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小园赋》《筇竹杖赋》(附譯文) 金庾信

一、庾信《小园赋》
【原文】若夫一枝之上,巢夫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嵇康锻灶,既煙而堪眠。岂必连洞房,南阳樊重之第;绿青锁,西汉王根之宅。余有数亩弊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雨。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陆机则兄弟同居,韩康则舅甥不别,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尔乃窟室徘徊,聊同凿坯。桐间露落,柳下风来。琴号珠柱,书名玉杯。有棠梨而无馆,足酸枣而无台。犹得敧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三两行,梨桃百余树。拔蒙密兮见窗,行敧斜兮得路。蝉有翳兮不惊,雉无罗兮何惧!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山为篑覆,地有堂坳。藏狸并窟,乳鹊重巢。连珠细茵,长柄寒匏。可以疗饥,可以栖迟,崎岖兮狭室,穿漏兮茅茨。檐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碍眉。坐帐无鹤,支床有龟。鸟多闲暇,花随四时。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一寸二寸之鱼,三杆两杆之竹。云气荫于丛著,金精养于秋菊。枣酸梨酢,桃?李?。落叶半床,狂花满屋。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虽无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卜林。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鸟何事而逐酒?鱼何情而听琴?
加以寒暑异令,乖违德性。崔駰以不乐损年,吴质以长愁养病。镇宅神以霾石,厌山精而照镜。屡动庄舄之吟,几行魏颗之命。薄晚闲闺,老幼相携;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燋麦两瓮,寒菜一畦。风骚骚而树急,天惨惨而云低。聚空仓而崔嗓,惊懒妇而蝉嘶。
昔草滥于吹嘘,籍文言之庆余。门有通德,家承赐书。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墟。观受厘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寸断。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百灵兮倏忽,光华兮已晚。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譯文】一枝之上,巢父便得栖身之处:一壶之中,壶公就有安居之地。何况管宁有藜木床榻,虽磨损穿破但仍可安坐;嵇康打铁之灶,既能取暖又可睡眠其上。难道一定要有南阳樊重那样门户连属的高堂大厦;西汉王根那样绿色阶台、青漆门环的官舍!我有几亩小园一座破旧的小屋,寂寥清静与喧嚣尘世隔绝。姑且能与祭祀伏腊的阔屋相比,姑且能以此避风遮霜。虽像晏婴住宅近市,但不求朝夕之利;虽同潘岳面城而居,却可享安然闲居之乐。况且鹤鸣仅为警露,非有意乘华美之车;爰居鸟只是避风,本无心于钟鼓之祭。陆机、陆云兄弟也曾共同挤住一处,殷浩、韩伯舅甥相伴居住也不加区别。蜗牛之角,蚊目之睫,都足以容身。
于是徘徊于土筑小屋之中,聊同于颜阖破避而逃的住处。梧桐零落纷落,柳下清风徐来。有珠柱之琴弹奏,有《玉杯》名篇诵读。棠梨茂郁而无宏奢宫馆,酸枣盛多而无华美台榭。还有不规则的小园八九丈,纵横几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棵。拨开茂密的枝叶即见窗,走过曲折的幽径可得路。蝉有树荫隐蔽不惊恐,雉无罗网捕捉不惧怕。草树混杂,枝干交叉。一篑土为山,一小洼为水。与藏狸同窟而居,与乳鹊并巢生活。细茵连若贯珠,葫芦绵蔓高挂。在此可以解饿,可以栖居。狭室高低不平,茅屋漏风漏雨。房檐不高能碰到帽子,户们低小直身可触眼眉。坐帐无白鹤飞来,无归建邺的仙术;床脚有老龟不移,足能长住不陷。鸟儿悠闲慢舞,花随四时开落。心如枯木,寂然无绪;发如乱丝,蓬白不堪。不怕炎热的夏日,不悲萧瑟的秋天。
游鱼一寸二寸,翠竹三竿两竿。雾气缭绕着丛生的蓍草,九月的秋菊采为金精。有酸枣酢梨、山桃郁李;积半床落叶,舞满屋香花。可以叫做野人之家,又可称为愚公之谷。在此卧息茂林之下乘荫纳凉,更可体味羡慕已久的散发隐居生活。园虽有门而经常关闭,实在是无水而沉的隐士。暮夏与荷锄者相识,五月受披裘者寻访。求葛洪药性之事,访京房周易之变。忘忧之草不能忘忧,长乐之花无心长乐。鸟何故而不饮鲁酒?鱼何情而出渊听琴?
加之不能适应此地不同的时令,又违背自己的性情品行。如崔骃不乐而损寿,如吴质以长愁而患病。埋石降伏宅神,悬镜威吓山妖。常惹起庄舄思乡之情,曾几次如魏子神志昏聩。每到傍晚,闲室之中,老老少少,相携相依。有首如飞蓬之子,有椎髻布衣之妻。有燋麦两瓮,有寒菜一畦。骚骚风吹树木摇曳,惨惨天色阴云低沉。雀聚空仓聒噪,蝉惊蟋蟀同鸣。
昔日草莽之人曾滥竽充数,承蒙皇恩家有余庆。家祖素性高洁,恩承皇上赐书。有时陪辇同游玄武阙,有时与驾共凤凰殿。如贾谊观受厘于宣室,如扬雄赋《长杨》于直庐。继而便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乱国,梁朝的光辉永远熄灭。经历如三危山路直辔摧折,艰险如九折坂上平途断裂。像荆轲寒水悲吟,像苏武秋风诀别,关山风月因思乡凄怆,陇头流水使旰肠断绝。龟诉北方之寒,故国沦丧;鹤叹今年之雪,不寒而栗。百年呵,弹指一挥;华年呵,老之将至。未雪坎坷耻辱的不幸厄运,又念如鸿雁远去滞留不返。不能如雀雉入淮海而变,不能如金丹于鼎中九转。不是暴腮点额于龙门,以身殉节;而是骐骥负车悲鸣马坂,屈辱难言。诚信天道呵,昏昧不仁;慨叹人们呵,不能了解我的苦衷。

【作者】 庾信(513-581),南北朝文学家。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梁代诗人庾肩吾之子。他早年曾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随同庾肩吾及徐持、徐陵父子出入宫禁,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被称为“徐庾体”。他还曾出使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防守朱雀航,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元帝承圣三年(554)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因此被留在长安,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

【赏析】钱钟书先生曾经在《谈艺录》中如是评价南北朝文学家庾信:“他如《小园》、《竹杖》、《邛竹杖》、《枯树》、《伤心》诸赋,无不托物抒情,寄慨遥深,为屈子旁通之流,非复苟卿直指之遗,而穷态尽妍于《哀江南赋》。早作多事白描,晚制善运故实,明丽中出苍浑,绮缛中有流转;穷然后工,老而更成,洵非虚说。”可见庾信特别是其晚年的创作成就之高。
庾信《小园赋》《筇竹杖赋》(附譯文) 金庾信
谈到庾信,不能不先说到南北朝时期动荡的历史和繁盛的文学。南北朝是中国著名的乱世,朝代更迭频繁,民不聊生,但是文学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在诗歌方面成就卓著,赋体文学也进入鼎盛时代,讲究音韵流丽、制典繁复、对仗工整。而庾信正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513-581),是南北朝时代最后一位辞赋作家,一生经历坎坷,初仕梁,后出使西魏,值西魏灭梁,遂羁留北方。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在梁时作品绮艳轻靡,晚年所作,内容上起明显变化,风格转为萧瑟苍凉。北周滕王迪(周文帝之子)在为庾信写的集序中称:“信(妙)善文词,尤工诗赋,穷缘情之绮靡,尽体物之浏亮,诔夺安仁之美,碑有伯喈之情,箴似扬雄,书同阮籍。”庾信尤善诗赋,而辞赋的成就又在诗之上。历来对于庾信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他的诗赋作品的评价以及关于庾信本人行迹的考辨等方面。他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人评价他“集六朝之大成,导初唐之先河”。其诗作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人生际遇的改变,成为影响庾信创作风格的决定性因素,他前期的赋多写红香翠软的贵族生活,晚年创作的《小园赋》、《哀江南赋》则代表了南北朝赋体文学的最高成就。庾信同时也是一位骈文大家,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哀江南赋序》。
梁太清年间(547-549)的侯景之乱及以后的江陵之陷,使包括庾信在内的大批南朝文士流落到了北方。江陵陷落,标志着庾信的创作进入后期,庾信从此也就永远地被羁留在了北地,直至隋开皇元年(581)死去。《小园赋》是庾信晚年羁留北地、思乡怀远之作。它寓情于景,赋的前半从小园的景致入手,极力描摹小园的清悠,以反衬作者的心情积郁不平,表明自己只求容身之地,无意仕途;后半则写国破家亡之后的黍离之悲,愁肠百结,催人泪下。
两汉时期,赋体文学盛极一时,到南北朝时期更是被琢磨到了工巧的极致。在为数甚众的佳作之中,《小园赋》之所以能够流传干古,首先是因为其中寄寓了作者真挚的情感。全文看似写景赋物,却是字字抒情。如“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爱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试假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三春负锄卡}l识,五月披裘见寻。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林。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鸟何事而逐酒,鱼何情而听琴?”一般说来,骈赋的特色在于辞藻精巧、文句富丽、对仗严密,往往受到过度的束缚而流于形式,内容易失之空泛,庾信以故园之情为依托,将个人委婉细腻的情致和卓而不群的品位寄予小园,使文章有了别具一格的风貌。从眼前雅致的园林写去,进而写四时交替、人生无常,层层铺垫,引出“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百龄兮倏忽,光华兮已晚”的喟叹。与骈文相似,骈赋也重视用典,本文也是通篇用典。用典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古已有之,具体到辞赋史上,赋中用典的现象,自扬雄之后,开始增多,至刘宋时期,用典已经成为时风尚,但是庾信赋中的用典,可以说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的赋家。繁密的用典有效地扩大了赋作的涵容量,平添了深婉蕴藉的意味。沈德潜评论庾信的诗歌时,曾说庾信诗中的?个重要特点就是“使事无迹”,“子山诗固是一时作手。以造句能新,使事无迹,比何水部似又过之”(《古诗源》卷十四),实际上,庾信的赋中用典,也存在着“使事无迹”的特点。如“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坐;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虚。观受嫠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非夏日而可谓,异秋天而可悲”“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等,用典犹如盐之着水,可谓浑化无迹。由于作者情真意切,加之所用之典多切合身世之悲,故而非但没有堆砌之感,反使得文章显得更为厚重沉郁。
《小园赋》的魅力还在于庾信营造的情调,他笔下的风物,清淡而不寒素,幽雅却非孤傲,苍凉不至于枯瘦,一草一木,历历如绘,时而如工笔,纤毫具现:“聚空仓而雀噪,惊懒妇而蝉嘶。”时而似写意,风雅宜人:“桐间露落,柳下风来。” “落叶半床,狂花满屋。”“风骚骚而树急,天惨惨而云低。”开阔处有“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绿墀青琐,西汉王根之宅”。精致处有“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笔意纵横,文思缜密,却不见丝毫雕琢之迹,非独具慧心且老下文墨者不能为也。特别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之句,清幽适意,佳句天然,妙手偶得,前人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未为过也。
无怪老杜赋诗赞颂庾信: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并不吝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的诗句来评价李白的天纵之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与其心向往之,倒不如与文相伴。(刘风祥/文)
二、庾信《筇竹杖赋》注译

[原文]

《筇竹杖赋 》 庾信①

沈冥子游于巴山之岑,取竹北阴,女便娟高节,寂历无心,霜风色古,露染斑深②。

每与龙钟之族,幽翳沈沈。文不自殊,质而见赏。蕴诸鸣凤之律,制以成龙之杖。③

拔条劲直,璘斌色滋。和轮人之不重,待羽客以相贻。④

青春欲暮,白云来迟。谋于长者,操以从之。执末而献,无因自持。⑤

诸蔗虽甘不可以倚,彼藜虽实不可以美。未若处不材之间,当有用之始,鲁以分爵。汉锡以年。⑥

昔尚尔齿,今优我贤。书横几,玉尘筵,则函之以后,拂之以前。

尔其摘芳林沼,行乐轩除,间尊卑之垂帨,随上下之游纡。⑦

夫寄根江南,淼淼幽潭,传节大夏,悠悠广野。岂比夫接君堂上之履,为君座右之铭,而得与绮绅瑶佩,出芳房于惠庭。⑧

[注释]

① 庾信──北周文学家(513-581)。

② 沈冥子──“沈”又作“沉”。泯然无迹之貌。这里作无意识讲。汉杨雄《法言.问明》中有“蜀庄沈冥”。

“子”庾信第一人称。

巴山──今川陕交界处的大巴山.这里泛指当时益州以南的一带山地。

北阴──“北”指地球北回归线以北山的北坡,因为不能被太阳光线直射,故称“北阴”。

岑──小而高的山。

北阴──山的北坡。太阳光线不能直射到山的北坡,又称山阴,阴山或阴坡。

女便娟──美好的样子。宋梅尧臣《依韵马都官宿县寄》“常爱陶潜远世缘,阮家仍有竹女便 娟”。

高洁──高尚纯洁。这里用筇竹的异常高大的竹节喻纯洁。高节不是指节间距离。

寂历──清静、孤独的经历。

无心──筇竹竹心比其他竹类小,故称“无心”或“实心”。

色古──颜色质朴。

斑深──斑痕埋藏很深。

③ 龙钟之族──“龙钟”即“老态龙钟”。这里指老人群体。

幽翳沈沈──“幽”微弱,“翳”眼疾遮盖,“沈沈”漠糊状。

自殊──“殊”好。这里作自夸讲。

质──质量、品质。

赏──称赞。

蕴──藏。收藏、积聚。

鸣凤之律──“鸣凤”同“凤鸣”。古人将“鸣凤”喻为高才,“凤鸣朝阳”比喻高才逢良时。明朝有《鸣凤记》传奇剧本,写杨继盛等八人同奸臣严嵩进行斗争的故事。“鸣凤之律”喻贤德之人正义的呼声。

成龙之杖──取竹带根状茎三支,小根若干,须角宛然,适像龙头,俗称“龙头杖”。

④ 劲──结实。

璘斌──花纹驳杂,光彩缤纷。也作“璘玢”,“璘斑”,“璘彬”。

色滋──颜色润泽。

和轮人──制造车轮的人。《苟子.劝学篇》有“木直中绳,柔以为轮”。“柔”与“和”同为让直材弯成轮状的工艺。

不重──看不上。

羽客──神仙。此处指隐士或出家人中贤德者。

贻──赠送。

⑤ 暮──暮年、老年。

白云──白发。这里指到了老龄的时候。

谋──考虑。

执末──放在双手。 “末” 泛指人的四肢。此处为双手。

无因──没有理由。

⑥ 倚──依靠。

藜──藜杖。用藤本植物制成的杖。

未若──表示假设。

不材──无用之材。

间──范围内。

鲁以分爵──“鲁”即鲁周公,周武王弟。佐周王分封诸侯。《周礼》有“受有爵者杖”。

汉锡以年──《汉书》有“民之七十,受之玉杖”。“锡”同“赐”,“年”指有年岁的人。这里的“玉杖”不是代表王权的“玉杖”,而是装饰有玉制品的竹杖。

⑦ 昔尚尔齿──“昔”过去,“尔”你,“尚”崇尚、尊敬,“齿”牙齿.“尚齿”就是“尊 老”。

贤──贤德之人。

几──可放置少量物件的小型家具。

玉尘筵──“玉”古人用普通的玉制作成压席的“玉镇”。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有“瑶席兮玉镇”。

“拂尘”,一种扫除尘埃的用具。这里‘尘’作承载用。函──轩──贵人乘坐的车子。

除──道路。

帨──佩巾。

纡──摆动。

⑧ 寄──生长。

淼淼──同”渺”,从远处看见水面所呈现的状况。

幽──隐蔽。

潭──深邃。

节──节杖,汉代广泛使用,用以表明身份、地位的物件。“传节”即“出使”。

大夏──大夏国.即今天阿富汗,这里指汉张骞出使大夏一事。

悠悠──众多,广泛。

岂比──哪里能相比。

夫──士大夫。

君──君王,掌权者。

履──履历,经历。

座右之铭──铭,放在座位右侧以自警。

绮绅瑶佩──“绮”系于腰间素色宽大的带子,“绅”有花纹的带子,“瑶”一种美玉,“佩”佩玉。

芳房,蕙庭──“芳”,“蕙”带香气的草。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中有“琼芳”、“蕙肴”。这里指高雅芬芳的房间和庭院。

[译文]

庾信游于益州小而高的群山中,无意得到产于山阴的筇竹。筇竹美丽而高洁,它经历了孤独的考验而实心,经历了风霜而颜色古朴,经历了露珠的浸染,印上了深深的斑痕。

每将筇竹杖送与幽翳沈沈、老态龙钟的老人后,其结果不用自夸,它的品质自然就显现出来了。因为它内心蕴藏有很多鸣凤般高尚的品质,才制成了龙头杖。

笻竹拔条劲直,外表花纹驳杂,光彩缤纷,假如制造车轮的人看不上它,但送给贤德之人是很合适的。

年青人羡慕老年人拄杖的老成形象,自己想拄杖,要等到头发白了的时候。不如现在就考虑将筇竹杖双手送给老年人,没有理由留着自己使用。

甘蔗虽甜,但不可以为杖。藜杖虽结实,但它与筇竹杖的美是不可相比的。如果认为筇竹是不可用的材料,其实早在春秋时,周公就将筇竹做成信物,分发给诸侯,在汉代还将饰有玉器的筇竹杖赐给上了岁数的人。

过去筇竹杖还用于尊老,现在却扶持着贤德之人。贤德之人将放在几上的书装入盒中后,或将有玉镇筵席上的灰尘除去之前,都要使用筇竹杖。

筇竹杖的芳影来自偏远的荒野,却见过很多喜庆场面,它随着贵人们的车马来来往往招摇过市,它常在君王和臣子之间垂帨游纡出尽风头。筇竹杖虽根生于隐蔽而深邃的南方,却能随使臣到达大夏等国外很多地方。更无法相比的是,筇竹杖见证了很多士大夫接受君王赐杖的重大、庄严场面,及作为君王座右铭的经历。正因为如此,很平常的笻竹与绮绅瑶佩同样出入高雅而芳蕙的场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1109.html

更多阅读

长篇电视动画片《飞天小猴王》 飞天小猴王片尾曲

项目名称:《飞天小猴王》项目类型:原创可爱片项目长度:208集×11分钟项目进展:自1992年起,已制作完成70集《飞天小猴王》主题歌《我想飞》MV:“我想飞,飞到天上,我想飞,象飞儿一样”6岁男童高亢的摇滚风,令人热血沸腾

转载 林州方言电影:《小锅盖娶亲》

原文地址:林州方言电影:《小锅盖娶亲》作者:清风明月一、http://www.56.com/u77/v_MjEzNjYxOA.html二、http://www.56.com/u16/v_MjEzNjk5Nw.html三、http://www.56.com/u50/v_MjEzNzExOQ.html四、http://www.56.com/u67/v_MjE

声明:《庾信《小园赋》《筇竹杖赋》(附譯文) 金庾信》为网友一路荒凉如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