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杀自己的连襟樊哙 樊哙劝刘邦

刘邦为什么要杀自己的连襟樊哙

刘邦当皇帝后杀戮功臣,韩信、彭越、英布这些楚汉时期的风云人物先后死在他的屠刀之下。但是,刘邦杀功臣有一个特殊现象,他们都是异姓诸侯王,对于仅仅是封侯的大臣,刘邦不但没有杀,有的还留下遗嘱予以重用,像曹参、周勃等人。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樊哙。樊哙是刘邦的沛县老弟兄之一,刘邦做了沛公,樊哙是他的舍人。在刘邦早期的作战中,由于樊哙作战英勇,敢打头阵,屡立战功,先后被刘邦封为列大夫、五大夫、卿大夫,直至封为贤成君。鸿门宴上,范增想设计谋杀刘邦,命令项庄拔剑在宴席上起舞,想趁机杀死刘邦,只因为项伯的遮挡才没有得手。这时候樊哙在宴席的大帐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盾牌闯进了大营,立在帐下,随时准备保护刘邦。项羽看见了,问这个人是谁?张良说这个人是刘邦的参乘。项羽称赞说:“真是个壮士!”说罢赐个他一碗酒和一条猪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全部吃了。项羽问他,你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一碗酒吗?”然后他述说了刘邦的功劳、对项羽的忠诚,揭露了项羽想杀刘邦的阴谋,指出了这样做的危害,使项羽打消了杀害刘邦的念头。《史记》中说,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大帐责备项羽的话,刘邦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刘邦当了汉王,挥兵东进平定三秦,樊哙或者单独带兵攻城略地,或者跟从刘邦作为将军带兵打仗,他总是带头冲锋陷阵,多次首先登城,其功劳也堪称首功。在韩信曹参等人经略赵齐等地的时候,樊哙是刘邦身边最倚重的带兵将领。

刘邦当皇帝以后,因为樊哙作战有功,加封樊哙八百户的食邑。

燕王臧荼造反,刘邦亲征,樊哙作为带兵主将,俘虏了臧荼,平定了燕地。刘邦借游云梦之机擒拿韩信,带兵保卫刘邦、擒拿韩信、平定楚地的是樊哙;韩王信造反、代国丞相陈豨造反,带兵的主将都是樊哙。尤其是在平定燕王卢绾造反的过程中,樊哙以相国的职务带兵攻打燕国,击破了卢绾的军队,很快平定了燕地。

樊哙因为娶了皇后吕雉的妹妹吕嬃(xu)为妻,因此和其他将领相比,刘邦对樊哙更为亲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最早起义共事的兄弟、功臣大将加亲戚连襟,刘邦却要将其处死!还是在樊哙带兵镇守安抚燕国的时候,刘邦已经病得很重,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结党,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话,那么樊哙就要带兵把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这帮人全部杀死。刘邦听后勃然大怒,立刻命令陈平带着周勃去燕国代替樊哙,并在军中把樊哙斩首。陈平因为害怕吕后,并没有执行刘邦的命令,而是把樊哙押解到了长安。这时候,刘邦已经死了,吕后下令释放了樊哙,樊哙捡回来一条命。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处死樊哙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戚夫人和儿子赵王刘如意吗?

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次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刘邦感觉到身后刘氏江山不稳,他要为刘氏江山的将来做好安排,而能够危及刘氏江山的只有吕氏,而樊哙恰恰是吕氏可依靠的最重要的人物。

樊哙是吕氏一党的人,这一点无容置疑。

樊哙尽管在刘氏集团中功劳大地位高,但说到他对于大汉朝的建立所作出的贡献,肯定比不上张良、萧何,军事才能和功绩,也比不上韩信和曹参,其地位甚至都比不上一个卢绾,刘邦为什么对他要比对待其他将领亲近一些呢?不用说就是连襟这层关系。他的老婆吕嬃被封为临光侯,只因为她是皇太后的妹妹。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柔弱不理政事,吕太后用事专权,她敢于囚禁刘邦的姬妾,残害戚姬,杀害赵王,如此肆无忌惮,不能不说她有樊哙这个坚强的后盾。刘邦曾经多次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自己喜欢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遭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各种史籍中虽然只说了张良、周昌、叔孙通等人的力劝,没有单独提出樊哙,但很显然,樊哙必定是力保太子的人。其他大臣力保太子,是因为立嫡立长不立幼的传统,再加之吕后和大家都是沛县老人,樊哙更是多了一层关系,这个太子是外甥!吕太后死后,大臣们诛杀吕氏族人,樊哙的妻子吕嬃、儿子樊伉都被诛杀,这充分说明,樊哙就是吕氏一党,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

樊哙是威望很高的将领,韩信之后是当时天下顶尖的几个军事将领之一。

樊哙作战勇猛,带头冲锋陷阵、率先登城破敌的常常是他。但樊哙绝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只知道拼杀的莽夫,他是一个能带兵,会打仗,具有指挥能力的优秀将军。平定三秦进入中原后,刘邦分兵让韩信、曹参北攻河北赵地,身边留下的最主要的将领就是樊哙。在楚汉对峙时期,一旦战事稍缓,刘邦就会让樊哙独立带兵外线作战,这既说明了刘邦的信任,也说明了樊哙的能力。刘邦当皇帝后,曾经多次出征平定诸侯王的叛乱,带兵打仗的将领除了周勃就是樊哙。卢绾是刘邦沛县老班底中唯一一个封王的人,虽然和刘邦私益有关,但其作战能力也是非同一般,临江王共尉、燕王臧荼都是他带兵平定的。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燕国叛乱,正是樊哙带兵平定的,樊哙的军事能力可见一斑。屈指算来,当时天下顶尖的军事将领,不过是曹参、周勃、樊哙、灌婴几个人了,假如吕后和樊哙结成同盟,即便是有一个刘姓的柔弱的皇帝,谁又能奈何得了外戚势力?刘邦在临死前立下遗嘱,非刘氏为王天下共诛之。这句话所指对象十分明显,那就是吕后,当时的异姓王,只有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吴芮,他要防止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吕氏。要避免刘氏天下变为吕氏天下,就必须斩断吕氏这条最重要的臂膀——樊哙。

樊哙具有政治眼光,不仅仅是一个武夫。

樊哙除了战功卓著,它还具有一个政治家敏锐的目光。汉元年(前206),刘邦攻入咸阳,当他看到秦朝宫室的豪华和众多的美女,就想住下来不愿离开。樊哙马上进言规劝说:“您是想享有天下呢?还是要做富翁?这些奢侈艳丽的东西,正是促使秦朝灭亡的啊,你用它干什么!希望你尽快还军霸上,不要留在宫中!”这话刘邦没有听,是因为张良的继续劝说刘邦才离开了秦朝皇宫。但是,是樊哙首先提出,不能走秦朝灭亡之路,不能不说樊哙具有政治家的眼光。当时的情况,刘邦的将领都在抢夺金玉财物,只有萧何进入丞相府收取地图户籍,樊哙规劝刘邦图谋大事,在这样大的诱惑面前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樊哙的确不简单。

在鸿门宴上,樊哙对项羽说:“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依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会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这番话本质上为了刘邦着想,表面上却在为项羽开脱;明明在指责项羽却似乎是在为了项羽的天下,不能不说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假如樊哙一味的为刘邦辩护或者一个劲儿地指责项羽,刘邦能够脱离鸿门宴这场大难吗?

樊哙的话让项羽无言以对,刘邦借口上厕所离开了宴席。出来后,刘邦想逃走又担心,说:“现在出走,没有打招呼,怎么办?”樊哙说:“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刀下的鱼肉,还告辞什么?”一句话就指出了问题的利害所在,及时地帮助刘邦逃出了楚营。这种政治上的敏锐不是一般将领所具有。不过,汉初是人才济济的时代,只因为有了张良、萧何、陈平这些智谋之士和行政干才,樊哙的政治行政才能无以表现罢了。但刘邦要考虑将来的刘氏天下,就不能不及早提防樊哙这个吕氏集团的人。

至此,刘邦要杀樊哙,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刘邦为什么要杀自己的连襟樊哙 樊哙劝刘邦

事情的发展也果然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樊哙死得早,吕氏众人果然没有英才,吕产、吕禄一个个都是平庸之辈,周勃振臂一呼,这些人迅速土崩瓦解,天下归刘。如果樊哙掌控着军队,周勃能这样顺利的进入北军吗?由此可以推断,刘邦要杀樊哙,是政治的需要,是为了刘氏天下的未来着想。同时也让人们看到,对于皇帝来说,政治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在政治需要面前,任何亲情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1307.html

更多阅读

王允为什么要杀蔡邕? 三国杀新武将王允

蔡邕《熹平石经》。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蔡邕哭董卓,并非是书呆子气发作。那么他为什么要哭呢?他其实是在赌博。蔡邕的官儿是董卓给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曹操和杨修的故事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1800年以来,由于受《后汉书》、《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人一直以为,杨修死于小聪明,并且言之凿凿地举出多个实例加以注解。诸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门写下个“活”字,杨修令将门改小;曹操在酥饼盒子上写了“一盒酥”,杨

议论要有自己的见解 谦虚的说自己的见解

议论要有自己的见解优秀的高考议论文应该在全面、准确理解题意或材料主旨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自己的见解,并不仅仅指一篇议论文里所提出的中心论点,它还应该包括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的阐析、类比、联想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骨灰级爱好 骨灰级爱好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骨灰级爱好最近在网路上流行一种“普通青年,文艺青年,二X青年”的样式,一时间网民们纷纷上传自己喜爱的照片,并在微博以及各大BBS上以此分享。现在的社会的人们,大多体现着跟潮,空虚,浮躁,奢侈,精神寄托始终不知去往何处,

声明:《刘邦为什么要杀自己的连襟樊哙 樊哙劝刘邦》为网友年华似流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