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最靓丽的建筑
尼罗河流经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它有两个源头,分别是青尼罗和白尼罗河。两条河流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集。作为非洲最繁华城市之一的喀土穆,就被尼罗河分割为南喀土穆、北喀土穆、和恩图曼三个城区。在青白尼罗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是一片繁忙建筑工地。脚手架林立,俨然一副中国大陆内地中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新城区一样的形态。
这一片城区被称为Al Mugran区。作为喀土穆的中心地带,这里已建成的几座现代化建筑,会让游客忘却身处一个世界上最为贫穷落后的国家。最夺目的三座建筑是GNPOC大楼,PDOC大楼,和FurjAl-Fateh酒店大厦。
GNPOC,全称是Great Nile Petrol OperationCompany,中文是大尼罗石油作业公司,是苏丹最早也是目前最大最大的石油财团。经营管理着苏丹最早大规模开发的油田,作业区是位于南北苏丹交界地区的1/2/4油田区块。苏丹境内从位于南部苏丹Unity州往北,穿越首都喀土穆和苏丹北部沙漠直到位于该国北部港口的1/2/4石油管道,以及位于苏丹港的石油港口输出终端,也是由该公司经营管理。根据其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石油产量在2004年达到27万桶/天。目前该油田石油产量已经开始逐渐下降,2009年全年产量只有6410万桶。
PDOC大楼,是Petrodar公司运营总部。其全称是Petrodar Petrol OperationCompany。在苏丹工作的石油系统的中国人,没有给这个公司翻译一个标准的中文名称,一般只习惯性的将其称呼为“三七区大楼”。缘由是这个公司,运营着苏丹第二大油田3/7区油田,该油田同1/2/4油田一样,拥有一条几乎和124管道并行的从苏丹南部一直延伸到苏丹港的石油管道和石油港口终端。该公司自2007年开始,石油产量大增,逼近苏丹石油行业大佬Gnpoc的产量。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说法,近年来,Gnpoc的原油产量已经开始下滑,PDOC则保持一定的稳定增长势头。其2009年全年石油产量高达8950万桶。
Furj Al-Fateh酒店大楼建设年代要比Gnpoc和Pdoc大楼要早。在两座大楼建设完成之前,这个被中国人称之为“巨型鸭蛋”的建筑几乎是苏丹首都喀土穆唯一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在其左侧,是中国政府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援建的苏丹友谊厅大厦,是苏丹最重要的外事和国务活动场所。在其右侧,是曾经作为苏丹国宾馆的SudanHotel。现在已经成为中石油苏丹分公司(中油国际尼罗河有限公司)的办公住宿场所。CNPC(中石油的简称)几个大字矗立于大楼顶部。
作为苏丹最大的两家石油作业公司Gnpoc和PDOC,它们最重要的投资方和控股股东,就是位于苏丹宾馆的中石油(国际)尼罗公司。中石油不仅是这两家公司最大和最重要的股东,这两个公司总裁也基本是由中石油委任。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石油在这两家公司的股份和石油权益份额都超过40%。
中石油在苏丹另外两处最重要的石油资产,是6区油田和喀土穆炼厂。6区,紧邻Gnpoc的1/2/4石油作业区块,但地理位置在其北部,处于分离后的北苏丹境内,靠近南达尔富尔地区。这个油田,作业公司为Petro-Energy,中文名称为“石油能源有限公司”,原本为中石油的全资子公司,后来该公司将不超过10%的股份赠与苏丹政府下属的Sudanpet国有石油公司(也是GNPOC和PDOC的小额股东),但苏丹方面不参与经营。位于苏丹北部的喀土穆炼厂,由中石油和苏丹能矿部各出资50%建设,是整个非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原油加工设施之一。目前原油加工能力为500万吨,计划未来规模形成1000万吨的石油炼化加工能力。喀土穆炼厂加工的原油,主要来自于6区,通过Petro-energy的所拥有的六区石油管道运送。
中国石油企业不仅在石油权益上占据苏丹原油产量重要份额,大陆相关的石油、建筑系统企业,也得益于苏丹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开拓。中石油、中石化系统的石油工程、测量、设计、技术服务等企业,承揽了大部分的石油行业相关工程、咨询和设计业务。甚至苏丹国有的石油公司Sudanpet的总部大楼都是由中石油系统下的企业完成设计和建设。
而Pdoc和Gnpoc的总部大楼,以及所在的AlMugran地区几乎所有的现代化建筑,都是由中国的建筑企业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
石油行业的发展,不仅为苏丹带来了现代化的建筑。过去近十几年的时间里,伴随着石油行业的发展,苏丹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非洲国家的前列。苏丹的经济和工业基础也基本得以建立。根据苏丹官方的统计,苏丹GDP总额增长率在过去十几年中一直维持在5%以上。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该国的有关分析评估报告中指出,苏丹在2006年和2007年的GDP实际增长分别为10%和11%。其中非石油经济增长在8%左右。
喀土穆到朱巴
独立前的南部苏丹,首府为朱巴。作为南苏丹的第一大城市,朱巴同初步具有了现代城市特征的喀土穆对比形成了强烈反差。反差程度之大,俨然如同大陆的一个偏远乡镇和北京上海这样大都市的对比。
从喀土穆出发驱车向西南方向,经过荒漠化严重的戈壁或者荒漠化特征明显600多公里公路,就来到了位于分裂前苏丹中部位置的城市Al-Obeid。这座城市将成为新的北苏丹最南部的省会级城市。进入这个城市,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是联合国维和和粮农组织临时使用的机场。UN(联合国的简称)标志的货运飞机和车队,是这个城市最大的特点。据当地有关人士称,这里是国际维和部队在苏丹最重要的人员和货物中转地,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其他国际援助机构最重要的货物运输集散地之一。
从Al-Obeid继续再往南,逐渐没有了荒漠和戈壁,草原开始茂密,也开始出现更多的茂密雨林特征的植被,降雨也开始频繁。与之对应的是,公路从柏油公路逐渐变为普通的简易施工道路。据说,这些道路还是被一些石油公司加固维修过。
从Al-Obeid往南不远,翻越努巴山系,就到了苏丹的南科尔多凡州。这是个不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但它的一块地区,却随着南部苏丹的独立,逐渐频繁的进入大众的新闻视野———阿卜耶伊地区,也就是Gnpoc所拥有的油田区块1/2/4覆盖的区域。
在Al-Obeid和阿卜耶伊之间,是Heglig(黑格里),一个在普通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镇。在这个小镇,有一个由Gnpoc建设运行的具有柏油跑道的小型机场。每天都有往返于喀土穆的定期航班,主要乘客是相关石油公司往返与喀土穆和油田作业现场的员工。
机场一侧,是Gnpoc的石油作业基地--Heglig基地。该基地,常住人员一度高达上千人。据说,70年代美国的雪佛龙公司就曾在此驻扎,在附近进行石油勘探作业。营地内的新营房和公园设施由中石油旗下的中国石油工程集团公司承建。围绕Gnpoc的heglig基地,周围方圆几公里,是众多石油施工和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营地。在这个不为人所熟知了解的草原深处,来自中国大陆的中油测井、长城钻井、石油工程等公司和国际石油技术服务企业SLB等企业的营地,或相依而建,或相隔简易公路对立。
从南科尔多凡州南部开始,俨然是一幅茂密草原的旷野景象。一路走下去,偶尔出现的高压电线和油井设施,让人始终难以相信,围绕这个地区南北苏丹开展过长达15年的战争冲突。
从进入Heglig地区开始,武装人员和关卡开始逐渐增多。Gnpoc油田施工区域超过上百平方公里,从其Heglig营地到最南边的Unity营地超过40公里。2010年,我们从Gnpoc的Heglig主营地驱车前往到unity营地,一路经历关卡多大十几个。而这一路,恰好就是从今日的北部苏丹跨越到南部苏丹的一程。关卡检查人员,也逐渐由负责Gnpoc主基地安全保卫工作的苏丹官方军队,逐渐变为臂章为SPLM和SPLA的武装人员。他们分别是“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和“苏丹人民解放军”,就是今日独立后的南部苏丹的政党和武装力量的简称。
在该地工作多年的一位石油工程施工企业的负责人说:“在这个地区,关卡太多了,我们运送设备、材料每个关卡都要被检查、收费,甚至盘剥。每个关卡,都归不同的武装、部落或者地方政府。”
其中很多关卡,车辆和行人需要下车进行检查。值得指出的现象是,我们明显感觉感觉,这里对北部苏丹人长相检查的严厉和呵斥态度,远远超过对同行的中国或印度裔人士。
2008年10月9名中国石油工人在苏丹被绑架的事件,让国人印象深刻。该事件恰好就发生在该地。
Gnpoc的Unity营地与Heglig营地的不同之处在于,安全保卫是由南部苏丹的武装力量执行。而营地人的主要工作人员,除负责卫生打扫等初级工作人员以外,绝大部分是北部苏丹人。尤其是相关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这里,也驻扎有一家中国石油设备供应商的几名员工。据他们自己所说,来此已经好几个月。平日就呆在营地,被要求除非作业施工,坚决禁止私自外出。
Unity,是南部苏丹的一个州,位于独立后的南部苏丹境内。其首府Bentiu,在Gnpoc的unity营地南部约60公里。进入这个宛如偏僻乡村城镇的小城,只有入城之前的一小段道路,是已布满坑洼的柏油马路。据说是由一家欧美石油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所铺设。这段柏油路边,一个看似年代久远,但依然整洁的营地,据当地人说是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石油公司驻扎地,保留至今。而不远处,一家名为WNPOC的由Petronas独资经营的石油企业在附近进行石油勘探开发。这是5区,在1/2/4油田正南方,是比1/2/4油田区块面积要大出好几倍的油田。但产量据说只有Gnpoc的十分之一。需要说明的是,Petronas,也是Gnpoc和Pdoc的仅次于中石油的第二大股东,石油权益股份接近40%。尽管这家公司并不被众所周知,但其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总部大楼——双子塔,却早以作为吉隆坡的城市地标建筑广为人知。
我们走访了Bentiu的几个政府机关,都宛如大陆70年代的村级大队场院。不过所有人员都操流利的英式英语,办事风格和文件格式,也一派英国大佬模样。在当地劳工所,我们碰到了一位来协助一个中国石油施工企业解决员工问题的当地籍律师。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地方,律师、官员、法庭工作人员用英语讨论着用阿拉伯语(南部苏丹独立之前,该地区官方语言仍然为苏丹中央政府规定的阿拉伯语)写成的案卷文件。他们的依据,是他们所称的当地法规。全部为英语,几乎是英式法典的抄摘。
与我们同行的翻译,是一位来自苏丹北方的阿拉伯苏丹人,多次私底下表露着对这里南部苏丹人的不屑和反感。“就这么讨论一天,喝完了茶,事情没讨论完,然后明天后天继续着”。“装做一本正经的样子,其实就是想办法多要钱,反正在他们看来,这些石油公司有的的是钱。他们不过是找个看起来更为堂皇的理由”。
南苏丹,新国家,新问题
南北苏丹分离之前,苏丹有“小非洲”之称。原因之一是因为苏丹从北到南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变换,恰好就是整个非洲从北到南的缩影。而从阿卜耶伊地区往南的整个南苏丹,鲜有戈壁、荒漠。草原,也几乎还没有沙漠化迹象。位于Bentiu和朱巴中间位置的州,就被苏丹人直接命名为“湖泊州”。
和原始的自然环境相伴随的,是南部苏丹经济社会和工业化水平的严重落后。从Bentiu到朱巴(Juba),全程是土路。整个南部苏丹,除了位于Unity州的几处石油作业设施外,全境几乎找不到任何现代工业社会的影子。
这一点,南部苏丹的财政表现更为明显。南部苏丹独立之前,南苏丹由SPLM领导的自治政府的财政收入98%来自于与北部苏丹中央政府的石油收入分成。而这一比例,在原苏丹中央政府中,不超过50%。
而与北方苏丹政府更大的差距在于,虽然巴希尔政府在过去十几年中,饱受国际社会争议甚至批判,但伴随苏丹石油和其他行业经济发展,北部苏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得到飞速发展。南部苏丹却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所有的石油财政收入的社会化支出几乎为零。据公开报道,截止到南方苏丹独立之前,整个南苏丹的柏油公路不过几十公里。这个数字,甚至无法超越北部苏丹首都喀土穆机场的跑道和周边道路之和。
据我们观察,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很多居民恰是来自于南部苏丹。为数不少的已经在北部苏丹定居,并具有了稳定的经营或者工作。一位在一家中资工作就职的南部苏丹人在被问及南部苏丹独立的问题时,略带迷茫地说:“希望将来有一天,