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富村华西村是靠什么致富的? 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023.htm


中国第一富村华西村是靠什么致富的? 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是中国目前最富有的村子。

华西村从2001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一分,就是村与企业要分开,把新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五统,一是经济由华西统一管理,二是劳动力在同一条件下统一安排,三是福利由华西统一发放,四是村庄由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5万多人 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吴仁宝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06年全村实现销售超300亿,2010年超500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600万元--2000万元。华西村党委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营管理之路。他们在处理积累与分配的问题上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凡村办企业的工人,每人每月只领取30%的工资,其余的70%存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到年底一次性兑现。奖金通常是工资的三倍,但并不发给职工,而作为股金投入企业,第二年开始按股分红。对承包企业的超利润部分实行“二八”分成,二成上交村里,八成归企业分配。留给企业的部分,10%奖给厂长,30%奖给管理人员,30%奖给职工,30%作企业积累。承包者个人所得的奖金以入股形式留在企业,作为风险抵押金。


天涯杂谈 华西村为什么那么有钱?华西村的产业有哪些?

吴仁宝简介:揭秘华西村为什么那么有钱

内容简介:吴仁宝简介出炉。最近华西村第一高楼、华西村金牛、华西村买直升机等热点让我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华西村,华西村村长吴仁宝简介也备受关注。世界工厂现代农业网小编为你带来吴仁宝简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华西村为什么那么有钱!

  吴仁宝,男,汉族,1928年11月17日出生,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曾任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等职。现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党委、村委、企业集团总办公室主任。

  个人履历  吴仁宝 男,汉族。1928年11月生,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人。

  吴仁宝1954年2月参加工作。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农民教育家。中共党员,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35年来,吴仁宝竖持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共同富裕发展道路,使华西村成为全国首富村。1996年,华西村工业经济总量超20亿元,销售收入18.9亿元.利税2.2亿元.全村居民住房别墅化,30%的村民家庭拥有轿车,户户存款超过6位数。华西村积极扶持贫困村的经济发展,确定在“九五”期间帮助周边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8个村、8000人脱贫致富。华西村除每年开办扶贫培训班外,还在宁夏、黑龙江投资兴建两个新华西,走出一条先富帮后进的成功实践路子。1996年,吴仁宝荣获首届紫金杯中国杰出企业家成就奖。2006年2月6日,获得了“无锡共产党员楷模”的荣誉称号

  创业经历

  吴仁宝老照片1957年江阴县撤区并乡后,现华西村地域由原属瓠岱乡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华士乡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1958年8月23社与附近的泰清、马桥、立新三个高级社合并,称跃进社,吴仁宝改任跃进社党支部书记。

  1961年10月15日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分为华西(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故名)、前进、向阳、立新4个大队。吴仁宝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6年10月1日华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当年接待35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计841人。

  1980年冬江阴县农村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实事求是地提出一个调整产业结构方案:全村600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去,使华西在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跨出了大步。

  吴仁宝年华西大队恢复为华西村,吴仁宝继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1984年12月17日华西村党支部改选为华西村党总支,吴仁宝当选为党总支书记。

  1989年7月1日华西村建立党委,吴仁宝担任村党委书记。

  1995年7月28日中共华西村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吴仁宝当选为党委书记。

  1995年8月-11月分别在宁夏、黑龙江建立两个省外华西村,开垦荒地上千亩,兴办企业几十家,帮扶受益村民数万人。

  1998年2月3日中共华西村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吴仁宝当选为党委书记。

  1999年8月10日华西村股分公司发行的3500万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为每股21.6元,比发行价增160.48%。华西的资本经营进入新阶段,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2001年6月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华明、泾浜、三余巷、前进4个周边村纳入华西,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增加到6.53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两千多人增加到7400多人。

  2002年2月12日(正月初一)华西村开始实行村外人士投资10万元(此时,华西村人均固定资产127万元)“买”一个华西村户口活动。

  2002年3月——2003年1月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西巷、北缪家、瓠岱、朱蒋巷村、陈塘村、水池巷等6个村纳入华西,面积达到15.6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6700多人。

  2002年11月吴协恩任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3年3月4日华西集团公司召开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2003年7月3日-5日中共华西村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吴协恩当选为党委书记。

  2003年9月1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4亿元5年期可转债券。

  2004年1月2日华西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03年底,全村销售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亿元。

  2004年3月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砂山、江南、彭蒿、龚巷4个周边村纳入华西,面积达到23.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5400多人。

  2004年9月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方式,将蔡河村、陆北村纳入华西,大华西面积达到了30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人,9300多户。

  2005年1月8日华西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到2004年底,全村销售收入达到260.3亿元。

2005年底预计华西村2005年全村销售收入将突破300亿元。

具体创业历程

  一、华西村四十多年的沧桑巨变,本质上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华西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穷变富,根本上靠的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不仅是华西精神的核心所在和根本体现,而且是华西村繁荣兴旺的立业之根与兴业之宝。华西村的致富发展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回顾华西村四十多年创业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三次飞跃。

  1、埋头苦干,实现“小村落”到“新农村”的第一次飞跃。

  1961年,华西建立大队时,是个只有12个小村落、200多家农户、800多人口的贫穷小村。全村800亩耕地,被水洼沟河分割成1300多块,七零八落,高高低低,稳产难保证,高产则靠天帮忙,村民生活勉强维持温饱。1964年,受大寨大队先进事迹的启发与鼓舞,村支书吴仁宝连夜制定了一个华西村15年发展蓝图,立志实现“五个一”目标:干部有一个团结奋斗的好思想、开好一条排灌两用的华西河、建好一大片稳产高产良田、“三熟”亩产一吨粮、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华西人不管严冬酷暑,不分白天黑夜,“头昏肚痛不算病,腰酸腿疼不脱劲,烂手烂脚不缺勤”,大兴农田水利,大搞田间管理,被人称为“做煞大队”。历经七个寒暑的苦战奋战,华西人全凭双手两肩与铁锹扁担,建成排灌站3个,埋设地下管道7000余米,填平废河塘47个,挖去田埂上千条,新开1条华西河,累计投入人工32万个,清理土方160多万,提前5年实现了亩产吨粮田的奋斗目标。到1972年,全大队每个农户都搬进了新瓦房,由此迈出了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华西大队也逐步成为江苏与全国闻名的农业先进样板。

  2、苦干巧干,实现“农业先进村”到“工业明星村”的第二次飞跃。

  华西村不仅是中国兴修农田水利的先进,而且是探索发展乡村工业的先驱。早在建村初期就悄悄办起小磨坊和小五金厂,为后来的发展乡镇工业积累了资金。改革开放后,华西人遭受长期压抑的大办乡镇工业的激情空前迸发,他们不失时机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1985年,华西村制定“苦战三年,实现三化三园亿元村”的奋斗目标。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三园即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为了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的信心与决心,吴仁宝选择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誓师典礼。全村100多名党员群众向革命烈士庄严宣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苦战三年、目标一亿”。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在这里不是江湖结义,而是华西精神的团结归口、服从分配。华西村党员干部共同约定: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到最艰苦复杂的地方去;要严于律己,少拿电筒多照镜,对照先烈想自己;要多做实事,从现在做起,从全家做起。正是凭藉这种团结归口、服从分配的大局意识,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创业精神,身先士卒、不计得失的奉献品格,华西村于1988年建成亿元村,到1991年底已创办大小企业20多家,年产值5亿元,成为名符其实的工业明星村。

  3、实干快上,实现“亿元大村”到“天下第一村”的第三次飞跃。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吴仁宝夜不能寐,当夜召开全村干部大会,断定新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决心动员一切资金加快经济发展,进行新一轮创业。在引进一批大型中外合资项目的基础上,华西集团公司于1994年应运而生。此后,吴仁宝接连推出了一系列崭新激励举措:同年,向全市乡镇发出挑战,“三年超华西,重奖100万”;2000年,号召全村“近要塞、平新桥”(要塞与新桥当时都是江阴市的工业强镇、经济大镇);2002年,瞄准目标“迎接十六大、实现六十亿”。这一个个目光高远、紧贴实际的奋斗目标,生动地体现了华西人自强不息、勇攀新高的进取精神,紧韧不拔、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奋争一流的实干精神。在实际工作与发展进程上,华西人更是连战连捷,顺利完成10亿元、30亿元、50亿元、60亿元目标,2003年率先在全国建成百亿元强村。去年原定目标200亿元,结果却超额完成30%,达到260亿元。现在,把华西与欠发达地区相比,相当于一个县;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当于一个很好的镇;拿到世界上去比,是“天下第一村”。称华西为“天下第一村”,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华西村40年发展壮大,40年辉煌巨变,用吴仁宝老书记的话说,就是“靠艰苦奋斗,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华西人给吴仁宝老书记算过一笔账:他今年78岁,工作50多年,不讲节假日,没有礼拜天,如果按每天工作12.5小时计算,一天就比正常8小时工作制多干4.5小时,50多年来实际多工作29.8年,加上节假日、双休日,总计延长达51.87年。其他华西人,无论是村干部还是一般村民都是如此。所以,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决不是吹牛吹来的,而是苦干实干得来的。

  二、华西村的超常规裂变发展,根本动力就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华西村在短短40多年内就实现了由“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到“三化”(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绝无仅有,就是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也令人叹为观止。吴仁宝老书记常说,华西经验,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围绕特色做文章”。创“特色”,自然要搞“创新”。综观华西四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的发展巨变,创新、创特色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

  1、推进观念创新,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观念创新是一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华西人不仅重视观念创新,而且带头推进观念创新。老书记吴仁宝若干客观辩证、广为流传的名言警句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透析华西人的观念变迁,就不妨从分析吴仁宝的几句名言入手,以达窥豹之用。

  一是“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这是吴仁宝大半生沉浮起伏人生经验的重要结晶,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所在。吴仁宝把华西人、当然也包括他本人50年的政治立场与工作态度形象地概括为4个字:50年代“听”、60年代“顶”、70年代“拼”、80年代才“醒”。所谓“听”,是由于当时年纪轻,没有经验,上面说啥就做啥,因而犯了“教条主义”的错;“顶”,就是抵制极“左”路线,不搞放弃生产闹革命,华西样板的牌子因此被摘。后来一想明顶行不通,而且要吃亏,就改为暗顶,对不切华西实际的,只在口头上答应,不会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认真执行。发展乡村工业就是如此。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华西的“地下”工业生产一直没有停止过。所以说犯了“形式主义”的错;“拼”,就是拼命大干社会主义,按照当时“以粮为纲”路线,旱田改水田、两熟改三熟,农民被搞得辛辛苦苦,结果仍只是温饱。即使群众埋怨叫苦,仍然在拼,又犯了“官僚主义”的错;“醒”,就是在学习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论述后,才从前30年的挫折与教训中清醒过来,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什么事情都得从实际出发,对的坚持,错的改正,进而摸索出华西村正确的发展道路。说自己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体现了老书记谦虚诚实的人格风范,也体现了他对“两个务必”由衷体认。当然,老书记说“最难”并不是指实事求是真的难以做到,可望而不可及。他接着又说,“遇到困难只要实事求是对待,就能大难变小难,小难变不难。”说到底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华西人有了这种科学态度,所以能够长期做到“三不倒”(难不倒、夸不倒、吓不倒)。可以说,“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它集中体现了吴仁宝的“务实论”。

  二是“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可以说是对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最生动、最贴切的诠释之一。农民出身的吴仁宝当然深切体认农民群众“怕穷、求富”的迫切心理,“发展”和“富民”也是多年来让他魂牵梦绕、寝食难安的两件大事。当前几年宏观形势趋紧,某些干部流露畏难畏缩情绪时,他立即旗帜鲜明地指出,“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说实话,在华西发展中不是没有遇到困难,而是每当碰到困难时,总是按照老书记的要求,不断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后,当别人忙于分田到户时,他则全力发展乡镇企业;别人大搞乡镇企业时,他已酝酿招商引资;别人奔忙招商引资时,他已谋划结构调整;别人着手结构调整时,他已起动园区建设。在加快发展上他总是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为华西的大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近两年就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他又进一步指出“发展最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有效益,就叫科学发展;没有效益,甚至亏本,就不叫科学发展”。当他预感到中央要实施宏观调控时,及时提醒华西干部“新投项目开快车,未投项目急刹车,现有企业开稳车”,不仅表明了他超常的政治敏锐性,而且表明了一位老党员服从大局、服从中央的坚强党性。“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质上代表了吴仁宝的“发展论”。

  三是“不怕‘公有’、也不怕‘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华西要‘公’、‘私’双富有”。前几年学术界、新闻界对“公有”“私有”的争论如火如荼、铺天盖地。对此,吴仁宝老书记自有主见。他始终坚信“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共同富裕是华西村发展的根本目标。他进一步指出,争论的任何一方都有片面性,他们要么主张公有、反对私有;要么主张私有,反对公有。实质上,公有或是私有都不重要,都不是本质的东西,根本上还是看何种形式更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致富。他更理直气壮地说,华西村“既不怕‘公有’,也不怕‘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华西要‘公’‘私’双富有”。这种观点在当时不仅具有超前性,而且与小平“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的观点若合符节。“华西要‘公’、‘私’双富有”,直接表明了吴仁宝的“富裕论”。

2、推进制度创新,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在经济增长诸要素中,制度是决定性因素,制度创新也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从表面上看,华西村经济体制似乎是四十年一贯制,是一成不变清一色的集体所有制,实际上并非如此。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华西村明显加大了制度创新力度,加快了体制调整步伐,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不断完善所有制结构。华西村最初的发展与壮大,集体所有制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实行分田到户时,华西人便根据中央“宜分则分”、“宜统则统”的原则,认为公有制在华西仍有生命力,坚持不搞分田到户。倘若当初迫于外部压力而随大流、跟风走,很难设想今天还会有如此辉煌的华西村。从严格意义上讲,华西村的体制改革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社会上正流行企业转私风,但是华西村走的却是另一条体制改革之路,不是将企业一卖了之、一私到底,而是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大力发展合资、联营、股份、个私经济,从而初步形成了华西村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混合型经济结构。在华西体制改革中,最为成功、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999年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造了中国“村庄上市”的先例。此举不仅影响空前,而且为华西村后来的裂变发展提供了巨资,当时靠股市募得资金兴建或扩建的几家企业如今都成为华西村的顶梁柱。近年来,华西村又以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广泛吸收外部力量加入华西村,为华西今后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是适时改进收入分配方式。多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就决定了其收入分配制度是既不搞“大锅饭”,也不搞“独吃饭”。华西的村民收入大致由工资收入、股份分红、年终奖金等几部分组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华西就根据“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存入”的指导思想,实行“二分分配,八分留存”的分配制度,村民除平均每人每年支取8000—10000元的现金收入外,其余的统统入股,而且是长期股。奖金也是华西村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新设立的年度特别奖、发展能力奖、服务功臣奖、先进党员奖等数额都相当可观。但对奖金的发放华西村也明定少发现金,多发股金,虽然制度上规定可以拿到20%现金,但现金支付的最高标准就是20万元,即使是厂长、经理也概莫能外。华西村这种少分配多留存的分配方式,对华西加快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让华西村多年来长期做到“固定资产不借贷”,保证了华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避免了通过社会集资等非正常途径融资带来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三是由于村民手中可支配现金少,客观上也促进了华西村勤俭节约良好村风的形成。

  三是积极探索村企管理新机制。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周边16个村先后加入华西村。华西地大了(达30km2)、人多了(近3万人),原有的村企管理体制必须进行适当改革。经过充分酝酿和周密思考,2001年6月吴仁宝提出了实行“一分五统”的村级管理新思路。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在这六条中,最为本质的是首尾两项。首项“村企分开”,体现的是不搞平均主义、大锅饭,这样既可以不挫伤老华西村民的积极性,又能调动新加入周边村民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两种积极性共同建设大华西、发展大华西;末项“村建统一规划”,则可以保证华西的资金与周边村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真正达到双赢。通过“一分五统”将周边村庄纳入大华西,既体现了华西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同时也开创了超大型村庄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先例。在村级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华西村又积极推进企业管理模式改革。自2002年起全面实施企业合作制、经理负责制、董事监督制、工代议事制;对职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促进了企业民主管理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效能的提高。

  3、推进技术创新,为经济高效发展提高提供基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华西村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逐步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调整完善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华西的名村、名人、名牌、名品效应,在坚持工业立村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三产兴村新思路,率先发展农村田园旅游业。目前,旅游业比重已达到20%以上,成为华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今年4月华西村一个月接待游客就高达20万人次。

  二是加快发展支柱产业。适应宏观调控和全球经济竞争需要,近年来华西村按照“现有企业为基础,技改延伸找出路”的方针,做大做强纺织、冶金和三产。2002年先后投入10多亿元新上一批高科技含量的冶金、纺织等项目,使华西村成为真正的工业强村。

  三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多年来华西村不惜巨资引进和开发先进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去年一年用于新设备引进和新产品开发的资金就高达10亿元,华西企业已大多装备了世界一流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与此同时,华西村切实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仅最近2年,就吸引了12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华西创业,华西干部学历达到大中专的比率已增长到60%。华西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也同时得到提高,扁钢、宽带等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四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坚持借用名牌与自创名牌相结合,与宜宾五粮液酒厂联合生产华西村酒,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利用与保护,及时注册华西村牌、仁宝牌等多种商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华西村还把诚信作为经营之宝,坚持以“好信誉靠自己建”为原则,以“讲诚信世界第一”为目标,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对外服务体系,保证华西村金字品牌永不褪色。

  五是做优做美工业园区。华西村及早实施工业园区战略,近几年尤其注重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全村68个工业企业已全部进入工业园区。现在按照华西现有生产用地2000亩计算,平均每亩创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税利50万元,亩均积累40万元、安排就业15人,真正达到了“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

  三、华西村名扬天下,全在于始终坚持勇争一流、创优争优

  创优也是华西精神的重要内涵和显著特征之一。多年来,华西人不仅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质量优先,以优取胜,而且在社会生活领域坚持不懈抓创优、出优绩、争高效,不断扩大华西村的对外知名度、美誉度。

  1、始终保持优美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始终是华西人幸福追求的重要目标。什么叫村民幸福,吴仁宝认为就是“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楼上铺地毯,楼下铺地砖,吃水用开关,雨天外出不打伞在华西早已成为现实。现在,家家住别墅,户户都是百万元户,华西村可以说是富甲天下。物质上富裕了的华西人同时也直接感受到精神愉快、身体健康的巨大福祉,这主要归功于华西村的优美环境。上世纪60年代华西人改天换地,不仅是为了争取稳产高产,而且是为了创造更加适宜人居的生产生活环境。80年代,华西人追求的目标是“三化三园亿元村”,“亿元村”是以“三化三园”为前提的,极可反映华西人的强烈环境意识。进入21世纪,面对工业园区的迅猛发展,华西人再次把环境保护放上突出位置,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吴仁宝老书记认为,“天下第一村”,标准就是两句话,“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对美丽,他的定位是五容(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为了进一步美化“五容”,华西人2004年毅然关掉了年产值1.5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三家化工厂,并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日处理能力上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被评为省级环保示范工程。同年5月,华西村专门成立了环保公司,对新加入的邻近村全面改厕改水,营造与华西村一样的鸟语花香,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今年3月,华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与发展规划又顺利通过省级论证,农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将使华西更为增色,更为优美。总之,说到底,华西村发展至今,所走的实质上是一条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始终保持优良村风。华西村朴实文明优良风气的形成,是与华西村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分不开的。在华西,政治思想工作没有“淡季”和“旺季”,也没有“低潮”和“高潮”,是几十年的“一贯制”。华西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什么能够持之以恒,不仅得到社会公认,而且村民也热情接受,其关键在于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涵义,具有很强的华西特色。华西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可说是中国唯一,世界没有,她具体担负起全村“富脑袋”工程,也就是使全村村民思想纯净化、知识科技化,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任。华西精神文明开发公司,摒弃了过去政治思想工作“空对空”说教式的方法,采取了同村民生活、经济建设密切结合的做法,使思想工作取得了实效性的结果。“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由吴仁宝老书记亲自创作的“十富赞歌”、“十穷戒词”等,都把大道理化成群众的口头语,有内容,有目标,成为大家都能操作的行为标准。华西村歌、华西的“荣誉馆”、华西艺术团的各类节目,时时提醒村民致富不忘共产党、不忘过去。华西村的“长寿亭”“金水桥”“双桥”,处处教育村民看到桥、走过桥,不忘共同富裕是金桥;华西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对退休、多病老年村民,对遇有特发事情的村民等的家访,都赋予了崭新的、独特的思想教育内涵。这些都直接推动华西村由“老三无”(无赌博、无迷信、无重大刑事犯罪),发展到“新三无”(无上访、无告状、无暗斗)。

  3、始终保持优质服务。“有难官当,有福民享”,是华西村党员干部的根本行为准则。在多年前,吴仁宝就提出对村干部在村内不要称职务,而要称司机。因为干部是管人的,司机是为人民服务的。吴仁宝首先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早在70年代他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华西村别墅改新换代好几次,环境一次比一次好,档次一次比一次高,他仍然住在70年代建造的小楼中。对华西村干部他也要求做到“三正、三平、三守”,即“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政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守法、守约、守信誉”。也就是说要德才兼备。吴仁宝还说,“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说错话”;要“对上抓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下抓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华西可以搞‘一村两制’,但决不搞‘一家两制’”等,这些都体现了老书记以民为本的思想品格。正是有老书记的示范带动,华西村的干部都能一专多能,都能既会当领导,又能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基层劳动。现在华西村提倡干部“明的照拿,暗的不拿”,实际上大部分干部明的拿不足,暗的一分不拿。华西村党委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众望所归、名不虚传。

  华西村党员干部不仅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华西村民服务,而且毫无保留地为全国服务,特别是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服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华西村累计为中西部地区无偿培训干部120多期上万人次。华西还先后在宁夏黑龙江两地建设省外华西村,不惜人力物力、精力财力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现又准备在江西吉安建设第三个省外华西村。华西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富了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三不忘”诺言。

  当前,华西村正在全力以赴为“苦战一千天,实现一千亿”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按近十多年来华西村年均增长超50%的速度推算,三年实现总销售1000亿元,华西村完全可能、大有希望。让我们为华西加油!为华西喝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3003.html

更多阅读

买房契税什么时候交?买房契税怎么算? 买房子契税怎么算

买房契税什么时候交?买房契税怎么算?——简介买房契税什么时候交?买房契税怎么算?买房必须要交税,个人购房和商铺购买,首套房和二套房的契税也是不同的。下面小编以个人的亲身经历(2015年2月份交的契税)给大家讲解下。买房契税什么时候交?买

广西巴马:中国第一长寿村 广西巴马疗养中心

广西河池市的巴马县,依山傍水,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长寿之乡,虽然只有24万人口,但每10万人中却拥有39.8位百岁老人,是国际上关于"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8.4倍。其中,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全屯515人,百岁老人多达17人,是国际上"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近

中国宽带凭什么这么贵? 电信宽带怎么这么贵

中国宽带凭什么这么贵?偶然得到了一份北京长城宽带的价目表,又勾起了对中国宽带资费问题的愤懑,简直是不吐不快。我们一直都希望发展得快一点,指望着能借信息革命之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什么就不能在加快普及方面做点努力呢?下班快到小区

探秘中国第一鬼村封门村:众多鬼故事发源地全文

摘要:封门村,被称为是中国第一鬼村,许多鬼故事就源于此。这座已荒废三十多年的村子,伴随各种貌似言之凿凿的网帖和恐怖玄幻文学兴起,越来越受到网友驴友的追捧,成为探秘圣地和小说重要取材地,并不断传出灵异事件。一起来探秘中国第一鬼村封

声明:《中国第一富村华西村是靠什么致富的? 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为网友少话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