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电视剧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23年。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他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凌)区城西5公里处)。
杨坚建立了隋朝,统一了中国,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定都长安(大兴城),开创了辉煌的“开皇盛世”。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不仅如此,他还开启了隋唐盛世之门,实现了千古传颂的“开皇之治”。他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之一。被尊为“圣人可汗”。

隋文帝的历史贡献——

隋文帝是世界法定全国性节假日的祖师爷,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把皇帝生日作为普天同庆与民同乐的举国狂欢节日的皇帝。仁寿三年(603),隋文帝下诏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隋文帝首创庆生辰,其宗旨在于报答已故父母当年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故而生日这天全国断屠吃素,为他们追崇冥福,体现出儒佛合璧的精神,从此庆生辰活动开始制度化。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史书这样记载:“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隋高祖从五更起就驾临听朝,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乐此不疲。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亲民也是最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的皇帝。勤于政事,除了坐朝处理军政大事,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之外,文帝更经常下到社会当中,路遇上书奏事之人,即驻马亲自临问.有时派人到各地暗中采听民情,了解吏治得失。史称:人间疾苦,无不留意。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引起饥荒。文帝派左右之人出宫,看视百姓所食。带回来的都是些豆渣、杂糠,文帝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决定亲自带领关中饥民就食于洛阳,取消御膳中的酒肉之设。第二年东拜泰山,路上与就食洛阳的饥民相遇,命左右随行不准驱赶,饥民与文帝的侍卫参厕而行。遇有扶老携幼者,文帝还给让路,引马避之,慰勉而去。在道路艰险处,见有负重者,则令左右扶助之。到达齐州(今山东济南),文帝仍以民情为念,立即亲问疾苦。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澄清吏治,注重奖良惩贪的皇帝。岐州刺史梁彦光多年有惠政,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开皇二年,文帝驾临岐州(今陕西凤翔),知其能干,下诏褒奖。梁彦光后来调任数州,都能够以德化人,使得吏民感悦。县令之中,房恭懿为政在京畿各县称最,文帝召至卧榻前,访以理人之术,认为很有才干,便破格提拔为州司马。所到之处,有异绩,政为天下之最,文帝又破格提升他为州刺史。同时,对各州官员表彰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百姓,令天下模范之,卿等宜师也。直至文帝后期,仍然很注意县令的政绩。临颍令刘旷,史书记载称其为不知何许人也,但其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文帝闻知则召见他,认为若不殊奖,何以为劝,下优诏破格提拔为莒州刺史。另一方面,对于贪残不法的官吏,惩处尤其严厉,甚而过于杀戮。一次,文帝命身边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此人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的小物或鹦鹉、麖皮、马鞭之类,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后来他甚至暗中派人给地方官送贿赂,一有受贿,立即处死,决不宽容。隋文帝的朝代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清明,惟一灭绝腐败的封建朝代。

隋文帝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惟一的创造了古往今来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世界第一城的皇帝。隋文帝建国后,认为建于西汉初年,后被北周沿用的长安城过于狭小,命宇文恺另建大兴城。开皇二年六月开始动工,次年初即告完成。大兴城建在旧长安城东南约7公里处的渭水南岸,总面积84平方公里,约为今西安旧城(明、清时建)的7.5倍。据《隋书·地理志》载:大兴城南北长15里175步(据考古勘察,实为16里125步,即8651.25米),东西长18里115步(实为18里133步,即9721米)。城东、南、西各开三门,北面开一门。城的北部中心地区为宫城和皇城。宫城为皇室所居处,皇城为官府所在地。宫城、皇城的东、南、西三面,分列106个居民住区--坊(包括官吏府第、百姓户室及寺观庙宇)。城东、城西各设一市,作为民间商品交易活动场所。宫城、皇城、坊、市由有规则的纵横25 条大街分隔开。其中通向城门的6条主干大街,最宽的达150米,其他街道一般也都有几十米宽。各坊四周垒建围墙,大门昼启夜闭;坊内有大街、小巷。为解决城内用水需要,还修筑了若干水渠,分别引浐水、藻河水流经城内。大兴城布局严整对称、规划整齐,同时它明显改变了自西周以来的面朝背市的旧的城市营建格局,较多地考虑到居民在交通、用水及商品交易活动的需要,是魏晋时代邺城、洛阳都城的进一步发展,大兴城是古代世界中罕见的巨大都城。日本古代京城的营建,受大兴城影响颇大。有人曾列举世界古代十座城市的面积进行比较:(1)隋大兴城,583年建,面积84.1平方公里;(2)北魏洛阳城,493年建,面积约73平方公里;(3)明清北京城,1421—1553年建,面积60.2平方公里;(4)元大都,1267年建,面积50平方公里;(5)东京(洛阳城),605年建,面积45.2平方公里;(6)明南京,1366年建,面积43平方公里;(7)汉长安(年城),建于公元前202年,面积35平方公里;(8)巴格达,800年建,面积30.44平方公里;(9)罗马,300年建,面积13.68平方公里;(10)拜占庭,447年建,面积11.99平方公里。从上所列可以看到,隋大兴城的规模之大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堪称古往今来世界第一城。

隋文帝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禁止宦官、外戚、女人干政的皇帝。隋文帝不但明令不允许太监参与朝政,甚至连太监读书识字也是不允许的,也不允许外戚干政执掌朝政大权,即便是与文帝始终夫妻恩爱的独孤皇后,文帝也只允许她提意见,不允许她直接干预国家大事,对太监、外戚、后妃执法极严,稍有违背本分即以国法处置毫不留情。可见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十全十美的朝代,没有宦官乱政,没有女人干政,没有外戚擅权,也是唯一灭绝贪污的朝代。隋文帝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比唐朝、汉朝、秦朝、明朝的所有皇帝都要高明,何止万倍!唐朝从中期开始皇帝都由太监一手废立把持,唐朝还出了女主武则天直接把唐朝给废了,汉朝刘邦一死就出了吕后这个女人干政,大封吕氏宗亲为诸侯王。汉朝外戚问题相当严重,汉朝外戚专权就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埋下的祸根,武帝一死,外戚作乱的情况就越来越严重。霍光废立皇帝,王莽作乱,光武中兴仍然没能解决好外戚问题,明章和帝时外戚还能作点贡献,往后外戚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后汉又走上了前汉灭亡的老路,汉灭亡就是由于外戚与宦官交错专权。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短短15年就完蛋了,可是就是这个短短的朝代,宦官祸害了二世贯穿了整个秦朝历史,太监赵高不但害惨了秦始皇、逼死了扶苏蒙恬蒙毅,还杀死了秦二世。明朝太监刘瑾魏忠贤都是一手遮天,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隋文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本身不纵情于声色犬马专于治国利民的皇帝,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明令禁止中央官员与地方官员不得进贡声色犬马、食物与土特产的皇帝,既有效封杀了官员们趁进贡之机搜刮民财的非分之想,也第一次减轻了自秦汉魏晋以来百姓沉重的经济负担,由此可见隋文帝是一位始终保持清醒理智头脑的圣明皇帝。早在他即位之初,开皇元年他就下诏“犬马器玩口味不得献上”。他在位24年,贯彻始终。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统一天下后,不但没有杀敌国的投降战俘,而且厚待其亡国之君的仁慈皇帝。隋文帝平陈之后,对陈叔宝给予优厚的待遇。经常召陈叔宝上朝接见,待遇和三品文官衔一样。朝中每有宴会的时候,为了不勾起陈叔宝的怀乡之情,使其伤感,文帝总是特意叮嘱乐伎不奏吴地乐曲,可谓关怀备至,隋文帝把陈叔宝当做儿子一样悉心对待。陈叔宝爱吃驴肉,文帝经常吩咐有关部门源源不断的供应。隋文帝仁慈善待亡国之君陈叔宝,为后世子孙开了个极好的历史先例。之后的赵匡胤不杀李后主、朱元璋不杀陈友谅之子不过是效法文帝故智,不值一提。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用纸张代替竹简作为公文奏章处理朝政的皇帝。这里就要做个对比,看看他之前的秦始皇是怎样的?秦始皇,他在统一六国之前,就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每天读百二十斤文书,秦始皇不仅要大权独揽,还要小权独揽,秦始皇不识大体只识小数,当时的文书是竹简按论斤称,几斤竹简也写不了几个字,因此秦始皇办公效率特别低下,他即使想事事亲历亲为也只能力不从心,秦始皇这哪是在批奏章,简直就是在做苦力在负重持竹简练臂力。秦始皇极端注意专制独裁,事无大小,都要由他亲自决断。侯生、卢生说:“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程),不中呈,不得休息”。《淮南子》也说:“赵政(即秦始皇)昼决狱而夜理书”。《汉书·刑法志》也说他“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悬石之一”。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他每天所处理的公文要以一百二十斤为标准,达不到标准就不停止办公。这些“书”在当时是用竹木简写的,所以弄得要用石来计算重量。但是一百二十斤(约合今五十多斤)毕竟不是个小数,所以侯生、卢生说他“贪于权势至于此”。纸张虽在汉朝就已经发明,但并未在朝廷得到广泛应用,直到隋文帝时期才真正把纸张作为朝政文书广泛应用,从此不必再与秦始皇一样仅仅是拿起竹简就累得半死不活,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杯酒释兵权”的皇帝,许多愚昧无知的世人,均认为宋太祖赵匡胤发明了“杯酒释兵权”,把真实的历史错误地往后推迟了三百多年,其实早在三百多年前,隋文帝就已经首创了“杯酒释兵权”。隋文帝平陈之后,至晋王广府邸,置酒庆功,群臣毕至,向文帝称觞上寿,文帝因谓群臣曰:“高颎平江南,虞庆则降突厥,可谓茂功矣。”杨素进曰:“皆由至尊威德所被。”高颎含养功夫较深,未做一声;庆则毕竟是一个心直口快的武夫,反唇相讥曰:“杨素前出兵武牢、硖石,非至尊威德,亦无克理。”杨素不能耐,二人遂在文帝面前,互争长短,御史欲弹劾之。文帝说:“今日讨功为乐,宜不须劾。”二人始止争端,庆则进对文帝说:“臣蒙赉酒食,令尽乐。”时御史在侧,文帝恐庆则酒后失言被弹,乃赐御史领酒出饮之,其曲意周旋如此。庆则奉觞上寿,极尽欢乐。文帝因谓群臣曰:“愿与诸公等子孙,常如今日,世守富贵。”之后,杨素、虞庆则、高颎、韩擒虎、贺若弼等拥兵自重将领相继被解除兵权。隋文帝杯酒谈笑间就轻描淡写、从容自若的轻易解除了这些功臣宿将的兵权,化将领拥兵自重为无形,革除了军事上的隐患弊端,岂非转天移日手段。可见隋文帝深谋远虑之一斑。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北方最强大游牧民族可汗尊为圣人可汗的中国皇帝,也是第一位令外族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的中国皇帝。突厥大可汗沙钵略首次向中国皇帝称臣,大可汗沙钵略亲自率领百官迎接隋文帝使者虞庆则,虞庆则义正言辞要求沙钵略行君臣大礼,沙钵略只能行三磕九拜大礼跪受玺书,突厥大可汗的手下们于是相聚恸哭。虞庆则命沙钵略称臣,沙钵略曰:“得作大隋天子奴,虞仆射之力也。”不久,突厥大可汗沙钵略向隋文帝上表曰:“大突厥伊利俱卢设始波罗莫何可汗臣摄图言:大使尚书右仆射虞庆则至,伏奉诏书,兼宣慈旨,仰惟恩信之著,逾久愈明,徒知负荷,不能答谢。伏惟大隋皇帝之有四海,上契天心,下顺民望,二仪之所覆载,七曜之所照临,莫不委质来宾,回首面内。实万世之一圣,千年之一期,求之古昔,未始闻也。突厥自天置以来,五十余载,保有沙漠,自王蕃隅。地过万里,士马亿数,恒力兼戎夷,抗礼华夏,在于北狄,莫与为大。顷者气候清和,风云顺序,意以华夏其有大圣兴焉。况今被沾德义,仁化所及,礼让之风,自朝满野。窃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岂敢阻兵恃险,偷窃名号,今便感慕淳风,归心有道,屈膝稽颡,永为藩附。虽复南瞻魏阙,山川悠远,北面之礼,不敢废失。当今待子入朝,神马岁贡,朝夕恭承,唯命是视。至于削衽解辫,革音从律,习俗已久,未能改变。阖国同心,无不衔荷,不任下情欣慕之至。谨遣第七儿臣窟含真等奉表以闻。”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确立死刑三复奏制度的皇帝,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规定死刑的复核是由国家最高权力部门来履行的皇帝。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死刑复奏制度。就是在处决犯人之前,仍须将复核之后的结果再次报与皇帝最终决定,刑前要三次奏请皇帝,在皇帝勾决之前,不能对犯人进行处决。三复奏指每个死刑案在执行之前,需要向皇帝奏请三次,以便考虑更加周详,故称“三复奏”。《隋书·刑法志》载:“开皇十五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就是说通过三次奏请才能决定是否最终处以死刑。之前的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诏诸州死罪不得便决,悉移大理案覆,事尽然后上省奏裁。”即诸州判决的死刑案件,不能立即执行,须由大理寺复审;大理寺审结的死罪案件,还须经尚书省复核。正式将死刑的复核纳入法制轨道,为死刑的文明化奠定了基础。将死刑核准权收归中央,只有天子方可乾刚独断对人生杀予夺,有效地杜绝了冤假错案的发生。其巍巍之德无不昭彰皇天!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解除名山大川河泽之禁的皇帝,第一位与民同乐开放重要景区允许平民百姓在五岳游览观光并且可以狩猎的皇帝。在这之前,五岳与中国重要大川河泽都是历代皇家禁区,严禁平民百姓入内,更不允许活动,否则动辄杀头。西周时期就形成历史先例,五岳与中国重要大川河泽都是国家举行隆重祭祀神灵典礼的重地,庄严肃穆,未经天子允许,即便是王公诸侯士大夫也不准入内,秦朝时更有擅入者灭族的残酷刑罚。汉魏晋沿用其例。而隋文帝的心灵果然比天空还更广阔,本着“天之所覆,无非朕臣”的宽广胸怀,把周汉魏晋以来的皇家禁区都开放给平民百姓旅游。这种气魄,是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所不及的。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三宫六院实行“精兵简政”的皇帝,与独孤皇后白头到老,不但没有传说中的“三千宠爱六宫粉黛”,而且后宫清简朴素,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比起穷奢极欲、乘羊车秽乱春宫纵情淫乐的晋武帝司马炎何止远胜万倍!有参照才有对比,不知道晋武帝司马炎多好色淫乱,就不知道隋文帝的伟大。同是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就与他差距如此巨大。史载晋武帝泰始九年(273年)司马炎即“诏聘公卿以下子女以备六宫,采择未毕,权禁断婚姻”。意为“全国人民先别结婚,让朕先挑。”挑完之后,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灭吴之后司马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妻妾宫女纳入后宫,到此时司马炎的后宫已达万人规模。美女太多,司马炎也不知道往哪走,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里逡巡。羊车停在哪个美女门前,便前往临幸。于是,后宫美女们为求得皇帝驾临,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自隋文帝开始穿黄袍以后,从此中国后代皇帝都穿黄色的衣服了。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开国后只用了短短三年就打败了北方最强大游牧少数民族的皇帝。隋文帝的军事才能就已经远远超出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加在一起的总和,因为汉朝前期与中期一直向匈奴屈辱和亲,先后通过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五代帝王前仆后继的努力才洗刷了汉高祖白登之围的耻辱,花了近百年的时间才通过持久战勉强打败了匈奴。而隋文帝开国只用了3年就打败了实力远胜汉朝时匈奴、横扫欧亚大陆的拥有40万铁骑与30万弓箭兵的头号强敌突厥,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神话,别说是中国所有帝王,就是西方的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取得的战绩也无法与隋文帝相提并论。隋文帝开国仅仅三年,“内修制度外抚戎夷”,国家转危为安,社会走上正轨,这一项项继往开来的成就的确来之不易,光是三年打败突厥,彻底改变两百多年来汉族饱受欺凌这一项,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一个王朝能望其项背,而隋文帝戎马倥匆之际建立的各项制度竟能垂则万世、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更反映出隋文帝善于把握大局、从容自信、处变不惊、一丝不苟的风貌。对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对内实行开皇之治达到天下太平,文治与武功俱达到中国封建社会之登峰造极。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把新疆东部与南部、整个青海、整个宁夏、西藏东部与东北部、蒙古南部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皇帝

隋文帝是创造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达到历代最高峰的太平全盛期的皇帝,开皇十二年财政部门上言隋文帝:“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隋文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省。”于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隋文帝诏曰:“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上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这使人不由得联想起汉武帝初期“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从彼时起,整整经过七百多年,才重见这般富庶景象。两相比较,汉代先后通过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五代帝王前仆后继的努力整整积蓄了七十多年才到达这个水平,而隋文帝只用了十余年时间就在经济富裕繁荣上超过了汉武帝刘彻时期全盛水平。

隋文帝下令制订的《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是整个人类封建社会法律之集大成者,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古埃及古罗马法典甚至美国《独立宣言》,后来中国所有的朝代都继承了它的原则。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隋文帝于开皇元年下令制订《开皇律》。《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拔、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

隋文帝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发明军区制的皇帝,此时的总管府就是现代的军区,总管兼任所驻州刺史,并统辖邻近各州。重要地区则置大总管府,除直辖州郡外,还统辖若干总管。大总管所统,自十余州至数十州不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三等名号则成为府兵的中下层军官。隋代总管府分上、中、下三等置于诸州,其中统辖数州及至数十州的俗称大总管。隋代设置了四大大总管,由亲王、勋臣担任,其四大总管府的设置随着政局的变化而有所变更。四大大总管就相当于现在中国的各大军区司令员,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设有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个大军区不过就是当时四大大总管府的翻版。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修建大运河的皇帝。后世绝大多数人只知道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却不知道隋文帝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这项工程。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文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事过几百年到了宋朝时候发大水的时候这条千里隋堤还救了成千上万家人的性命。王安石在《白日不照物》诗中云:“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隋文帝开创的南北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后代造史者想诋毁所掩盖不住的。因为它的存在就是铁证,不像其它原始史料被销毁了。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国子监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命令由国家创办数学教育的皇帝。隋统一中国后,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家对数学教育的重视。隋代在国子监中设置算学,置博士2人,助教2人,学生80人,开展数学教育。并在科举考试中设立了明算科。由国家创办数学教育,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隋文帝初年,很重视学校教育,将国子寺从太常寺独立出来,成为最早的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使学校教育在国家政权中有了独立的地位。国子监设置祭酒一人,专门掌管国家教育事业,是最早的中央教育行政长官,而在这之前,教育一直是隶属于其他部门的(如太常寺即属皇室内务部门)。国子祭酒下属有主簿、录事各一人,统领各官学。国子监和国子祭酒体制的设置,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巨大进步,使学校教育有了社会组织的保证。从学校体制来看,隋朝中央官学除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还设有书学、算学和律学。书、算、律三学初创于这个时期,它是继汉代鸿都门学之后,专科学校教育的一个新发展。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这五学归国子寺领导;律学由大理寺直接领导,成为部门办学的先导。此外,在太医署中,也招纳生徒,传授医术,培养医学人才;地方则设有州郡县学。据《隋书·百官志》载,隋代各学不仅设有专职教官和脱产学习的学生如博士、助教、生员等,而且有计划管理,名额也有规定,如博士: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助教: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学生:国子一百四十人,太学、四门各三百六十人,书四十人,算八十人(《隋书·百官志下》卷二十八),可见当时中央官学的规模相当可观。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令琉球群岛归降中国成为中国附属国的皇帝。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三省六部制的皇帝。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州、县两级制的皇帝。地方设官,最初沿袭北齐、北周的州、郡、县三级制,开皇三年废除郡这一级,简化地方官制。州分上上至下下,共9等。以刺史为一州之长,以长史、司马为辅佐。县亦分9等,以令为长,另有丞、尉、正为辅佐官。汉、魏以来,州郡县等地方长官都是自选僚佐、属官,北魏、北齐开始改由吏部选派。隋文帝定制:所有品官,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最。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明科举制,废除九品中正制的皇帝。开皇七年定制,每州每岁贡士3人。州、县保举贡士的标准是文章华美,特别优美者州可保举应秀才科,受特别考试。开皇十八年下诏,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是正史上明确记载的以科举士,显示出科举制度的形成。

隋文帝时期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不惜巨金大赏犒劳有功将士的皇帝。隋文帝本人极为节俭,乘舆与日用之物,破损后修补再用,轻易不换新的;后宫妃嫔穿的衣服都已洗过多次;一次太医为他配药,需胡椒粉一两,遍寻宫内而不得;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子女节俭,把自己穿过的几件旧衣服送给太子杨勇,令他“时复观之以自警戒”。但他严于律己却宽于待人,只要是有功将士无论贵贱一律给予不惜血本的赏赐,即使导致国库空虚也在所不惜。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建立府兵制的皇帝,虽在北朝特别是西魏与北周时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往府兵迈进的趋势,但既没有成型也没有定制。开皇九年春,隋以五十万大军一举攻灭陈朝,从而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同年五月,文帝下令军士“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应理解为凡是军人都要和百姓一样隶属州县,申报户籍,受还土地。府兵“寓之于农”,是隋文帝对西魏以来府兵制的重大改革。如果朝廷不授予军士土地,这一改革就成了一纸空文。同时,朝廷规定,给予阵亡军士的家属以特殊的照顾,为国家而战死者,其应还给国家的露田可以由其于继承,这也说明军士是受了田的,否则就不会有退田之说。弥足珍贵的是,在“草菅士兵性命”的中国封建时代,隋文帝首次提出了“身死王事者子不退田”的闪耀着人类人道主义光辉的先进思想,在历代信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中国封建帝王中实属不易尤为可贵。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对为国家战事而阵亡的士兵家属或伤兵进行抚恤慰问的皇帝。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中文“自由”一词的皇帝。

隋文帝时期的地理学成就突出,在中国和世界地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地图《区宇图志》。特别在方志的修著、制图学的丰富、域外地理知识的扩展,以及在潮汐成因、海陆变迁等自然地理的研究考察方面,都较之前代有着明显的进步,从而为这一时期地理学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朝廷明令全国各地大规模编撰方志,并将全国各地上报的地志和图志,汇集编纂成全国总图志,如《区宇图志》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的全国总地志。

隋文帝时期出现了中国第一部极为精准的历法《皇极历》,《皇极历》与汉武帝颁布的《太初历》不同,《太初历》多存谬误还没有四分历精确,而《皇极历》已经与现代科学得出的结论无异,许多细处与至今现行的数值几乎分毫不差。公元600年,刘焯创《皇极历》,首次考虑到太阳视运动的不均性,创立“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来计算日、月、五星的运行速度。推日行盈缩,黄道月道损益,日月食的多少及出现的地点和时间,这都比以前诸历精密。“定朔法”、“定气法”也是他的创见。《皇极历》推定的每76.5年春分点在黄道上西移一度的岁差,与现行数值非常接近,对后世的历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隋文帝时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雕版印刷,为“四大发明”之一。公元588年隋文帝平陈时,曾下令抄写讨伐陈后主罪状的诏书30万份广为诏贴昭告天下,说明当时印刷术已在民间广为普及。后来的印刷术更是频繁屡屡出现在正史中,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隋文帝敕令“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即印书之始”,隋朝已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隋文帝时期开始设置邢窑烧制白瓷,首先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透影细白瓷技术,工艺为历代最为精良,弥足珍贵。邢窑白瓷是个创举,邢窑透影瓷更使中国白瓷的“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白瓷工艺在此后的唐朝、宋朝、元朝都未能达到隋朝的技术水平,直至千年后的明永乐时期,邢窑透影瓷技术才重现于世。

隋文帝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这在世纪金融史上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意义开创了新纪元。

隋文帝时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色纸张。

隋文帝时期隋朝已能制造玻璃了,李静训墓中发现了碧色玻璃瓶,这就是考古发掘中的铁证。

隋文帝时期的医学成就,至今仍盛传于世。隋朝名医巢元方的《诸病源候总论》,记述了多种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反映出隋代的医药学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当时的肠吻合、血管结扎、拔牙等外科手术,在整个世界是没有前例的。

隋文帝创造了古往今来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世界第一城隋大兴城,不仅如此,隋文帝在下令建西京大兴城的同时,也下令营造了无比壮丽奢华的东都洛阳城。

父亲英雄儿好汉,隋文帝的王子们也与其父一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举世无双无比辉煌的大手笔。隋文帝二子杨广,在扬州任扬州大总管时把扬州扩建了十倍,杨广后来又修建京杭大运河,繁荣了北京,奠定了今日中国首都北京的地位。三子杨俊镇守太原,造就了今日太原的规模;四子蜀王杨秀,将成都面积扩大一倍。在富庶的成都大兴土木、兴建王宫,并将成都的面积扩大了一倍。筑城取土的地方,被因势凿成人工湖,名为摩诃池,池上又建造散花楼,用以游宴取乐。秀还建造了佛寺信相寺,也即后来的名刹文殊院。杨秀在成都大兴土木,建造王府,客观上推动了成都的城市建设。原先只有方广七里的城区,増筑了西南二隅,被扩建到通广十里的格局,面积增加一倍多,号为“子城”。在筑城取土的地方,则因势凿成人工湖,名为“摩诃池”,池上又建造“散花楼”,供人游宴取乐。城区扩大,人口増多,需要交通运输也跟上,于是整治了二江航道。为供应扩城和修建宫室的工程需要,又开辟新源水,流放从西山采伐来的木材。杨秀在扩城的同时,还建造了一座佛寺,迎请佛学高深的比丘尼信相来任住持,寺名也叫信相寺,即现今的文殊院,是佛教名寺,保存有众多佛教珍贵文物。

家族起源——

后魏王朝期间,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它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曾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其中独孤信是杨坚的岳父。

  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父亲杨忠是北周政权的开国元勋,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战功赫赫,官至柱国,封隋国公。杨坚十四岁就开始了仕途生涯,杨忠死后,杨坚袭父爵。后来娶大将军独孤信之女为妻。女儿为周宣帝的皇后。

掌权称帝——

杨坚之父杨忠跟随北周太祖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随国公。薨,赠太保,谥曰桓。杨坚承袭父爵。他有"身在帝王边,如同伴虎眠"之感。齐王宇文宪曾对武帝宇文邕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本来宇文邕对杨坚早存疑心,听宇文宪说后,疑心更重。
 但是否立即剪除杨坚还犹豫不定,于是便问计于钱伯下大夫来和,来和也说杨坚不凡,但暗中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便谎称:"杨坚这人是可靠的,如果皇上让他做将军,带兵攻打陈国,那就没有攻不下的城防。"为杨坚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宇文邕还是放心不下,暗里又派人请相士赵昭偷偷为杨坚看相。赵昭与杨坚友善,当着宇文邕之面佯装观察杨坚脸庞,然后毫不在意地说:"皇上,请不必多虑,杨坚的相貌极其平常,无大富大资可言,最多不过是个大将军罢了。"又使杨坚度过了一次险关。
  这时,内史王轨又劝谏宇文邕说:"杨坚貌有反相"。言下之意是要及早除掉杨坚。因为宇文邕对相士赵昭的结论相信无疑了,便不悦地说:"要是真的天命所定,那有什么办法啊?"使杨坚再次化险为夷。
  宇文邕死后,其子宇文赟即位。杨坚的长女被聘为后妃,杨坚又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宇文赟对杨坚的疑心更大,他曾直言不讳地对杨妃说过:"我一定要消灭你们全家"。并命内侍在皇宫埋伏杀手,再三叮嘱说:“只要杨坚有一点无礼声色,即杀之!”然后他把杨坚召进皇宫,议论政事。杨坚几经化险为夷,心中早有准备,不管宇文赟怎样激,怎样蛮,怎样讲,杨坚都神色自若,宇文赟无杀机可乘。
  最后,杨坚想出了"两全"之策,通过老同学、内史上大夫郑译向宇文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这正合宇文赟的心意,当即任命他为扬州总管。这样宇文放心了,杨坚也安心了。
  杨坚将任亳州总管时,庞晃劝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业,杨坚握着庞晃的手说:“时机还不成熟啊。”至此,杨坚取周自代的愿望溢于言表。
  宇文赟是皇家世袭之君,不问朝政,沉溺酒色,满朝文臣武将敢怒而不敢言。
  宇文赟不但不听忠臣劝告,反而觉得这皇帝当得太不称心如意。他终于想出了一个逍遥自在的法招,将皇帝让给年仅6岁的儿子。自称天元皇帝,住在后宫,终日与嫔妃宫女们吃喝玩乐,荒淫无度的生活使他年仅22岁就丧命了。
  他的儿子静帝即位,任命杨坚为丞相。周静帝即位时才7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所以杨坚就在郑译和刘昉的帮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制了北周的朝政。杨坚当上丞相以后就开始了篡夺北周大权的计划,先是骗北周宗室五王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到长安,雍州牧毕王贤及赵、陈等五王一起被杨坚杀掉,杨坚又任用韦孝宽出兵打败了尉迟迥,消灭了对自己有威胁的政敌。
  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灭西梁
  西梁为南梁武帝萧衍之孙萧詧所建,初都襄阳,后迁江陵,前后三个皇帝,共三十三年。后梁实际上是北朝西魏、北周、隋的附庸。西魏、北周、隋都曾在江陵设置总管,以监统其国。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征后梁皇帝萧琮至长安,并派兵进据江陵,废掉梁国。

灭南陈
  开皇八年(588年)十月,隋设淮南行台省于寿春,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全面负责灭陈的战役。不久,又以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出永安,荆州刺史刘仁恩出江陵,蕲州刺史王世积出蕲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江,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青州总管燕荣出东海。各路隋军共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杨广节度。东自海,西至巴蜀,向陈发动了全面进攻。  面临隋军的大举南下,陈叔宝优柔寡断,不作任何应战准备,反而自我安慰说:“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都官尚书孔范也附和说:“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并诬蔑“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于是,隋军顺利渡过长江。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贺若弼、韩擒虎先后渡江。当时,建康尚有陈军十余万人,但由于陈叔宝怯懦无能,也不懂军事,唯日夜啼哭,把一切大权交给嫉贤妒能的施文庆,有才能的文官武将不能发挥作用,致使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叔宝与其爱妃张丽华跳入枯井,后被隋军所俘。长江上游的陈军知大势已去,也都解甲投降。至此,陈朝灭亡,全国又告统一了。

平江南
  东晋朝至陈朝,一向刑法废弛,高门压抑寒门,士族侵陵民众,是典型的士族政权。隋灭陈后,隋地方官按照隋制度大加变革。590年,陈旧境自长江南岸到泉州(治福建晋江县)再南到岭南,士族和土豪到处起兵叛变。首领有的自称皇帝,有的自称大都督,聚众多至数万,少也有几千,攻陷州县,杀害地方官,甚至抽肠割肉,发泄破落地主的野蛮性。隋文帝遣大将杨素率兵讨伐,先攻下京口,继续进兵扫荡,一路入山区,一路沿海岸,击破各地叛军,最后克复泉州,江南兵乱迅速消灭。岭南少数族豪酋纷纷起事,围攻广州,裴矩率兵三千,会同高凉郡(治安宁,广东阳江县西)洗夫人,安抚岭南诸豪酋。隋用兵不过数月,陈旧境全部平定,显然由于隋制度得到多数民众的同情。这次用兵,打击了南方士族豪强积累已久的恶势力,使南北统一进一步趋于稳定。

北击突厥
 突厥木杆可汗灭柔然后,成为北方唯一的强大国家。北齐、北周对立,各送重赂求突厥援助,突厥愈益骄横。佗钵可汗死,沙钵略可汗立。贵族争继承权发生纠纷,沙钵略只好使庵逻为第二可汗,大逻便为阿波可汗,玷厥为达头可汗,与贪汗可汗并称四可汗。沙钵略弟处罗侯,与沙钵略不睦,因势力较弱,不得可汗名号。这些人各有部众和居地,听沙钵略的号令。沙钵略兵力最强,是突厥大可汗。
  隋文帝即位,不再给突厥礼物,突厥怨恨,起兵入寇。长孙晟在突厥时,曾与处罗侯秘密结盟,熟悉突厥情形,上书献谋略,说:现在对突厥用兵,还不是时候,可是不用兵,突厥将大肆侵扰,应该用远交近攻、离间强部、扶助弱部的方法,派遣使人到西面联络达头和阿波,使沙钵略分兵防西,又到东面联络处罗侯和奚、契丹等部,使沙钵略分兵防东,突厥各可汗间互相疑忌,十数年后,乘机出击,可以成大功。隋文帝完全采纳长孙晟的献策,遣元晖出伊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道,去见达头。达头派使官来朝,班位比沙钵略使官高。达头是强部,这样,更增加了反对沙钵略的意图。长孙晟走黄龙(即柳城,辽宁朝阳县)道,赏赐奚、契丹等部,使作向导,去见处罗侯。他们本有旧盟,这样,处罗侯更增加了内附的意图。五八二年,沙钵略尽起本部兵十余万及所属四可汗兵共四十万人大举侵入长城。五八三年,突厥兵深入武威、天水、延安等地,掳掠人畜,百无一留。沙钵略还想南侵,达头不从,引兵自去。沙钵略也只好退兵。隋文帝命杨爽为行军元帅,率兵分八路出击突厥。杨爽出朔州(山西朔县)道,大破沙钵略军,沙钵略逃走。窦荣定出凉州(治姑臧,甘肃武威县),击败阿波军。长孙晟说阿波归附,阿波遣使来朝。沙钵略袭破阿波居地,阿波逃归达头,得达头援助,回击沙钵略。贪汗与阿波友善,被沙钵略废黜,也逃归达头。突厥内乱,攻战不息,各可汗都遣使入朝,请和求援,隋文帝一概不许,让他们继续互斗。
 隋兵专击沙钵略,沙钵略屡败,584年,遣使来求和。阿波与沙钵略战,势力渐强大,东与沙钵略居地接境,西有龟兹、铁勒、伊吾等西域地,号称西突厥。自此突厥分为东、西两部。585年,隋文帝遣使联络阿波,表示对阿波的支持。沙钵略西面为达头、阿波所困,东面又怕契丹的攻击,遣使来求救,请率部落到漠南,寄居白道川(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隋文帝允许他的请求,命杨广出兵援助。沙钵略得隋兵声援,击败阿波军。沙钵略与隋定约,承认隋皇帝为真皇帝,自己是藩属国,受隋保护。
 587年,沙钵略死。沙钵略嫌儿子雍虞闾懦弱,不能对抗西突厥,遗令立弟处罗侯为可汗。处罗侯立,号莫何可汗。隋文帝使长孙晟赐莫何旗鼓。莫何得隋旗鼓,西击阿波。阿波部众以为隋出兵助莫何,多不战求降,莫何因此生擒阿波。五八八年,莫何死,雍虞闾立,号都蓝可汗。
 沙钵略的儿子染干,号突利可汗,居北方。597年,隋文帝允许突利娶隋安义公主为妻,故意给他优厚的礼遇,借以离间都蓝。都蓝果然发怒,说,我是大可汗,反不如染干体面。从此断绝朝贡,侵扰边境。突利侦察动静,有事先来告知,隋边境先作准备,都蓝不得逞。
  都蓝与达头结盟,599年,合兵袭击突利,大战长城下,突利大败。突利只剩下部众数百人,觉得降隋不会被重视,想投奔到达头那里去。实际上隋要利用的是他的名号,部众散亡,势力微弱,利用起来更为方便些,因此,长孙晟设计挟突利到长安归降。隋文帝大喜,厚待突利。隋大将高颎、杨素率兵出塞,大破达头、都蓝军。隋文帝封突利为启民可汗,使居五原,招收旧部落。都蓝败后,被部下杀死,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隋兵屡次击败步迦,603年,步迦所部大乱,铁勒、仆骨等十余部叛步迦,归附启民。步迦丧失部众,逃奔吐谷浑。启民在隋保护下成为东突厥可汗。他是完全依附隋朝得国的,不得不对隋表示忠诚,隋也利用他的衰弱,取得边境的安宁。
  隋文帝的北击突厥,打击了外来势力的嚣张,同时稳定了东亚局势。为隋朝发展乃至中国后世安稳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隋文帝挑拨分化及军事打击下分裂突厥成两部,东突厥部启民可汗称臣内附,上隋文帝尊号“圣人莫缘可汗”,“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意指圣贤的、富厚的君主,隋文帝即为隋朝皇帝兼突厥名义上的君主,是为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

内部改革——

大隋朝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杨坚由继承父亲杨忠的随国公起家,其家族曾被赐姓普六茹,进封随王,故把自己新王朝的国号定为随,他又感到随字有走字旁,与走同义,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金銮宝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1、确立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2、简化地方官制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电视剧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3、修订开皇律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熲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跋、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隋书刑法志》:“(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隋文帝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隋文帝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4、领均田令
  隋文帝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开皇三年,清理出阴漏丁男44.3万人共计164.15万口。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5、设置粮仓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6、改革货币
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隋五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除此之外,隋文帝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

倡导节俭——

隋文帝节俭爱民。杨坚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之中,素衣素食,生活节俭,这使他养成了崇尚节俭的性格。他虽贵为天子,但却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很是节俭,他深知节俭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节俭,说国家没有因为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他还提倡官员节俭。因为节俭,剥削较少,民众能够安居乐业,户口和财产剧增,又加上其他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百业兴旺,经济繁荣景象由此而生。
  隋文帝的泰陵始建于隋仁寿四年,实际上是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合葬墓。陵冢高27。4米,呈覆斗形,夯筑而成。底部面积为26560平方米。陵冢顶部平坦,呈长方形,东西长48米,南北宽38米。陵冢底部四周已被挖掉3~5米,现残存东西长166米,南北宽160米。陵冢周围原筑有夯土城垣,现已基本毁坏,唯北城尚有残墙,长约130米,最高处1。2米,残存宽5。5米。夯层清晰,夯窝明显。经初步钻探,陵垣东西长756米,南北宽652米,总面积49。29万平方米。垣墙的四角及中部都发现有大量的砖瓦残片,应是当时建有阙楼和城门的残迹遗存。
  泰陵一如秦汉封土为陵的建制,然而,也许是隋文帝遗有前嘱,这座开国君王的陵墓,远远不如秦汉皇陵的规模和其他开国皇帝的规模。而据西汉墓葬制度规定,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每年从全国税收中抽取三分之一营造皇帝陵墓,即寿陵。帝王陵园占地七顷,陵穴占地一顷,陵高十二丈,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尺。有四个墓道,都能通过六匹马驾的车子。四门埋设暗剑、伏弩机关以防盗墓。死者身穿金缕玉衣、口含玉蝉……那么,隋文帝的陵墓中是否也如汉时墓葬制度规定的,皇帝陵墓必有大批金银珠宝、稀奇古玩呢?现代部分专家学者经过遍阅籍典以及遍访泰陵周围民间乡里,发现典籍没有记载有关泰陵随葬的例证,而当地百姓皆传说泰陵无宝可盗,言说历代军阀、土匪,均至此徘徊,未有收获。
  可见杨坚真是一位以自我为标准鼓励皇亲贵族要节俭的好模范。隋文帝为巩固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首先是厉行节俭政治,使民众在较轻的剥削下得以发展生产。其次是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刑律删去若干秦、汉、南北朝相沿的酷刑,更是一个重大的改进。隋文帝利用突厥内部存在的弱点,以谋略为主,军事为辅,避免发生大战争,这对国家的安定是很有利的。西晋末年开始的国内分裂,经隋文帝积极经营,造成了较为稳定的统一局面,盛大的唐朝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

建大兴城——

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隋朝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而且宫室形制狭小,不能适应新建的统一国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几百年来城市污水沉淀,壅底难泄,饮水供应也成问题。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开皇二年(582)正月,命宇文恺负责设计建造新城--大兴城,翌年三月竣工。宇文恺参照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都南城,把龙首原以南的6条高坡视为乾之六爻,并以此为核心,作为长安城总体规划的地理基础。"六坡"是大兴城的骨架,皇宫、政权机关和寺庙都高高在上,与一般居民区形成鲜明对照。冈原之间的低地,除居民区外,则开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大兴城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增大了立体空间,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大兴城的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外郭城面积约占全城总面积的88.8%,居民住宅区的大幅度扩大是大兴城建筑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大兴城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为巨大的城市,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
  在此之前,从秦汉一直到南北朝,都城之中的城市格局,没有章法,没有布局,皇宫、官署、民居,交错相处,十分杂乱。至大兴城之后,都城的均衡对称格局开始形成,街道整齐划一,南北交错,东西对称,大街小巷,井井有条。皇宫、皇城、民居三个部分相对分开,界线分明,既安全,又实用。

开皇盛世——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大隋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隋文帝下令修建首都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直到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计户口380万户。唐玄宗时,全国760万户,4100万人。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唐天宝十四年已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之差距可以想见。
  隋文帝开创的“地广三代,威振八纮”的大隋王朝存在的时间有539年,建立正式行政区域实施有效管辖的范围超过了以往。唐朝到630年也未完全恢复隋朝的疆域。隋朝的军队歼灭或重创了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拖延阻止了异族的强大与崛起,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隋朝京城及各地的粮仓,大的可储粮千万石,小的也储粮几百万石,都储满了谷物。长安、洛阳和太原的国库中,储存的绢帛各有数千万匹。隋文帝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文帝复汉——

 北齐和北周时期上层贵族,曾经一度热衷于鲜卑化与西胡化。虽然北周武帝亲政之后,开始倡导汉化。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但是由于北周武帝英年早逝,北周的汉化进程一度搁浅。(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立即力行汉化。杨坚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上层贵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他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隋文帝对平民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杨坚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杨坚内修制度,外抚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求劳日昃,经营四方”,“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乘兹机运,逐迁周鼎”,“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公元587年(开皇七年)隋灭后梁,公元589年(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文帝结束了中国上百年来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主要运用和亲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内战,从而各个击破。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突厥内讧,突利可汗奔隋,以突利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居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杨坚开创的“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险”、“单于款塞”。隋的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
  隋文帝拯救了汉文化,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分图书又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
杨坚登基后下过这样一道诏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力,递为强弱,多历年所。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唯争是闻。朝野以机巧为师,文吏用深刻为法,风浇俗弊,化之然也。虽复建立庠序,兼启黉塾,业非时贵,道亦不行。其间服膺儒术,盖有之矣,彼众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随化,有礼则祥瑞必降,无礼则妖孽兴起。人禀五常,性灵不一,有礼则阴阳合德,无礼则禽兽其心。治国立身,非礼不可。朕受命于天,财成万物,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戒奢崇俭,率先百辟,轻徭薄赋,冀以宽弘。而积习生常,未能惩革,闾阎士庶,吉凶之礼,动悉乖方,不依制度。执宪之职,似塞耳而无闻,莅民之官,犹蔽目而不察。宣扬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学,且耕且养。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隋书儒林列传》赞曰:“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北史》这样说道:“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

文帝性格——

隋文帝的性格总的来说是比较温和的。但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皇帝,也是一个惧内的男人。
独孤氏处事果断,有远见卓识。她不顾杨坚的反对,为了给丈夫创造争夺天下的条件,毅然将女儿杨丽华嫁给周武王的儿子宇文贇为妻。宇文贇生性顽劣,喜好女色,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女婿人选,因此杨坚对这门婚事颇有微词。之后,周武帝去世,宇文贇继承皇位,成为周宣帝,女儿杨丽华也被顺利地封为皇后。杨坚也因此而跃升为上柱国、大司马,外同丞相,在皇帝外出时总揽政务。之后,杨皇后因规劝皇帝而冒犯天颜,周宣帝逼皇后自尽,还想要杀掉杨氏一族。多亏独孤家族及其他大臣讲情,杨坚一家才转危为安。此事令独孤氏寝食难安,她认为只有让丈夫外放,才能有机会实现大计。经过多方努力,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杨坚被流放扬州。正要上路之际,内宫突然传来皇帝饮酒中毒昏迷不醒的消息。独孤氏认为时局动荡,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力劝丈夫暂缓南京。她积极谋划,让杨坚假装失足扭伤不能行走,留在京城。之后,她又千方百计地使杨坚辅政大臣。宣帝驾崩后,年仅七岁的皇太子宇文阐继位,杨坚独揽朝政。宇文氏诸王对此非常不满,设“鸿门宴”要杀杨坚。多亏属下拼死相救。杨坚才幸免一难。独孤氏规劝丈夫借机起事,杨坚回想起当年相士赵昭所说的“必大诛杀而后定”,终于下定决心,诛杀了宇文氏诸王,夺取了帝位。杨坚取得政权后,建立了隋朝,独孤加罗母仪天下,顺理成章地成为“独孤皇后”。从一定意义上说,隋文帝能统一中国,独孤皇后功不可没。

历史声音——

 《隋书.高祖》:“高祖龙德在田,奇表见异,晦明藏用,故知我者希。始以外戚之尊,受托孤之任,与能之议,未为当时所许,是以周室旧臣,咸怀愤惋。既而王谦固三蜀之阻,不逾期月,尉迥举全齐之众,一战而亡,斯乃非止人谋,抑亦天之所赞也。乖兹机运,遂迁周鼎。于时蛮夷猾夏,荆、扬未一,劬劳日昃,经营四方。楼船南迈,则金陵失险,骠骑北指,则单于款塞,《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虽晋武之克平吴会,汉宣之推亡固存,比义论功,不能尚也。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前王,足以参踪盛烈。但素无术学,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暨乎暮年,此风逾扇。又雅好符瑞,暗于大道,建彼维城,权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适从。听哲妇之言,惑邪臣之说,溺宠废嫡,托付失所。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剪伐本枝。坟土未干,子孙继踵屠戮,松槚才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其不祀忽诸,未为不幸也。”
  《隋书儒林列传》赞曰:“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
  宇文宪:“普六茹坚相貌非常,人颇狡诈,臣每见之不觉自失,请早除之。”
  李德林《天命论》:“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杨广:“高祖文皇帝受天明命,奄有区夏,拯群飞于四海,革凋敝于百王,恤狱缓刑,生灵皆遂其性,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恢夷宇宙,混壹车书。”
  杨侗:“高祖文皇帝圣略神功,载造区夏。张四维而临万宇,侔三皇而并五帝。”
 李延寿《北史》:“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萧瑀:“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
  李世民:“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因令诸司,若诏敕颁下有未稳便者,必须执奏,不得顺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意。”
 魏征:“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
  苏东坡:“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
  李纲:“有雄材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朱熹:“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纮,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
  陈普《历代传授歌》:“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朱元璋:“惟隋高祖皇帝勤政不怠,赏功弗吝,节用安民,时称奔驰。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元璋以菲德荷天佑人助,君临天下,继承中国帝王正统,伏念列圣去世已远,神灵在天,万古长存,崇报之礼,多未举行,故于祭祀有阙。是用肇新庙宇于京师,列序圣像及历代开基帝王,每岁祀以春、秋仲月,永为常典。今礼奠之初,谨奉牲醴、庶品致祭,伏惟神鉴。尚享!”
  王夫之:“隋文之待威也,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威之所以自见者,亦以平四海、正风俗为己功。”
  赵翼:“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安坐而登帝位。”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隋文帝何如主也?贤主也。综帝生平,惟用刑失之严酷;其勤政爱民,则实出天性,俭德尤古今所无,故其时国计之富亦冠绝古今焉。其于四夷,则志在攘斥之以安民,而不欲致其朝贡以自夸功德。既非如汉文、景之苟安诒患,亦非如汉武帝、唐太宗之劳民逞欲。虽无赫赫之功,求其志,实交邻待敌之正道也。
  《剑桥中国隋唐史》:“杨坚易于发怒,有时在狂怒以后又深自懊悔。这显然与他个人的自危感有关,到了晚年,与上面谈到的追求最高权势的变态心理有关。一次他在殿上鞭打一个人,然后又肯定此事与天子的身份不符,并主张废除笞刑。但不久,他在暴怒时又用马鞭把一人鞭打致死。他常常似乎对帝王应仁慈宽厚的呼吁充耳不闻,不加限制地施行当时普遍的酷刑。”
  “虽然有这些局限性,又处于这种精神状态,杨坚仍是一位坚强和有成就的统治者。他酷爱工作,并把大量文牍从议政殿带回住处审批。他似乎经常干预各级政府的事务:插手(有时粗暴地)司法机构的工作;重新审理所有重罪判决,以之作为自己的职责;接见朝集使,并告诫他们要勤奋工作和成为有德之人;考察补缺者和官员的表现;赞誉有成绩的官员,谴责疲沓和贪污;主持早朝,与大臣们讨论国内外政策;巡视全国。从他的工作作风和从他对法律、对儒生和官员的总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受了法家传统和当时常见的个人对佛教的信仰两者兼而有之的强烈影响。”
毛泽东阅读魏征著《隋书》卷二《高祖本纪》后,写下了:“蕴藏大乱”。

文帝故事——

 《隋书高祖本纪》载:高祖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神光满室。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周太祖见而叹曰:“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帝尝遣善相者赵昭视之,昭诡对曰:“不过作柱国耳。”
既而阴谓高祖曰:“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武帝即位,迁左小宫伯。出隋州刺史,进制大将军。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其后袭爵隋国公。武帝聘高祖长女为皇太子妃,益加礼重。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曰:“此止可为将耳。”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高祖甚惧,深自晦匿。
  建德中,率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明年,从帝平齐,进制柱国。与宇文宪破齐任城王高湝于冀州,除定州总管。先是,定州城西门久闭不行,齐文宣帝时,或请开之,以便行路。帝不许,曰:“当有圣人来启之。”及高祖至而开焉,莫不惊异。寻转亳州总管。宣帝即位,以后父征拜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迁大后丞、右司武,俄转大前疑。每巡幸,恒委居守。时帝为《刑经圣制》,其法深刻。高祖以法令滋章,非兴化之道,切谏,不纳。高祖位望益隆,帝颇以为忌。帝有四幸姬,并为皇后,诸家争宠,数相毁谮。帝每忿怒,谓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高祖既至,容色自若,乃止。
  《资治通鉴》载:陈后主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聘于大隋。后主闻大隋高祖文皇帝状貌异人,使彦画像而归。帝见,失态无状,惊狂仆地,大骇曰:“吾不欲见此人!”亟命屏之。
  《隋书》卷五十《庞晃传》云:时高祖出为随州刺史,路经襄阳,卫王令〔庞〕晃诣高祖。晃知高祖非常人,深自结纳。及高祖去官归京师,晃迎见高祖于襄邑。高祖甚欢。晃因白高祖曰:“公相貌非常,名在图箓。九五之日,幸愿不忘。”高祖笑曰:“何妄言也!” 
 《隋书》卷七十八云:韦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
  道士张宾、焦子顺、雁门人董子华,此三人,当高祖龙潜时,并私谓高祖曰:“公当为天子,善自爱。”及践阼,以宾为华州刺史,子顺为开府,子华为上仪同。

文帝诗文——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宴秦孝王於并州作》   意思:红颜能保有几天?花容月貌很快凋零了。花也落了,白发长满了你的头顶。到了明年或后年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也不知道谁活着,谁去世了。
  评价:这首诗写得很真实,写得很好。因为这首诗从整体结构来看,此诗写的是对人生一种感慨。隋文帝感慨岁月无情,自己的儿子杨俊早逝,忠臣王韶也去世,是感情的真实流露。也是对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人的一种缅怀之意,特别是王韶,隋文帝和他关系很好,王韶曾在并州工作隋文帝去看望过他,王韶去世后隋文帝以此诗追忆他及与曾经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人。

后妃子女——

皇后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52-602年),河南洛阳人,周大司马、河内公信之女。信见坚有奇表,故以女妻之,时年14。坚与文献十分相爱,誓无异生之子。开初,文献亦柔顺恭孝,不失妇道。其姊为周明帝后,长女为周宣帝后,贵戚之盛,莫与为此,而文献每谦卑自守,世以为贤。及周宣帝去世,杨坚居禁中,总百揆,文献使人谓坚曰:“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杨坚受禅,文献立为皇后。突厥尝与中国交市,有明珠一箧,价值800万,幽州总管阴寿告文献购买。文献曰:"非我所须也。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疲劳,未若以800万分赏有功者。"百僚闻而毕贺。杨坚甚宠惮之。每遇临朝,文献辄与坚同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侍坚,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坚退朝而同返燕寝,相顾欣然。文献每与坚言及正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文献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嫉,后宫莫敢进御。杨坚曾得幸尉迟迥女孙,被其阴杀之。见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劝坚斥之。时皇太子杨勇多内宠,爱妾云氏亦被害之,由是讽坚废太子立晋王广,皆文献之谋也。

妃嫔
  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第十四女宁远公主
  容华夫人蔡氏
  弘政夫人陈氏,陈宣帝第二十四女临川公主


  长子房陵王杨勇(566年一604年),字(目见)地伐,杨坚长子。周世,以祖父杨忠军功,封博平侯。及杨坚辅政,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左司卫,封长宁郡公。出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统旧齐之地。后征还京师,进位上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诸禁皆所属。杨坚受禅,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以下,皆令勇参决之。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行为。尝文饰蜀铠,坚见而不悦,恐致奢侈之渐,因而诫之曰:"吾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汝者储后,若不上称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看,以自警戒。今以刀子赐汝,宜识我心。"勇多内宠,昭训云氏,尤称嬖幸;礼匹于嫡。勇妃元氏无宠,尝遇心疾,二日而卒。文献皇后意有他故,甚责备勇。自是云昭训专擅内政,文献皇后弥不平,颇遣人伺察,求勇罪过。杨广知之,弥自矫饰以博得文献皇后好感。皇后由是薄勇,愈称晋王德行。杨广遂与杨素等谋,构成夺宗之计,废勇为庶人。时勇自以废非其罪,频请见上,面申冤屈。而杨广遏之,不得闻奏。勇于是升树大叫,声闻于坚,冀得引见,素因奏言:"勇情志昏乱,为癫鬼所著,不可复收。"坚以为然,卒不得见。坚寝疾于仁寿宫,征杨广入侍医药,而奸乱宫闱,事闻于坚。坚抵床曰:"独孤诚误我,枉废我儿!"因遣追勇。未及发使,杨坚暴崩,秘不发丧。伪造高祖敕书,赐庶人死。追封房陵王,不为立嗣。
  次子隋炀帝杨广(568-618年),一名英,小字阿(麻女),杨坚第二子。高祖崩,广即皇位于仁寿宫,年号大业,是为隋炀帝。在位14年,终于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三日丙辰,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之雷塘侧。皇后萧氏,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张皇后。生二子一女,南阳公主和元德太子昭及齐王暕,三子杨杲,系萧嫔所生。一子早夭。杨妃,唐太宗妃。
  三子秦王杨俊(570-600年),字阿祗,杨坚第三子。开皇元年立为秦王。十二岁时,拜上柱国、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加右武卫大将军,领关东兵。后来,迁秦州总管,陇右诸州尽为所属。俊仁恕慈爱,崇敬佛道,请为沙门,坚不许。开皇六年,迁山南道行台尚书令。伐陈之役,以为山南道行军元帅,督三十总管,水陆十余万,屯汉口,为上流节度。陈将周罗眼、荀法尚等,以劲兵数万屯鹦鹉洲。总管崔弘度请击之。俊虑杀伤,不许。罗喉亦相率而降。于是遣使奉帝诣阙,垂泣谓使者曰:"谬当推毂,愧无尺寸之功,以此多惭耳!"坚闻而善之。授扬州总管44州诸军事,镇广陵。岁余,转并州总管24州诸军事。其后,俊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加之盛治宫室,穷极侈丽。为妃作七宝幂(皿离),又为殿,香涂粉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周以明镜,间以宝珠,极荣饰之美。更因好内而遭崔妃嫉妒,瓜中进毒而使之遇疾,征还京师。坚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俊疾笃,未能起,遣使奉表陈谢。坚又责之,俊渐怖,疾甚。大都督皇甫统上表,请复王官,坚不许。岁余,以疾笃,复拜上柱国。开皇二十年,卒于秦邸。坚哭之数声而已。
  四子蜀王杨秀(573-618年),杨坚第四子。开皇元年,立为越王。未几,徙封于蜀,拜柱国、益州刺史,总管24州诸军事。二年,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本官如故。岁余而罢。十二年,又为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寻复出镇于蜀。秀有胆气,容貌瑰美,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敬畏。秀渐奢侈,违犯制度,车马被服,拟于天子。及太子勇以谗毁废,晋王广为皇太子,秀意甚不平。杨广恐秀终为后患,阴令杨素求其罪而谮之。仁寿二年,征还京师,坚见,不与语,欲斩秀于市,以谢百z姓。后废秀为庶人,幽内侍省,不得与妻子相见,令给少数民族婢女二人驱使。炀帝即位,禁锢如初。宇文化及弑炀帝后,欲立秀为帝,群议不许。于是害之,并其诸子。
  五子汉王杨谅(575-605年?),字德章,一名杰,杨坚第五子。开皇元年,立为汉王。十年,为雍州牧,加上柱国、右卫大将军。岁余,转左卫大将军。十七年,出为并州总管。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52州尽为所属。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十八年,起辽东之役,以谅为行军元帅,率众至辽水,遇疾疫,不利而还。十九年,突厥犯塞,以谅为行军元帅,竟不临戎。杨坚甚宠爱之。谅自以所居天下精兵处,以太子谗废,居常怏怏,阴有异图。遂讽其父云:"突厥方强,太原即为重镇,宜修武备。"杨坚从之。于是大发工役,缮治器械,贮纳于并州。招佣亡命,左右私人,殆将数万。及蜀王秀以罪废,谅愈不自安。遇杨坚崩,征之不赴,遂发兵反,为杨素击败,穷蹙而降。杨广以兄弟之情,恕谅一死,除名为民,绝其属籍,竟以幽死。子颢,因而禁锢,宇文化及弑广时遇害。


  长女乐平公主杨丽华,女宇文娥英,外孙女李静训
  襄国公主,下嫁李长雅
  广平公主,下嫁宇文静礼
  五女兰陵公主杨阿五 ,下嫁柳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2487.html

更多阅读

魏玛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韩国80年代黑暗历史

魏玛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德国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纪念馆在德国魏玛旅游时,我们在第二天去参观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纪念馆。魏玛是德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公元975年,皇帝奥托二世在这里大会诸侯,使这座千年古城

NBA历史上最伟大的10个控球后卫排名 nba控球后卫排名

无聊的休赛期只会写这么无聊的东西。控球后卫们永远是球场上最激动人心的球员,想想今年没有纳什没有基德的全明星赛,连个像样的空中接力都没有。而“十大中锋”“十大分卫”这样的东西根本不能引发我和我爸的争论,只有“十大控位”才能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后宫传奇女性图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后宫传奇女性(图)慈禧太后,满族,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生后哀荣之最。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

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二个失身少女(图) 历史上著名的驱魔事件

案例一:不过如此——祝英台梁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它不是墓穴阴森森地合上,故事就带着凛冽之气地结束,它化了蝶,象征着高尚的爱情挣脱封建主义牢笼,以另外的方法获得自由,双宿双飞去。 这个开放式的尾巴使整个故事变得

声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电视剧》为网友烟寂寞相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