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国的无敌英雄李舜臣的牛皮已经被朝鲜翻来覆去的不断升级地胡吹了400多年了。那是越说越神啊。那龟船都快成仙儿船了。那就让我们先来开开眼。看看哪个牛B地不得了的龟船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其实龟船那东西就是1个30来米的木头船。还要一帮子的人去划桨橹。造型相对坚固。有铁皮包着。竹钉。铁钉护着。用来防止登船跳帮啥的。里面装有50多个战斗兵。再加上110个水手。应该说这个船型还是很不错的近海作战舰艇的。为啥这么说呢。应为这破船根本就无法到外海去。就那么个造型。那么1个小帆加10来。30个桨橹到了大海上惊涛骇浪。他还想往那蹦达去啊?而且由于空间狭小。所以内部极其拥挤。在那里服役也实在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这船虽然还算过得去。但是问题在于他只有火铳做武器。就是所谓的四箭铳筒。八箭铳筒。天字铳。地字铳。玄字铳。黄字铳。胜字铳。其中的胜字铳实际上就是个单管喷子。就是往一个跟水管子似的破铁管里放点黑火药和些微个小铁子。或铁砂。点燃火绳。轰的一声巨响。黑烟弥漫。再看铁子也就打个20-30米远。最多就轰个兔子。要不就是使用发射箭簇的铳筒。威力更弱小。而且哪个时代的黑火药别说和栗色火药和无烟火药比。就是和制作精良的后期黑火药比也是很落后。很落后地。初级黑火药就是拿鸡蛋清。红萝卜煮硝石。多次以后再用水胶煮来提炼纯硝。硫磺也一样在水里先煮。之后是10斤硫磺放2。5斤牛油和1斤麻油的比例继续煮。添加柏叶。最后冷却。剔除杂质。最后是木炭。方法是取柳树枝子。去皮封干。烘制成木炭。最后这3样东西都要在个石头槽子里捣成细末。按比例放到木头槽里加水搅拌成泥。再继续上万次捣打。最后再提取出来。晒干。就是初级的黑火药了。
朝鲜四大火器第1名。胜字手铳。仿制明朝洪武年间的火铳。20-30MM口径。500多MM长度。7-8道箍。一般也就是5斤多。装1两黑火药。7钱小铁丸。是朝鲜在万历年间的最主要火器。现在发现的朝鲜胜字手铳实物大部分都是这个时期的东西。另外还有1种3斤多的小胜。另外就是玩串联了。什么2连。3连。5连。甚至是10连铳。当然都是些个换汤不换药的玩意了。在韩国的景福宫和陆军士官学校博物馆里都有实物。
第2名。天字铳。这个东西发射是很麻烦的。先装填火药。用木杵实。再用木马子压紧。弹丸放在木马子前边。用土填压紧实。再点火发射。现在存世的大约82-246公斤。长1。2-1。65米。口径115-130毫米。
第3名。玄字铳。现在存世的玄字铳大约95公斤。长0。7-0。9米。口径64-72毫米。朝鲜的所谓火炮其实就是天字。地字。玄字和黄字系列。实际上就是大号火铳。同时也是朝鲜最大的火炮。大约400-500斤。口径115-130MM。可这个东西后坐力很大。开几炮是咣。咣的往后飞。还不够人往回抬的。一般来说炮还没打几发人先累傻了。所以一般只用在守城。好歹还有个墙在后面挡着呢嘛。主要是怕着宝贝被自己退着退着找不着家了。地字就是比天字小1号的火铳。朝鲜军队的2当家的。大约50-200多斤。100MM口径。但是最重要的是朝鲜的大型火铳。或者说火炮。不是发射炮弹的。而是主要发射箭。神奇吧?其实也不神奇。其实都是和明朝学的剩饭。天字发射的是大将军箭。箭长11。9尺。达50斤。镞长7寸。地字发射将军箭。长9。23尺。重33斤。玄字发射次大箭。6。37尺。7斤。第4名最狠的就是黄字铳了。才是个长89厘米。重61公斤的火铳。长的跟个小萝卜头似的。按朝鲜的说法可以把长2米。重38斤的皮翎箭射出1100步。但这个也只是朝鲜方面的数字。其实1个才百来斤重的火铳。装个1斤黑火药到头了。怎么能把1只重达38斤。长达2米的箭发射出去呢?那箭起码1/2以上还都歪露在外面呢。就是勉强发射出去了。明朝发射火箭基本上都是架射式和滑槽式。把火箭放在架子或者滑槽上点燃发射。象朝鲜这样的把火箭塞在火铳里给崩出去。在明军的实战中还真是罕见。不过韩国有1部意淫界的天片。叫做《神机箭》。大家可以看看。看的不是电影。看的是惊谔。那那里是箭啊。那根本就是无数的智能导弹。1815年朝鲜还出了1本天书。叫做《戎恒必备》。可能自己也感觉过去的战绩有点吹的过了头了。1个破火铳就那几十米的射程那有如此神力?于是说天字。地字。玄字和地字铳发射炮弹可以打出十余里。我看他是发烧发过了头了。那打的那是火铳啊。那打的是寂寞。那个年代广大勤劳勇敢的东方人民还不懂什么叫射角和射程的关系。45度达到最大射程啥的。基本上就是玩个平射。明白射角和射程的关系那是明末的孙元化时代了。至于朝鲜那就更晚了。朝鲜那些晕人也不想想200年后的英国在1803年建造的无比牛气的胜利号战舰的68磅大炮也才400码的平射距离。29倍口径倍数的12磅大炮才可怜的200码平射距离。到2次世界大战的75MM山炮才最多10多里地的射程。他朝鲜几百年的1个直管铁喷子能把个大铁球崩一下子就崩到了10多里远。那不是侮辱大伙的智慧吗?真是让人难以承受之打击啊。回过头来我们再回头欣赏一下龟船。所谓龟船有36个射击孔。和左右各有橹[桨]。按照编制是一大船。船长1。白刃手20。射手10。炮手24。水手10。桨手100。旗手10。1个全罗道水师营是龟船2只。战船2只。其他兵船。杂役船13只。地字铳11。玄字铳27。黄字铳27。百字铳27。胜字铳23。地字铳火箭各75只。鸟铳430只。[李武忠公全集卷8]。其他的先不说。在李舜臣自己写的《乱中日记》第167页。1593年9月14日的日记明白的说:郑氏所造鸟铳妙于倭铳。可惜数量太少才30只。而且朝鲜名臣柳成龙在记鸟铳制造事说:旬月之中。都城失守。岁出于升平百年。民不知兵而然。实际由于倭贼有鸟铳之利。而弓矢莫能与之相交故而。李舜臣也找了郑思峻仿制鸟铳,才有了上面的日记。我罗里八嗦的扯了一堆。就是想说明1个事情。1592年9月担任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师统制使的李舜臣所谓的朝鲜水师1个营就有430只鸟铳是胡扯。根据他自己的日记直到1593年9月。也就是整整12个月以后。他总共只生产出30只鸟铳。后来还是明朝这个充满了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国家和他的人民。无私地援助了处于极度困难中的朝鲜。[朝鲜和韩国公开展出来的那个时期的鸟铳。佛郎机就都是明朝军器局和兵仗局制作的。都是有铭文地]。可以说明朝全面提升了朝鲜水师的装备。一下子就让朝鲜水师的武器从13世纪迈进了300年。到了光荣的16世纪。朝鲜那些晕人也不想想200年后的英国在1803年建造的无比牛气的胜利号战舰的68磅大炮也才400码的平射距离。29倍口径倍数的12磅大炮才可怜的200码平射距离。到2次世界大战的75MM山炮才最多10多里地的射程。他朝鲜几百年的1个直管铁喷子能把个大铁球崩一下子就崩到了10多里远。那不是侮辱大伙的智慧吗?真是让人难以承受之打击啊。回过头来我们再回头欣赏一下龟船。所谓龟船有36个射击孔。和左右各有橹[桨]。按照编制是一大船。船长1。白刃手20。射手10。炮手24。水手10。桨手100。旗手10。1个全罗道水师营是龟船2只。战船2只。其他兵船。杂役船13只。地字铳11。玄字铳27。黄字铳27。百字铳27。胜字铳23。地字铳火箭各75只。鸟铳430只。其他的先不说。在李舜臣自己写的《乱中日记》第167页。1593年9月14日的日记明白的说:郑氏所造鸟铳妙于倭铳。可惜数量太少才30只。而且朝鲜名臣柳成龙在记鸟铳制造事说:旬月之中。都城失守。岁出于升平百年。民不知兵而然。实际由于倭贼有鸟铳之利。而弓矢莫能与之相交故而。李舜臣也找了郑思峻仿制鸟铳,才有了上面的日记。我罗里八嗦的扯了一堆。就是想说明1个事情。1592年9月担任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师统制使的李舜臣所谓的朝鲜水师1个营就有430只鸟铳是胡扯。根据他自己的日记直到1593年9月。也就是整整12个月以后。他总共只生产出30只鸟铳。后来还是明朝这个充满了国际主义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国家和他的人民。无私地援助了处于极度困难中的朝鲜。[朝鲜和韩国公开展出来的那个时期的鸟铳。佛郎机就都是明朝军器局和兵仗局制作的。都是有铭文地]。可以说明朝全面提升了朝鲜水师的装备。一下子就让朝鲜水师的武器从13世纪迈进了300年。到了光荣的16世纪。牛皮战绩鸣梁海战
其实从古到今。朝鲜是个没有什么光荣历史可以吹嘘的地方。而在壬辰战争中。更是一路惨败。全靠了明军在作战。可是你也不能让1个民族一点可以吹嘘的都没有吧?那也太可悲了。于是呼。就神话出来那么1个李舜臣来。你说人家吹。废话。人家大小也是1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国家。那能天天只聊被揍。被迫进贡女人。那子孙后代还不得听的变态了。神话的主要办法就是全世界通用的夸大战绩根据日本的说法。此战。藤堂高虎。加腾嘉明。带领的40只日本战船遭遇了敌人,被12只朝鲜战船引诱到了不熟悉的水域,遭到了埋伏在那里的100多只朝鲜战船的围攻。“正巧”海水退潮。日本船被朝鲜预备好的海底的铁索和木桩挡住去路。所以损失了其中几只船。死了37岁的来岛通总等几十个日本人。朝鲜损失13只船。而就这么点事就被朝鲜吹嘘为打掉日本31艘战船。击毙4000余人。日军主将被杀的神话故事来。该事迹后来被韩国拍成一部震撼古今,后无来者的吹牛比电影《天军》来。他也不想想如果真是12只船打掉30多只船。就是把朝鲜那200多个射程不超过30米的喷子都打红了。在海上大战能有毛的效果啊?他真以为那是大炮呢?登船白刃格斗那就更加地没戏了。朝鲜人要有那胆子和实力。在陆地也不会一败涂地。难求一胜了。最后朝鲜编了1个什么火箭万箭喷发打败了日本舰队。可以参考上面的朝鲜水师的编制。他1个15只船的舰队总共才800多只火箭到那去万箭喷发啊? 牛皮战绩闲山海战朝鲜有全罗左使李舜臣24艘。庆尚道右使元均7艘和全罗道右使李亿祺25艘等56只朝鲜战船。1592年7月伏击了在巨济岛附近海域的日军。双方在几十米的距离展开近战。朝鲜水师的全部战斗力都体现在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进行伏击和袭击在近距离作战。日本水军只出动大船21只、中船15只、小船6只、合计42只船。42只日本船却被神勇的朝鲜水师神奇的打掉了63只。参战的日军脇坂安治部队1500人。到第2年5月在晋城作战的时候还有900人。说明在这个战斗的损失最多也不过几百人。其实都到不了。有些书上甚至都吹出了朝鲜水师在5-7月的7次战斗中打掉了400只日船。真乃神迹啊。其实包括玉浦。泗川湾。袭击战中日本是也损失了38只运输船。但距离400只船。相差的也就忒远了。但要说什么李舜臣切断了日军的后勤线路更是扯淡。从来也没见过日军缺乏过从本土运输来的军械和兵员过。也从来没见过李舜臣到过外海大洋之上过。还妄谈什么切断了日军的后勤线路?韩国坚持不懈的。无所畏惧的吹嘘连日本人都看不下去了。要想做掉日军战船。靠朝鲜那些小萝卜头那是指定没戏地。还要看明军的大炮说话。明军水师营。大福船4只。中海苍船2只。小苍山船4只。510人。装备4门前装大发熕。40门佛郎机。碗口铳。68只鸟铳。500个喷筒。2000只火箭和登船近战的标枪。勾廉枪。过船钉枪。海战时。先是前装大发熕和佛郎机开火。到了近距离碗口铳。鸟铳和火箭开始射击。靠的在近。就是喷筒和火球了。最后就是勾廉枪。过船钉枪。钩住敌船。进行跳帮。用标枪。军刀白刃战了。这个才是哪个时代海战的典型方法。就朝鲜那样梦想凭借几门破火铳就缩在乌龟船里玩纯火力战。他真以为他是打败无敌舰队的装备着2000门真正大炮的英国舰队呢?被打的连亲妈都不认识了的朝鲜赶紧着派大臣到北京请求援助。万历皇帝在大殿亲切接见了朝鲜使节。宾主进行了热烈的会谈。并且在会后万历皇帝发表了重要讲话。按照现在的意思就是:中朝两国山水相连,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朝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为了维护朝鲜的独立和自由。维护中国的尊严。我们决定出兵并且进行援助。打掉倭寇嚣张气焰。露梁海战那才是货真价实的打败了日本海军主力。当然靠的也是明朝水师的大海船和佛郎机炮和鸟铳。否则就靠朝鲜那些13世纪水准的火铳。就是把日船放在那不动让他打。不打个几百铳都没戏。露梁海战日军水师战将岛津义宏。立花宗茂和高桥直次带领500只战船。17000日军出战。迎战的明军水师是陈璘。王元周领导的600只海船和19400名明军。李舜臣的朝鲜水师不过是打下手的。才100只船和7000士兵。李舜臣和邓子龙都是担任伏兵角色。分别埋伏在露梁海峡北侧和南海岛附近的观音浦。明朝海军提督陈璘才是统帅。带领主力在竹岛和水门洞。准备和日军水师进行最后的主力决战。日军在1598年11月18日失败后。向外突围的时候在观音浦打死了前来封堵的李舜臣和明军邓子龙。随后明军主力压上激战。日军大败。露梁海战和中途岛海战的日本海军300年不败的神话的一头一尾。其实李舜臣这个人确实是个能人。但也没有那么神奇。最多是打过几次小有战果的伏击战。袭击战。估计战绩也就是比白洋淀那帮子人强点。之后明朝大军进来以后。李舜臣就是个打下手地。多他1个不多。少他1个不少。打仗可以不叫上他。也无关紧要。但是毕竟是联军嘛。所以也不好意思不叫上他。但那里晓得第一次到外海的真正的海战。这位韩国的战神。他就把命给送了。实际上现在几乎所有的吹嘘李舜臣的战果数字。都是出自李舜臣自己写的一本书叫做《乱中杂录》。可以说是典型的自吹自擂。所以说呢。你不一定了解朝鲜/韩国人民的那没啥色彩的历史。但是骄傲和自尊朝鲜/韩国人民可以给他们的历史进行整容。但手术前他们一定要先要麻痹自己。相信这一切。才可以把盲目的热爱转化成为更加盲目的热情。传播给大家。别人相信不相信。那是其次。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已经完全的陶醉其中了。这才是该吹没人吹。不该吹到处胡乱吹。朝鲜战争主要还是陆地战斗。明朝大将李如松绝对是个现象级的明星。而且还是东北人。要我说就应该在918纪念处。在沈阳立1个大型金属李如松塑像。在威海卫立1个中国5000载历史上海战战绩第一的明朝海军提督陈璘的金属塑像。至于于象现在1个清朝的太监都比陈璘有名气。1592年4月13日,丰臣秀吉派出158000人,在朝鲜的釜山登陆,一时所向披靡,5月3日攻克汉城,6月占领平壤。这时,朝鲜的水军名将李舜臣应运而生,当时,他任全罗东道水使,带领部下95艘战舰在玉浦的前洋与日军50余艘遭遇,李舜臣大破日军,击沉敌舰40多艘,而自己只有1人受伤。接着,他又在唐浦、闲山岛、釜山三战三捷,分别击沉日舰70,100,100多艘,日军水师统帅胁坂安治对李舜臣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
李舜臣对日作战用功,依仗的主要武器是龟船。龟船长十余丈,宽一丈,外壳装备铁板,作龟背型,板上装有无数锥刃,船头呈龙头状,内有硫磺,可以对敌船火攻,四壁有72个炮穴发射火器,船两侧配了40张橹,行动迅速所以所向有功。大航海时代里把这种龟船说成是日本人的发明,就跟日本人说朝鲜泡菜和中国豆腐是日本人发明的一样无赖。
由于中国明朝派兵援助,战局逐渐扭转,1597年,朝鲜国王一度把李舜臣逮捕下狱,不久因战争需要将他释放复职。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临死前下令撤军。11月18日,李舜臣率水师与日海军将领小西行长、加藤正清在露梁海面激战,朝军击沉日战舰450艘,杀伤10000余人,李舜臣自己也因左胸中弹而死。
万历十九年十一月朝鲜向神宗启奏,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声称第二年三月来犯,诏兵部申饬海防。丰臣秀吉的历史,相信对于喜欢光荣的游戏的同志们这是很熟悉的。明朝的史书当中称他为“平秀吉”,大概是因为当时他认日本大姓平氏(记不清叫什么了)为义父的原因吧。《明史》中称他“自号关白,劫降六十余州。朝鲜与日本对马岛相望,时有倭夷往来互市。”当时明朝在西北甘肃一带还有战事,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对于朝鲜方面的奏章,并未引起神宗本人的高度重视。丰臣秀吉在对待朝鲜的问题上的处理方法也很有意思。从当时的国际背景来考虑,他应该不会不知道入侵朝鲜势必引来中国的武装干预。但是他在入侵之前却派人给朝鲜说明什么时间来犯。这在军事上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错误,但也可能有另外一种解释。这就是,丰臣秀吉已经派人打探到明朝正在用兵西北,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对朝鲜即将发生的战争进行大规模的干预。这种思路很巧妙,但是也很可笑。甘肃的战事始于万历十六年,至此已经经历了将近四年,而在明年的九月,甘肃的战事就彻底平息,明也就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应付东方的战事。这一点想必也是他始料不及的。其所作所为,竟十分类似于后代的美国。
丰臣秀吉之所以敢进攻朝鲜,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在秀吉之前,日本的九州岛乃至整个中国地区,市里最大的不是哪一家大名或是过去的幕府足利家,而是中国的王直。王直在日本西海岸建立政权,号称端王,威名震喝日本一时,而他统帅的军队,纪律严明且装备精良,在与明朝军队的战争中屡次大败纪律松弛的明军。后来王直被胡宗宪用诡计所获,并杀。但其在日本的部属并没有完全被消灭。丰臣秀吉在日本过去受的教育也是那种中华大地物产丰富、文化水平高的宣传,虽然他在短期内一统日本,但也不敢贸然的利用朝鲜为跳板大规模的进攻明朝。明史记载:“(秀吉)召问故时汪直遗党,知唐人畏倭如虎,气益骄。”王直过去的部下可能因为王直为明朝所害,嫉恨已旧,想借秀吉之手报仇,但是明朝军队(唐人)在王直军队面前战斗力极弱也是事实。在得到这一消息之后,秀吉开始正式的实施他的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大陆的计划。第一步是制定“入中国北京者用朝鲜人为导,入浙、闽沿海郡县者用唐人为导”的计划。换句话说,秀吉的计划实际上包括北线和南线两大部分。北线是:以朝鲜为跳板,占领朝鲜之后又熟悉中国东北和华北情况的朝鲜人作为向导,将军队有朝鲜半岛开入中国东北,并入关夺取北京。这一点计划的前半部分及入侵朝鲜被实施。南线是:利用熟悉中国江浙地带情况的王直旧部为向导,以海军进攻闽、浙沿海一带。而且很可能性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占领明朝南方的政治中心——南京。这一点秀吉到死也没有实施。从后来的情况来看,20世纪初的日本领导者入侵中国,称霸亚洲的策略与秀吉的计划何其相似乃尔。可见日本人的战略水平,是难出秀吉之右了。第二步是对入侵的计划严格保密。秀吉采取的政策是对已经臣服并且纳贡的琉球“使毋入贡”。但是这时候有一位商人干扰了这一项计划的实施。“同安人陈甲者,商于琉球。惧为中国害,与琉球长史郑迥谋,因进贡请封之使,具以其情来告。甲又旋故乡,陈其事于巡抚赵参鲁。参鲁以闻,下兵部,部移咨朝鲜王。王但深辨向导之诬,亦不知其谋己也。”陈甲这个名字可能就是陈老大的意思。可怜这样一个伟大的爱国商人,名字竟然都没有留下来。当时秀吉计划制定的时候还在秀吉刚刚当上关白前后,即万历十四年,距离真正向朝鲜发出作战威胁还有时日。也难怪闭塞国门的朝鲜王不相信了。试想如果当时朝鲜或者是明朝廷对陈甲的这一情报给予重视,则陈甲之功,将出于弦高之上。第三步是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秀吉“广征诸镇兵,储三岁粮”。但是这一项庞大的征兵措施被大名们认为是要削各地大名之权,借出兵中国之名而实行国内战争之实。因此十分反对。但在秀吉的大力坚持下,得到了一定的实施。但远征朝鲜,秀吉并不敢亲自上阵。万历二十年四月,丰臣秀吉派遣大将加藤清正、行长、义智,玄苏、宗逸等人,率领有数百艘战船所组成的海军,由对马岛渡海,并在短时间内攻下了朝鲜南部重要城市釜山,并乘胜长驱植入朝鲜半岛,五月渡临津,掠开城,分陷丰德诸郡。在一个月内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可谓说势如破竹。朝鲜地势以山区为主,对于不熟悉朝鲜地形的日本军队,这本来是很大的一个弱点。但是此时明朝在甘肃一带的战事正酣,与蒙古的关系也是刚刚缓和。朝鲜李朝承平日久,士兵的战斗力和官僚的战争意识都很差,真可谓国中无兵、朝中无将。而日本则是刚刚经历了战国时代的洗刷,军队战斗力正处在日本中世纪的巅峰。而秀吉派往朝鲜的将领也都是战国时期的名将(我只把清正的姓加藤写出来了,其他的都忘了他们的姓,实在汗颜)。五月,日本取得了在朝鲜战争中的最大一次胜利,攻克了朝鲜李朝的首都:王京,也就是今天的汉城。朝鲜王李昖(yan2)先逃到平壤,又逃到了义州(今天中朝边境新义州附近)。而王妃和王子都被日本俘获。史载这时的李昖向明朝“遣使络绎告急”。络绎二字,传神非常。李昖本人可谓是亡国之君的材料。如果没有后来中国军队的帮助和朝鲜军队上下的反抗,他可能就是李朝的亡国之君。终日里沉湎于酒色之中,对于日本提前发出的战争威胁,他所做的仅仅是向明朝汇报,而朝鲜的边防依然松懈。日本大军来到,他做的竟然是自己逃跑,而让次子“摄国事”。到了义州的时候,竟然提出了愿意“内属”,即在明朝建立流亡政府的要求。朝鲜兵部向全国发出“救亡”的号召的时候,战事竟然已经到了日本军队“旦暮且渡鸭绿江”的地步。朝鲜的王妃、王子、大臣们大多都已经成为日军的俘虏,国库也早就被洗劫一空,甚至连先王的陵墓也都被掘开。朝鲜此时之耻,个人认为不亚于后世灭亡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抑或更甚于彼。这个时候的明神宗专门为朝鲜问题召开了廷议。虽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当中称万历皇帝自十五年之后长时间懈于国政,但是对于一些重大问题,万历皇帝还是不含糊的。廷议的结果是朝鲜作为天朝属国,称臣纳贡,义务已经尽到,而面对亡国之忧,天朝也应该尽自己的义务。于是,有明以来似乎唯一的一次明朝军队境外作战也就开始了。神宗先派人到义州向李昖申明明朝支持他复国的态度,实际上也就是拒绝了在国亡之前建立流亡政府的这种缺乏骨气的要求,并且告诉李昖,明朝讲派十万大军赶到。以当时的情况而论,明朝究竟能否真正把这十万大军调动起来,还是一个问题,毕竟当时西北的战事正在关键的阶段,况且即使战事一平就赶往朝鲜,也需要时日。而日本从派的数百艘战船来看,兵力似乎总投入也在数万人。但当时这十万之数似乎仅仅是安抚朝鲜军民所用,而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明朝在一开始并没有把日本军队放在眼里。七月,明朝正式派副总兵祖承训帅师援朝鲜,和日本大战于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平壤。结果是祖承训打败,紧紧抱住了一条小命,结局竟然和二百年后清军与日军在平壤的作战结果一样。这使明朝大惊失色,“中朝震动”。八月,乃以兵部侍郎宋应昌为经略,都督李如松为提督,统兵讨之。并且认识到了现在作战将领的缺乏,下令全国督抚,举荐军事人才。可见此事对明朝触动之大。在首次派军失败之后,明朝内部的开始试图了解自己的对手。面对“宁夏未平,朝鲜事起”的情况而实在没有什么办法的兵部尚书石星,准备派人侦探日本军队。此时,一个无赖出身的嘉兴人短暂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沈惟敬当时应募去打探虚实。可能是因为当时实在没有人去,石尚书高兴之下,迅速的把他送到了战争的第一线。沈惟敬到了平壤的时候,丰臣秀吉也从日本本土到了釜山以南的对马岛。沈惟敬见到了当时的平壤最高的日本将领行长。这个时候他的无赖的秉性就充分的暴露了出来,对日军将领表现得很卑微。行长此时却没有因为这个中国使者的礼节上的卑微而飘飘然,对沈惟敬说,感谢天朝在此次战争中按兵不动,我们马上就要回去了,灭亡朝鲜也不是我们的本意,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还是朝鲜的,我们愿意接受明朝的封赏。沈惟敬把这个消息带回北京,廷议则认为这是日本人的谎话,而事实也是如此,决议则是命令兵部侍郎宋应星迅速进兵。可是那个糊涂的石尚书却被这个无赖传来的假话迷惑了,给了他一个假游击将军的衔,让他同去军前效力。其实今天看来,我猜测这个沈惟敬估计连平壤都没有进去转了一圈就回来了,故意变了一通谎话骗吃骗喝罢了。万历二十年十月神宗皇帝作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任命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充防海御倭总兵官,救朝鲜。实际上就是让李如松全面负责援朝抗日的事宜。李如松是名将李成梁的儿子,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他长期和父亲在东北一带作战,熟悉这一带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也具有朝鲜血统,此事让他负责救援朝鲜的事宜,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李如松历史上记载他虽然武功赫赫,但是不爱读书,脾气又暴躁,经常被明朝的文官们参劾,但是神宗皇帝却对他眷爱有嘉,对他的处罚仅仅是夺奉而已。此人是有明一代第一位以武官身份出任提督一职的人,在重视文官的明朝,这也算是一项可以大书特书的事情了。在调任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这一职务之前,他担任的职务是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即全面负责在宁夏的平叛事宜,而时间则是在日本大规模进攻朝鲜的同时。待李如松平定宁夏叛乱的时候,朝鲜的战事也到了非有大将出马不可的地步。而且李如松日后在朝鲜的表现,也的确当的万历朝第一名将的美名。李如松从西北到达东北明军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了。这个时候,假游击将军沈惟敬也再次来到了军中。沈惟敬又把行长给给说的那一番骗人的话给李如松说了一遍,估计想得到这位将军的重视。哪知道李如松听后大怒,大骂沈惟敬是奸邪小人,并且要将沈惟敬斩首。但是手下的参谋李应试出了一个点子,使朝鲜战场上的局面出现了转机。李应试建议,对于日本的要求将计就计,派人假装去给他封赏,暗中则偷袭。于是也就放过了沈惟敬。接下来誓师渡江。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四日,渡江的明军到达了叫肃宁馆的地方。而行长真的以为明朝派封赏的使者到了,派了二十名牙将去迎接。李如松则下令将这二十人逮捕起来。这些日本人当然不会束手被擒,起来反抗,结果最后明军只捉住了三个。行长知道此时大惊失色,但还是接着派遣自己的亲信小西飞(日本名字我找不到了)去见李如松。李如松对小西飞的态度还是不叫客气,没有来武的,但是说了几句客气话也让他回去了。正月初六,明军到达平壤郊外。而行长还以为是使者来了,自己亲自上城楼迎接,许多日本人穿着节日的盛装夹道欢迎(群倭花衣夹道迎)。不过明军毕竟军队众多,怎么看都不像是封赏的使者,在大部队将进平壤城而未尽的时候,已经让日本人发觉这是明朝的军队来了。日军于是急忙撤回欢迎队伍,在平壤城严阵以待。当天夜晚,日军还排小部队偷袭明军营寨,被击却。第二天天一亮,李如松下令明军大部队攻打平壤城东面,又因为日军轻视朝鲜军的原因,让上一次败在平壤的祖承训率领部队伪装成朝鲜军潜伏在平壤城西南,令游击吴惟忠攻城北的牡丹峰。如松自己亲自率领大部队从平壤城的东南开始进攻。面对日军强烈的炮火和弓箭,军队出现了退却,李如松下令斩杀先行退却的士兵,重金招募死士,沿着钩梯爬上城楼。此时东南战事正酣,而祖承训率领的伪装成朝鲜军队的明军已经到了南城下,而进军之迅速,则是因为日军轻视朝鲜军队的缘故。祖承训率军到城下以后,命令部队脱下朝鲜军服,露出了明军的军装。日军一见,手忙脚轮,忙从别处分兵以守为南城。这个时候,明军副将杨元率军从小西门蹬城,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率军从大西门进入。当时平壤城内外,喊杀声震耳欲聋,而火炮的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炮弹爆炸产生的烟雾给平壤做了一个巨大的罩子。明军将领吴惟忠中砲伤了胸口,还大声疾呼的监督军队。主将李如松的坐骑被炮火击中而死,李如松则换马再战,再被工事所绊,掉下马来,则上马再战。如此之下,将士英勇向前,以一敌百。平壤城最后被攻破的时候,日军亡一千二百余人。行长半夜逃走,渡过大同江,欲逃至龙山,又被明军将领李宁在大同江东岸的小道上伏击,仓促之下,又损失了三百六十人。明军此时,声势大振,称胜追击,正月十七,攻克了到今天还均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开城。至此,被日军占领的朝鲜北部地区,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全部光复。日军退守汉城。从这次战役的前起来看,中国军队胜利之迅速,比之20世纪的朝鲜战争中的第一、第二战役犹甚。此时明军,已经开始了轻敌,而且李如松忽视了另外一点就是朝鲜的天气问题。时值正月,纵春日将至,仍是隆冬时节。此时朝鲜人给了明军一个后来发现是假的情报:日军将在短期内放弃汉城。李如松相信了朝鲜人的情报,率军于正月二十七再次出发。自己率领一支部队轻骑速进,到了碧蹄馆,此时均汉城仅仅有三十里之遥。突然之间,日军出现了,将李如松的队伍团团围住。要知道这支被围困的明军队伍里不但有主将李如松,而且还有李如柏、李宁等明军重要的将领。鏖战许久,由于杨元的救兵赶到,才解了围。而李如松已经是刚从生死线上回来了。这次战斗,明军的先头部队损失严重,加上汉城附近长时间下雨,地面泥泞,骑兵的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而日军则“背岳山,面汉水,联营城中,广树飞楼,箭砲不绝”。面对这一情况,明军停止了南下,回守开城。一个月以后,又有人报告日军将从本土调来二十万人。李如松下令杨元驻军平壤,扼守大同江,接应饷道;李如柏等驻军宝山等处为声援;参军查大受驻军临津;留李宁、祖承训驻军开城。他自己则东西调度。又听说日军将领平秀嘉据龙山仓,积粟数十万石,秘密命令查大受率死士从小路烧粮。日军于是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这个时候,明军由于受挫南下不得,而日军缺粮加上平壤惨败亦北上不得,萌发了结束这次战争的意愿。这个时候那个主张对日妥协的沈惟敬又出现了。兵部侍郎宋应昌实际上是作为明军的最高指挥官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的,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如何将朝鲜的事情给朝廷一个交代,以作为自己立功的凭据——毕竟它对于平壤大捷和北部的恢复没有一点作用,因此它是主张对日军妥协的最有力代表。最后派沈惟敬和游击周弘谟一同去和日军谈判。结果则是日本放弃汉城,将被俘的朝鲜王子释放。四月,日军正式放弃汉城,李如松和宋应昌进入汉城。李如松背来准备派兵尾随日军,待其不备而攻。结果日军撤退是步步为营,一点儿纰漏都没有露出来,明军只好把日军一直送到了釜山为止。日军虽然放弃了朝鲜的大部分领土,但是还坚守在釜山,这就为几年之后的第二次进攻埋下了伏笔。朝鲜虽然光复,但是一些后续的问题还没有完全结决。兵部尚书石星认为应该尽早让朝鲜国王李昖回国,明军留少部分部队在朝鲜。宋应昌则认为朝鲜虽然光复,但是釜山还在日军手中,应该派军队与朝鲜协防,如果要撤军,也应多留一部分军队,防止日军卷土重来。最后决定留下原籍是江浙地区的士兵五千人,分守在要害,但是命令李昖自己好好训练军队,不要过分依赖外援。江浙兵在万历朝一代,由于名将戚继光的训练,堪称是明朝军队中精锐的部分,自从戚继光从江浙调任北方,负责东北军务以来,明朝在东北用兵时很重视江浙兵。后来驻守山海关吴三桂就是江浙出身。这样的安排,可谓是妥当。由于石星坚持封贡(及明朝册封秀吉为日本王,而日本则向明朝称臣),沈惟敬又跑了一趟釜山,和日本的使者一起回来请求朝廷。但是随即日军进兵咸安、晋州,逼全罗,声称恢复汉江以南,以汉城、汉江为界。李如松认为全罗富沃,南原府尤其是咽喉要地,于是命诸将分守要害。不久日军果然分兵来犯,明军一一击退。兵科给事中张辅之、辽东都御史赵耀都认为款贡不可轻意接受。这个时候,对日本的态度妥协派已经处在了下风。七月,日军全面撤退,送还了朝鲜王子和大臣们。当时明军已经苦于在外国作战,听说日军撤退,也难以保证明军士兵继续留在朝鲜。宋应昌于是建议,留川兵和江浙兵在朝鲜,加上河北、辽宁的士兵一共亿万六千人,月饷五万两。这个建议提交户部和兵部讨论。当时明朝在东北的花费已经有数百万了,大臣们认为这不是长久之策,讨论的结果是川兵留下,军费则由朝鲜供给。九月朝鲜国王李昖上表谢恩。这个时候日军还在釜山没有完全撤退,而石星海是一味的要求妥协,主张封贡。兵部主事曾伟芳上表,认为现在天气对日军不利,答应他们封贡的事情他们会撤退,不答应也会撤退(故款亦去,不款亦去),上次沈惟敬去釜山表明封贡的事情,随即咸安、晋州就失陷了,加入我们认为封贡之后日军就不会进攻而丧失警惕的话,则封贡越快,日军卷土重来也越快(故款亦来,不款亦来)。万历皇帝认为有道理,再次下诏让朝鲜国王李昖自己强化军备,不要一味等待外援。十二月明朝军队正式班师回国。李如松论功加太子太保,一个月的俸禄加一百石。轰轰烈烈的万历二十年的援助朝鲜的战事就结束了,明朝为此损失的士兵已经无从查考,而户部支出的经费则超过了百万。李如松这个名字虽然没有后来的援助朝鲜的邓子龙更为有名,但是如果仔细看那段历史的话,他则是明朝万历前期支撑整个江山社稷的擎天柱。朝鲜国王李昖自己回国之后仍让不听万历皇帝的教诲,以致后来又有日本侵朝之祸。那就是整整五年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