩。徐志摩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因为他的诗,其实他对散文的贡献也是很大的。梁实秋、周作人等人,甚至都认为“他的散文在他的诗以上”。(梁实秋《徐志摩的诗与文》)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我国散文创作的一个高峰,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小品散文和杰出的散文大师,徐志摩就是其中的一位。徐志摩的散文大都收集在《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文集》、《自剖文集》、《秋》,也还有一些集外散文。他的散文是有自己特色的,既不同于鲁迅的叛逆峭拔、周作人的雍容恬适、冰心的清新婉丽、朱自清的典雅缜密,也不同于梁实秋的恢谐雅致、林语堂的幽默风趣、丰子恺的艺术启迪、沈从文的淳朴敦厚,也不象刘半农的旁征博引、刻谑辛辣,徐志摩就是徐志摩,他的散文具有浓艳绚丽的词彩、狂放不羁的想象,是一种激情与意气的渲汇,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辐射。

一切真诚严肃的探索将会出现失足,一切追求都必然包含着局限──这失足和局现又恰恰体现着艺术的真谛。引用徐志摩自己的话来说:“一个伟大的作者如罗曼罗兰或托尔斯泰,正象是一条大河,它那波,它那曲折,它那气象,随处不同,我们不能划出它的一湾一角来代替它的全流。法国的艺术批评家丹纳说过“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徐志摩散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也可用其所处的环境来研究或解释。因此,对于徐志摩散文中的一些内容比较驳杂、思想格调不太高的作品,只要我们把他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来分析和研究,其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也会有一个公正的结论。

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的一个殷商家庭,作为徐门的长孙独子,从小就过着十分优裕的生活,没有受到生活的煎熬,这使得他从小就与大自然体验到一起。况且启蒙教育中庄子的精奇、屈原的浪漫、李白的飘逸,更有魏晋以来的雍容华丽都对他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他的性格和气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他没有走文学道路的愿望,他尊从长辈的意愿赴美学习金融技术。他写道:我查过我的家谱,从永乐以来我们家里没写过一行可供传诵的诗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在这个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发祥地,从此他的志向转变了

剑桥是徐志摩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剑桥这个典型的大自然温床里,他享受的全部是贵族化的生活方式,他散步、划船、抽烟、闲谈、吃五点钟茶、牛油烤饼、看闲书。他沉缅于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正是剑桥优美宁静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富有的物质生活享受,给诗人以性灵的启迪,孕育了他浪漫的情怀,培养了他浪漫的性格。同样也是这种资产阶级民主贵族气息与从小祖母、母亲教给的中国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使他形成了独特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

他还加入各种文沙龙,和名士作家的交往,广泛涉猎了世界上各种文学名著,在这个贵族名人圈子里,他倾心接受着资本主义文化的洗礼,如饥似渴地汲着思想和艺术上的营养,受到交往中文艺界著名人物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无疑象催化剂一样促成他文艺细胞的发展。“这一直认为,自己一生最大的机缘是得遇狄更生先生。是因为他,我才能进剑桥享受这些快乐的日子,而我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也就这样固定成型了。变为一个“分行抒写”理想、咏叹人生、情满胸怀的浪漫主义者。

徐志摩的散文从内容上看,长于用抒情方式来表现自我。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散文都难以摆脱低吟自我,徐志摩也不例外,因为他“长于流露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拙于描写社会生活。”表现自我是他最喜欢写的,表现得化较多的,也是他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无论是论说文人和创作的,还是悼念亲人和故友的,还是记游大川和名城,诉说悲情的悲观,他都喜欢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来表达。他不喜欢单纯地记叙事件,客观地描写景物,而是重在表现自我内心的感受,抒发内心的情怀。

抒情是他文章中的精华。例如他在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就用这种抒情的笔调酣畅淋漓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文章一开始,他就用“假如”带你走进山居,使你“正像是赴一个美好宴会”。又在“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它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它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娑着你的颜色,轻绕着你的肓腰,就这单纯呼吸还是无究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秀美风景的全部正象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这那里是在描写景物,这分明在描写自己的心“景”,使你不得不跟着他优美的笔调走进他的心“景”中,与他的“我”融为一体。

接着他又描写独行山居时的感受:“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在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这议论山居独处的好处,抒发对自然的向往,无一又不是以“我”为中心,加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将作者内心感受抒发得充分尽致。他享受大自然的快乐与幸福,他陶醉大自然,讴歌大自然,自然是受到泰戈尔的否定二十世纪文明、回归大自然的自然祥物教影响。

有人认为他的散文结构格散,失之严谨,其实是比较偏面的。杨振声在《与志摩最后的一别》中说:“他那“跑野马”的散文,自己老早就认为比他的诗还好。”正是这“跑野马”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特点,但他的“跑”也不是乱跑一气。梁实秋在《谈志摩的散文》中说,“他的文章真是跑野马,但是跑得好,……志摩的散文几乎全是小品文的性质,不比是说理的论文,所以他的“跑野马”的文章不但不算毛病,转觉得可爱了。”梁实秋先生的这段话对徐志摩散文结构,无疑是极为精确的评价,他抓住了徐志摩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例如在《印度洋上的秋思》中,他以中秋的月夜为思的起点,开始了“跑”,他跑到别院的楼上,跑到手按在圣经眼睛流泪的老妇,悲泣的少妇,跑到威尔斯西境的铁矿,然而他的跑都没有离开月光的线索,他的跑是有自己的轨道。而他的散文章法趋于“定型”后,在布局和结构上也颇为讲究。例如,在散文《秋》中,人发现我们这个民族是老得不堪的一个民族。但了不绝望,他讲希望,讲性灵,思想不再乱跑野马,逻辑性也较强,理性的思辩色彩较浓厚,不同于以前的散文作品。

狂放不羁的想象也是徐志摩散文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他的文章中,他总是尽情地驰骋想象,放纵联象的笔墨,宁可偏激,也要尽兴。在《想飞》中,他发挥过人的想象力,写出他想飞的愿望,发挥了他丰富的联想,想飞却又不能飞,写出了对社会的不满。继续往下读,还可读到他文笔生动,富于激情,艺术性较高的句子: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等等,无一不体现了他联想丰富的风格特征。

徐志摩的散文有一种画面美。他不仅是抒情圣手,而且是写景天才。他的散文常常构起一种画面的意境美。这在他一些记游的作品中体现得更为突出。但他的定景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渗入自然风光中,一起嵌入他精心构筑的画面中,使这“有我之景”给读者以难忘印象。不仅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而且通过他构成的画面中体验到他的心境。如最能体现他风格的代表作《我所知道的康桥》,这篇融情于景的散文,酣畅淋漓地发挥了他写景天才,一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幅幅浓郁优美的画面:你站在桥上去看人家撑,那多不费劲,多美!尤其在礼拜天有几个专家的女郎,穿一身缟素衣服,裙裾在风前悠悠的飘着,戴一顶宽边的薄纱帽,帽影在水草间颤动,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恣态,捻起一根竟像没有分量的长竿,只轻轻的,不经心的往波心里一点,身子微微的一蹲,这船身便波的转出了桥影,翠条鱼似的向前滑了去。她们那敏捷,那闲暇,那轻盈,真是值得歌咏的。这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尽情地表现了他浪漫的情调,他又在这一幅幅画面中溶“我”于其中,不能不能他构筑的画面拍究称好。没有必要再举这篇文章中的例子,通篇文章中几乎是一个接一个的画面组成的,一层一层,一环串一环,令人应接不暇。在他的记游散文中,画面更是一幅又一幅。如《西伯利亚·欧游漫录之七》这篇文章又是一幅接一幅的画面组成,结尾中他写窗外的景色:“夕阳正从西北方斜照过来,天空嫩蓝色的,是轻敷着一层纤薄的云气,平望去都是齐整的树林,严青的松,白亮的杨,浅棕的笔竖的青松──在这雪白的平原上形成一幅色彩融和的静景”。他以窗户为画边,将窗外的景物都嵌入这“有我之画”中,自自然然地随他一起去欣赏,去品尝。画面美是他散文的特色之一。

坦白真诚是徐志摩散文的灵魂。茅盾在《志摩论》中说“志摩是坦白的、天真的、热情的、可以肯放声大叫罢了。”这虽然是针对他的诗来说,同样也适合他的散文。梁实秋在《徐志摩的诗与文》也说,“他的散文永远是亲切的,是他的人格的投射。”与志摩有过节与摩擦的周作人也说过:“这个年头儿,别的什么都可以有,只是诚实却早已找不到,便是爪哇国里恐怕也不会有了罢,志摩却还保守着他天真烂漫的诚实”。是的,无论我们读徐志摩的政论性文章,还是议论文人创作,诉说恋情与悲欢的都是他感情真挚的流露。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苦闷,烦恼,矛盾,甚至一些偏激的观点,因为他“提起笔来毫不矜持,把他的心里话直掏出来说,把他的读者当做顶亲近的人”。(梁实秋《谈志摩的散文》)例如在《猛虎集·序文》中他坦白地自剖自己“一眨眼十年已经过去了。诗虽则连续的写,还是薄弱到极致。写是这样写下了,我常自己想,但准知道这就算是诗吗?……”他大胆地向读者敞开他坦白真挚的心灵,也不躲蔽自己,只要我们读他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寻找他的真挚,了解他的坦诚和灵魂。

语言是文章最表面的形式,也是读者中最直观的层次。周作人认为他的散文是“流丽轻晚”的一派,钟敬文则用“艳丽”二字来概括它的特点。我认为徐志摩的散文风格就是属于雍容和华丽的。在徐志摩的散文中,寻找艳丽的词句是很容易的,他的语言就是讲究华丽的文采,行文好装饰,喜浓抹,热衷雕章琢句。我们可以看出他喜欢离斟句酌,但有的地方过于雕琢,而且堆砌过多的词藻,显得诘屈牙,读来空洞过冷,影响了内容的表达,任何离开内容的形式都是空洞无力的。

读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散文集

他擅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朱自清曾说,徐志摩最讲究比喻,他让你觉得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他喜欢用排比句式。如在《北戴河海滨的幻想》中:我亦可以暂时忘切我自身的种种;忘却我童年期清风白水的天真;忘却我少年期种种虚荣的希冀;忘却我前次的觉悟;忘却……在这一段中他运用了17个排比,而且段末还用省略号,表明他还有激情渲泄。这一整段的排比,使作者气韵气贯如注,你无法中途停下来,如同站在海边,望着那一层一层的波浪向你涌来,你没有思考的余地,你只能承受他情感如潮的冲击,只能一气哈成地读完后,享受那畅快淋漓之感。只不过他有的地方排比单句过多,铺陈过繁,有的排比词有硬凑之感,显得拖沓、果板,缺少生气,自然也影响感情的表达。

徐志摩还精于用比喻来表达,抒发他的情感。善于把描写和抒情融为一起,别具优雅别致意趣,带给你美的享受,如身处其境,或品茗欣赏一幅优美的画面。他用天然的织锦来比喻康河,用大网比喻社会结构,用“春雷声响不曾停止时破绽出的鲜花”比喻青年。在《浓得化不开》一文中:“住桃片似的店房,黑芝麻长条饼似的街,野兽似的汽车,磕头虫似的人力车,长人似的树,矮树似的人。”这些比喻既准确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又表现了他的心态与情绪,这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很多。

徐志摩的散文全部用白话,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是一个贡献,对复古倾向也是一个打击。陈从周在《徐志摩年谱·编者自序》中说:“在五四运动后,他对白话文、白话诗的提倡,尤其是方言入诗、入文开现在诗文中运用新语汇的先锋,这些都向着传统的旧文学挑战。虽然形式上过于唯美,但他的行为方面仍然是前进的”。这种吸收口语、方言、新名词、新知识入散文,形成他自己浓艳华丽的风格,使徐志摩在二十年代就在散文领域显示出特殊的价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0682.html

更多阅读

提醒幸福——读毕淑敏散文有感 毕淑敏散文绿手指有感

从组长手里挑选了一本封面淡雅的散文书,随便翻了几下,文章都不长,不免觉得欢喜,我喜欢短小精悍。也许与我的性格有关:不把简单的复杂化,把复杂的简单化。打开书,第一篇的《提醒幸福》一下子就把我的眼球吸引住了,幸福需要提醒吗?那又该如何

徐渭《五月莲花图》赏读 徐渭绘画作品欣赏

徐渭《五月莲花图》赏读文齐雪五月莲花图是徐渭的代表作之一,水墨淋漓,运笔生风,给人以骤雨飘风之感,体现了徐渭的典型画风。画上方题诗是徐渭诗作中的精品,暗示了画作的初衷

读徐浪博客,好男儿死有所值 魔宙徐浪

飞车王”徐浪在国内外赛车界一致看好的竞技井喷状态意外夭折,其痛惜和遗憾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上天再给他3至5年时间,相信他会在赛车世界走得非常完美和圆满,可对这世界可以发出许多期望,却无法用“如果”把徐浪拉回人间赛场。在徐浪意外魂

无用之用/宽窄之路——读蔡志忠《庄子说》 庄子说 蔡志忠

春节总算过完了,今日上班,大家来往穿梭拜年,长龙般的从一楼到十五楼,欢欢喜喜地相互问候“过年好!过年好!”……脸上的笑容都笑得累了,衣襟里也出了一身的汗。此刻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也无法进入工作状态,还是回顾一下这个春节吧——这个年过

读《再别康桥》有感 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有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春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春雨也为我忧伤,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声明:《读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散文集》为网友婾诂倳菂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